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讀到李白的詩:「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覺得自有瀟灑意境。之後又聽說了《浮生六記》。想著這樣美好的書名,一定是一本清淡又不世故的書。
直到讀了之後,才發現,是我想的太簡單了。
大概美好的愛情故事應當都有一個犧牲者,背負著比另一個人更深重的難。才成就了這些許為人稱道至今的豔羨吧。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也就是書裡的主人公,出生於姑蘇城南滄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未曾參加科舉,一生可以說遍訪大江南北,雖然常常被貧窮困擾,卻因為有賢良的妻子芸娘在身邊,過得也清平恣意。
在丈夫沈復的筆下,芸娘生而聰慧,才思雋秀。以至於對母親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他們一起共賞山川河水,一起尋訪山野小徑。成為了現在人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正因此,芸娘被林語堂誇讚為「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但是這個最可愛的女人,卻也是最可憐的女人。看完沈復的自傳,不由得心疼這個女人一生遷就,一生為了別人而活的辛酸。
芸娘無私到了一種境界。以至可以罔顧自己的喜怒哀樂,將所有的愛都給了家庭,給了丈夫,給了一些有的沒的。因為執著於付出,而將自己搞得一團糟。
大概沒有人會想成為第二個芸娘吧?
1. 為丈夫納妾,一場歡喜一場空
看完這本書,一定會感慨芸娘的寬廣胸襟。一個女子無私又積極地為自己的丈夫張羅納妾,還將別的女子推入丈夫懷中,放在現在想也不要想。書中:
芸笑挽素雲,置餘懷,曰:「請君摸索暢懷。」
芸娘與沈復一同出遊,和漁家女素雲在船上飲酒作樂。沒想到聊著聊著,芸娘突然就勢把素雲送進丈夫的懷裡。一點也沒有生氣,還開心地打趣。真不知道該說她大方,還是傻。又或者是以笑掩悲?
芸娘作為中國傳統女性,有這種思想也許無可厚非。她將自己定位太高,一定要勉強自己做一個溫良賢淑,不嫉不妒的妻子。在她看來,將丈夫推到別的女子身邊,是一種難得的大度。
她深信,女子一生便是為了枕邊之人而活。正是如此,她不會允許自己成為一個閨中怨婦,也不會獨佔丈夫的好。在這種思想作祟之下,芸娘愈是變本加厲,拋卻自我。
芸娘初次與浙妓溫冷香之女憨園遇上,就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知道丈夫喜歡憨園,便開始為他籌謀:
「今日得見美而韻者矣,頃已約憨園,明日過我,當為子圖之。」
為了讓丈夫能夠納妾,芸娘循循善誘,與憨園結為姐妹。種種原因之下,憨園最終沒有成為沈復之妾。
「後憨為有力者奪去,不果。」
原本並不是什麼大事。但這件事,卻成為了芸娘的心病,引發了她的舊疾。最終因此喪命。
芸娘所圖不過是能成功為沈復尋得一個妾室,這是她認為的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就是這種「理所應當」,讓沈復原本「初無痴想,且念一杯之敘,非寒士所能酬」的想法有了改變。在她的攪和之下,也生出了納妾的心思。
費如明曾提及芸娘的可愛之處,不在於其母性,也不在於其女兒性,而在於這獨有的妻性。但從女人的角度來看,芸娘的可悲之處,也就在於她的妻性。一生生命短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男人都是花心的,芸娘選擇去遷就這份花心,一心為丈夫籌謀。最終失了自己的歡心。不知道她會不會後悔?
2. 想討公婆歡心,卻讓自己寒心
從古至今,婆媳關係一直都是婚姻裡最難以調節的關係之一。很不巧,沈復口中的賢妻芸娘,正是公公煩,婆婆厭的女人。為什麼呢?
其實芸娘很重視自己和公婆的關係。從嫁進沈家開始,便循規蹈矩,不敢出一絲差錯。譯文中描述:「芸剛進門,少言寡語,行事條理清晰,毫無過失」。
但是不出錯便是最大的錯處。世上有十全十美的兒子,卻不會有十全十美的媳婦。
沈復的母親不識字,於是父親讓芸娘代筆寫信。後來家中傳出閒言碎語,眾人在背後議論紛紛。婆婆以為是芸娘故意生事,便不再讓她代筆。從此開始,婆婆就已經把她惦記上了。
公公發現信不再是芸娘所寫,得不到解釋便認為她自視甚高,從此也對這個媳婦失了喜愛。書中:
「吾父見信非芸手筆,詢餘曰:「汝婦病耶?」餘作札問之,亦不答。久之,吾父怒曰:「想汝婦不屑代筆耳!」
芸娘汲汲營營為了不惹公婆生厭,想要息事寧人,最後卻好心被當做驢肝肺。追根究底,還是她太過在意別人的想法,在意到失了自己的地位和想法。以至於說出「寧受責於翁,勿失歡於姑」這種話。
她不知道的是,她不僅失去了公婆的喜愛,更是失去了自己的立場。
直到為了討他們歡心,竟然聽了沈復的話,逕自為公公納妾。這是一個媳婦兒該幹的事嗎?就算是在古代,也只聽過長輩為子女說媒。芸娘的做法,說白了就是一種僭越。她太急於表現自己,反倒失了分寸,再度將自己陷於這樣的艱難境地。
很想說一句:何必呢?這樣為難自己,成全別人。最後還得不到好果。
3. 不懂自愛的女人,沒有真正活過
芸娘的一生看似雲淡風輕,實則處處小心翼翼。
有一段文寫了沈復的好友徐秀峰遠歸又帶了個妾室回家。閒聊之間問芸娘:你的夫君如若納妾,必定是位貌美而且風韻兼備的了?自此以後,她一心為丈夫物色妾室,只是受限於錢物缺乏。最終放下身段與妓女結為姐妹,以求得一好妾室。
為了讓丈夫不自卑,為了不受朋友的嘲笑。芸娘犧牲了自己的愛情,以求得別人的圓滿。這也算是一種委曲求全吧。
除此之外,為了維護丈夫的玻璃心,一直遷就他的喜愛。為他做精緻的食盒,給他精心挑選納妾。就連家裡揭不開鍋的時候,也勸得及其隱晦,生怕傷了沈復的自尊心。
「布衣菜飯,一生歡喜。沒有必要再做那些令人疲倦的遠遊計劃了啊。」
家境貧窮沒有阻擋沈復遊玩享樂的心思,便時時到好友家借宿,遍訪名山大川。可苦了芸娘為了錢財典當衣物,整日想辦法開源節流。
之後生下兒女,久臥病榻。為了補貼家用,在病中還接了一份繡佛經的活。雖然賺了一些銀兩,卻導致病情加重,命不久矣。
「繡完佛經之後,芸的病情更重了,每日端水餵藥,使得家中上下都厭棄她了。」
這句話寫在書中,看了未免讓人有些心寒。芸娘辛勞一生,最後卻得了個遭所有人厭棄的結局嗎?這所有人中,甚至可能還有自己的丈夫。
她沒有怨恨,最終決定放棄救治,對丈夫說到:人生百年,終有一死。不知道她是看透了人生悲涼而無心求生,還是真的不想再連累家人花錢受累。只是這一生把愛都給了旁人,她是否真心愛過自己?這一生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她是否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人這一生,最難接受自愛。不是不能,只是學不會。芸娘這一生,或多或少,我們大概都能看到自己的一絲影子吧。
推薦《浮生六記》這本書,值得收藏。中秋帶好貨,全套中國人的生活美學:浮生六記+閒情偶寄+小窗幽記+隨園食單,一鍵入手。過有趣的生活,從讀書開始。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