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加速、有望形成良性循環!業內稱:Pre-IPO項目投資風險需警惕

2020-12-09 金融界

來源: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

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平穩落地,這無疑給中國資本市場即將迎來的30周年華誕送上了一份大禮包。而對於長期以來為資本市場源源不斷輸送優質企業的創投行業來說,更是一次鼓舞人心的絕佳契機——退出難「破冰」、「募資難」有望緩解,創投市場有望形成「投資—退出—再投資」的良性循環。

但與此同時,隨著註冊制深入推進,IPO也將呈現常態化發展,一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溢價將進一步縮窄,發行失敗、上市破發等現象或將頻繁出現。因此,創投機構投資的終極目標不僅僅是企業上市,還是企業上市之後能有好的表現。可以預見的是,註冊制下,創投機構將加速回歸真正的價值投資邏輯。

流動性溢價將縮窄破發倒掛或頻發

科創板推出已滿一年,創業板註冊制首批受理企業名單也已經公布,二級市場的一系列變革,正在給一級市場投資帶來前所未有的局面。門檻降低、包容性增強、確定性更強,對創投機構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退出利好。「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為創投機構的退出提供全新的、更加廣闊的渠道,從而提高創投市場資金的使用效率。」盛世投資管理合伙人陳立志表示。

註冊制的到來,顯然讓資本市場的供給更加豐富,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供給加速對資本市場而言,勢必會使供過於求的矛盾進一步突出。前有科創板為鑑,多家企業上市後股價大漲,後續均出現大幅回調,投資人普遍認為,科創板上市公司的估值泡沫真實存在,而創業板註冊制施行之後,這種現象也會大概率發生,尤其需要警惕。

「供過於求必然引發企業股價下跌,或者長期處於低谷,企業看似上市容易,但發行失敗、股價倒掛、交易稀少的風險也將大大提高。」華睿投資董事長宗佩民指出。事實上,二級市場相對一級市場而言,長期享受較高的流動性溢價,但近兩年一級市場項目價格水漲船高,一定程度上縮窄了一二級之間的價差。陳立志表示,隨著創業板註冊制的深入推進,上市不再是稀缺資源,未來一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溢價將進一步縮窄。

還需警惕的是,儘管一級市場項目經歷多輪洗牌,但部分頭部項目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這將為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埋下隱患。陳立志認為,隨著創業板註冊制的實行,企業上市後或許會面臨估值回落的問題,對創投機構而言,即便項目上市了,仍然可能沒法獲益退出,因此,更加需要對一級市場估值過高的項目保持警惕。

加速資金回流 利於創投募資

一直以來,IPO都是創投機構項目退出的主要渠道。但過去的上市審核制度使得企業過會率時高時低,企業上市等候時間長,能否上市充滿不確定性,讓創投機構時常陷入「退出難」的困境。由於沒有良好的退出收益,身處資本寒冬的創投機構則更難獲取新的投資資金。因此,在創投機構看來,註冊制的到來將很大程度上破解退出難的局面,從而有利於創投行業的募資。

「由於退出困難,當前創投機構投資新項目,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新募集資金。創業板註冊制推出後,創投機構通過加快退出,及時回籠存量項目資金,能夠增加自我回血能力;另一方面,也有望提升投資者對於一級市場的信心,推動資金向一級市場回流。」陳立志說。松禾資本合伙人袁宏偉也認為,創業板註冊制實施後,許多項目能在投資人接受的時間範圍內退出,無疑增加了投資人投資創投市場的信心,會有更多人配置資產到這個領域。

但是,這並非一蹴而就。上海聯創投資總裁周水文表示,經過此前的市場教育,創投市場的出資人變得更加謹慎和成熟,資金即使進入,也會投向有業績、誠信、穩定的管理團隊中。因此對市場上很多基金來說,募資難依舊是常態。

在宗佩民看來,我國的LP市場已經今非昔比,出資能力過千萬的民間資本已大面積式微,出資能力在100~1000萬之間的小額出資人又被排除在外,不受監管部門、託管銀行與投資機構的歡迎。目前創業投資的資本來源絕大部分是政府引導基金、國有企業資本與保險金等,對大部分投資機構而言,募資難題依然存在。但若有了良好的退出收益證明自己,也的確有利於創投機構的募資。

即使退出效應對促進募資收效甚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創投市場的「正循環」正在被打通。「通過加速退出,創投機構有更多的資金用於投資,項目方也有更多資金用於發展,為創投機構創造更好的回報,這樣市場就有望形成『投資—退出—再投資』的良性循環。」陳立志說。

警惕Pre-IPO項目的投資風險

創業板註冊制實施之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兩年,IPO仍將是創投機構的主要退出渠道。據記者了解,當前創投機構們已在為創業板註冊制積極準備,梳理已經投資過的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我們也有將近20家被投企業符合新的創業板上市標準。」袁宏偉說。

而在上市渠道變得更加通暢,一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溢價依然存在的情況下,「臨門一腳」的投資行為在當前似乎更加有利可圖。「不可否認,現在仍然存在一二級市場的套利空間,也依然有不少收益,因此依然會有機構採取Pre-IPO策略。」袁宏偉對記者表示,創業板和科創板的註冊制給市場的供應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二級市場的價差不會那麼快就抹平,因此助推了Pre-IPO策略。但這不是一個長久的策略,從制度設計來看,市場供給將逐漸加快,IPO也會進入常態化,利差將逐漸縮小,這個策略自然也會受到打擊。「短期來看,效果不明顯,但長期來看,制度設計還是支持長期價值投資者的。」袁宏偉說。

實際上,Pre-IPO的熱潮一直存在,註冊制對於Pre-IPO策略的機構投資者來說,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項目退出加速,另一方面,上市供給增加,上市公司的估值或將降低,套利空間也隨之縮窄,甚至存在項目上市卻浮虧的可能。

但就目前來看,儘管當前市場上多次出現破發現象,也阻擋不了套利的投機者。達晨財智總裁肖冰表示,從目前形勢來看,再去投資Pre-IPO項目風險非常大,而且機構現在投資,要等3-5年後才能退出,那時資本市場的紅利已經殆盡了。只有IPO市場逐漸理性和成熟,新股破發情況、發行失敗現象大面積出現,投資人才不會再盲目追捧新股。

退出效應暫未顯現 終將回歸價值投資邏輯

企業上市通道變得更加暢通,只要有足夠的資金投資一家中後期的成熟企業,即可在可控的時間內實現退出變現。有業內人士擔心,這將使越來越多的資金集中在中後期項目,而早期資本則更加短缺。「現在的創業投資市場更多資金已經集中在中後期了,早期投資缺錢的情況早已發生。」宗佩民表示,短期內,這種情況或將依然延續。

但與此同時,一級市場的估值也會隨著市場資金的分化而出現結構性的變動。宗佩民表示,隨著後期資本供給大量增加,早期資本供給不足,早期投資的估值會有所下降,後期投資的估值可能持續上升。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後期投資的風險。

周水文則認為,一級市場的估值變化,或將呈現一個先升後降的過程。「開始由於對IPO預期偏樂觀,可能會刺激一級市場估值上升。但隨著二級市場趨於成熟理性,會反過來降低一級市場預期。」

在此次創業板改革中,也給未盈利企業的上市預留了空間,只是未盈利企業上市標準一年內暫不實施,一年後再做評估。這也意味著,創業板對上市企業放開了盈利要求。此外,在三套上市標準中,其中一套為「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收不低於1億元。」這在袁宏偉看來,屬於比較早期的企業,「我們周邊很多這種企業,特別是技術類的科技項目,所以這個制度設計給我們投資這類企業營造了很好的環境。」

IPO常態化短期帶來的套利空間,是否會吸引更多資金聚集後端,而早期投資繼續遇冷?「在一個有效的市場情況下,不應存在長期的套利空間,所以不會吸引資金聚集。」周水文認為,註冊制會讓市場對價值的發現更加有效,即使出現資金聚集,也是短期的。而宗佩民也相信,經過三年左右的市場洗禮,創業投資最終會回到本質,回到投早投新投成長的初心上來,隨著機構的成熟,也必將更加精準。

無論是科創板還是創業板的註冊制,雖然都在很大程度上給創投機構的退出創造利好,但目前退出效應暫時還未能顯現出來。「科創板一年就上了一百多家企業,但一家中小創投機構的項目庫存都比這個數量多很多,更別說大型創投機構了,所以目前來看,創投的退出還是很有限的。」袁宏偉說。但在她看來,註冊制的真正意義在於給創業創投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態,即好的企業符合標準之後,就應該能夠上市,能從二級市場獲得認可,「我們也不希望泡沫過高,這樣會抹殺投資熱情不可持續,我們需要一個價值能與價格相匹配的健康的市場。」袁宏偉說。

相關焦點

  • 創投業打通正循環 Pre-IPO投資風險須警惕
    因此,創投機構投資的終極目標不僅是企業上市,而且是企業上市後能有好的表現。盛世投資管理合伙人陳立志認為,對創投機構而言,即便項目上市了,仍可能沒法獲益退出,因此,更加需要對一級市場估值過高的項目保持警惕。加速資金回流利於募資一直以來,IPO都是創投機構項目退出的主要渠道。
  • 從完成pre-IPO輪融資的派格生物,看聯想控股的醫療投資布局
    作為慢病創新藥研發藥企,派格生物醫藥(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派格生物")12月1日宣布完成近8億元人民幣pre-IPO輪融資。據悉,此次融資將主要用於推進公司多個產品的全球臨床研究,自主研發及產品引進和合作,全面推進慢病創新藥管線開發。
  • 民享投資:為什麼說Pre-IPO是2017最佳投資機會?
    在Pre-IPO的黃金時代,如何有效投資?具有豐富投資經驗的民享投資團隊分享了他們的心得。    IPO審核加速且條件放寬,投行大舉跟進    民享投資團隊指出,在IPO擴增的大時代,優秀的項目有了更大上市可能性,成長性好、經營模式清晰的項目有更高的預期回報。Pre-IPO輪的股權投資風險在企業成長路徑中屬於最低的,在投資方與企業的動態博弈中,形成了一種競爭的局面。
  • 鵬元研究 | 險資投資PPP項目該如何退出?
    保險資金以其在投資期限、風險偏好、收益要求等方面與PPP項目的高度匹配性,已在PPP市場中開展積極探索。對於保險資金來講,在PPP項目中的「進」與「退」同樣重要,由於存在對退出不確定性的考慮,許多保險資金目前仍持觀望態度。因此,加速保險資金投資PPP項目的退出機制建設,對調動保險資金參與PPP的積極性,推動PPP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山西老陳醋龍頭紫林醋業啟動IPO 有望成為山西醋業第一股
    產量規模居行業前列 山西老陳醋龍頭紫林醋業地處有「中國醋都」之稱的山西省清徐縣。自成立以來,紫林醋業始終秉承「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理念,做大做強食醋產業的企業發展。食醋行業集中度較低的現狀,對於像紫林醋業一樣已在行業內形成一定領先優勢的企業而言是較好的發展機會,同時他們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優勢,通過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將可能獲取更多的產品定價能力和品牌溢價。從發展趨勢看,食醋行業現存的分散競爭格局將逐步向行業壟斷競爭局面轉變。在一定程度上,行業當前現狀也正是紫林醋業的發展機遇。
  • 再戰前期高點 創業板大漲有望形成「共振」
    來源:金融投資報作者:林珂在短暫震蕩一個交易日後大盤再起升勢,再度挑戰前期高點。滬指周二小幅低開後一路震蕩反彈,盤中指數最高摸至3457.64點,距離年內高點不足2點。盤面上,大盤開始加速上攻,所有板塊悉數收紅。其中銀行、證券、保險、數字貨幣漲幅居前。水產品、船舶、電力、釀酒等板塊相對漲幅靠後。個股則出現了久違的普漲格局,兩市共43股封死漲停板,數量有所增加,同時有5股跌停。創業板大漲,業內人士認為給市場傳遞出積極信號。
  • 王守仁:我國創投業發展十大認識誤區
    所謂早期,就是創業企業成立後一段時期只有投入沒有產出,處於虧損階段,如生物醫藥項目,在三期臨床前都沒有產出;所謂成長期,是指創業企業有收入且實現盈虧平衡,有了利潤。但在繼續成長過程中,由於技術不能及時更新,管理不能改進,商業模式不完善,加之市場發生新的不確定因素等,許多創業企業面臨重大調整或失敗的風險,只有少部分具有高成長性的企業有望進入成長中後期,並有望成功上市。
  • 淪為IPO門外流浪漢,車貸平臺富勤金融還能上市嗎?
    項目逾期率35.43%事實上,影響P2P平臺ipo最重要的風險還是來自於監管,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一方面是難以拿到想拿的牌照,另一方面則是監管部門引導轉型與退出。招股書曾披露,截至2018年8月底的數據顯示,富勤金融項目逾期率達19.17%,而按照官網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12月30日,項目逾期率已達35.43%,逾期90天項目逾期率為12.61%,逾期181天項目逾期率為19.5%。
  • 疫情下PreIPO投資的影響及企業的轉型努力
    高毅輝認為,與其他階段的股權投資相比,Pre-IPO投資有三大優勢:安全性好、收益高、退出速度快。Pre-IPO投資的安全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Pre-IPO項目具備業績穩定增長基礎。第二, Pre-IPO項目保障條款充分。
  • 機構:警惕這些風險
    分析認為,採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代替化石能源發電作為減少碳排放最重要的手段有望為可再生能源打開成長空間,光伏作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將迎來加速發展的契機。   機構:看好矽料、光伏玻璃   那麼,站在當下,光伏接下來有哪些投資機會?
  • 德業科技IPO:偷稅疑雲未了 報告期內實控人挪款炒股
    來源:叩叩財訊德業科技IPO「美的造」:偷稅疑雲未了,報告期內實控人挪款炒股,大學女教授股改前夜數千萬資金豪賭上市何卓蔚 導讀:與諸多家族企業一樣,德業科技存在著內控明顯失效的風險,實控人家族甚至一度將其視為「提款機」
  • 「PE巨星」九鼎投資的黯淡:IPO持續「顆粒無收」
    在退出項目方面,今年上半年,九鼎投資管理基金的已投企業共有17個投資項目完全退出。其中,上市減持退出的有5家,掛牌減持或轉讓退出的有5家,其他轉讓或回購退出的有7家,完全退出項目的本金為17.46億元,累計收回金額為57.05億元,綜合IRR(內部回報率)為26.9%。
  • 光伏系列報告:OCI韓國多晶矽產能將退出 全球份額加速向國內龍頭集中
    OCI公告稱群山工廠在常規檢修完成後,部分P1產線的產能將轉為生產電子級多晶矽,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其韓國太陽能級多晶矽料的生產。OCI、韓華多晶矽料的產能產量佔全球的10%左右,並且長期都是國內單晶矽片用緻密料的重要供應方。如果韓國多晶矽料持續退出,將帶來近10%的有效供給缺口。2.國內矽料洗牌進行時,二三線加快退出。
  • 國有企業股權投資混改項目公司的三種退出路徑及詳細操作流程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國有企業股權投資混改項目公司的三種退出路徑及詳細操作流程作者:唐青林 張德榮 賈偉波 (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2020年5月,筆者團隊為一家國有企業(系央企的全資孫公司)擬退出股權投資項目公司(系該國有企業與另一家民營企業共同設立,該國有企業持股49%,民營企業持股
  • 國君策略:衝擊上沿、不改震蕩格局 推薦2021年投資的三朵金花
    國內11月PMI數據超預期,海外耶倫上臺推動全球經濟預期加速上升,內外共振下市場對經濟增長預期進一步上修。但上行過程中仍需防範風險偏好的短暫擾動,當前在流動性格局穩定、利率區間震蕩下,中美關係恢復不及預期將替代流動性收緊預期成為壓制風險偏好的重要力量。綜合來看,市場對經濟增長的預期上修、金融周期的絕對收益機會驅動指數衝擊上沿,期間警惕中美關係修復不及預期壓制風險偏好對行情帶來擾動。
  • 天使投資市場迎爆發式增長
    「投資機會稍縱即逝,一旦猶豫,馬上就有人接手。」上海一位天使投資人這樣形容當前國內天使投資市場的火爆。 天使投資是私募股權投資鏈條的最頂端,很多知名企業背後都有天使投資人的身影。受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情的感染,2015年我國天使投資市場出現爆發式增長,但估值泡沫化的風險需要警惕。
  • 高回報、低風險?龐氏騙局需警惕
    「投資返利」「遊戲理財」「實體投資分紅」……近年來,一些打著高回報、低風險甚至零風險的「投資」活動甚囂塵上,給廣大消費者帶來損失,具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某投資有限公司以投資返利為名,在全國範圍內吸納投資人在其經營的某網上商城APP平臺上投資,每股5000元人民幣,個人可以投資多股。該公司向投資人承諾高額返利,還可獲得數倍於投資額的積分,用於在網上商城兌換商品。此外,投資者每拉一個新人入會,還可獲得現金獎勵。
  • 紐約大學教授:放鬆眾籌融資限制意義非凡但需警惕風險
    放鬆眾籌融資限制意義非凡但需警惕風險——訪紐約大學教授高斯新華網紐約10月23日電(記者劉凡蔣寒露)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阿寧迪亞·高斯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證交會當天公布對眾籌融資監管適度「鬆綁」的試行規則
  • 投資項目、關廠、收購、一季度業績···
    【大企動態】 ★ 三安光電擬120億投設Mini/Micro LED外延與晶片項目 25日晚間,三安光電宣布與湖北省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籤訂項目投資合同,投資總額120億元。 根據合同約定,三安光電將在湖北省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轄區內投資興辦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項目,主要生產經營Mini/Micro LED外延與晶片產品及相關應用的研發、生產、銷售。並由公司在此轄內註冊成立項目公司投資,投資總額120億元,具體以項目最終可研報告為準。
  • 李峰:再融資新規誘發套利動機 應警惕槓桿風險和波動風險
    然而從企業動機和歷史經驗來考慮,我們也要警惕由此擴大的套利空間和槓桿風險,及其對資本市場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一、再融資新規改善融資環境再融資新規對認購者限售期、定向發行對象人數、最高發行折價、定價基準日認定等方面的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