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最經典的10句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2020-12-25 趙趙的期待

"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這句溫馨的話語是出自沈復的《浮生六記》。描寫的是沈復與妻子的日常生活場景,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字字透著溫馨,勾勒出一幅攜手相伴、平凡真實的畫卷。

簡潔的語句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與妻子婚姻生活的閒適、恩愛與相敬如賓的美好。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被稱為「晚清小紅樓夢」。在《浮生六記》中,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

並且他以較長的篇幅記述了夫婦間的家庭生活,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實屬稀見。

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矣。雪夜裡,生暖爐,促足相依偎,靜聞雪落無痕。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你的未來我不會再錯過。

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若布衣身暖,菜飯溫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中,蕭爽樓上,真成煙火神仙之處境。

芸則拔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過。識趣之人看美人,三分容貌有姿態等於六七分,六七分容貌乏姿態等於三四分。

舞衫歌扇,轉眼皆非。紅粉青樓,當場即幻。秉靈燭以照迷情,持慧劍以割愛欲,殆非大勇不能也。餘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何時黃鶴重來,且共倒金樽,澆洲渚千年芳草。但見白雲飛去,更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浮生六記》的書名出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的詩句:「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六記」就是六個章節,分別是:

《閨房記樂》,講述了自己和妻子的相識、相戀以及婚姻生活;

《閒情記趣》,講述了和妻子在生活中的興趣及愛好;

《坎坷記愁》,講述了日後生活窮困潦倒,自己和妻子顛沛流離,以及妻子去世帶來的沉痛和感傷;

第五記《中山記歷》、第六記《養生記道》,據考證並不是沈復的親筆。

而《浮生六記》現存的只有四篇,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

沈復,他是幸福的,他的前半生,在父母物質的支撐下,過著詩意生活,擁有甜蜜的愛情。

他也是不幸的,被逐出家門後,生活拮据,因為沒錢買藥,芸娘血疾頻發,最終去世,他和芸娘所生的一子也夭折了,往日美好的生活,只能存在回憶裡。

在清朝那個婚姻不得自主的時代,沈復與妻子芸的愛情故事顯得更為動人,「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古語有云:「知足常樂」,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正如書中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

在東方衛視的閱文超級IP盛典上,作家和明星雲集。其中有一個環節,是讓演員向大家推薦自己最愛的書籍。

當主持人曹可凡問到胡歌時,他只說了一本:《浮生六記》。

胡歌說,選擇這本書,是源於《大江大河》裡非常感人的一場戲:在劇裡,雷東寶成功收購了電線廠之後,第一時間去自己心愛妻子宋運萍的墓前,告訴她這個好消息。而大部分的時間,雷東寶都在回憶他與妻子生活的點點滴滴。

這樣真摯的情感,讓他想起了《浮生六記》裡的沈復與芸娘。

胡歌認為,在成功學和心靈雞湯之外,我們也可以多去尋找一些生活的小確幸,因為真正的幸福,其實藏在我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之中。

不僅僅是胡歌,在2016年,汪涵也曾表示《浮生六記》是他首推的一部經典文學作品。

其實,打動汪涵和胡歌的,除了《浮生六記》中點滴的生活細節,還有超越了物質的生活美學,和那段平淡卻真摯的愛情。

本書文字清新真率,無雕琢藻飾痕跡,情節則伉儷情深,至死不復;始於歡樂,終於憂患,漂零他鄉,悲切動人。

對於我們每一個喜歡記錄生活點滴瞬間的人,都一定非常珍惜現世每一刻對快樂的擁有,時時刻刻在叩問著生活的意義,我們為什麼出發?

這本書就是要告訴我們,擁有當下的每一刻快樂,即是擁有永恆,這與我們人生意義的初衷有著最短的距離。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下面的圖片購買:

相關焦點

  • 《浮生六記》中的10句話: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浮生六記》裡10個精闢的語句;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矣。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餘曰:來世卿當為男,我為女子相從。
  • 《浮生六記》裡很美的20句話:「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一部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浮生六記》。一百多年來,人們每每讀到他的文字,都被深深打動。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這本書中的重要人物,沈復的妻子陳芸,林語堂讚譽她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也寫下了《浮生六記》這本書。《浮生六記》裡很美的20句話1.情之所鍾,雖醜不嫌。2.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3.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4.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矣。
  • 《浮生六記》經典的10句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浮生六記》經典的10句話1、餘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譯文:我凡事都喜歡獨出己見,不屑於人云亦云。9、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譯文:粗茶淡飯,一生淡泊名利,沒必要遠遊他方為生計奔波。10、世間反目多由戲起譯文:人世間相親相愛的人反目成仇,很多時候是因為開玩笑話引起的。
  • 《浮生六記》:布衣菜飯不香嗎?那是你沒發現煙火神仙的天然況味
    #浮生六記若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念於此,沈複寫下了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浮生六記》現存四記,依次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如果用四字形容四記,即樂而不淫,趣而不俗,愁而不傷,快而不粗。
  • 《浮生六記》最美好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這幾年,《浮生六記》火遍朋友圈。我買之看之,一是源於我最喜歡的主持人汪涵的推薦;再是源於大師林語堂贊過的那個天下第一可愛女子和人間最理想的女人,女版陶淵明——芸娘。02書中的經典美句1、情之所鍾,雖醜不嫌2、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
  • 布衣菜飯,可樂終身,做一個內心富足的人
    創造了令世人所追捧的作品,實現了自我最頂級層次的需求。這些都是大家所追求的,默默耕耘,堅持不懈,努力創作。如果你身邊有這一類人,就說明他們不是一個個名牌包包就能俘獲他們的心的,不是一件件帶有名牌logo的服裝就能入得了他們的眼的,不是曬房曬車就能讓他們心動的。
  • 浮生六記讀後感,浮生如夢,為歡幾簡
    讀三遍《浮生六記》,性之久,感動著前人的一段恩愛悲歡。《浮生六記》是沈複寫於清朝嘉慶年間的自傳體隨筆散文,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文章寫的率真灑脫,文辭綺麗,記錄了作者一生的際遇,或歡樂,或悲愁,或閒逸,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淋漓流淌於筆端,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古代散文,在晚清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
  • 《浮生六記》芸娘:滿足了男人的一切幻想,卻活成了最卑微的模樣
    之後又聽說了《浮生六記》。想著這樣美好的書名,一定是一本清淡又不世故的書。直到讀了之後,才發現,是我想的太簡單了。大概美好的愛情故事應當都有一個犧牲者,背負著比另一個人更深重的難。才成就了這些許為人稱道至今的豔羨吧。
  • 一生坎坷,卻怡然自得|讀《浮生六記》,看才子沈復的一生起伏
    清代文學家沈復取「浮生」二字,寫了一本《浮生六記》,原著有六章,現存四章,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書中記錄的皆是生活中的點滴,情真意切,情趣與浪漫娓娓道來,備受推崇。沈復,字三白,出生於文人之家,曾以賣畫維持生計,後轉行做幕僚。他與妻子陳芸舉案齊眉,感情深厚,但因家庭變故,歷經坎坷。
  • 沈三白:浮生六記
    《金聲長物》之「沈三白」節選 如果有哪本書讓我堪讀一生,那一定是《浮生六記》。 清乾隆年間,布衣書生沈三白,竟然不以讀書求仕途,而醉心於恬淡自適、悠遊自然的閒趣生活,以及其追求自我價值與真愛的平凡經歷,讓我從少年時代起就對這個性情中人心嚮往之。袁中郎所謂「世人所難得者唯趣」,「唯會心者知之」,故常在心靈深處,默默吟誦這四闋前塵夢憶。
  • 10個經典別致的句子,寫作文適用於開頭和結尾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1.布衣飯菜,可樂終身。(沈復《浮生六記》)適用於「平凡」、「幸福」和「快樂」主題,比如,寫「快樂」主題可以像寨主這麼用:走在尋常小巷中,可以看到菜圃果園,聽到雞鳴犬吠。濃濃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讓你感受到田家的煙火味道。生活在這樣的地方,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大富大貴,只是平淡樸實。但又有什麼關係呢?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一飲一啄,樂享華年!
  • 尋訪《浮生六記》:沈復如何詩化庸常生活快意人生?
    《浮生六記》 (資料圖)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所記述的主要內容,乃庸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然而沈復卻能以詩化的情懷,體悟快意與歡樂,即使輾轉流徙《浮生六記》即以《閨房記樂》開篇,而其詩化情懷、快意歡樂,在《閒情記趣》《浪遊記快》《中山記歷》中亦多有描述。沈復和其妻陳芸,乃姑表親,兩小無嫌猜。陳芸「生而穎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四歲父親去世,寡母幼弟,生活艱辛;既長,嫻於女紅,三口之家因而得以維持生計,後來得到《琵琶行》詩卷,「挨字而認,始識字」,並逐漸學會了作詩。
  • 淺析《浮生六記》: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才是生命所需的「營養液」
    《浮生六記》是清朝時期一位落魄的文人,用自己的病榻時光寫下了一部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沈復,清代文學家,至今未發現有關他生平的記載,據其所著的《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
  • 浮生六記·五日京兆尹
    大寒·京兆尹「五日京兆尹」 是A循環鋼炮「浮生六記這個人,自然最襯得起京兆尹的風韻。▲封面圖:浮生六記浮生六記系正在A循環鋼炮連載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查看往期《浮生六記》:20180805——浮生六記·氣靜神閒20180828——浮生六記·維天有漢庭本文責編特邀編輯:Diva 寒食
  • 「80後」編劇羅周:《浮生六記》中的「愛與死」
    7月13日,由上海大劇院出品的崑劇《浮生六記》即將與觀眾見面。 擔綱該劇編劇的,是「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最年輕的獲得者羅周。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她講述了自己是如何打造這部從氣韻到意境都與崑劇相符,但又是極難「入戲」的新戲的。
  • 《浮生六記》是如何在五四時期火起來的?
    就在青年們紛紛拋卻昔日經籍、爭讀西學新書的大潮中,卻有幾本明清時期江南文人的自傳體筆記舊文,也被屢屢翻印,流行一時。如江蘇如皋人冒襄的《影梅庵憶語》、浙江錢塘人陳裴之的《香畹樓憶語》、錢塘人蔣坦的《秋燈瑣憶》,還有江蘇蘇州人沈復的《浮生六記》等,都被反覆印行,成為大受青年喜愛的熱門書,其中的人物故事也成了新青年們常常談論、耳熟能詳的掌故。
  • 《浮生六記》 我自愛之,子姑待之
    近日,又讀起沈復先生的《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沈復先生在中年時期所著。對於他的生平,也僅僅以此書為證。他在書中憶閨房之樂,寫閒情記趣,也記錄了自己的坎坷半生。我所讀的版本是由半枝半影所翻譯。譯者不僅將作者的文章翻譯成了白話文,同時也在書中加了對一些生僻字句的註解和自己對《浮生六記》的見解。雖說已經翻譯為白話文,但其中所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絕對不減白話文。
  • 第578季 溼地·浙韻:假日閒情話雞緣,《浮生六記》品真愛
    讀《浮生六記》,羨慕,歡喜,浮想,都有,今天午後繼續讀,竟至幾度淚眼朦朧。熟悉沈復,是源於選錄在語文課本中的《童趣》。知道沈復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知道選錄《童趣》所出的《浮生六記》是一本有故事的書,源於某些讀書經歷。沈復,字三白。生於乾隆癸未冬十一月有二日,自己雲「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蘇州滄浪亭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