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讀後感,浮生如夢,為歡幾簡

2020-12-16 波波說野史秘聞

清秋夜雨,燈影映窗紅。讀三遍《浮生六記》,性之久,感動著前人的一段恩愛悲歡。《浮生六記》是沈複寫於清朝嘉慶年間的自傳體隨筆散文,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文章寫的率真灑脫,文辭綺麗,記錄了作者一生的際遇,或歡樂,或悲愁,或閒逸,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淋漓流淌於筆端,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古代散文,在晚清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

我黃慕著他們平常力活的詩情魚意,我傾心乎他們的翼摯恩愛,我仰望著他們一生平凡卻心胸器落,超然脫俗。

沈復,生活初是很幸福快樂,家庭也美滿,但後家道中落,雖為平民百姓,沒有功勞,卻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

文人的愛情故事都能感動我。比如,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悲劇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趙明誠的顛滯流離只使我好奇,晨潭黃婉君的貌合神離只讓我心疼。

沈復作為一書生,雖然有聰明又有情意的妻子,但他卻在家中不懂得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窩窩囊囊,連自己的妻子都無所依靠,外出借錢就都借不來。

《養生記道》裡有這樣一段話,被很多人喜歡引用:

「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論短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看那秋風金谷,夜月烏江,阿房宮冷,銅雀臺荒。榮華花上露,富貴草頭霜。機關參透,萬慮皆忘。誇什麼龍樓鳳閣,說什麼利鎖名韁。閒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說些善因果報,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覆,世態炎涼,優遊閒歲月,瀟灑度時光。」

描繪了一副悠閒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類似於竹林七賢那般詩酒唱和,瀟灑率真。

觀望一下文學寫的感情,大多以悲劇收尾,白娘子被關了雷峰塔,羅密歐和朱麗葉殉情而死,唯一一對終成眷屬還得化成蝶才行。人,終究是脆弱渺小的,每個人在殘酷現實前都無力(尤其在幾百年前的封建社會),幸福只能相對而無絕對。也許就是沈復前半生的幸運,使得其後半尤為顯得悽涼。

其實《浮生六記》目前僅存四卷,文章的精彩之處在於他與妻子的生活部分,其實紅塵的生活,也如浮生六記一樣,骨子裡的性格,和現實的生活也是很相接近,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其實現實之中的網絡作家,也有點與沈復類同,稍有點才氣,精力也是夠佳,同時,在文學論壇,也沾了點心氣高,而文章,大多是小成之類,但總以為寫得不錯。搞一個徵文相類似的,到處拉票,獲得獎之後,就更是沾沾自喜了。如是拔高了自己的高度,更是沾沾自喜了。

浮生,就如同李白所言,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也許是平淡的記敘,與有些大眾的心態雷同,郊遊之心,周邊之鬧,風景相宜,也還是有一定的功底。

整體來說,《浮生六記》也可以當作乾隆年間蘇州書生家庭市井的一幅捲軸畫來欣賞,而且增添了更多的迷人景致。 記得東坡言道:「事如春夢了無痕」,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 人生也似如此,生活態度,有時沒有必要太較真,生亦何歡,死又何苦?

我相信讀過浮生六記的朋友們也有很多感觸。不妨評論區留言,咋們討論討論。

相關焦點

  • 浮生六記:惟願世間有情人,與你立黃昏,問你粥可溫
    這兩句話的出處:這兩句話,據說出自一首歌的歌詞,歌曲的名字叫做《浮生六記·寄芸》。這首歌詞是2012年的時候有墨緒在微博發出來的。後來,也有許多人對這首歌又進行了改編和傳唱。創作背景:從這是歌曲的名字可以看出,這首歌詞的 靈感是來源於《浮生六記》的故事。《浮生六記》是清朝人沈復所作的筆記體文章,其中用很大的篇幅講述了沈復和妻子芸娘纏綿的愛情故事。浮生如夢,願你再這如夢的浮生裡,擁有為你立黃昏、問你粥可溫之人。
  • 《浮生六記》 我自愛之,子姑待之
    近日,又讀起沈復先生的《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沈復先生在中年時期所著。對於他的生平,也僅僅以此書為證。他在書中憶閨房之樂,寫閒情記趣,也記錄了自己的坎坷半生。我所讀的版本是由半枝半影所翻譯。譯者不僅將作者的文章翻譯成了白話文,同時也在書中加了對一些生僻字句的註解和自己對《浮生六記》的見解。雖說已經翻譯為白話文,但其中所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絕對不減白話文。
  • 清朝沈復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封建道德哲學中的倫理實踐
    引文選自《浮生六記》,一本嘔心瀝血卻被作者棄之於冷攤的作品。近一段時間,清朝沈復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再一次在各大圖書網站佔據了文學類暢銷書的榜首地位。其實這本書從被發現的那一個時刻開始,就被賦予了一個歷史性使命,以破滅的理想和無法達成的生活,控訴封建禮教的壓迫。
  • 浮生六記·五日京兆尹
    大寒·京兆尹「五日京兆尹」 是A循環鋼炮「浮生六記於是,「五日京兆尹」這一典故便流傳下來,一般指:為官不會長久。▲封面圖:浮生六記浮生六記系正在A循環鋼炮連載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查看往期《浮生六記》:20180805——浮生六記·氣靜神閒20180828——浮生六記·維天有漢庭本文責編特邀編輯:Diva 寒食
  • 沈三白:浮生六記
    《金聲長物》之「沈三白」節選 如果有哪本書讓我堪讀一生,那一定是《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殘稿自被王韜妻兄楊引傳從蘇州冷攤發現的那刻起,芸娘就一直浮現在水晶般剔透的字裡行間,但見美麗,但見精微,凡事不以禮教為圭臬,也不以規矩所制衡,盡情盡性而又生趣盎然,在流離困頓中,雖身處窘境仍彰顯令人如沐春風的個性。林語堂不禁發出:「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的由衷讚嘆。
  • 《浮生六記》中的10句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如果有一本書,初讀時能令人耳目一新,再讀時卻悵然若失,細品後則與之心心相印,同喜同悲,那這本書一定是沈復的《浮生六記》。所有的人都對愛情抱有自己的想像,不論你承認與否。但是,真正從始至終,呈現出愛情最美的樣子的一對天成佳偶,卻是兩百年前的他們。
  • 《浮生六記》最經典的10句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被稱為「晚清小紅樓夢」。在《浮生六記》中,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並且他以較長的篇幅記述了夫婦間的家庭生活,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實屬稀見。
  • 《浮生六記》:我在悲欣交集處等你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幾百年後,清人沈復據「浮生」二字,敷衍出《浮生六記》,分「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六卷,寫盡了一生裡的風花雪月與悲歡離合。
  • 一生坎坷,卻怡然自得|讀《浮生六記》,看才子沈復的一生起伏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句詩出自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源序》,感嘆人生短暫的就像一場夢,美好時光又有多少呢?清代文學家沈復取「浮生」二字,寫了一本《浮生六記》,原著有六章,現存四章,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
  • 從目的論視角看林語堂對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以《浮生六記》英譯本為例
    從目的論視角看林語堂對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以《浮生六記》英譯本為例摘 要:自近現代以來,中外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典籍不斷傳往國外,而典籍英譯的目的只為弘揚特色鮮明的中華文化。在翻譯過程中,文化負載詞往往很難確切展現。
  • 《浮生六記》是如何在五四時期火起來的?
    《微歷史》,李長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1月版 五四時期,新青年們以反傳統相號召,高揚個性解放旗幟,批判舊家庭制度,將以孝為核心的傳統大家庭倫理斥為「吃人的禮教」,掀起了家庭革命浪潮。他出生在蘇州城裡居滄浪亭畔的一個「衣冠之家」,其父在官署遊幕以養家口。沈複本人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讀書,但並未有成,嘗自謂「少年失學,稍識之無」,並未走上科舉功名之途。 他也略能詩畫,所作文字清新雅潔,傳情達意,可以說還很有些文採,但在才子如雲的蘇州城,便只算得個末流的無名之輩了。
  • 《浮生六記》裡很美的20句話:「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一部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浮生六記》。一百多年來,人們每每讀到他的文字,都被深深打動。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這本書中的重要人物,沈復的妻子陳芸,林語堂讚譽她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也寫下了《浮生六記》這本書。《浮生六記》裡很美的20句話1.情之所鍾,雖醜不嫌。2.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3.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4.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矣。
  • 交享閱|第三期·《浮生六記》讀書會(1月23日)招募啦
    徐老師將之歸結為五個字:知道,做不到。造成「知道,做不到」的原因很簡單——大腦的層次結構。當我們要對一件事做出反應時,首先是爬蟲腦在活動,也即本能反應,其次傳達到掌控情緒的邊緣系統,最後才傳到掌控理性的新皮質層面。
  • 透視園林版崑曲《浮生六記》英譯
    自2018年七夕首演以來,新編園林版崑曲《浮生六記》以其獨特的藝術展現方式和浸入式的感官體驗,受到多方關注和好評。創作團隊聘請英國漢學家郭冉(Kim Hunter Gordon)翻譯的英文字幕,為吸引海外觀眾、幫助作品走上國際舞臺提供了較大的幫助。
  • 周末邀請 浮生六記
    文非白話,自是沒有之前推薦的新聞好讀;不過作者的直率深情,卻極易領略。願你能拿來一段安靜的時光,靜心一讀。下面是他的推薦語:沈復(1763~?),字三白,號梅逸,江蘇蘇州人。年輕時秉承父業,以遊幕經商為生,後偕妻離家別居,妻子客死揚州。
  • 《浮生六記》:人有千種,唯「真」為貴
    而她,便是《浮生六記》中沈復的妻子芸娘。沈復和芸娘的一生,在沉浮須臾間,體悟平淡閒趣。將悲歡離合揉進細碎的生活裡,痴纏如夢,歡喜憂悲。奈何情深不壽,斯人已逝。沈復念及對芸娘的百般不舍,涉筆成趣,才有了這充滿人間煙火,詩情愜意的《浮生六記》。李白曾感慨道:「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短短數十載,真正能夠留下的,是一個人最真的心,和世間最真的情。
  • 沈復《浮生六記》記績溪
    ▾  正文  ▾《浮生六記》,十分喜愛,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並非百般如意,但是在逆境中仍能夠把日子過得像首詩,充滿弦歌雅意,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偶然翻閱,發現在卷之四《浪遊記快》中有一段文字,記錄了他在徽洲績溪的經歷,今日把它檢出來,與大家分享共同細讀。
  • 「80後」編劇羅周:《浮生六記》中的「愛與死」
    【打造現實與虛幻兩個世界】 清代文學名著《浮生六記》或許是最適合被改編成崑曲的文學作品之一。 作者沈復是一個從未參加過科舉考試的「不成功人士」,卻將一生的才華付於對妻子芸娘的追憶中,他將二人的家居生活、遊覽見聞和坎坷際遇寫成了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
  • 淺析《浮生六記》: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才是生命所需的「營養液」
    《浮生六記》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贏餘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遊各地的所見所聞。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陳芸情投意合,想要過一種布衣蔬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由於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
  • 連《浮生六記》都要讀翻譯版,你是古文白痴嗎?
    而在這一長串由大冰、劉同、蔣勳著作組成的書單裡,張佳瑋翻譯的《浮生六記》也赫然在列。據出版方介紹,張佳瑋譯述文白對照版《浮生六記》的銷量早已突破了100萬冊,是所有版本中銷量最高的一版。民國十七年出版的《浮生六記》。請問《浮生六記》四個字該怎麼譯?《浮生六記》是清代文人沈複寫的一本自傳體散文,用回憶的筆觸講述了幾十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