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補鞋是一種文化,記憶中家門口的那個修鞋匠:他,還好嗎

2020-12-24 文化娛樂鋼琴咖

從我記事兒那會起,我家樓頭兒就有一個修鞋匠。在那個年代人們穿鞋還經常是縫縫補補的年代,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鞋側面開膠,然後找他補補膠,還有高跟鞋的跟掉了粘粘跟。總覺得鞋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心中的價值還比較高,補鞋就是一種習慣也是那個年代的文化。

小的時候錢都那麼有價值,一塊錢在年幼的我們看來都是一筆巨額財富。而我們每次去修鞋匠那裡修補鞋只需要一毛到三毛。他們家永遠是那種比你想像中的價格要低那麼一些的價格,在其他人家已經收到五毛的粘鞋費用時,他仍然收3毛。

那是一個下雨天,依然穿著白球鞋的我放學很發愁,鞋肯定是會泡髒,最主要還容易開膠。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鞋泡得不像樣,果然開膠了。我急忙跑回家到樓頭兒上就把鞋脫下來遞給修鞋匠,以往的豔陽晴天裡他的鞋攤兒都是滿滿一圈兒人,只有那一天下雨,是我一個人去找它修鞋。當時我的那雙泡黑了的鞋還滴答著水,他用斑駁黑黢粗糙的手接住了我的鞋,手掌接觸到了鞋底,把溼漉漉的鞋扣在支架上,用雙腿夾住支架,鞋的水滴落在他的褲子上,鞋上,手上,他絲毫不嫌棄,只是專注的補著鞋,仿佛在他的眼裡鞋是他的孩子。只聽一聲:「補好了!」然後抬起頭露出慈善的笑容看著我說:「三毛!」那天我很不好意思,畢竟黑乎乎溼漉漉的黑球鞋,有沒有味兒我也不知道,我就給他五毛說叔叔不用找了,像個做賊的孩子逃跑了。

從那以後我對他的好感度更加高,總覺得他露出的笑容是類似於父親般的慈愛。

慢慢的高中開始就逐漸忙碌,補鞋也越發的少了,可是他的生意一直還是那麼火,總是在好的天氣裡有一圈又一圈的人圍著他補鞋。

上大學的一年回家,媽媽說她有雙鞋後跟掉了想讓我拿去補一下,我說扔掉就好了啊。媽媽堅持要補,我以為修鞋匠已經不在樓頭上了,出門走到那裡看到還是老位置,只是人沒有以前多了,我把鞋遞給他,已經看到他鬢角的白髮了,和他聊了幾句,他說生意是不好做了,現在經濟條件好了,補鞋的人也變得少了。寒暄結束後,他把鞋遞給我,還是那句:「補好了!」 「兩塊!」我當時兜裡可是揣了五塊錢準備給他的,那個時候已經是12年了,距離三毛錢那一年已經是十幾年後了,兩塊錢對於他來說要補三個掉鞋跟的才能吃到一碗麵。

我最後還是堅持給了他五元錢,他也執拗的找了我三元,他說:小時候你給我的五毛錢我還沒找給你呢!不能再多要你的錢!「

上班後的我這幾年回家已經沒再見到他了,但每次我經過曾經補鞋那裡的時候腦海中總會浮現那個個子不高的他偉岸的形象與慈愛的如同父親般的笑容。

相關焦點

  • 《碰巧路過那個年代》: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在這個布滿陽光的時候,徐彥純的《碰巧路過那個年代》果真讓人「碰巧遇見了那個年代」——「這本書源自88級同學畢業15周年聚會上……一群奔四的酒後男女,不可以避免地追憶往事。其實我最不願意的事情就是回憶往事。我會還原他們的每一件臭事,包括他們的窘態,場景,衣著,甚至說話的語調。每當這時,我的耳邊都會響起一片痛罵聲:這記性真他媽無恥啊……」笑罵聲中浮現出一群60後們初入大學時的黃金年代。
  • 補鞋膠的正確使用方法
    鞋膠 粘鞋專用膠 沾鞋子樹脂軟膠修鞋匠防水萬能強力鞋膠 品 名:補鞋膠膠水淨重:20克/瓶特點:防水、牢固、不發黃、不發硬、耐水洗、不傷鞋、不傷腿補鞋膠使用方法:1、粘接前應先清除接合面的水、油、鐵鏽、油漆,接合面要吻合。
  • 80、90年代「老掛曆」中的10位美女,誰是你心中最美的那個?
    80、90年代「老掛曆」中的10位美女,誰是你心中最美的那個?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將自己微調一下或者做個整容,改變一下自己的容貌。這樣下來很多美女都是尖下巴、大眼睛,越來越相近了。而80、90年代的美女,那可是「純天然」的!今天就來看看當時掛曆上的美女吧。當然並不是說整容不好,畢竟愛美之心誰都有的,都喜歡欣賞美麗的人和事物,這是天性!第1位,還記得《唐明皇》裡面的楊貴妃嗎?膚如凝脂,巧笑嫣然,她的扮演者林芳兵演出了楊貴妃的雍容華貴、美豔不可方物,骨子裡透著一種說不出的典雅。
  • 我們生活的那個年代
    有夢的歲月為了夢想我信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一切我們違背了父母的愛選擇了另一個自己生活在未來的空間我們在選擇在自己一路的抉擇中我們還是一個小學生一個衝鋒在前的活雷鋒一個懵懂少年還是我們還沒有長大但我們已經這樣做了噴灑一腔熱血迴避所有的聲音那是一種愛的聲音
  • 故鄉之戀——記憶中的奶奶,那個年代,那些人,那一大家子事
    記憶中奶奶永遠是那滿頭的銀髮和風風火火操持家務的樣子。奶奶年輕時那會是建國前了。家是富農,在嫁給我爺爺前是大戶人家的閨女。在奶奶的記憶中她的父親是家族中最小的,也是最受寵愛的。奶奶的父親英俊帥氣,經常拿著匣子槍天天和一幫人走街串巷的,無所事事。在和奶奶的母親成婚後染上了吸大煙的惡習,後來也就家道敗落了。我爺爺的老家是河北的,靠海打魚為生。
  • 我們紀念的不止馬拉度納,還有那個充滿反叛精神的年代
    「我媽媽認為我是最棒的,我在成長過程中對這句話一直深信不疑。」他不虛心、不客氣、不悔過,面對批評,他反而勸批評者自我反思:「所有批評我的人,都應該收回他們的話」。「一半天使,一半魔鬼」,這個形容恰如其分。也只有那個年代,會如此包容老馬「魔鬼的一面」,給出這樣一個評價。
  • 那個曾經「暴力」的老師,您現在還好嗎?
    今天是教師節,借這個機會除了祝福,還要問候一聲:多年不見,您現在還好嗎?在九十年代,這種「嚴師」在家長中口碑極佳,但是在學生裡那就是「法西斯」的存在了。很快,我就迎來了他的第一課。上課前兩分鐘,他已經拿著教具和課本在課堂外等候,嘴裡叼著一顆香菸。因為年代已經久遠,當時的記憶已經模糊,只記得當時他三四十歲的年紀,體格健碩,大大的眼鏡框,厚厚的眼鏡片後面是一雙深邃的目光,嚴厲而威嚴。隨著上課鈴聲響起,香菸一道弧線丟在地上。
  • 《江湖兒女》用臉盆喝酒,那個記憶中曾經的江湖
    聽說過喝酒喝「五湖四海」嗎?如果沒有聽說過,電影《江湖兒女》帶你走進江湖,讓你知道豪橫不只是在電視劇《新世界》裡有,出生在六七十年代人的心目中,也有。年輕的時候,喝酒不是為了娛樂,也不是因為有朋友才在一起才喝酒,而是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 鞋市崩盤,炒鞋的人還好嗎?
    因為在疫情過後,球鞋行業中所有的參與者都得以更加理性地思考腳下踩的這雙鞋的意義。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在疫情中受到影響的大多是一些限量炒賣款,而對很多平價鞋款的影響卻十分微弱,據鞋商透露,一批原價六折買入的貨品原本能以原價或者原價九折出手,受疫情影響只是以七八折出售,銷售商們只是賺得少了,完全沒有虧本。
  • 喬丹鞋:與神有關的記憶
    喬丹 鞋:  與神有關的記憶  ■本刊記者/張邦松  球鞋從一種快速消費品演變成一種文化符號,喬丹鞋的貢獻不可磨滅  魔術師終於撤走了遮蓋在神秘物體上的紅綢,答案在混亂的閃光燈下炫耀著自己不凡的身世。
  • 「第一次愛過的那個人」真就特別記憶深刻?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顧名思義,「初戀」就是我們第一個真心愛過的那個人,往往初戀到最後都沒法在一起,很多人對自己的第一份愛都非常的記憶深刻,以至於有些人無法重新在開始一份感情,那麼,初戀就真的難以忘懷麼?那種感覺就那麼奇妙麼?
  • 八九十年代山西長治老照片,往事隨風而逝,童年不再有
    老城記憶---山西長治。我們一直在路上,兜兜轉轉,尋尋覓覓,一波一波的人生風浪,衝刷著浮世的心。下圖國營長治麵粉廠,那個時候在這裡工作也不是那麼好進去的,有在這裡工作過的朋友嗎?下圖90年代元宵節的長治城區,三輪摩託警車,小時候看到這樣帥氣的摩託車心裡不知道有多激動。下圖90年代的長治民間風俗活動,有朋友知道這是什麼活動嗎?
  • 80年代老照片,美女槍決非常平靜,商場電視機賣場人山人海
    80年代老照片,美女槍決非常平靜,商場電視機賣場人山人海文章素材來源於網絡,內容為小編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相機可以幫助我們捕捉記錄生活中的美好瞬間,並且照片永不褪色,透過照片我們就可以感受到當時拍攝時的心境。今天小編就想給大家分享幾張拍攝於80年代照片。圖1就是被譽為最美女刑犯的陶靜,被送往刑場時拍攝的。在那個年代,刑場槍決之前,都必須先進行公開審判,需要得到審判通過。
  • 派飯~那個年代農村小學老師最樸實的一種家訪,吃百家飯育百家娃
    在我們那兒這種形式叫「走飯」,也有的地方稱「派飯」,其實「派飯」這種說法更容易讓現在的人懂得那個年代的情況。沈老師是固市鎮人,那時他都快六十歲啦,個子瘦高,頭髮已斑白,背有點駝,但人顯得很精神。如果老師健在的話,也是近九十多歲的耄耋老人啦。
  • 江西男子瘋狂沉迷80年代走不出來,那個年代到底有啥好
    近日網絡瘋傳江西一男子沉迷上世紀80年代,生活日常都是按照那時的習慣,只見視頻中的他,家裡牆上貼著郭富城的貼畫,自己也留了那個年代風靡一時的三七分頭,頗有幾分郭富城年輕時的風採。桌子上擺放著髮膠,放著古老的音樂,出門騎自行車,真的讓人不可思議,那麼上世紀80、90年代到底有啥好,為何讓他如此著迷呢?
  • 我們那個年代唱過的課前歌
    但在我們那個年代,不管是小說還是歌曲都講究一種痴痴守望的氛圍,所以這首歌在當年還是很有市場的,旋律也很好聽。6.Andy 演唱:阿杜想到我們的過去都讓人感慨希望所有好朋友都能站起來還有你曾經 瘋狂愛上的女孩再過幾年是不是依舊難以忘懷點評:那個年代阿杜也是火過一陣的,他的聲音有著極強的磁性,辨識度全國第一。
  • 那個曾經愛我如命的你被我弄丟了,現在的你,還好嗎
    有的時候人就是太過矯情,擁有的時候,視對方為草芥,肆意傷害,不懂得珍惜,最後讓對方不得已而放棄,其實啊,任何事情都是有定數的,你丟掉了那個愛你如命的他,就會遇到一個不如他的人,風水輪流轉,曾經他守護你,如今換成你來守護別人了,而且,這一守,就是一生。
  • 7旬老人精製數百件微型家具來記錄他那個時代的「農耕文化」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位來自都昌嗚山的木匠,年過7旬的他為記錄他那個年代的農耕文化,專門巧制了300多件農耕時期的家具,不過這些家具都是微型的。先來說說都昌縣是哪裡?今天說的這位老人名叫吳崇友,他用製作「微型農具」的特殊方式記錄下了他農耕文化的記憶。老人年輕時是一位木匠,通過上戶打長工做木匠活維持了一家人的生計。如今步入晚年的他,在機械化大力推廣的農村,對田園生活有了更多的觀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