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模糊不被認可
只有少部分患者和家屬在藥學查房時能準確叫出「藥師」或「臨床藥師」。藥師和醫生有啥區別,多數病人「傻傻分不清」
「大夫,這個藥怎麼吃?」「老伴,大夫來查房了,趕緊問問身上的症狀是怎麼回事。」這是記者跟隨臨床藥師進行藥學查房時常聽到的話。記者發現,只有少部分患者和家屬在藥學查房時能準確叫出「藥師」或者「臨床藥師」。藥師和醫生有啥區別,多數病人「傻傻分不清」。
北京朝陽醫院泌尿外科臨床藥師楊輝(左)正在解答護士用藥問題。 朝陽醫院供圖
「不是在藥房賣藥的,就是在醫院窗口發藥的」,這是老百姓對藥師的印象。記者調查發現,很多人對藥師的認識比較模糊,對臨床藥師的了解更少,不知道臨床藥師是幹什麼的,甚至有人沒聽說過臨床藥師。
「公眾對臨床藥師的認知度不高。」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臨床藥學與藥事管理學系主任蔣學華分析,臨床藥師在我國是較新的職業,很多一、二級醫院還沒有配備臨床藥師,有些三級醫院也是近幾年才設置臨床藥師。相對醫生和護士,臨床藥師長時間不被社會了解。
有些患者對臨床藥師的工作不了解。「藥師過來幹嗎?到底有什麼目的?醫生和護士已經給我講了用藥問題,不需要你再講了。」有些患者在臨床藥師進行藥學查房和初次用藥教育時會這麼說。有臨床藥師反映:「在工作的過程中,有時要面對患者及家屬的冷漠,難免尷尬,需要耐心地去和患者交流。」
除了患者不理解,一些醫生也不認可。處方點評是臨床藥師對醫生所開處方的規範性、用法用量、藥物相互作用等進行評價,以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有時針對某個處方,臨床藥師站在藥學和病人的角度,認為病人服藥後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建議醫生對處方進行改善。但是,醫生說自己結合了臨床經驗,會監控患者的不良反應,拒絕改變處方。「臨床藥師是過來幫助醫生的還是來監督醫生的?」有些醫生抱怨說,之前與護士工作配合得很好,臨床藥師來了後,點評處方經常挑毛病,醫生心裡不爽。甚至有個別醫生認為,醫生和護士配合就夠了,不需要臨床藥師。
很多醫院對臨床藥師不夠重視。北京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主任史錄文認為,長期以來,我國重醫輕藥,忽視了藥師的作用。加之國內公立醫院收費結構不合理,收取15%的藥品加成。因此,藥師對患者合理用藥的作用長期被忽視,直到藥品加成取消後,一些醫院才開始設置臨床藥師。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藥師自我認同感不高。有些臨床藥師竟然更願去做藥房發藥等傳統藥學工作,因為臨床藥師的難度大,而工資水平有時不如傳統藥學崗位。有些人認為,醫院藥學掙錢的工作就是發藥,工資應比臨床藥師高,而且在藥房一線發藥強度大,很辛苦。「臨床藥師面對複雜的藥物應用問題,更費腦子,壓力更大。傳統藥學工作下班後就可以休息了,臨床藥師加班是常態,下班後還要記掛患者的病情。」一些臨床藥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