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娘,是《浮生六記》中的女主角,也是作者沈復的妻子,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女人。一部《浮生六記》,記錄了作者沈復與妻子芸娘之間的點點滴滴,瑣碎卻細膩感人;平淡卻字字珠璣。其女主芸娘,更是曾經被著名學者林語堂,贊為「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那麼,芸娘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以至於得到了林語堂先生如此高的評價?芸娘的身上,匯聚了女子們不可多得的六個優點。
第一,冰雪聰明。芸娘家貧,從小沒有受過教育。她剛學說話的時候,給她讀《琵琶行》,她很快就能背誦。她長大之後,曾經在家中的書筐中找到一本《琵琶行》,便挨著字認起來,從此,芸娘就識字了。芸娘的文化,全靠自學,卻能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句子。
第二,蕙質蘭心。沈復到山中掃墓時,撿回來一些很好看的有山巒紋理的小石頭,和芸娘說:「用油灰把宣州石粘起來,疊在盆中做盆景,主要是因為它們色澤均勻;但這種黃色的山石雖然古樸,但若使用油灰粘起來,就會顯得黃白相間,而且敲鑿的痕跡很明顯,你看怎麼辦好?」
芸娘很快就想去來辦法:「那一些品相不好的石頭搗成粉,抹在油灰粘連的痕跡處,趁著油灰還沒幹的時候,摻和在一起,等幹了的時候,就會和石頭一樣了。」果然,沈復依言而行,得到了一盆很漂亮的盆景。
蕙質蘭心的芸娘,還會做一種「活屏風」。做成的屏風高六七尺,可以移動,再用沙盆種扁豆等植物在屏風下,讓它攀附往上爬。如果多編幾個屏風,就好像綠蔭滿窗,透風遮日,迂迴曲折,隨時可以更換。
第三,勤勞能幹。芸娘四歲就失去了父親。她長大後,非常擅長做女紅,她和母親、弟弟三口人的生活,全部靠著芸娘做女紅供給。後來她的弟弟上學的學費,也全部是靠她做女紅供應。
後來沈復因為連年沒有工作,只得在家裡開設了一個書畫鋪子,三天掙得,不夠一天吃的。一家人的生活很貧困。這時,一個朋友從郡王府回來,要請人繡一部《心經》。芸娘就接下了這件事,此時的芸娘,正在生病,可這位朋友要的又很急,要求十天內繡好。芸娘日夜趕工,終於在十天內繡好了《心經》,但卻也因此病更重了。
第四,崇尚自由,熱愛自然。在那個女子們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年代,芸娘偏偏是一位熱愛自然,崇尚自由的女子。
沈復曾經在晚上的時候,帶著芸娘去滄浪亭遊玩。芸娘非常高興,道:「今日之遊,太歡樂了。若是能駕一葉扁舟,在亭下往來,就更快樂了。」
沈復的家附近,有一個洞庭君祠堂,裡面迴廊曲折,小有庭園。每逢神仙誕辰,裡面就裝飾的很漂亮。芸娘很想去玩,就穿上沈復的衣服,戴上沈復的帽子,化妝成男子去遊玩。
沈復要去吳江弔唁父親的朋友,芸娘悄悄說:「去吳江必然經過太湖,我也很想和你去,開開眼界。」於是,芸娘就告訴婆婆,自己要回娘家去,讓沈復先走,自己隨後而來。兩人同遊太湖,興盡而歸。
一個女子,敢在那個年代做出這樣的事,可謂膽大至極,也可謂率真至極。
第五,心地善良。沈復的母親生日,家中唱戲,沈復的父親點了一出《慘別》,芸娘看的肝腸寸斷,只得離了席,自己一個人在屋子裡傷心。一齣戲文,都能引起芸娘的傷心,足見芸娘的心善。
沈復的弟弟娶媳婦,缺少珠花首飾,芸娘就把自己當時結婚的時候,婆家給自己的珠花首飾,拿出來給了婆婆。
第六,用情至深。芸娘和沈復十三歲定親。有一次沈復跟著母親回娘家為另一個表姐送親(芸娘是沈復的舅舅的女兒),回來的時候飢腸轆轆,芸娘悄悄拉著沈復到自己屋裡,端出給他準備好的熱粥和小菜,此時,二人的情感已經很深。
沈復與芸娘的婚姻持續了二十三年,直到芸娘病逝。兩人一直恩愛有加,相扶相持,不離不棄。正如沈復在芸娘病故之後寫的:「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話雲「恩愛夫妻不到頭」,如餘者,可作前車之鑑也!」——感情至深的夫妻,一方早逝,一方傷心欲絕。
如此一位冰雪聰明,蘭質蕙心,心地善良,用情至深,勤勞能幹的女子,果然不負林語堂先生所言,是「最可愛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