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聊聊德國的一部經典童書《毛毛》。《毛毛》最初的德文版有一個副標題:「時間竊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小女孩替人們找回了被竊走的時間。」
毛毛,是小女孩的名字,Momo。在一座有著古老歷史的大城市,郊外的圓形露天劇場的石頭廢墟上,有一天,出現了一個小女孩。沒有人知道她從哪裡來,年齡有多大,究竟是八九歲,還是十一二歲,人們說不清,她的名字大概是叫毛毛。她的樣子很古怪,頭髮亂蓬蓬,眼睛很大很美麗,穿著五顏六色的布塊縫起來的裙子,套著肥大的男夾克。毛毛擁有常人沒有的靈敏聽力,總是耐心傾聽別人的心聲,城市裡的人越來越喜歡她,有了困惑就去找毛毛,毛毛幫助朋友們解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親切又快活地在一起。
「時間竊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小女孩替人們找回了被竊走的時間」,這個冗長的副標題講出了核心的故事情節。在毛毛和朋友們的城市中,有一天突然來了一群奇怪的灰先生,他們一副和善又彬彬有禮的樣子,他們是時間銀行的代理人。灰先生制訂了詳細而周密計劃,算計人們的時間,用詭計騙取了人們的時間。而小女孩毛毛卻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時光老人侯拉師傅,在時間王國裡發現了世界和人類的大秘密:時間就是生命。毛毛戰勝了灰先生,幫人們找回了失去的時間。
我們來看看灰先生是怎樣騙取人們的時間的。比如,灰先生幫理髮師弗西算了一筆帳:如果弗西先生能夠活到70歲,他一生擁有的時間是二十二億零七百五十二萬秒(2207520000秒),現在弗西先生四十二歲,他每天睡眠、工作、吃飯、做家務、陪耳聾的母親說話、伺候澳大利亞小鸚鵡、買東西、擦皮鞋之類瑣碎事情、看電影、朋友聚會、看書、探望腿殘疾的達麗婭小姐、睡前坐在窗前思考,這些所有事情需要的時間一共是十三億二千四百五十一萬二千秒。這個數字也剛好就是四十二年換算成秒的全部時間。灰先生計算的結果向理髮師弗西說明:他過去的四十二年時間全部消耗掉在這些事情上了,這是他失去的時間。
之後灰先生向弗西建議:如果弗西從二十年前開始每天節省一小時,那現在就有二千二百二十八萬秒的時間財富,每天節省兩小時,時間財富就會翻倍;而未來的二十年裡,他把節省的時間都加起來,也會有一筆客觀的時間財富。如果弗西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存入時間銀行,他們還會支付他利息。這樣他每天節省兩小時,就會獲得比原來生命多十倍的時間。
如何節省時間呢?灰先生教導弗西:更快地工作、放棄一切不必要的事情,比如給每個顧客理髮的時間由半小時改為十五分鐘、避免浪費時間的閒談、陪母親從一小時改為半小時或者把她送到養老院、沒用的鸚鵡就不養了、也不用浪費時間唱歌、看書之類的,他們建議弗西在理髮店掛一個又大又準的掛鍾,好準確監督學徒工作。
像這樣,灰先生騙了越來越多的人,和弗西一樣的人遍布了這個城市。他們每天都在做的就是被稱之為「節省時間」的事情。廣播、電視、報紙每天都在宣傳新的節省時間的好處,「未來屬於節省時間的人!」「時間就是金錢!」「時間是寶貴的,不要浪費時間!」人們錢掙得更多了,但他們變得陰鬱、疲倦、冷漠,人們不再去找毛毛傾訴心事,他們會認為那是浪費時間的。對他們來說做夢都是罪過,最難以忍受的是安靜,他們感到一陣陣恐懼襲來。
「一個人是否喜歡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否愛做某一件事情,那是無關緊要的——相反,只管幹就是了,重要的是應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做更多的工作。」
毛毛髮現了問題,她勇敢地找到了時間的秘密,揭露了灰先生的騙局。
時間是什麼?人們節省下來的全部時間,對他們來說已經失去了,他們越節省時間,他們失去的時間就越多。毛毛在與管理時間的侯拉師傅的對話中,領悟到了時間的奧秘。
「就像你們為了看到光明而要有眼睛,為了聽到聲音而要有耳朵一樣,你們有一顆心是為了用來感覺時間的。凡是心感覺不到的時間,就是已經失去了,就如同彩虹的顏色對於盲人、鳥兒的聲音對於聾子那樣。」
「如果人們認識到什麼是死亡,那他們就再也不會對它感到恐懼了;如果他們不再對它感到恐懼,那就再也沒有人能夠偷走他們的時間了。」
時間是生命,生命在人們心中。毛毛看到了盛開在人們心中的時間之花:「當星擺慢慢地越來越靠近池邊時,一朵碩大的花蕾就從那黑色的水中浮現出來。擺針越接近池邊,花開得就越大,直到完全開放,躺在水面上為之。」當擺針擺回去後,那朵美麗的花就開始凋謝了。這形象的時間之花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每一個人的時間。
《毛毛》是一部幻想童話,更是一部內蘊深刻的現代寓言,是現代人詮釋時間的最佳作品,對快節奏、崇尚效率的現代生活方式進行了深刻的反諷和批判,揭開了生命的真諦,表達人類最深沉的摯愛和對人性回歸的強烈渴望。
它的作者是德國最優秀的幻想文學作家米切爾•恩德,米切爾•恩德1929年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小鎮,成名作是《小紐扣吉姆和火車司機盧卡斯》,榮獲了1961年德意志青少年圖書獎,《毛毛》和另外一本書《永遠講不完的故事》是他最傑出的代表作,這兩部作品對歐洲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