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有夢想的你一起成長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天氣越來越冷,總是忍不住要吃點甜的來安撫一下自己。
為甜品控本控,歐姐雖然吃遍天下甜品,但也不見得知道它們背後的小秘密。
今天,讓我們做個有學問的「吃貨」,探究法式甜品的前世今生!
少女心爆棚的顏色,小巧光滑的外形,每一個細節都長在了女孩子的審美上!
薄而酥脆的外殼入口之後,軟而綿密,或甜或鹹或酸的夾心豐富了味蕾的層次。有嚼勁的口感讓你又感受到它的倔強。每每提到馬卡龍我們都能想到法國,但實際上這是義大利人發明的。關於馬卡龍的前世故事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法國大革命期間,修女們為了生計悄悄販賣自己做的蛋白杏仁餅,後來傳入了法國。
另一個是 16 世紀中葉,佛羅倫斯的貴族凱塞琳梅迪奇嫁給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因嫁他鄉,王后不久就患上了鄉思病。於是,跟隨王后來到法國的廚師做出家鄉的馬卡龍,來博取王后的歡心,從此這種義大利式甜點在法國流傳開來。不管何種由來,馬卡龍剛傳到法國的時候只是單片,沒有夾心。法式靈魂為它注入各種口味的夾心,塗上了五顏六色的「外衣」。濃咖啡和巧克力的混合香氣在入口的一瞬間就炸裂每個味蕾。不誇張的說,一口就能趕走所有陰鬱、不滿的情緒,讓你的心倍感踏實。第二口,苦中帶甜的濃鬱口感佔據整個口腔,讓你無暇顧及其他的感官。相傳,這款甜品的靈感源於 1875 年修建完工的巴黎大劇院(Opéra)。這座氣派莊嚴的建築融合了多種建築風格的精華,規模龐大。也有故事說,「Opéra」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一名經常來甜品店的歌劇演員。
沒那麼甜膩,每吃一口都好怕它碎成渣,但又忍不住接著吃。法餐鼻祖 François Pierre de La Varenne 在1651年出版了《大廚弗朗索瓦》這本書裡就記錄了這款法國經典蛋糕。後來,其他甜點師在這款蛋糕的基礎上不斷推層出新,讓它變得更加完美!比如最重要的酥皮,在最初製作的時候分為六步摺疊,一共摺疊出 729 層。後來主廚 André Guillot 改進了酥皮的折法,共折出 2048 次。至於為什麼要掛上「拿破崙」的名號,這恐怕是因為口誤。義大利南部城市 Naples 也出產一種著名的酥皮。
「Naples」 用法語說是「Napolitain」。而拿破崙「Napoléon」的法語發音和這個還挺像。傳著傳著,這款法國甜品就在英語國家裡變成了拿破崙蛋糕。但聽說,掛上拿破崙的名頭後,這款千層酥賣得越來越火。至於拿破崙怎麼想就不知道惹......
就像是國內古早小蛋糕一樣,可露麗也是一口一個停不下來的傳統甜點。表層微硬,但裡面超級軟。朗姆酒的香氣混合焦糖的味道,每一口都有不一樣的驚喜!起初,在波爾多不遠的城市 Limoges,有一種由麵粉和雞蛋黃做成的甜點 Canole。傳到波爾多後改名叫「Canaule」,成為了 「Canelé」 前身並且廣受歡迎。1663 年眾多隻生產可露麗的作坊主們決定組織一個工會,對可露麗形成行業壟斷。
他們認為,只要是混入糖和牛奶的東西都是甜點,屬於他們管。於是,兩個工會在爭鬥了差不多一百年後。1755 年,法國國會在凡爾賽舉行會議,決定同意可露麗工會可以混入糖和牛奶。1767 年,可露麗工會變得過於強勢。最多的時候有 39 個大型作坊。為了壓制他們,波爾多市政府要求全市只能有 8 個可露麗作坊。
1830 年,一名波爾多的甜品師在原配方中加入了朗姆酒,就此讓可露麗成為了波爾多最傳統的一道甜品。這款蛋糕是歐姐小零食配備的基本款。一買一大袋,躺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吃,不要太爽!首先,貝殼的形狀一看就很討喜。鬆軟不膩人的口感更是為它加分!2006 年,歐洲聯盟輪任主席國奧地利發起的歐洲咖啡館活動中,瑪德蓮蛋糕被選為代表法國的甜食。相傳在波蘭國王舉行的一次宴會上,甜點師和調味師起了衝突,吵到都不幹了。波蘭國王這下懵了,沒有甜點的宴會還能叫宴會嗎?在那麼多賓客面前丟人太可怕了!這時候,機智的管家提出一個主意:讓一個女僕用她祖母的配方做一些小蛋糕充數。沒想到,賓客們相當喜歡這款蛋糕,紛紛讓波蘭國王給小蛋糕起名字。波蘭國王問女僕:「你祖母叫什麼,從哪裡來,我就以此來命名。」女僕說:「叫 Madeleine 來自 Commercy 。」19世紀,鐵路經過 Commercy 這座小鎮也將瑪德蓮蛋糕帶向了世界。每一款都被甜點師注入了法式文化,甜蜜且浪漫不過是他們的基本功,只需一口就能治癒你的心才是最高境界!
歐憬教育,專業幫你攻克法語學習 | 法國留學 & 生活的各種難關喲~法語諮詢/留學/境外服務/媒體合作加微信:esbc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