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芸娘:滿足了男人的一切幻想,卻活成了最卑微的模樣

2020-12-20 博書

曾經讀到李白的詩:「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覺得自有瀟灑意境。之後又聽說了《浮生六記》。想著這樣美好的書名,一定是一本清淡又不世故的書。

直到讀了之後,才發現,是我想的太簡單了。

大概美好的愛情故事應當都有一個犧牲者,背負著比另一個人更深重的難。才成就了這些許為人稱道至今的豔羨吧。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也就是書裡的主人公,出生於姑蘇城南滄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未曾參加科舉,一生可以說遍訪大江南北,雖然常常被貧窮困擾,卻因為有賢良的妻子芸娘在身邊,過得也清平恣意。

在丈夫沈復的筆下,芸娘生而聰慧,才思雋秀。以至於對母親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他們一起共賞山川河水,一起尋訪山野小徑。成為了現在人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正因此,芸娘被林語堂誇讚為「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但是這個最可愛的女人,卻也是最可憐的女人。看完沈復的自傳,不由得心疼這個女人一生遷就,一生為了別人而活的辛酸。

芸娘無私到了一種境界。以至可以罔顧自己的喜怒哀樂,將所有的愛都給了家庭,給了丈夫,給了一些有的沒的。因為執著於付出,而將自己搞得一團糟。

大概沒有人會想成為第二個芸娘吧?

1. 為丈夫納妾,一場歡喜一場空

看完這本書,一定會感慨芸娘的寬廣胸襟。一個女子無私又積極地為自己的丈夫張羅納妾,還將別的女子推入丈夫懷中,放在現在想也不要想。書中:

芸笑挽素雲,置餘懷,曰:「請君摸索暢懷。」

芸娘與沈復一同出遊,和漁家女素雲在船上飲酒作樂。沒想到聊著聊著,芸娘突然就勢把素雲送進丈夫的懷裡。一點也沒有生氣,還開心地打趣。真不知道該說她大方,還是傻。又或者是以笑掩悲?

芸娘作為中國傳統女性,有這種思想也許無可厚非。她將自己定位太高,一定要勉強自己做一個溫良賢淑,不嫉不妒的妻子。在她看來,將丈夫推到別的女子身邊,是一種難得的大度。

她深信,女子一生便是為了枕邊之人而活。正是如此,她不會允許自己成為一個閨中怨婦,也不會獨佔丈夫的好。在這種思想作祟之下,芸娘愈是變本加厲,拋卻自我。

芸娘初次與浙妓溫冷香之女憨園遇上,就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知道丈夫喜歡憨園,便開始為他籌謀:

「今日得見美而韻者矣,頃已約憨園,明日過我,當為子圖之。」

為了讓丈夫能夠納妾,芸娘循循善誘,與憨園結為姐妹。種種原因之下,憨園最終沒有成為沈復之妾。

「後憨為有力者奪去,不果。」

原本並不是什麼大事。但這件事,卻成為了芸娘的心病,引發了她的舊疾。最終因此喪命。

芸娘所圖不過是能成功為沈復尋得一個妾室,這是她認為的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就是這種「理所應當」,讓沈復原本「初無痴想,且念一杯之敘,非寒士所能酬」的想法有了改變。在她的攪和之下,也生出了納妾的心思。

費如明曾提及芸娘的可愛之處,不在於其母性,也不在於其女兒性,而在於這獨有的妻性。但從女人的角度來看,芸娘的可悲之處,也就在於她的妻性。一生生命短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男人都是花心的,芸娘選擇去遷就這份花心,一心為丈夫籌謀。最終失了自己的歡心。不知道她會不會後悔?

2. 想討公婆歡心,卻讓自己寒心

從古至今,婆媳關係一直都是婚姻裡最難以調節的關係之一。很不巧,沈復口中的賢妻芸娘,正是公公煩,婆婆厭的女人。為什麼呢?

其實芸娘很重視自己和公婆的關係。從嫁進沈家開始,便循規蹈矩,不敢出一絲差錯。譯文中描述:「芸剛進門,少言寡語,行事條理清晰,毫無過失」。

但是不出錯便是最大的錯處。世上有十全十美的兒子,卻不會有十全十美的媳婦。

沈復的母親不識字,於是父親讓芸娘代筆寫信。後來家中傳出閒言碎語,眾人在背後議論紛紛。婆婆以為是芸娘故意生事,便不再讓她代筆。從此開始,婆婆就已經把她惦記上了。

公公發現信不再是芸娘所寫,得不到解釋便認為她自視甚高,從此也對這個媳婦失了喜愛。書中:

「吾父見信非芸手筆,詢餘曰:「汝婦病耶?」餘作札問之,亦不答。久之,吾父怒曰:「想汝婦不屑代筆耳!」

芸娘汲汲營營為了不惹公婆生厭,想要息事寧人,最後卻好心被當做驢肝肺。追根究底,還是她太過在意別人的想法,在意到失了自己的地位和想法。以至於說出「寧受責於翁,勿失歡於姑」這種話。

她不知道的是,她不僅失去了公婆的喜愛,更是失去了自己的立場。

直到為了討他們歡心,竟然聽了沈復的話,逕自為公公納妾。這是一個媳婦兒該幹的事嗎?就算是在古代,也只聽過長輩為子女說媒。芸娘的做法,說白了就是一種僭越。她太急於表現自己,反倒失了分寸,再度將自己陷於這樣的艱難境地。

很想說一句:何必呢?這樣為難自己,成全別人。最後還得不到好果。

3. 不懂自愛的女人,沒有真正活過

芸娘的一生看似雲淡風輕,實則處處小心翼翼。

有一段文寫了沈復的好友徐秀峰遠歸又帶了個妾室回家。閒聊之間問芸娘:你的夫君如若納妾,必定是位貌美而且風韻兼備的了?自此以後,她一心為丈夫物色妾室,只是受限於錢物缺乏。最終放下身段與妓女結為姐妹,以求得一好妾室。

為了讓丈夫不自卑,為了不受朋友的嘲笑。芸娘犧牲了自己的愛情,以求得別人的圓滿。這也算是一種委曲求全吧。

除此之外,為了維護丈夫的玻璃心,一直遷就他的喜愛。為他做精緻的食盒,給他精心挑選納妾。就連家裡揭不開鍋的時候,也勸得及其隱晦,生怕傷了沈復的自尊心。

「布衣菜飯,一生歡喜。沒有必要再做那些令人疲倦的遠遊計劃了啊。」

家境貧窮沒有阻擋沈復遊玩享樂的心思,便時時到好友家借宿,遍訪名山大川。可苦了芸娘為了錢財典當衣物,整日想辦法開源節流。

之後生下兒女,久臥病榻。為了補貼家用,在病中還接了一份繡佛經的活。雖然賺了一些銀兩,卻導致病情加重,命不久矣。

「繡完佛經之後,芸的病情更重了,每日端水餵藥,使得家中上下都厭棄她了。」

這句話寫在書中,看了未免讓人有些心寒。芸娘辛勞一生,最後卻得了個遭所有人厭棄的結局嗎?這所有人中,甚至可能還有自己的丈夫。

她沒有怨恨,最終決定放棄救治,對丈夫說到:人生百年,終有一死。不知道她是看透了人生悲涼而無心求生,還是真的不想再連累家人花錢受累。只是這一生把愛都給了旁人,她是否真心愛過自己?這一生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她是否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人這一生,最難接受自愛。不是不能,只是學不會。芸娘這一生,或多或少,我們大概都能看到自己的一絲影子吧。

推薦《浮生六記》這本書,值得收藏。中秋帶好貨,全套中國人的生活美學:浮生六記+閒情偶寄+小窗幽記+隨園食單,一鍵入手。過有趣的生活,從讀書開始。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

相關焦點

  • 浮生六記:芸娘為何被林語堂贊為「最可愛的女人」?有六個原因
    芸娘,是《浮生六記》中的女主角,也是作者沈復的妻子,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女人。一部《浮生六記》,記錄了作者沈復與妻子芸娘之間的點點滴滴,瑣碎卻細膩感人;平淡卻字字珠璣。其女主芸娘,更是曾經被著名學者林語堂,贊為「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那麼,芸娘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以至於得到了林語堂先生如此高的評價?芸娘的身上,匯聚了女子們不可多得的六個優點。
  • 《浮生六記》芸娘:只要有心,我們都可以是蘭心蕙質的「李子柒」
    這幾年走在鄉間小路,活在詩意裡的李子柒 ,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獨特的創意,優美的鏡頭,記錄人造麵包窯、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寶、做衣服,到烤全羊、釀酒、釀造黃豆醬油……紅透了國內外,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美食界流量擔當。
  • 一生坎坷,卻怡然自得|讀《浮生六記》,看才子沈復的一生起伏
    清代文學家沈復取「浮生」二字,寫了一本《浮生六記》,原著有六章,現存四章,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書中記錄的皆是生活中的點滴,情真意切,情趣與浪漫娓娓道來,備受推崇。沈復,字三白,出生於文人之家,曾以賣畫維持生計,後轉行做幕僚。他與妻子陳芸舉案齊眉,感情深厚,但因家庭變故,歷經坎坷。
  • 《浮生六記》:我在悲欣交集處等你
    幾百年後,清人沈復據「浮生」二字,敷衍出《浮生六記》,分「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六卷,寫盡了一生裡的風花雪月與悲歡離合。一部《浮生六記》,有人看見沈復與芸娘的繾綣情深,有人羨慕古人詩酒花茶的閒適情趣,還有人卻是在他們後半生的崎嶇中,看見人生的悲欣交集。
  • 「80後」編劇羅周:《浮生六記》中的「愛與死」
    7月13日,由上海大劇院出品的崑劇《浮生六記》即將與觀眾見面。 擔綱該劇編劇的,是「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最年輕的獲得者羅周。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她講述了自己是如何打造這部從氣韻到意境都與崑劇相符,但又是極難「入戲」的新戲的。
  • 《浮生六記》:人有千種,唯「真」為貴
    林語堂先生曾這樣評價,她是男人夢寐以求的典範,是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而她,便是《浮生六記》中沈復的妻子芸娘。沈復和芸娘的一生,在沉浮須臾間,體悟平淡閒趣。沈復念及對芸娘的百般不舍,涉筆成趣,才有了這充滿人間煙火,詩情愜意的《浮生六記》。李白曾感慨道:「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短短數十載,真正能夠留下的,是一個人最真的心,和世間最真的情。
  • 《浮生六記》最美好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這幾年,《浮生六記》火遍朋友圈。我買之看之,一是源於我最喜歡的主持人汪涵的推薦;再是源於大師林語堂贊過的那個天下第一可愛女子和人間最理想的女人,女版陶淵明——芸娘。01200年前的愛情故事《浮生六記》本應是六篇,但現存的只有四篇,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
  • 《浮生六記》中的10句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沈復和陳芸的愛情慢慢揭開了面紗,讓人心動的是,一本看似雲淡風輕的《浮生六記》,卻是沈復給妻子陳芸的最美情書。而兩百年後,沈復和芸娘的情書也幾乎承包了讀書人的書架。《浮生六記》記述了作者沈復與妻子芸娘充滿歡樂的夫婦日常生活,這對夫妻是自由戀愛而成婚的,恩愛如痴,歷久彌篤。芸娘頗富文才,能詩會文。閨房之內,夫妻談論詩文,如一對文友。
  • 《浮生六記》最經典的10句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被稱為「晚清小紅樓夢」。在《浮生六記》中,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並且他以較長的篇幅記述了夫婦間的家庭生活,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實屬稀見。
  • 透視園林版崑曲《浮生六記》英譯
    《浮生六記》是沈復在其妻子芸娘去世後,為表達生死隔離之思而寫的作品,原有《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六卷,流傳下來的僅有前四卷。《浮生六記》曾先後被譯成英、德、法、丹麥、瑞典、日、馬來等多國文字,其英譯本有4個,分別為中國譯者林語堂1935年譯本、英國譯者馬士李(Shirly M.
  • 芸娘:「這,才是一個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
    哪個女子不想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現代很多女子追求獨立,追求去成為自己,追求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強大的人。這幾乎成為了一個女子追求的目標,現代社會有不少女人已經實現了。而在古代封教條下,依舊也有人可以活成最美的樣子。
  • 被羨慕了200年的愛情故事背後,是一個女人的深情被男人辜負
    林語堂曾說:「芸娘,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浮生六記》陳芸,這樣一個曼妙的女子當被人呵護,被人照顧才是,可她的命運卻因了一個男人而顛沛流離,最後客死他鄉。他在46歲那年寫下了《浮生六記》,這是他最後寫給陳芸的情書,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可是《浮生六記》寫完後,人和書稿一起在世間流浪,最後,這本書連同沈複本人,一起消失了,直到相隔60年後,被後人在書攤上發現這本書。
  • 《浮生六記》「傻姑娘」陳芸:沒享過一天福,卻自以為過得幸福
    文丨花欲燃吖《浮生六記》是沈復所寫的一部回憶錄。「浮生」取一生浮蕩不定之意,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二字實在精妙,沈復這輩子吃喝享樂漂浮不定,人間數十載,當如大夢一場,空空來空空去,平生唯有一事放不下,便是和芸娘短暫相守的光陰。
  • 《浮生六記》從神仙眷侶到家破人亡,他們的愛情敗給了什麼?
    看完這本《浮生六記》百感交集,心裡說不出什麼滋味。前半部分作者沈復通過情真意切的文字,描述夫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處處透露出兩人相知相愛、默契、浪漫和快樂。令人感動和嚮往。
  • 連《浮生六記》都要讀翻譯版,你是古文白痴嗎?
    翻翻各大購書網站的暢銷榜單,雞湯文學作品都衝在最前列。這年頭肯讀書的人不多了,喝喝雞湯也未嘗不可。而在這一長串由大冰、劉同、蔣勳著作組成的書單裡,張佳瑋翻譯的《浮生六記》也赫然在列。據出版方介紹,張佳瑋譯述文白對照版《浮生六記》的銷量早已突破了100萬冊,是所有版本中銷量最高的一版。
  • 沈三白:浮生六記
    《金聲長物》之「沈三白」節選 如果有哪本書讓我堪讀一生,那一定是《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殘稿自被王韜妻兄楊引傳從蘇州冷攤發現的那刻起,芸娘就一直浮現在水晶般剔透的字裡行間,但見美麗,但見精微,凡事不以禮教為圭臬,也不以規矩所制衡,盡情盡性而又生趣盎然,在流離困頓中,雖身處窘境仍彰顯令人如沐春風的個性。林語堂不禁發出:「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的由衷讚嘆。
  • 追求真我,活在當下:《浮生六記》裡的人生智慧
    《浮生六記》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平淡真實的日常生活,在平淡細微中透露著生活的美,演繹著智慧的人生。其中,既有對「真我」的執著追求,又包含了隨遇而安的處事方式和活在當下的人生理念。它們共同詮釋了如何能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保持審美態度。
  • 《浮生六記》裡很美的20句話:「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一部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浮生六記》。一百多年來,人們每每讀到他的文字,都被深深打動。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這本書中的重要人物,沈復的妻子陳芸,林語堂讚譽她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後來,迫於生活的壓力,芸娘身染疾病,沒錢醫治,永遠的離開了沈復。妻子離世之後,沈復形單影隻,孤清冷淡,便寫下了這句著名的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也寫下了《浮生六記》這本書。
  • 《浮生六記》是如何在五四時期火起來的?
    《微歷史》,李長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1月版 五四時期,新青年們以反傳統相號召,高揚個性解放旗幟,批判舊家庭制度,將以孝為核心的傳統大家庭倫理斥為「吃人的禮教」,掀起了家庭革命浪潮。就在青年們紛紛拋卻昔日經籍、爭讀西學新書的大潮中,卻有幾本明清時期江南文人的自傳體筆記舊文,也被屢屢翻印,流行一時。如江蘇如皋人冒襄的《影梅庵憶語》、浙江錢塘人陳裴之的《香畹樓憶語》、錢塘人蔣坦的《秋燈瑣憶》,還有江蘇蘇州人沈復的《浮生六記》等,都被反覆印行,成為大受青年喜愛的熱門書,其中的人物故事也成了新青年們常常談論、耳熟能詳的掌故。
  • 連《浮生六記》都要讀翻譯版,我們的語文閱讀水平淪落到什麼地步了?
    不過,別急著表揚讀者對傳統文學的喜愛,可有人記得,《浮生六記》是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的課文,而用魯教版教材的學生,早在小學六年級就讀過這本書的節選了。一本中小學入門級的古典文學作品,如今卻需要讀翻譯版本,我們的語文閱讀水平淪落到什麼地步了? 如果這是為了方便兒童閱讀才翻譯成白話,尚且情有可原,可張公子這版《浮生六記》從精美的裝幀到文藝的推薦語,擺明了就是面向文藝青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