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陳禹潛(上海)
近日,正值教師節的關口,山東省教育廳起草了《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徵求意見稿)》,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文件中明確,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不得在工作群、政務APP上濫發通知、隨意安排工作任務,不得要求教師隨時回復工作群信息。如果該減負清單不打折扣落實,無疑將成為山東老師們最好的節日禮物。
小學作文裡經常出現看見老師秉燭熬夜在辦公室工作的橋段,但現實卻是老師可能在備課之餘還要「見縫插針」擠時間準備迎檢迎評等。很多在一線的教師都有同樣的感慨:老師的事情看起來可能不多,但真做起來真是席不暇暖。山東省這一文件的主要內容,歸結為一句話其實就是:盡力減少教師教學以外「不必要的工作」以減輕負擔。讓老師的工作重點回歸教學,其立意切中了目前痼疾弊病,值得點讚。
教師教學任務之外的負擔過重,問題的根子就在於教學中的一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除了原有的文山會海、教學評比等,近年來還多了與教學無關的網絡投票、APP打卡等新出現的工作形式。這些「不必要的工作」擠佔了原本應該傾注在學生身上的教學時間,模糊了老師的工作重點,把「全職教學」硬生生擠壓成「兼職教學」。
減負文件雖好,但要真正落到實處老師們才能享受到政策紅利。「減負清單」中多次提到「嚴禁」和「嚴格規範」的字眼,效果如何還有賴於各地的教育部門的執行力度。目前來看,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流風遺俗已經紮根在了很多學校的日常事務中,減負清單的落實還得需要下大力氣、下狠力氣,否則極有可能會造成只是文件上的減負,而教師們無法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甜頭。
因此,給教師減負減到實處,不僅要有上級文件加持,更要相關部門提高認識。教學育人才應該是教師的主要任務,各類迎檢迎評等「面子工程」和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微信公眾號或通過網絡投票、點讚、答題、知識競賽、推廣宣傳等都本應不該擠佔教師的時間。
不管怎麼說,山東這份減負清單開了一個好頭兒,接下來,更要在落實上把好關、做監督,落到實處的政策才是好政策。其他地方也不妨借鑑一下,讓老師們從一些繁雜、瑣碎的非「非必要工作」中抽離出來,讓他們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教書育人上,這才是一個有擔當、有遠見的學校應當為教師們做的。
(本文系長城網、長城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