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南京景區文字「挑挑刺」:鄭和竟然到過南極洲?

2020-12-15 荔枝網新聞

  南京市浦口火車站舊址石碑碑文被網友挑出多處錯誤的事情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那麼,南京其他景區和文保單位的標識、標牌有沒有類似的情況呢?

  【錯字別字:南明皇帝被改了名】

  記者先後走訪了中山陵、夫子廟、中華門、明故宮遺址以及老城南傳統民居等景點和文保單位。其中,夫子廟、中華門、明故宮和老城南民居景點的標識、標牌都發現了錯誤。

  在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入口處的簡介上,南明皇帝朱由崧的名字被寫錯:「崧」字的下半部分應該是松樹的松,簡介上寫成了高矮的高。遺址公園裡的宣傳展板,也被市民挑出了錯。

  南京市民邱先生說,從文字的前後連貫來說,應該是時候的「候」,這個詞語應該是「候農」;但實際上被寫成了諸侯的「侯」。

  【翻譯混亂:「中華門」竟有三種英文翻譯】

  隨著英語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市民掌握,以及中英文化互動更為頻繁,景區英文翻譯錯誤也越來越被大家關注。在夫子廟、中華門景區的三塊標牌上,「中華門」這一地名竟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翻譯。另外,中華門甕城中的「甕城」一詞原本有對應的英文單詞,但景區的英文簡介裡卻直接用上了漢語拼音。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說,比如說中華門的「門」到底是翻譯成「gate」還是「men」,這個本身就有爭議。另外,在夫子廟裡,關於中華門的更是直接被翻譯成了「China Gate」。

  不僅僅是英文翻譯,繁體字也是標識、標牌容易中招出錯的領域。有市民指出,夫子廟大成殿門前的「夫子廟遺址」石碑,簡體字和繁體字雜糅,不符合規範。「十裡秦淮」的標牌採用了繁體的「裡」字,更是大錯特錯。專家表示,只有在表達「內部、裡面」的含義時,才能用繁體的「裡」,用作「裡程、地名」時,只能用簡體的「裡」。

  【史實謬誤:鄭和到過南極洲】

  相比文字錯誤,標牌中的史實偏差則更為隱蔽。早在2012年,就有專家指出秦淮區孝順裡的「曾靜毅故居」出了錯。然而5年過去了,這處錯誤仍未更正。

  據專家考證,歷史上並沒有曾靜毅這個人,這裡的曾靜毅應該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葆。曾國葆的諡號叫做「靖毅」,而且他諡號「靖毅」中的「靖」,也不是這個靜悄悄的「靜」。

  明故宮遺址公園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一塊介紹「鄭和下西洋」的展板稱,鄭和可能到達了美洲、澳洲和南極洲。

  對此,南京海上絲路遺產研究中心主任顧蘇寧說,目前國內學者研究發現,鄭和下西洋最多只到了東非,目前還沒有資料能夠證明到過南極洲。

  顧主任還指出,展板上說鄭和早於歐洲人57年遠赴非洲,也不正確;歐洲人早在數千年前就和北非往來密切,羅馬帝國就橫跨亞非歐三洲。走訪中市民認為,遺址公園將未經學術界主流認同的觀點展示出來,有些輕率。

  【資料網上轉引 單位審核不嚴】

  那麼,林林總總的景區文字錯誤又是如何發生的?審核不嚴是出現錯誤的重要原因。明故宮遺址公園的負責人坦承,展板上的資料有些是從網上搜集來的,沒有經過專家審核。

  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景區的英文翻譯大多外包給翻譯公司,不同的公司往往有不同的翻譯。由於缺乏英文專業人才二次把關,他們很難勘誤找錯。

  【文保部門:邀請專家統一把關 擬製作規範手冊】

  針對市民們指出的問題,相關景區和文保單位都承諾將在核實後修正。南京市文廣新局的相關負責人還表示,為了解決景點標識、標牌文字缺少專業把關的問題,目前,他們正和我省知名大學等單位合作,對南京市的文保標識、標牌進行審核,最後再由專家把關。

  南京市文廣新局表示,他們打算將專家審核的意見、建議編纂成冊,製作成規範手冊,供各個景區和文保單位使用。南京市旅遊委也將同步推進景區標牌的糾錯工作。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張清 韋少華)

相關焦點

  • 探尋鄭和之路:鄭和到過新加坡「龍牙門」
    中新社昆明四月二十五日電(記者 韓勝寶)  鄭和下西洋到過新加坡「龍牙門」,即新加坡拉柏多公園海域和聖淘沙海岸間的海峽。正在此間會審中國第一部大型《鄭和史詩圖典》的新加坡國際鄭和研究學會會長陳達生對記者說,鄭和艦隊在當時所經過「龍牙門」的航線地標,稱為「龍牙石」,可惜這塊別具歷史價值的龍牙石已被炸毀。
  • 南京挖出神秘圖紙,戳穿歷史謊言,乾隆:鄭和下西洋只是傳說
    眾所周知,清軍入關後,對於前朝(明朝)歷史的撰寫一直比較慎重,雖然從順治時期就開始編纂《明史》,但經過康熙、雍正三朝,竟然還沒完工,一再修改,修改次數多達近百次,直到乾隆時期,
  • 「鄭和下西洋」是Under 1405 Zheng He Western world?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的場所,在硬體設施有良好規劃與建設,軟體設施也大多比較完備的情況下,偏偏在一個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卻是十分重要的細節上存在著明顯的暇疵,說這些暇疵會造成十分嚴重的不良影響也不為過。這個細節就是公園內的公示語英語譯文,諸如「鄭和下西洋」的文字竟然被翻譯成了「在鄭和西方世界下面」的英語譯文,這就顯然不是一般的問題了,也不是我們可以熟視無睹的。
  • 印度洋撈出石碑,刻有3種文字,學者:這才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斯裡蘭卡國家歷史非常悠久,並且在這裡全國人都信奉佛教,按照中國歷史時間表算,在東晉時,斯裡蘭卡已經有使者來到當時的建康,也就是南京,送上的禮物是玉佛。即使到了今天,斯裡蘭卡依然是中國的好朋友。下西洋的鄭和恰好也是一位佛教信奉者,在全國信奉佛教的地方,有很多鄭和留下的印記。
  • 南京值得一去的3個冷門景點,都與明成祖朱棣有關,你去過嗎?
    提起南京旅遊,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一般就是夫子廟、中山陵等知名景區,而忽略了那些小眾的旅遊景區,在南京鼓樓區也有一處文化歷史景區非常值得一去,它就是「閱江樓」,閱江樓景區並非僅有一座樓閣,還有靜海寺、天妃宮這兩個具有一定歷史意義的景點。
  • 這座印度的港口小鎮,竟然與鄭和有如此深厚的淵源
    這個疑問恐怕要追溯到600多年前。1405年,也就是永樂三年(中國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號),一支中國船隊從江蘇太倉的劉家港起航,前往婆羅洲以西洋面,也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鄭和下西洋」。對於鄭和是否曾想經由卡利卡特前往更遠的終點,我們不得而知。但一說鄭和在這次航行的過程中於1433年在卡利卡特病世。人們認為這位偉大的航海家被葬在了卡利卡特的海岸外的海上,這個曾在二十多年間多次接納過鄭和將士們的地方。而關於鄭和的死還有另一種說法,1433年明成祖取消了所有的進一步航海計劃,並任命鄭和為南京城的駐軍將領,於是他奉命駐守南京城,一直到1435年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 鄭和下西洋的啟示在哪?在我們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也要一樣堅持!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明成祖命三寶太監鄭和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
  • 大型民族交響樂《鄭和下西洋》震撼人心
    「風蕭蕭,雲飄飄,浪滾滾,海茫茫,洪濤接天,浩瀚重洋……」昨天晚上,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廳裡樂聲飛揚,掌聲雷動,大型民族交響樂《鄭和下西洋》震撼了觀眾的心。  省領導孫志軍、李全林,參加「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的海外政要、專家學者以及南京觀眾800人觀看了演出。
  • 景區神翻譯老外乾瞪眼
    這些指示牌,在超市、商場、機場等地隨處可見。而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生硬地翻譯成way in和way out,就真要笑掉人的大牙了。可是,寧波有不少景區,指示牌上的英文都不洋不土的。way in和way out的笑話,就在東錢湖小普陀景區上演了。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的大一學生們,在小普陀景區共找到了17處拼寫、語法等錯誤的英文指示牌。
  • 乾隆認為鄭和下西洋不存在,百年後南京出土航海圖,打臉乾隆
    此外,朱棣還派鄭和下西洋與周邊國家建立友好溝通和聯繫,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壯舉。然而,清朝乾隆年間,鄭和的下西洋曾遭到否定。乾隆曾說鄭和下西洋只是個傳說。
  • 寧波景區英文翻譯不洋不土 大學生查出一堆錯
    可是,寧波有不少景區,指示牌上的英文都不洋不土的。way in和way out的笑話,就在東錢湖小普陀景區上演了。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的大一學生們,在小普陀景區共找到了17處拼寫、語法等錯誤的英文指示牌。他們不滿足於此,還想利用這個暑假的時間,給寧波各大景區指示牌都挑挑刺。
  • 出口way out入口way in 寧波一景區英語太奇葩
    景區坦言:這些指示牌是10年前找廣告公司做的,非常歡迎大家來糾錯   學過英語的小學生恐怕都知道,「入口」一詞,英語應該翻譯成entrance,「出口」則是exit。這些指示牌,在超市、商場、機場等地隨處可見。而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生硬地翻譯成way in和way out,就真要笑掉人的大牙了。
  • 人文大講堂 吳京講解鄭和下西洋的文化內涵
    時間:7月17日晚7:30~9:00主講人:美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光彪講座教授吳京  主題:鄭和下西洋的文化解讀  我為啥對鄭和產生興趣  我是學物理海洋學的,我首先想談談我這個做科學的人,是怎麼介入到這個歷史話題中來的。  我小時候夢想當海軍。我是在南京出生在南京讀書的,初二才去臺灣。
  • 網上有人招聘「神秘顧客」 說白了就是暗訪挑刺
    浙江在線01月27日訊大凡開門做生意的,遇到挑刺的顧客,唯恐躲閃不及,可有人竟然專門花錢請人給自己挑刺。杭州一家中介公司最近就正在招聘「神秘顧客」,工作內容就是「挑刺」。  「神秘」招聘讓人心生疑慮  小孟是杭州某高校的大二學生,想在寒假找一份零工做做。
  • 南京十大旅遊景區,去過七的算合格,你去過幾個?
    南京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對於這樣有著「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城市,你們對他的印象如何?小編覺得南京的景區還是挺多的,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南京十大旅遊景區,如果你去過七個的算合格,全去過的太幸福了。
  • 南京挖出神秘圖紙,戳穿歷史謊言,乾隆:鄭和下西洋可能只是傳說
    對「鄭和下西洋」真實性的質疑 而在清朝之前,尤其是明朝,我國對海洋的掌控力是要強於西方國家的,即使在明朝日落西山之際,還能戰勝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這足以證明明朝的海上實力不同凡響,而這與「鄭和下西洋」不無關係,鄭和七下西洋不僅宣揚了國威,還促使明朝的航海事業蓬勃發展,堪稱人類史上的偉大壯舉!
  • 有人自稱為明朝太監鄭和之後,有書為證,生活在泰國,人丁興旺!
    14歲的他經宮中指派,進入燕王府服侍朱棣,後改名鄭和。鄭和少年時就在朱棣身邊長大,跟著朱棣南徵北戰,經受了戰火考驗,跟著朱棣參加「靖難之役」,出生入死,轉戰南北,經歷數次重大戰役,具有實戰經驗。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鄭和「欽差總兵太監」軍銜,將二萬餘名官兵交給鄭和指揮。
  • 挑刺」的心理學解讀
    你是否曾遇到過一個總是在批判別人的人?他們在互動中總是在尋找錯誤的地方。老實說,「挑刺」這個詞似乎有一些模稜兩可。實際上,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找茬」。無論如何,這種行為都很讓人不爽。如果你認識一些喜歡挑刺的人,那麼你會意識到這種行為究竟多麼讓人不爽。這些人可能是一位朋友、老闆、家人等。
  • 領導挑刺?用5招教你脫險,老油條都在用
    2、保持低調,查明原因避免不了領導的挑刺,就不要跟領導硬碰硬了,以免引發被挑各多的刺。保持低調,查明原因,才是脫險的核心。他挑讓他挑,你不躲也不藏。從他挑的刺中,找找哪些真的是自己做的不好或還未做到位,並快速給予解決,這個刺才能被拔掉!否則刺就一直存在,領導也挑了沒完沒了。你能忍受,領導未必能忍受。所以當他不能忍受時,就會對你痛下狠手了。到時候再想脫險,基本上就沒有必要了。因為你做什麼補救,都改變不了領導對你下驅逐令的決定。所以有險一定要脫,還要脫的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