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雲南玉溪9月24日電 題:太陽戴頭上、彩虹系腰間 「花腰傣」繡出好生活
作者 劉大煒
平靜寨子裡,傣家繡娘圍坐在一起刺繡,不需要畫稿,她們就可以在布料上繡出精美圖案。
近日,由全國臺聯主辦、雲南省臺聯承辦的「2020年兩岸媒體人云南行」一行走進雲南新平縣戛灑鎮平寨社區,感受「花腰傣」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花腰傣」,是人們對居住在紅河中上遊新平縣等地傣族的一種稱謂,有「傣灑」「傣卡」「傣雅」三個支系,因其服飾古樸典雅,特別是女子腰部那條繡有精美圖案的花腰帶而得名。
「男人看田邊,女人看花邊」。新平縣花腰傣手工藝品開發協會副會長刀向梅介紹,「花腰傣」女孩六七歲就能舞針弄線,她自己是小學畢業後就跟母親學刺繡。繡娘們用簡單的線條和圖形,排列組合各種花草樹木、飛禽走獸。
2008年,刀向梅了解到,家鄉成立新平花腰傣手工藝開發協會,組織當地婦女用農閒時間製作繡品、增收致富。外出打工的她,選擇返回家鄉,重拾傣家刺繡的傳承,2012年還成為協會副會長。
「我們寨子自2010年就已經全部實現脫貧了。」刀向梅驕傲地說。協會成立不僅是對傳統文化開發、保護、傳承,更成為扶貧開發的新模式。
為了讓傣家繡品「走出去」,身為平寨社區婦聯主席,刀向梅聯絡了120餘位戛灑鎮各村寨的繡娘;她們可以按設計要求做市場需要的產品,也可沿襲傳統製作繡品,統一收購後對外銷售。2015年,刀向梅成立公司,創品牌「傣依琳」,與當下時尚相結合,設計出系列服飾、生活、辦公用品。
據刀向梅介紹,協會依託當地每年文旅活動及雲南省文博會平臺,向外界介紹「花腰傣」刺繡文化。協會統一訂製的部分繡品已遠銷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
隨著旅遊業發展,傣家刺繡成為當地民族文化的一張名片。刀向梅在鎮上開設花腰傣手工藝品製作服務中心,作為展示刺繡作品的平臺、展現民族文化的窗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開始嘗試在淘寶、京東等平臺直播帶貨。
「花腰傣」常把傳統服飾形容為「太陽戴在頭上,彩虹系在腰間」,「太陽」指的是頭上的鬥笠,而「彩虹」則是腰間那條五彩斑斕的腰帶,寓意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刀向梅說,現在,繡娘可以通過製作繡品提高收入,還繼承、發展了傳統文化,「每年都有更多的繡娘加入進來,將這份手藝傳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