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中的10句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2020-12-25 花落花又落

如果有一個電影,初看時讓人覺得不知所云,甚至捧腹大笑,再看時卻感同身受,那一定是周星馳的電影。

如果有一本書,初讀時能令人耳目一新,再讀時卻悵然若失,細品後則與之心心相印,同喜同悲,那這本書一定是沈復的《浮生六記》。

所有的人都對愛情抱有自己的想像,不論你承認與否。但是,真正從始至終,呈現出愛情最美的樣子的一對天成佳偶,卻是兩百年前的他們。

沈復和陳芸的愛情慢慢揭開了面紗,讓人心動的是,一本看似雲淡風輕的《浮生六記》,卻是沈復給妻子陳芸的最美情書。而兩百年後,沈復和芸娘的情書也幾乎承包了讀書人的書架。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浮生六記》裡10個精闢的語句;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矣。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

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餘曰:來世卿當為男,我為女子相從。識趣之人看美人,三分容貌有姿態等於六七分,六七分容貌乏姿態等於三四分。雪夜裡,生暖爐,促足相依偎,靜聞雪落無痕。

閒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共黃昏;無人陪我顧星辰,無人與我把酒分。

《浮生六記》記述了作者沈復與妻子芸娘充滿歡樂的夫婦日常生活,這對夫妻是自由戀愛而成婚的,恩愛如痴,歷久彌篤。芸娘頗富文才,能詩會文。

閨房之內,夫妻談論詩文,如一對文友。夫婦相攜遊山玩水,參加詩友聚會,與船女、藝妓及挑擔販夫交往,讓日常枯燥生活充滿文化品位。

之前在「閱文超級IP風雲盛典」上,當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讓胡歌推薦自己最喜歡的書籍時,他給出的回答便是《浮生六記》

除了胡歌,許多名人名家都對《浮生六記》推崇有加,著名主持人汪涵在節目中就曾經多次提起此書,並向觀眾推薦,「我們要學會用美的眼光,去發現周遭的一切。」

著名作家林語堂、俞平伯、曹聚仁、賈平凹、馮其庸等也都對本書給予高度評價。

比如,文學大家林語堂就把書中的芸娘看做是中國歷史上最美麗、最可愛的女性,「讀沈復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秘,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

《浮生六記》的書名出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的詩句:「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六記」就是六個章節,分別是:

《閨房記樂》,講述了自己和妻子的相識、相戀以及婚姻生活;

《閒情記趣》,講述了和妻子在生活中的興趣及愛好;

《坎坷記愁》,講述了日後生活窮困潦倒,自己和妻子顛沛流離,以及妻子去世帶來的沉痛和感傷;

第五記《中山記歷》、第六記《養生記道》,據考證並不是沈復的親筆。

而《浮生六記》現存的只有四篇,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

在清朝那個婚姻不得自主的時代,沈復與妻子芸的愛情故事顯得更為動人,「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古語有云:「知足常樂」,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正如書中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

本書文字清新真率,無雕琢藻飾痕跡,情節則伉儷情深,至死不復;始於歡樂,終於憂患,漂零他鄉,悲切動人。

對於我們每一個喜歡記錄生活點滴瞬間的人,都一定非常珍惜現世每一刻對快樂的擁有,時時刻刻在叩問著生活的意義,我們為什麼出發?

這本書就是要告訴我們,擁有當下的每一刻快樂,即是擁有永恆,這與我們人生意義的初衷有著最短的距離。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下面的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浮生六記》最經典的10句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被稱為「晚清小紅樓夢」。在《浮生六記》中,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並且他以較長的篇幅記述了夫婦間的家庭生活,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實屬稀見。
  • 《浮生六記》裡很美的20句話:「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一部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浮生六記》。一百多年來,人們每每讀到他的文字,都被深深打動。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這本書中的重要人物,沈復的妻子陳芸,林語堂讚譽她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也寫下了《浮生六記》這本書。《浮生六記》裡很美的20句話1.情之所鍾,雖醜不嫌。2.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3.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4.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矣。
  • 《浮生六記》:布衣菜飯不香嗎?那是你沒發現煙火神仙的天然況味
    #浮生六記若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念於此,沈複寫下了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浮生六記》現存四記,依次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如果用四字形容四記,即樂而不淫,趣而不俗,愁而不傷,快而不粗。
  • 《浮生六記》經典的10句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清朝時期,有一位落魄的文人,用自己的病榻時光寫下了一部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浮生六記》。這本書被稱為「晚清小紅樓夢」,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 布衣菜飯,可樂終身,做一個內心富足的人
    「布衣菜飯,可樂終身」,做一個有趣可樂的女子,與愛人共度有趣有愛的餘生,「閒時與他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沈復和芸娘這樣的愛情,不也是一種幸嗎?當今社會,物慾橫流,誘惑頗多,多點追求頂級需求,多看書,多創作。少點低級欲望的需求,少顯擺,少虛榮心。布衣菜飯,可樂終身。極好!
  • 《浮生六記》最美好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這幾年,《浮生六記》火遍朋友圈。我買之看之,一是源於我最喜歡的主持人汪涵的推薦;再是源於大師林語堂贊過的那個天下第一可愛女子和人間最理想的女人,女版陶淵明——芸娘。01200年前的愛情故事《浮生六記》本應是六篇,但現存的只有四篇,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
  • 浮生六記讀後感,浮生如夢,為歡幾簡
    讀三遍《浮生六記》,性之久,感動著前人的一段恩愛悲歡。《浮生六記》是沈複寫於清朝嘉慶年間的自傳體隨筆散文,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文章寫的率真灑脫,文辭綺麗,記錄了作者一生的際遇,或歡樂,或悲愁,或閒逸,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淋漓流淌於筆端,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古代散文,在晚清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
  • 一生坎坷,卻怡然自得|讀《浮生六記》,看才子沈復的一生起伏
    清代文學家沈復取「浮生」二字,寫了一本《浮生六記》,原著有六章,現存四章,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書中記錄的皆是生活中的點滴,情真意切,情趣與浪漫娓娓道來,備受推崇。沈復,字三白,出生於文人之家,曾以賣畫維持生計,後轉行做幕僚。他與妻子陳芸舉案齊眉,感情深厚,但因家庭變故,歷經坎坷。
  • 尋訪《浮生六記》:沈復如何詩化庸常生活快意人生?
    《浮生六記》 (資料圖)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所記述的主要內容,乃庸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然而沈復卻能以詩化的情懷,體悟快意與歡樂,即使輾轉流徙《浮生六記》即以《閨房記樂》開篇,而其詩化情懷、快意歡樂,在《閒情記趣》《浪遊記快》《中山記歷》中亦多有描述。沈復和其妻陳芸,乃姑表親,兩小無嫌猜。陳芸「生而穎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四歲父親去世,寡母幼弟,生活艱辛;既長,嫻於女紅,三口之家因而得以維持生計,後來得到《琵琶行》詩卷,「挨字而認,始識字」,並逐漸學會了作詩。
  • 沈三白:浮生六記
    《金聲長物》之「沈三白」節選 如果有哪本書讓我堪讀一生,那一定是《浮生六記》。 清乾隆年間,布衣書生沈三白,竟然不以讀書求仕途,而醉心於恬淡自適、悠遊自然的閒趣生活,以及其追求自我價值與真愛的平凡經歷,讓我從少年時代起就對這個性情中人心嚮往之。袁中郎所謂「世人所難得者唯趣」,「唯會心者知之」,故常在心靈深處,默默吟誦這四闋前塵夢憶。
  • 《浮生六記》芸娘:滿足了男人的一切幻想,卻活成了最卑微的模樣
    之後又聽說了《浮生六記》。想著這樣美好的書名,一定是一本清淡又不世故的書。直到讀了之後,才發現,是我想的太簡單了。大概美好的愛情故事應當都有一個犧牲者,背負著比另一個人更深重的難。才成就了這些許為人稱道至今的豔羨吧。
  • 淺析《浮生六記》: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才是生命所需的「營養液」
    《浮生六記》是清朝時期一位落魄的文人,用自己的病榻時光寫下了一部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沈復,清代文學家,至今未發現有關他生平的記載,據其所著的《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
  • 浮生六記·五日京兆尹
    大寒·京兆尹「五日京兆尹」 是A循環鋼炮「浮生六記蛇蠍堅忍,無論在什麼環境中,總要頑強的生活,縱使隱忍數日不食,也能保存十足體力,伺機而動。蛇蠍寧死不屈,曾有人將蛇蠍置於瓶中,奪其自由、斷其飲食,聚陽光炙烤,蛇蠍利用獠牙尾刺自盡,體面離去……我們吃著、聊著、笑著。談笑間,傳菜的小男孩上了一道又一道精緻舒心的菜品,我們吃的竟忘了早已過了午後。因為一個人,一頓飯、一家餐廳、一種環境變得格外雅致。
  • 10個經典別致的句子,寫作文適用於開頭和結尾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1.布衣飯菜,可樂終身。(沈復《浮生六記》)適用於「平凡」、「幸福」和「快樂」主題,比如,寫「快樂」主題可以像寨主這麼用:走在尋常小巷中,可以看到菜圃果園,聽到雞鳴犬吠。濃濃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讓你感受到田家的煙火味道。生活在這樣的地方,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大富大貴,只是平淡樸實。但又有什麼關係呢?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一飲一啄,樂享華年!
  • 「80後」編劇羅周:《浮生六記》中的「愛與死」
    【打造現實與虛幻兩個世界】 清代文學名著《浮生六記》或許是最適合被改編成崑曲的文學作品之一。 作者沈復是一個從未參加過科舉考試的「不成功人士」,卻將一生的才華付於對妻子芸娘的追憶中,他將二人的家居生活、遊覽見聞和坎坷際遇寫成了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
  • 清朝沈復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封建道德哲學中的倫理實踐
    引文選自《浮生六記》,一本嘔心瀝血卻被作者棄之於冷攤的作品。近一段時間,清朝沈復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再一次在各大圖書網站佔據了文學類暢銷書的榜首地位。其實這本書從被發現的那一個時刻開始,就被賦予了一個歷史性使命,以破滅的理想和無法達成的生活,控訴封建禮教的壓迫。
  • 《浮生六記》是如何在五四時期火起來的?
    他出生在蘇州城裡居滄浪亭畔的一個「衣冠之家」,其父在官署遊幕以養家口。沈複本人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讀書,但並未有成,嘗自謂「少年失學,稍識之無」,並未走上科舉功名之途。 他也略能詩畫,所作文字清新雅潔,傳情達意,可以說還很有些文採,但在才子如雲的蘇州城,便只算得個末流的無名之輩了。
  • 第578季 溼地·浙韻:假日閒情話雞緣,《浮生六記》品真愛
    讀《浮生六記》,羨慕,歡喜,浮想,都有,今天午後繼續讀,竟至幾度淚眼朦朧。熟悉沈復,是源於選錄在語文課本中的《童趣》。知道沈復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知道選錄《童趣》所出的《浮生六記》是一本有故事的書,源於某些讀書經歷。沈復,字三白。生於乾隆癸未冬十一月有二日,自己雲「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蘇州滄浪亭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