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業打通正循環 Pre-IPO投資風險須警惕

2020-12-09 手機鳳凰網

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平穩落地。昨日,深交所也公布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第五批獲受理企業,其中20家企業申請IPO,12家企業申請再融資。截至6月29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下的五批獲受理企業中,申請IPO企業合計96家,申請再融資企業達25家。

二級市場的一系列變革,對於長期為資本市場源源不斷輸送優質企業的創投行業來說,更是一次鼓舞人心的絕佳契機——「退出難」破冰、募資難有望緩解,創投市場「投資-退出-再投資」的正循環正在被打通。

但與此同時,隨著註冊制深入推進,IPO也將呈現常態化發展,上市不再是稀缺資源,未來一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溢價將進一步縮窄,企業上市後或許會面臨估值回落的問題。因此,創投機構投資的終極目標不僅是企業上市,而且是企業上市後能有好的表現。

盛世投資管理合伙人陳立志認為,對創投機構而言,即便項目上市了,仍可能沒法獲益退出,因此,更加需要對一級市場估值過高的項目保持警惕。

加速資金回流利於募資

一直以來,IPO都是創投機構項目退出的主要渠道。但過去的上市審核制度使得企業過會率時高時低,充滿不確定性,讓創投機構時常陷入「退出難」的困境。由於沒有良好的退出收益,創投機構更難獲取新的投資資金。因此,在創投機構看來,註冊制的到來將很大程度上破解退出難的局面,有利於創投行業的募資。

「由於退出困難,當前創投機構投資新項目,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新募集資金。創業板註冊制推出後,創投機構通過加快退出,及時回籠存量項目資金,能夠增加自我回血能力;

另一方面,也有望提升投資者對於一級市場的信心,推動資金向一級市場回流。」陳立志說。

松禾資本合伙人袁宏偉也認為,創業板註冊制實施後,許多項目能在投資人接受的時間範圍內退出,無疑增加了投資人投資創投市場的信心,會有更多人配置資產到這個領域。

但是,這並非一蹴而就。上海聯創投資總裁周水文表示,經過此前的市場教育,創投市場的出資人變得更加謹慎和成熟,資金即使進入,也會投向有業績、誠信、穩定的管理團隊中。因此對市場很多基金來說,募資難仍是常態。

在華睿投資董事長宗佩民看來,我國的有限合伙人(LP)市場已今非昔比,出資能力過千萬的民間資本已大面積式微,出資能力在100萬~1000萬之間的小額出資人又被排除在外,不受監管部門、託管銀行與投資機構的歡迎。目前創業投資的資本來源絕大部分是政府引導基金、國有企業資本與保險金等,對大部分投資機構而言,募資難題依然存在。

但是,若有良好的退出收益證明自己,將有利於創投機構的募資。

「通過加速退出,創投機構有更多的資金用於投資,項目方也有更多資金用於發展,為創投機構創造更好的回報,這樣市場就有望形成『投資-退出-再投資』的良性循環。」陳立志說。

警惕Pre-IPO

項目的投資風險

二級市場的一系列變革,正在給一級市場投資帶來前所未有的局面。門檻降低、包容性增強、確定性更強 ,對創投機構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退出利好。「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為創投機構的退出提供全新的、更加廣闊的渠道,從而提高創投市場資金的使用效率。」陳立志表示。

創業板註冊制實施之後,未來一兩年,IPO仍將是創投機構的主要退出渠道。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當前創投機構已在為創業板註冊制積極準備,梳理已經投資過的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

「我們也有將近20家被投企業符合新的創業板上市標準。」袁宏偉說。

在上市渠道更加通暢、一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溢價依然存在的情況下,「臨門一腳」的投資行為在當前似乎更加有利可圖。「依然會有機構採取Pre-IPO策略。」袁宏偉對記者表示,創業板和科創板的註冊制給市場的供應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二級市場的價差不會那麼快就抹平,因此助推了Pre-IPO策略。但這不是一個長久的策略,從制度設計來看,市場供給將逐漸加快,IPO也會進入常態化,利差將逐漸縮小,這個策略自然也會受到打擊。「短期來看,效果不明顯,但長期來看,制度設計還是支持長期價值投資者的。」袁宏偉說。

實際上,Pre-IPO的熱潮一直存在,但註冊制對於Pre-IPO策略的機構投資者來說,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項目退出加速,另一方面,上市供給增加,上市公司的估值或將降低。

達晨財智總裁肖冰表示,從目前形勢看,再去投資Pre-IPO項目風險非常大。而且,機構現在投資要等3~5年後才能退出,那時資本市場紅利已經殆盡。只有IPO市場逐漸理性和成熟,新股破發情況、發行失敗現象大面積出現,投資人才不會再盲目追捧新股。

創投機構

退出效應暫未顯現

企業上市通道變得更加暢通,只要有足夠的資金投資一家中後期的成熟企業,即可在可控的時間內實現退出變現。有業內人士擔心,這將使越來越多的資金集中在中後期項目,而早期項目資本則更加短缺。

「現在的創業投資市場更多資金已經集中在中後期了,早期投資缺錢的情況早已發生。」宗佩民表示,隨著後期資本供給大量增加,早期資本供給不足,早期投資的估值會有所下降,後期投資的估值可能持續上升。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後期投資的風險。

「在一個有效的市場情況下,不應存在長期的套利空間。」周水文認為,註冊制會讓市場的價值發現更加有效,即使出現資金聚集,也是短期的。宗佩民也相信,經過三年左右的市場洗禮,創業投資最終會回到本質,回到「投早投新投成長」的初心上來;隨著機構的成熟,投資也必將更加精準。

此次創業板改革中,也給未盈利企業的上市預留了空間,只是未盈利企業上市標準一年內暫不實施,一年後再做評估。這也意味著,創業板對上市企業放開了盈利要求。此外,在三套上市標準中,其中一套為「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收不低於1億元。」這在袁宏偉看來,屬於比較早期的企業,「我們周邊很多這種企業,特別是技術類的科技項目,所以這個制度設計給我們投資這類企業營造了很好的環境。」

無論是科創板還是創業板的註冊制,都在很大程度上給創投機構的退出創造利好,只是退出效應的顯現仍需時日。「科創板一年就上了一百來家企業,但一家中小創投機構的項目庫存都比這個數量多很多,更別說大型創投機構了。所以目前來看,創投的退出還是很有限的。」袁宏偉說。註冊制的真正意義在於給創業創投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態,即好的企業符合標準之後,就應該能夠上市,能從二級市場獲得認可,「我們也不希望泡沫過高,這樣會抹殺投資熱情,我們需要一個價值能與價格相匹配的健康的市場。」

相關焦點

  • 業內稱:Pre-IPO項目投資風險需警惕
    而對於長期以來為資本市場源源不斷輸送優質企業的創投行業來說,更是一次鼓舞人心的絕佳契機——退出難「破冰」、「募資難」有望緩解,創投市場有望形成「投資—退出—再投資」的良性循環。但與此同時,隨著註冊制深入推進,IPO也將呈現常態化發展,一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溢價將進一步縮窄,發行失敗、上市破發等現象或將頻繁出現。
  • 王守仁:我國創投業發展十大認識誤區
    我國創投業自1984年從國外引入概念和1986年1月創建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簡稱「中創」,1998年6月被清算)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在資金規模上僅次於美國。據中基協2020年11月統計,管理創投資金規模11萬億人民幣。我國創投業發展很快,並為我國創新創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回望創投】2020國際創投大會風險投資(VC)論壇:風投趨勢看這裡!
    【回望創投】2020國際創投大會風險投資(VC)論壇:風投趨勢看這裡!10月23日下午,2020重慶國際創投大會風險投資(VC)論壇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隆重舉行。作為2020重慶國際創投大會重要的專題論壇之一,風險投資(VC)論壇現場邀請到來自全球知名的投資機構齊聚西部(重慶)科學城。
  • 2017中國頂級風險投資機構榜重磅發布 深創投、IDG資本、紅杉資本...
    2017年11月28日,北京——界面聯合今日頭條首次推出「中國頂級風險投資機構」榜單,共有50家頂級風險投資機構上榜。在今年的榜單上,倪澤望和孫東升領導的本土風投巨頭——深創投排在第一位;熊曉鴿領導的IDG資本排在第二位;沈南鵬領導的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排名第三;高瓴資本、金沙江創投、達晨創投、君聯資本、經緯中國、創新工場、今日資本則分列第四至第十位。
  • 2020國際創投大會風險投資(VC)論壇開啟
    10月23日下午,2020重慶國際創投大會風險投資(VC)論壇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隆重舉行。新基建、新消費、人工智慧等產業的發展是否能帶來創投風投新機遇?全球優質要素資源重新布局帶來的投資機會未來主要的關注方向有哪些?作為2020重慶國際創投大會重要的專題論壇之一,風險投資(VC)論壇現場邀請到來自全球知名的投資機構齊聚西部(重慶)科學城。眾位資本領袖,針對當下國際形勢,後疫情時代發展特質,在經濟震蕩的走勢當中尋找新的投資機遇,賦能企業發展。
  • 創投概念頂級操盤密碼 最美的十大創投股
    中科招商業已成為中國直接投資基金業的領航者。中科招商先後被評為:「中國風險投資公司50強」(2002《21世紀經濟報導》)「最佳投資獎」、「最佳融資獎」、「最佳風險投資機構」(2005中國風險投資論壇)、「最具影響力本土創投機構」(2005亞太風險投資家峰會)、「最佳投資獎」、「最佳融資獎」、「最佳風險投資機構獎」(2006年中國風險投資論壇)、「最具創新獎」(2006年亞太投資峰會)。
  • 創投二十年,揭秘一線投資大咖的心路歷程
    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30年中,中國風險投資也與其一同走過了20年的發展歷程。在創投20年的發展史中,有一批人始終為行業的發展不斷思索、探路,也是行業未來發展的「指路燈」。
  • 闞治東:創投業已出現萎縮,呼籲大力扶持發展創投行業
    「募資難是常態,創投行業已出現萎縮」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行業的募資情況從去年以來越發嚴峻,疊加此次疫情蔓延至全球,連海外資金投資意願都開始放緩,您預計今年及未來兩年,創投業的募資方面會有怎樣的格局?闞治東:創投業的募資難是個長期問題。從有創投業開始,就始終存在募資難的問題。
  • 「商優創服」獲馬笛兒創投百萬pre-A輪融資
    據悉,大眾創業型企業服務平臺「商優創服」在2019年完成了德同資本關聯機構-馬笛兒五百萬元pre-A輪融資。  商優創服(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創立初期從事網際網路廣告業務,2019年3月起轉型企業服務,著眼於用商業模式優化(營銷策劃、市場推廣)的能力為企業提供價值服務,採用以效果付費的收費形式,以實際行動幫助創業者擁有強造血能力,幫助投資機構進行項目投前盡調和投後市場賦能。
  • 阿里巴巴前高管在印度創立風險投資公司Multiply Ventures
    專注印度網際網路市場Myntra聯合創始人Raveen Sastry、阿里巴巴前高管兼前Paytm總裁 Bhushan Patil以及GE前總經理兼Flipkart前高級主管Sanjay Ramakrishnan已經聯合創立了一家風險投資公司
  • 九合創投為何all in技術投資?
    創投圈的效應之下,某一技術熱潮來臨時,必然會吸引相關領域眾多創業者的湧入。一時間,少則幾百,多則上千的項目如雨後春筍突然展現。在行業看來,一個個項目讓人目不暇接,喧囂之下的一級市場似乎湧現了很多機遇;但對於早期投資人而言,卻是風險的預示。九合創投也是其中之一。
  • 創投日報 |「宏景智駕 」獲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美運」完成...
    冠圖科技成立於2018年,2019年11月完成了由行業龍頭企業提供的pre-A 輪融資。一方面,冠圖科技在紡織品成分檢測縱向領域,現已研發出6款商用產品,另一方面,公司也在橫向拓展檢測行業其他領域,如食品檢測、建築行業和醫療檢測等。
  • 北部灣投資集團旗下私募兩宗違規 未評估投資者風險
    (以下簡稱「北部灣創投基金」)進行了現場檢查。  檢查發現,北部灣創投基金向投資者推介私募基金的風險等級與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不匹配;對個別投資者未進行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評估。上述行為違反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十七條的規定。
  • 資產管理中的正循環與逆循環
    正循環的形成這時候,在一個典型的「正循環過程」中,資產管理者在投資開始之前,已經充分對投資者進行了風險揭示和投資教育,充分讓投資者意識到可能產生的風險:這是形成一個「正循環」狀態的第一步。在這種充分的風險揭示下,資產管理者接受到的資產會更多的來自於「能夠接受市場風險的投資者」,而不能夠接受風險的投資者則會自然離開。
  • 創投圈整理·投融資周報9.11-9.17
    >»   B輪之前(包括天使輪/種子輪/pre-A輪/A輪/A+輪)的融資事件佔比為47.22%。,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中金智德、中信證券、國開開元、招銀電信等投資機構共同出資完成。未透露硬體正和汽車
  • 專訪|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丁健:AI投資更看重可拓展性
    加入金沙江創投之前,丁健是亞信公司聯合創始人。 截至目前,金沙江創投已成功投資滴滴、餓了麼、地平線等多家企業。 減少人的參與才能放大產業效率 南方+:您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在「新基建」中所扮演的角色?
  • 一清創新獲Pre-A輪融資 聯想創投集團投資
    投資界(ID:pedaily2012)2月8日消息,自主駕駛導航技術研發商深圳一清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清創新」)獲得Pre-A輪融資,由聯想創投集團投資。來源: 投資界
  • 北部灣投資集團旗下私募被責令改正 未評估投資者風險
    中國網財經9月2日訊 據證監會網站消息,近期,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西監管局發布關於對廣西北部灣創新發展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北部灣創投基金」)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 奕瑞科技登陸科創板,北極光創投8個月收穫三家醫療IPO
    投資界(ID:pedaily2012)9月18日消息,奕瑞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數位化X線探測器第一股。截至發稿時,奕瑞科技上漲53%,股價達到183元,市值132億元。
  • 北京市科創基金劉克峰:科技創投正當時
    母基金研究中心近日專訪了北京科技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克峰。 他認為,在全球及中國科技創新的大趨勢下,六大因素推動科技創投蓬勃發展,科技創投正當時。 01 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雲湧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業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