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紀念的不止馬拉度納,還有那個充滿反叛精神的年代

2020-12-25 騰訊網

這些年,虎撲上的年輕人討論馬拉度納,總是輕飄飄一句總結「除了球技,就是一人渣」。

「把球技算進去了不照樣是個人渣」

圖源:網絡

因為他們不懂老馬,也不懂屬於老馬的那個時代

紀念馬拉度納的人,配圖都是他穿著10號球衣站在綠茵場上的樣子。

那時他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一頭濃密的黑色捲髮,還沒有變成一個中年胖子,一副不把整個世界放在眼裡的叛逆樣子。

這是60後、70後記憶裡的馬拉度納。他們不愛叫他的本名,喜歡親切地喊他「老馬」。

80後和90後認識老馬時,他已經徹底謝幕,坐在教練席上,頭髮鬍子被歲月染灰了,身上被汗濡溼的也不是球衣,而是襯衫。

2008年,老馬被聘為阿根廷國家隊主教練。90後觀看2010年南非世界盃時,老馬已經是一襲灰色西裝的樣子

圖源:ET

老馬是個時代符號。

不僅是他高超的球技、驚人的天賦,還有他反叛、野蠻又乖張的形象。

他從來不是個完美偶像,也不屑於迎合完美的標準。

他是草根天才、痞子英雄式的人物,犯規、吸毒、槍擊記者、私生活糜爛,但從不向主流低頭,也從不後悔。

他的自信龐大到令人咋舌。

「我媽媽認為我是最棒的,我在成長過程中對這句話一直深信不疑。」

他不虛心、不客氣、不悔過,面對批評,他反而勸批評者自我反思:「所有批評我的人,都應該收回他們的話」。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這個形容恰如其分。

也只有那個年代,會如此包容老馬「魔鬼的一面」,給出這樣一個評價。

放在今天,名人被放大鏡無限審視言行舉止,偶像要自覺向標準化靠攏、不能有任何人生汙跡,高情商被看作陰陽怪氣,真性情也成了人設,我們的時代,恐怕很難再出一個老馬了。

馬拉度納91次代表阿根廷國家隊出場,打入34球。

圖源:BBC

1.

南美足球盛產草根天才。

當歐洲的小夥子們通過完善的選拔體系進入青訓隊,在綠茵場上接受專業教練的指導時,南美的貧民窟少年在街頭踢著自製皮球玩兒。

馬拉度納就是這群赤腳踢球小孩中的一員。

他出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費奧裡託鎮,一個放眼望去全是低矮破爛的棚屋和煙塵滾滾的土路,垃圾隨意堆在路邊的小鎮。

馬拉度納的老家費奧裡託,60年來似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圖源:BBC

馬拉度納傳記作者吉列姆·巴拉格今年還特地去探訪了費奧裡託鎮,這裡仿佛時間靜止般,沒有任何變化。

在路邊,有簡陋的水泥地球場,只有一個球門,小男孩們就在這裡踢球玩耍。由於貧窮的費奧裡託鎮暴力事件頻發,市區的計程車司機出於安全考慮,甚至不願載巴拉格到這裡來。

馬拉度納的父母都是移民混血後代,生養了8個孩子。父親是瓦工,母親是家庭主婦。飛黃騰達後的馬拉度納,也仍舊是「精神上的工人階級」。

父親在馬拉度納3歲生日送出的禮物,一個自製皮球,改變了兒子和家庭的命運。

老馬的童年

圖源:網絡

這個遠比同齡人矮小的小孩,自16歲起,人生如同坐上了火箭般騰飛而起,當他以隊長身份帶領阿根廷隊拿下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冠軍後,他在阿根廷成了一個不朽的傳奇。

人們叫他「上帝」。哪怕他脾氣暴躁,在球場上曾向對手進行報復性暴力犯規,還勝之不武,用手進球,還大言不慚稱之為「上帝之手」——有瑕疵的天才,仍舊能憑藉實力被尊稱為「上帝」。

1986年世界盃「上帝之手」名場面,馬拉度納進的兩球,一球用手打進,逃過裁判法眼;隨後一球以精湛的盤帶技術踢入,這就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評價由來。

圖源:BBC

巴拉格在寫給BBC的紀念馬拉度納文章中有一句話點出了阿根廷人對馬拉度納的迷戀:

「要看懂迭戈·馬拉度納這個人,你必須了解阿根廷這個謎一樣的國家;這個國家需要像馬拉度納這樣的人,像彌賽亞(Messiah)一樣引領它走向偉大,走向它自認為配得上的一切。」

對於中國的球迷來說呢?

中國年輕人不需要彌賽亞,但需要一位文化上的偶像

馬拉度納作為球員的鼎盛期,正是中國翻開新篇章的時期。

那時候,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開始出現越來越多外國品牌的商品廣告,街頭上高鼻深目的外國人還很稀奇,年輕人穿著喇叭褲、尖頭鞋,燙著爆炸頭,把「迪斯科一代」的身份打在形象上。

英國攝影師肖君在1984年以學生身份來中國,用影像記錄了中國的80年代,他感嘆:

「1985年,我只有20歲,中國當時超過一半的人口都在25歲以下。他們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為中國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1985年,上海外灘,五位打扮新潮的年輕人

圖源:攝影師肖君

從鄰居家不太清晰的電視屏幕上,中國的年輕人認識了足球,認識了馬拉度納。那時候,這些年輕人面臨的是無限的可能和開放的未來。

房價才不是他們愛聊的話題,他們聊美國的生活方式,聊音樂詩歌體育哲學,聊一場無疾而終的暗戀或是熱烈燃燒的愛情。

這些年輕人和馬拉度納一樣是草根。

草根成名的故事中,年輕人看到了自己。儘管未必真的像老馬這樣天賦異稟,但他們相信打拼的力量,相信奮鬥能改變個人命運,相信未來的無限可能。

這些年輕人就是90後的父輩。馬拉度納是他們的青春,馬拉度納的時代就是他們的時代。

作家查建英這麼描述這個時代:「20世80年代,是當代中國歷史上一個短暫、脆弱卻頗具特質、令人心動的年代,大家以一種惡補的姿態學習,充滿激情和感謝。」

1985年,上海,一位年輕人隨身攜帶的收音機引起了眾人圍觀

圖源:攝影師肖君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草根傳奇對後來的年輕人不再有吸引力,我們嚮往的是生而「二代」,困在996裡被迫努力,卻對未來想像貧乏。

父輩口中的「奮鬥」,可能早就失去了曾經的意義。

馬拉度納的時代過去,無精打採的不止是新一代年輕人,還有同樣「草根」的南美足球。

關於南美足球,近幾年體育論壇上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南美足球衰落了」,「南美足球為什麼跟不上歐洲足球了」;梅西之後,也再無巨星。

曾經,南美足球靠的是自我放飛的天才,是個人英雄式的,不拘泥固定打法,腳法靈活,個人風格鮮明;對比之下,歐洲講究技術和完善的養成體系,能培養出優秀的「工業化球員」和團隊。

但歐洲足球有著商業化的天然優勢,有足夠的金元支撐整個體系,就像玩遊戲,V0怎麼和土豪高氪玩家抗衡

2.

「爭議」,始終圍繞馬拉度納人生。

有人說,正是因為草根出身,馬拉度納適應不了突然而來的功成名就,處理不了人生落差。

但更可能的答案是,馬拉度納不過想做自己罷了。

他不會在發布會上表演痛哭流涕的悔過戲碼,哪怕在人生跌落最深的谷底時,他只有一句「不後悔」。至於那些惋惜的聲音,大概只算是自作多情吧。

前文提到,馬拉度納始終是「精神上的工人階級」,他把拉美革命家、左派政治家切格瓦拉紋在手臂上,古巴領袖卡斯楚紋在左腿上,支持委內瑞拉的頭號人物查維茲,從不掩飾對美國的厭惡,還公開懟過布希。

馬拉度納將卡斯楚視作「靈魂摯友」,曾在2000年接納飽受毒癮困擾的馬拉度納來古巴治療

圖源:路透社

他全力對抗的不止是美國,還有象徵著主流的一切。他把國際足聯稱作「黑手黨」,轉頭卻和真正的義大利「黑手黨」Camorra在夜店轟趴,穿著珠寶和皮草合影留念。

作為天主教徒,他公開攻擊梵蒂岡和教皇「照顧窮人言論的虛偽」:「我去過梵蒂岡,看過金頂。教皇說教會擔心可憐的窮孩子,老兄,你為什麼不賣掉這個頂呢?」

馬拉度納為自己的錯誤付出過代價嗎?當然。

他長期吸食古柯鹼,在1991年賽後藥檢中被查出,義大利足協隨後就下達了15個月的禁賽令。1994年美國世界盃,馬拉度納又在反興奮劑檢查中尿檢陽性,被國際足聯禁賽。同年,他用氣槍射擊四名記者,被判兩年零10個月的監禁。

1991年,因持有毒品,馬拉度納在阿根廷被捕

圖源:AFP

他渣嗎?當然。

他喜歡美女,有數不清的情人,以及11個孩子,其中六個是他拒不承認的私生子。早在第一個私生子出生的時候他就放言:「我合法的孩子只有Dalma和 Giannina(他與前妻的孩子),剩下的都是我個人金錢和失誤的產物。」

2018年,馬拉度納向28歲的女友求婚成功。他的第一任妻子是青梅竹馬的克勞迪婭,兩人2003年離婚,鬧得不太愉快

圖源:網絡

他總是話中帶刺,可以說是「低情商」範本;他不自律,酗酒,放任體重增長,因此犯了心臟病,不得不通過切胃的方式減肥。

可以說,馬拉度納的不羈和叛逆讓他「社會性死亡」過,因為健康問題在生死線上掙扎過,但他都挺過來了。

2019年紀錄片《迭戈·馬拉度納》的導演卡帕迪亞總結道:「馬拉度納實際上已經死過幾次,但他又回來了。這是關於死亡和復活的故事。」

只不過這一次,他無法再次復活。

幸好馬拉度納活在他的時代,一個名人不必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的年代,一個能接受人性幽暗面、不以刻板標準評價公眾人物的年代,一個年輕人渴望與世界聯結、反叛還沒有成為一個貶義詞的年代。

也許,我們的時代更愛諸如完美、標準化之類的詞彙,欣賞「一錘錘死」的行事方式;我們害怕人生出現彎路和岔路,害怕犯錯,害怕不被饒恕和原諒。

馬拉度納離開了,我很想念屬於他的那個時代。

1986年世界盃,阿根廷國家隊長馬拉度納捧得大力神杯

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紀念球王 | 馬拉度納去世,世間再無會拉小提琴的左腳
    馬拉度納在第一場職業比賽中,替補上場。第二場比賽中,就踢進了兩個球。這一天,距離他15歲的生日,還有5天!16歲零120天,馬拉度納入選了阿根廷國家隊!消息出來後,阿根廷一份報紙評論:徵召馬拉度納,顯然是瘋了!另一份報紙針鋒相對:不徵召馬拉度納,顯然是瘋了!
  • 紀念球王 | 馬拉度納中國行,唱完歌搶過話筒:「我們抓不住時間」
    那是足球場上盛行個人英雄主義的年代。那不勒斯原本陷在保級的泥潭裡,就因為馬拉度納的到來,戰績突飛猛進,第二年獲得聯賽第八。 「如果他們(那不勒斯球迷)支持阿根廷隊,我會很高興,我們也很需要這樣的支持。」賽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馬拉度納說了這樣一句話。而當地電視臺在採訪球迷時,的確有激動的那不勒斯球迷對著鏡頭說:「是馬拉度納給了我們那不勒斯人一切,要我說,我第一個買票支持阿根廷,阿根廷加油!」
  • 馬拉度納,我們為什麼緬懷你?
    都叫他球王唯獨我不是他的球迷昨天,馬拉度納走了,其實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這位球王和我沒任何瓜葛,我也沒有看過他的任何足球比賽,要不是微博上有人發推緬懷他,我可能這輩子都不認識這個人思來想去,是因為馬拉度納是個了不起的人嗎?還是足球其實是一項很特別的運動?想到最後,我有了答案,應該不僅僅是馬拉度納所帶給我的,而是體育所帶給我的,概括起來就兩個字 「魅力」。我們為什麼要紀念馬拉度納?
  • 聖保羅球場更名馬拉度納球場,那不勒斯只為紀念他們的上帝
    為了紀念這位城市英雄。上周,那不勒斯市長馬吉斯特裡斯宣布,那不勒斯市聖保羅球場將更名為馬拉度納球場。如今,這項更名提案被那不勒斯市政府通過。就這樣,一座以馬拉度納的名字命名的球場正式落幕。
  • 死而不亡者壽,馬拉度納精神不朽,他是足球的上帝,是人間的球王
    生命可以消亡,但是精神會存在於世上,有些人很短,有些人則十分長。馬拉度納的精神與足球同在。 足球和馬拉度納對於一個孩子,一個球迷,一個國家為什麼那麼重要? 馬拉度納的光芒 馬拉度納出生在擁有8個孩子的貧困家庭,他獲得一個皮革足球的時候才3歲,那個時候足球「跑」在他的身前,馬拉度納只懂得跟著跑,而這樣追著跑慢慢的演變為追逐,糾纏,掌控。足球用火熱的滾動影響著馬拉度納的幼小心靈,這些使得馬拉度納擁有著比常人更智慧的掌控力,這種掌控更多時候是融合。
  • 用最好的方式紀念馬拉度納,梅球王的臨場應變真是世界級
    梅西在比賽中用實際行動兩次紀念馬拉度納,一次巧妙複製了「上帝之手」,另一次則展示了他賽前精心準備的大禮包。梅西為了紀念馬拉度納真的是拼了。 這個舉動一箭雙鵰,既保護隊友的射門完成得分,又非常漂亮的演繹了馬拉度納的偉大時刻。
  • 馬拉度納軼事,不瘋魔不成活
    想要通過三言兩語來說清楚馬拉度納這樣一個複雜的人物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大量列舉事實和數據,又有點無聊。讓我們通過一些圖片和軼事,換個角度來呈現馬拉度納五光十色、戲劇般的人生。
  • 永別 球王馬拉度納
    雖然我還有千言萬語,但現在我只希望上帝給他的家人以力量。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兩個能夠一起在天堂踢球。」 馬拉度納對於亞平寧半島的旅程充滿期待,對於當時還深陷意甲保級區的那不勒斯,也充滿雄心壯志。
  • 當爸爸得知馬拉度納去世...|佩盧西託|裡奧梅西|足球|c羅|世界盃...
    現在,馬拉度納去世了,我想我從我爸那裡繼承的阿根廷情懷也跟著走了,下屆絕不會買阿根廷了。  現在的阿根廷對我來說,只剩下那幾句臺詞:  「我終於來到了瀑布,我突然間想起何寶榮,我覺得好難過,我始終認為,站在這裡的,應該是我們兩個人。」
  • 奧斯卡獎導演講述:我為馬拉度納拍紀錄片-虎嗅網
    他第二次再見到馬拉度納,已經是一年後。他回憶說,「那個期間,我經常去那不勒斯、布宜諾斯艾利斯,找資料、做採訪。一年後,我才再次和團隊一起前往杜拜。這一次,我們見到了馬拉度納。」而馬拉度納呢,大家都知道他是天才級足球隊員,但後來吸食古柯鹼,卻把事業搞砸了。 觀眾帶著已知的結局去看紀錄片,看的是主人公的生命旅程。我們拍紀錄片,也是為了找出他們的生命旅程。他們的經歷,他們的轉變,他們之前是誰,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們成為了後來的那個人?」
  • 官方:那不勒斯對陣羅馬將身穿紀念球衣,以緬懷馬拉度納
    虎撲11月29日訊 那不勒斯官方宣布,球隊將在本輪對陣羅馬的比賽中身穿紀念球衣,從而緬懷前不久去世的足壇傳奇馬拉度納。那不勒斯在官方聲明中表示:「一年前我們和贊助商Kappa商量設計一套特別款球衣從而深化那不勒斯和馬拉度納以及阿根廷之間的聯繫。原本我們希望迭戈能親眼看見球衣的問世,甚至親自穿上這件球衣,和我們一起分享看見這件特別球衣的興奮之情。」
  • 最後一個拉丁美洲人,馬拉度納
    往事,沒錯啊,馬拉度納成了往事。在地鐵上我翻開了這本書,作者加萊亞諾是馬拉度納同鄉人,在我的認知裡,那個年代,只要同生在拉美就算同鄉人,不論是阿根廷還是烏拉圭,他們大同小異,但都迥異於歐美。這代年輕人,大多沒有和球員時期的馬拉度納同處過一個時空,我也只是在視頻裡、在文字中、在老大哥們的口耳相傳裡認識馬拉度納。
  • 科比生前談馬拉度納:他是我偶像,可恨的2020奪去我們太多
    科比生前談馬拉度納:他是我偶像或許很多90後乃至00後都對球王馬拉度納的認知並不很深,但是年輕一代卻不可能不知道科比。作為近些年大紅大紫的NBA球星,科比在國內可謂圈粉無數。基本上科比和馬拉度納分別代表了兩個不同時期球迷們的精神領袖,而此刻在2020年他們都殞沒了。
  • 馬拉度納: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11月25日,一代球王迭戈·阿曼多·馬拉度納突發心梗去世,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今日,阿根廷總統府舉行了馬拉度納遺體告別儀式。布宜諾斯艾利斯萬人空巷,人群自發集會,送這位阿根廷精神領袖最後一程。
  • 從馬拉度納紀錄片中的意甲元素,分析義大利足壇重回巔峰的可能性
    北京時間11月1日,歐洲各國公布了他們在十月份的電影票房,其中馬拉度納的紀錄片,排在多個歐洲國家的十月份票房前列,這說明了馬拉度納作為一個退役很久的體育明星,他的影響力真的很大。這部紀錄片從製作上來看,並不是很精良,它能夠獲得高票房,主要是源於該紀錄片中有著很多馬拉度納的珍貴資料——他效力於那不勒斯的場景。不少人看了馬拉度納紀錄片都感嘆:當時的意甲真是太精彩了,難怪被稱為「小世界盃」。
  • 憑藉「反叛精神」,DIESEL 能抓住現在的年輕消費者嗎?
    1990 年代以來,深諳年輕人之道的 Renzo Rosso 試圖把 DIESEL 的創新精神從休閒、牛仔時裝領域拓展至更多層面。在他的領導下,DIESEL 開始與其它行業的佼佼者展開合作,從配飾、珠寶,再到家居領域,DIESEL 成為了一個兼容並蓄的生活方式品牌,其所傳遞的鬆弛生活態度,也抓住了時下年輕人的節奏。
  • 那不勒斯主場正式更名為馬拉度納球場
    前幾日,阿根廷球星馬拉度納因為突然心臟病去世,享年60歲,世界足壇陷入了悲痛之中。馬拉度納球員時代曾經在意甲的那不勒斯踢球多年,而為了紀念老馬的貢獻,那不勒斯市政府也官方宣布, 那不勒斯的主場聖保羅球場將會正式更名為迭戈-阿爾曼多-馬拉度納球場。
  • 那不勒斯告別馬拉度納,他曾是義大利最貧窮城市的希望
    萬裡之外,那不勒斯因馬拉度納去世陷入悲傷。26日晚,那裡的民眾在自家窗前擺放蠟燭,紀念這座城市的榮譽市民與英雄。當晚在歐聯杯第四輪小組賽中,那不勒斯隊球員身穿馬拉度納的10號球衣出場,該隊主場聖保羅體育場將更名為「馬拉度納體育場」。 與阿根廷一樣,同樣貧窮纏身、被輕視的那不勒斯在上世紀80年代等待著救世主到來。1984年,馬拉度納以創世界紀錄的750萬美元轉會費從巴塞隆納加盟那不勒斯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寫道,「義大利最貧窮的城市買到了世上最昂貴的球員」。
  • 南方人物周刊|馬拉度納去世 上帝收回了他的手
    :在80年代效力於巴薩時期,馬拉度納就沾染上了古柯鹼,而在職業生涯末期,他因食用禁藥在1994年世界盃被禁賽; 退役之後,馬拉度納的生活更加沒有節制,他的體重一度達到了130公斤,飽受肥胖問題的困擾,直到2005年手術後才有所緩解。
  • 你了解馬拉度納上帝之手嗎,它不僅僅是手球,還有更多偉大的含義
    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顧名思義就是馬拉度納在比賽中用手打進了一球,並且被算作正式進球,而之所以被稱為「上帝之手」,那是因為馬拉度納在賽後的一句玩笑:「那個進球,一半是因為馬拉度納的頭腦,一半是因為上帝之手。」「上帝之手」從此在全世界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