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戴頭上、彩虹系腰間 「花腰傣」繡出好生活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雲南玉溪9月24日電 題:太陽戴頭上、彩虹系腰間 「花腰傣」繡出好生活

作者 劉大煒

平靜寨子裡,傣家繡娘圍坐在一起刺繡,不需要畫稿,她們就可以在布料上繡出精美圖案。

近日,由全國臺聯主辦、雲南省臺聯承辦的「2020年兩岸媒體人云南行」一行走進雲南新平縣戛灑鎮平寨社區,感受「花腰傣」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花腰傣」,是人們對居住在紅河中上遊新平縣等地傣族的一種稱謂,有「傣灑」「傣卡」「傣雅」三個支系,因其服飾古樸典雅,特別是女子腰部那條繡有精美圖案的花腰帶而得名。

「男人看田邊,女人看花邊」。新平縣花腰傣手工藝品開發協會副會長刀向梅介紹,「花腰傣」女孩六七歲就能舞針弄線,她自己是小學畢業後就跟母親學刺繡。繡娘們用簡單的線條和圖形,排列組合各種花草樹木、飛禽走獸。

2008年,刀向梅了解到,家鄉成立新平花腰傣手工藝開發協會,組織當地婦女用農閒時間製作繡品、增收致富。外出打工的她,選擇返回家鄉,重拾傣家刺繡的傳承,2012年還成為協會副會長。

「我們寨子自2010年就已經全部實現脫貧了。」刀向梅驕傲地說。協會成立不僅是對傳統文化開發、保護、傳承,更成為扶貧開發的新模式。

為了讓傣家繡品「走出去」,身為平寨社區婦聯主席,刀向梅聯絡了120餘位戛灑鎮各村寨的繡娘;她們可以按設計要求做市場需要的產品,也可沿襲傳統製作繡品,統一收購後對外銷售。2015年,刀向梅成立公司,創品牌「傣依琳」,與當下時尚相結合,設計出系列服飾、生活、辦公用品。

據刀向梅介紹,協會依託當地每年文旅活動及雲南省文博會平臺,向外界介紹「花腰傣」刺繡文化。協會統一訂製的部分繡品已遠銷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

隨著旅遊業發展,傣家刺繡成為當地民族文化的一張名片。刀向梅在鎮上開設花腰傣手工藝品製作服務中心,作為展示刺繡作品的平臺、展現民族文化的窗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開始嘗試在淘寶、京東等平臺直播帶貨。

「花腰傣」常把傳統服飾形容為「太陽戴在頭上,彩虹系在腰間」,「太陽」指的是頭上的鬥笠,而「彩虹」則是腰間那條五彩斑斕的腰帶,寓意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刀向梅說,現在,繡娘可以通過製作繡品提高收入,還繼承、發展了傳統文化,「每年都有更多的繡娘加入進來,將這份手藝傳承下去」。(完)

相關焦點

  • 新民晚報數字報-春來相約花腰傣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絢麗斑斕,華貴的銀飾琳琅滿目,彩帶層層束腰而被漢族文人稱為花腰傣。此時,準備一鍋燒好的油是必不可少的,將灠好的鳴蟬倒入油鍋,並隨著鍋中清脆的「嗞嗞」聲散發出一股濃鬱的香氣,待鳴蟬炸至金黃便可出鍋。炸好的鳴蟬一個個油潤光亮,加以辣椒粉或其他調味料便可裝盤上桌。吃油炸鳴蟬,眼看多餘動筷。看著其貌不揚的外形實在難以下口,但又抵擋不住那種未知的誘惑,夾一個送入口中,在咀嚼之後唇齒留香,且無任何異味。此後,便會不自然地將筷子伸向盤中,以飽口福。
  • 傳統漢族刺繡,「繡」出江東美好生活新畫卷
    江東傳統手工技藝包括:古法織布、大襟服飾、繡花鞋、刺繡、掇花繡等,傳統手工技藝代代傳承。掇花繡手工藝是江東鄉傳統手工藝之一,歷史悠久,圖案主要以動物、植物、花卉為主,寓意著生活平安幸福、家庭和美,代表著淳樸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反映了勞動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掇花手工藝主要運用在背腰、統帕上作為裝飾,刺繡手工藝主要運用在繡花鞋、尖頭圍腰、枕套上作為裝飾。
  • 色彩影響人們的生活,不用的色彩有不同的內涵,這是服飾
    色彩影響人們的生活,不用的色彩有不同的內涵,這是服飾哈嘍,大家好,歡迎來關注小編,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少數民族的色彩服飾。涼山彝族女子未成年時戴紅綠色料珠,成年後戴銀質耳環,環下亦吊密蠟珠與絲穗。
  • 別人都將鏈條腰帶戴腰上,林允卻將腰帶戴頭上,看著都打結!
    別人都將鏈條腰帶戴腰上,林允卻將腰帶戴頭上,看著都打結!林允是通過周星馳電影《美人魚》一舉成名的,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了,畢竟不是是誰都能參演周星馳的作品的,而林允就是其中幸運的一個,不過成名之後卻遭遇了網絡上大範圍的攻擊和謾罵,但是對於這些林允並沒有作出什麼回應,只是默默地繼續拍好自己的戲。
  • 背上娃 繡著花 養好家(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鱗次櫛比的店鋪裡,金永淑的「彝家公社」挺耐逛:花花綠綠的刺繡產品中既有繡片等老物件,也有衣服、手袋等創意滿滿的新產品。金永淑做彝繡生意18年,如今駛上了快車道,近5年業務量漲了10倍。她在朋友圈曬出來的產品,常常不到5分鐘就有人下單。作為一項深植民間的古老技藝,彝繡被稱作「指尖的藝術,心靈的花朵」。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這朵花從小山村走向國際時尚T臺,惠及7萬繡娘。
  • 日本人頭上戴的「必勝」布條是什麼?
    小時候常看《哆啦A夢》,主角大雄總是在準備好好學習的時候,往頭上戴一個白色的布條,寫著「必勝」兩個字。很多人都很奇怪,這個到底是什麼呢?有什麼意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這塊神奇的「小布條」。
  • 蔡徐坤穿奇特「學士服」被脫,換黃色連體衣戴毛絨帽子賣萌太呆
    大家都知道蔡徐坤的身材非常好,但是因為骨架勻稱,顯得穿衣顯瘦脫衣有肉。而這件寬大的外套就顯得他很纖瘦,肩寬筆挺,整個人非常的有氣質,而肩膀上則披著兩條非常寬大的白色領子,這麼寬大的領子在設計上看起來很像學士服的領子。因此,讓這款衣服看起來很時尚感和新鮮感。
  • 葉羅麗:頭上戴著小花的主角,王默孔雀是同款,茉莉頭上戴了三朵
    好了,閒話不多說,我們進入正題吧。葉羅麗已經更新到第六季了,劇中的角色都受到了很多小夥伴們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葉羅麗中頭髮上別著小花的主角,王默孔雀是同款,茉莉戴了三朵。1.頭髮上戴著小花的靈公主小花其實是靈犀閣司儀守護者給生命之母靈公主起的外號,因為靈公主居住在花海潮花聖殿,還使用著生靈魔法,身上的裝扮也是鮮豔的花朵粉色,頭上戴著兩朵鮮豔的粉色花朵,手上也戴著同款的花朵腕花,很是漂亮。2.
  • 你永遠都猜不到人類有多喜歡往頭上戴花
    糙漢戴花 聚花成冠,排列有序,一看就不是隨便戴戴,大概率是有歷史傳統在的。那麼他們是誰呢? 1840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她的婚禮上佩戴了橙花花環,從此婚禮花環在某種程度上正式進入了近現代人的生活中:
  • 滿繡:繡滿
    原標題:滿繡:繡滿 桮小麗和滿繡的故事,比她手裡的繡線還要綿長。 小針扎,裹青麻,青麻裡面藏點啥? 桮小麗的針腳裡藏著民族記憶,也藏著家族故事。滿族人民從依水而居的漁獵生活,過渡到跑馬拓荒後的農家生活,桮小麗的女性祖輩便在白山黑水之地的火炕上,做起了女紅活計。
  • 譚松韻頭上戴了一個彩色髮帶,被大大的肚子搶鏡,簡直沒法看
    所以很多的人開始喜歡譚松韻,最近出現在人們視線中的譚松韻,頭上戴了一個彩色髮帶,但是卻被大大的肚子搶鏡了,有的網友直接評論說,簡直沒法看。其實看平常譚松韻的裝扮還是比較不錯的,因為譚松韻本身就是舞蹈演員,所以她的身段非常的優美,穿上衣服之後,更是顯得活力十足,處處彰顯著年輕的氣息。
  • 女孩子系在腰間的紅繩,在古代有另一層含義,不說你可能不知道
    女孩子系在腰間的紅繩,在古代有另一層含義,不說你可能不知道自古到今。各種配飾的含義一直流傳。不久以前,大部分人認為它們是裝飾的。所以對它們的含義也是一知半解的。直到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對這種古代配飾含義的理解。因此就重視了起來。
  • 定海:飛針走線繡出幸福生活
    每天上午9時許,定海區幹(石覽)鎮青龍村劉彩素工作室裡彩線飛舞,現年65歲的工作室負責人劉彩素戴著老花鏡細心地教導村民如何用絨線繡出精美作品。劉彩素是定海區首批引入絨繡技藝的刺繡手藝人之一,她懷揣著傳承絨繡技藝的初心,帶領村民們一針一線繡出美好的小康藍圖。以針代筆繡丹青這兩天,劉彩素工作室的刺繡工人在為客戶趕製一批掛畫。
  • 互助索卜溝村:盤繡繪出美好生活
    走進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索卜溝村「青繡」扶貧手工藝品加工車間,這裡早已是人聲鼎沸、熱火朝天,眼前的數十位「巧娘」們正在工位上忙碌著穿針引線……「這些傳統手工繡品,當地居民基本都會做,因此只需要為他們提供系統化的知識培訓,大家就能上崗。在車間上班,既能照顧家庭,每月還能獲得至少1000元的收入。」盤繡帶頭人席金花說道。
  • 手工絲帶結粒繡,這樣繡出的包包我也想要
    絲帶繡屬於手工藝術中刺繡的一種演變,用絲帶繡出的作品,花樣多變,層次感更強,且有著絲帶獨有的飽滿光澤,這也是絲帶繡很受大家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這次小編要分享的就是「絲帶繡」中紫丁香的製作方法。在製作絲帶繡的時候,先將需要刺繡的步夾在繡棚上,然後進行創作,創作完成的布料可以用來製作包包、衣服等,還製作小幅的刺繡作品用來製作零錢包、化妝鏡、眼睛袋等小物件。接下來,先欣賞幾組絲帶繡作品圖。
  • 針為筆線為墨 她巧手繡出農村婦女創業之路
    只拿過筆沒拿過繡花針的我,常常戳破手指,腰也酸得直不起來,經常繡兩針就要拆一陣。那時候我是師傅身後的 「跟屁蟲」,白天刺繡,晚上畫圖,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5個小時以上。為了練習劈絲,我愣是把一根秀線分成128根絲。從怕苦怕累,到跟自己較勁,「再努力一下,我還可以再上一個臺階。」這時候我才發現,我真的沉迷於這一門藝術了。最強大腦答題時間:以下哪福圖是亂針繡呢?
  • 勤勞致富:飛針走線「繡」 出美好生活
    刺繡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手工藝,幾乎涉及了服飾、佩飾、生活用具等各個方面。如今,這項傳統民族手工藝在脫貧攻堅中煥發出新的生機,成為脫貧增收的新產業。人們穿針引線「繡」出五彩繽紛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也走上了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