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國網
素質教育,是孩子的未來。實施素質教育,校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連日來,關於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讓很多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人心惶惶,「減負」也再度成為教育熱詞。事實上,現代教育正在從「知識時代」邁向學生內在品質提升的「核心素養時代」,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需要採用整體的系統、協同思維方式來面對新時期的新問題。
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又特別提出:素質教育培訓機構與其它機構分類管理,不用辦理《辦學許可證》。「專項治理」之後,又提出「分類管理」,教育部為素質教育類的培訓機構打開一條綠色通道。可見,國家對於校外教育的導向是從「知識立意」轉變到「素養立意」。對於孩子來說,校外的素質教育不但可以滿足興趣培養目標,還充分發揮個性發展。而對於一直提倡個性化教育的優勝教育來說,素質教育也絕不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行動!
尊重天性:帶孩子「欣賞沿途風光」,絕不「搶跑」!
「不要走得太快,請等一等我們的靈魂。」這是印第安人的一句諺語。這句諺語用於警示我們今天的教育人,似乎更有現實意義。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企業的發展同樣是在「慢生存」中積澱出品質和文化。優勝教育在教育領域精耕細作十餘年,靠的不是速度,而是服務品質。因為「搶跑」不等於成功,重要的是如何堅持到終點。少年兒童本來就具備自我發展的潛能,自身存在著構成未來個性的發展計劃。這是孩子的天性。優勝教育了解並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成長規律,立志要把教育做細、把管理做實、把服務做優,並希望成為孩子們在學習和探索之旅的合作夥伴。
傳遞價值觀:讓每個家庭都充滿正能量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一位終身老師。一個孩子,無論是智力、情感還是能力的發展,一切一切,全部來自家庭。在曾經的熱播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優勝教育植入了「教育要因人而異」的家庭價值觀,並以心理動力學(PV)為核心理論基礎,融合認知行為理論(CBT)、親子高效能溝通(PET)、知見心理學(POV)等九大國際家庭教育及心理學理論,立志於幫助每一位家庭成員從「個人→家庭→社會」三大層面實現成長蛻變,獲得家庭關係及社會關係的整體和諧,習得終身幸福的能力。同時,優勝教育還開展了全國百場的家庭教育感恩勵志主題大型巡講,開展線上家庭教育公開課,不斷有更多家庭從中獲益。
科技賦能:讓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的優秀
科技之能,能施於萬端,而教育是萬端之始。詩教「興」人,禮教「立」人,樂教「成」人,科教興國,教育歷來值得被最好的科技力量所賦能。優勝教育追求科技創新,不斷將先進的科技能力注入教育場景,為教育發展賦能。
這麼多年來,優勝教育對加盟連鎖模式的用心經營,積累了足夠大的數據基礎。大數據可以描述出每個學生的學習特性,於是優勝教育開始利用自身的資料庫來鑽研「從案例到原理」的個性化學習方法,並利用人工智慧為每個學生創建自適應的學習體驗。這些人工智慧的教育場景應用,讓個性化的因材施教變得更加普及,也可以有效平衡個性化需求和標準化產品之間的矛盾,讓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的優秀。
通過國家相關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整改,校外教育正在不斷向規範、開放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作為教育生態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優勝教育的價值,在於整合教育企業的社會力量,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實施校外素質教育和興趣教育,樹立一種「校內校外一體化、學校家庭相結合」的大教育觀,樹立終身學習的潮流。相信通過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的銜接融合,能夠建立起知識、文化與人格完善的橋梁,實現孩子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