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陳維齡百次飛越駝峰 曾與家人失聯8年

2020-12-18 江蘇頻道

導讀:陳維齡畢業於南京金陵中學,戎馬生涯中,參與過鄂西會戰,在「駝峰」航線飛過約100架次,是一位抗日英雄飛行員。「父親一輩子都有抗戰的愛國情結。去世前,那麼虛弱,不太能動時,仍想的是能駕機和日軍同歸於盡。可惜他無能為力,流下眼淚,非常難過。」陳安琳感慨地說。

陳維齡的二女兒和外孫來寧參觀駝峰空運專題展覽。趙傑/攝

昨天中午,「駝峰」飛行員陳維齡的二女兒陳安琳和外孫鄧任雨,專門來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參觀駝峰空運專題展覽,陳維齡的照片和事跡就陳列其中。

陳維齡畢業於南京金陵中學,戎馬生涯中,參與過鄂西會戰,在「駝峰」航線飛過約100架次,是一位抗日英雄飛行員。「父親一輩子都有抗戰的愛國情結。去世前,那麼虛弱,不太能動時,仍想的是能駕機和日軍同歸於盡。可惜他無能為力,流下眼淚,非常難過。」陳安琳感慨地說。

陳維齡女兒來尋訪:為抗戰父親失聯8年

昨天上午一下飛機,定居香港的陳安琳和鄧任雨直接趕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這裡正進行著「駝峰空運專題展覽」。陳安琳的父親陳維齡的簡介出現在其中,上面這樣寫道:「駝峰」飛行員陳維齡,1938年入中國空軍,1940-1945年任第十一驅逐大隊飛行員;1945年入中航任副駕駛。簡介配以一張陳維齡帥氣的飛行服照。

陳安琳說,這張照片,是姐姐陳安琪提供給這次展覽的。抗戰期間,父親一去就是8年,杳無音信,家人一度不知道他的生死,甚至以為他已經不在了。而在陳安琪的記憶裡,父親很少跟自己提及早年的抗戰經歷,2001年父親去世後,她才逐漸從父親的檔案和各種史料中還原出父親一個真實的形象。

「爺爺是西醫,當時家境不錯,父親在扶輪小學讀書,跟法國修女學會了英語。」陳安琪說,父親一直沒有說自己當時為何要參軍,但是最近,她和妹妹似乎找到了答案。她說,最近妹妹陳安琳發現了一張照片,照片反面是一個署名「慶廉」的人寫給父親的一首詩:「少年立志出鄉關,事不成名誓不還。埋骨無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是家園。願維齡弟勉之,慶廉謹書,民國廿六年八月七日。」

「這個叫慶廉的人,經金陵中學歷史老師張銘考證,是一個叫馬慶廉的同學,他是1935年畢業的。既然馬慶廉用到了『勉之』,而不是『共勉』這兩個字,我想,很有可能是父親當時就已經表露出了要投筆從戎的志氣,所以馬慶廉特意送他一張照片作為鼓勵和紀念。」陳安琪說,1937年8月15日,日軍開始轟炸南京後,陳家人便開始準備向上海遷移。17日從南京出發後,坐了40個小時的火車才到上海。不過,那時上海也即將淪陷。一家人從9月開始,搬往廣東番禹。

投報空軍,在鄂西會戰中協助陸軍作戰

「8月15日(記者註:為1937年8月15日),日本飛機大轟炸南京,我親眼目睹狂轟濫炸的情形,心中非常憤恨……到上海後,我下心(下決心)投入空軍。」陳維齡在一篇回憶文章裡這樣寫道。當時中國空軍飛行員傷亡很大,後繼乏人。1937年底,「航委會」決定迅速籌設空軍軍士學校,儘快培養大批飛行員。1938年10月1日,該校在成都成立,蔣介石兼任校長。

陳安琪說,懷著抗敵報國的情結,陳維齡1938年考取空軍軍士學校,成為該校第一屆學員。1940年12月受訓結束後,他進入中國空軍第十一驅逐大隊,成為飛行員,駐防在成都太平寺,1941年1月2日轉往四川邛崍。

1943年,日軍向中國第六戰區守軍發動攻擊,史稱「鄂西會戰」。當年五六月間,陳維齡駕駛著P-66戰鬥機與戰友們一起參加了著名的鄂西會戰。他曾有記敘:「在十一驅逐大隊,經常出警戒出任務。大概在1943年六七月的時候,一次出動前線協助陸軍作戰。八架驅逐機,自湖北恩施起飛……」

飛越駝峰約100架次,曾空中緊急排除故障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於1942年5月攻陷緬甸以及中國雲南怒江以西地區,切斷了中國最後一條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

陳安琪在查閱父親多年的口述和檔案時發現,1945年2月至5月的3個月時間內,陳維齡駕駛著C-46、C-47飛機,在駝峰航線上來回共飛過約100個架次。在這期間,有一次非常驚險的飛行。

有一天,陳維齡和一位飛行員駕駛著C-46運輸機沿駝峰航線返回昆明。在飛越喜馬拉雅山時,天氣突變,溫度迅速降低,漫天飛雪。駕駛艙擋風玻璃上的雨刮器被冰雪封住,視線完全模糊,周圍一片白茫茫。

千鈞一髮之際,陳維齡卸下手動起落架中的操作杆,在擋風玻璃上捅開一個洞,伸出操作杆刮除堆積在擋風玻璃上的積雪和冰塊……

當飛機安全地降落到昆明巫家壩機場時,兩人幾乎凍僵在駕駛位上。

解放後,陳維齡進入民航系統,由於表現突出,被升任為正機長,先後任飛行教員、英語教員。

1986年9月6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出具證明,證實了陳維齡的義舉,稱其「在鬥爭中是骨幹,表現堅決」。

為新中國民航出力,臨終走不出抗戰回憶

沿著長長的臺階,陳安琳拾級而上,走到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前駐足瞻仰。她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父親為國家工作到70多歲才退休。

臨終前,老人不太能動,非常虛弱,但那時整天念著的卻是抗戰的那段往事。

陳安琳知道,父親一輩子都有抗戰的愛國情結,那麼多戰友犧牲了,最終他仍想的是,能駕機和日軍同歸於盡……陳維齡一想到這些就非常難過,在女兒面前流下眼淚。

陳安琳說,新中國成立後,陳維齡起初是在天津的高級航校當飛行教員,後來航校搬到四川廣漢,他繼續當教員。上世紀50年代北京飛廣州民航航線的首飛飛行員之一就是陳維齡。 

相關焦點

  • ...金陵中學校友,昨天其家人來寧尋訪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中午,「駝峰」飛行員陳維齡的二女兒陳安琳和外孫鄧任雨,專門來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參觀駝峰空運專題展覽,陳維齡的照片和事跡就陳列其中。  陳維齡畢業於南京金陵中學,戎馬生涯中,參與過鄂西會戰,在「駝峰」航線飛過約100架次,是一位抗日英雄飛行員。「父親一輩子都有抗戰的愛國情結。
  • 102歲老兵曾飛越駝峰 率隊救出10名遇險飛虎隊員
    親歷大轟炸 在雷波籌建彝民抗日軍  1939年夏,李仕安來到成都,找軍分校二期同學張育儒營長謀個工作。正好趕上日機轟炸成都,火燒鹽市口。  李仕安所在的擔架營,經常參加抬傷亡者的工作。見到川人同胞在日機的大轟炸中死傷極大,血氣方剛的李仕安對日軍的暴行刻骨仇恨。
  • 抗日英雄肖萬世:一生獲10次一等功,12次二等功,但很少向家人說
    一時間,中華大地狼煙四起,到處都是殘垣斷壁,但與此同時,中華大地上也湧現出一個個英雄人物。然而,肖萬世就是其中一個,他是真正的抗日英雄,一生獲得十次一等功,十二次二等功。肖萬世何許人也?為何可以獲得這麼多的榮譽?在他身上又有什麼英雄事跡?
  • 小夥飛越駝峰航線參遠徵軍 為史迪威將軍做翻譯(圖)
    1942年秋轉讀樂山武漢大學哲學系,1943年春投筆從戎,與同為武大同學的溧陽人陳文林、武漢人陳方華等受聘東南亞盟軍史迪威總部任職中國遠徵軍昆明美軍步兵訓練中心翻譯。1944年春受命經「駝峰航線」奔赴印度。後作為駐印美軍施貴醫院翻譯。韓戰爆發後,1951年1月離開常州赴上海華東革大,後北上入伍解放軍20 兵團,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戰俘營翻譯。1952年抗美援朝回來後在常州一初中、芳暉女中執教。
  • 抗戰駝峰航線:3000美國空軍殞身喜馬拉雅
    駝峰空運創下了戰爭史的紀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持續時間最長、條 件最艱險的大空運;也創造了人類航空史上的奇蹟。 駝峰空運從1942年5月開始至1945年11月,歷時三年多,中美兩國投入了近萬名飛行和地勤人員、一千多架飛機,往來運送戰略物資70餘萬噸、3萬多名作戰 人員,另有千餘架作戰飛機經此航線投入中國戰場。
  • 戰士犧牲75年後名字刻英烈牆 曾駕繳獲飛機飛越敵佔區
    「馮達飛家人說他自幼聰明,愛學習,很孝順。」後來被耿海薪邀請到連州參加馮達飛紀念活動的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理事朱宏佑說,「看他的照片,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用他的家鄉話說,真是個靚仔!」  1924年9月,孫中山決定在大沙頭創辦大元帥府軍事飛機學校(又稱廣東航空學校)。11月,馮達飛和劉雲等10名同學從黃埔軍校畢業後被選拔進入廣東航空學校學習。
  • 嚴夫宋逸民 陳維齡車禍不敢求助
    宋逸民(左)與陳維齡常上節目秀恩愛。 掉了手機不報警,還「耶穌心」來著,會幫對方禱告。「夫管嚴」宋逸民太會碎碎念,曾把老婆逼到快崩潰,但這次老婆弄丟了最夯的「iPhone4」,宋逸民不但沒責怪,還一反常態幫小偷禱告,希望主耶穌幫助對方改過自新、也度過經濟難關。「他一定是有迫切需要才會急到去偷!」宋逸民說偷竊行為不對,但相信對方有苦衷,所以第一時間趕緊幫對方禱告,希望對方可以順利使用手機,並且趕緊度過眼前的經濟危機。
  • 飛越古巴領空讓蔡英文鬆口氣 過境邁阿密玩起「失聯」
    據臺灣《聯合晚報》26日報導,從邁阿密飛往巴拿馬的航道需要經過古巴及墨西哥領空,一旦兩國拒絕蔡英文專機飛越領空,專機就有可能繞道多米尼加,「這次蔡的專機順利通過古巴與墨西哥領空,讓團隊鬆了口氣」。報導稱,這是臺灣領導人出訪時首次飛越古巴領空。
  • 抗日英雄佟麟閣之子 「家庭成分」曾三度變更
    1931年起任國民黨第二十九軍教導團團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察哈爾省政府代主席兼抗日同盟軍第一軍軍長、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七七事變爆發時,在北平南苑率部抗擊日本侵略軍,7月28日遭敵伏擊殉國。1979年8月被正式追認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佟兵,系佟麟閣之子。
  • 老照片失而復得 南京老人:父親在駝峰航線修飛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印緬戰區,有一條連接中國昆明與印度阿薩姆邦的航線,這是中國對抗日軍交通封鎖、獲取國際援助的唯一通道,航線地勢海拔在4500米-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南京市六合區大廠退休老人張雲和的父親在解放前曾是當時中國航空公司的一名機械師,在「駝峰空運」任職期間服務於宜賓機場等站點。
  • 小學生聆聽抗日英雄「紅色家書」背後的故事
    「以後努力讀書,將來長大了……把已失的東北,從日本帝國主義的手中奪回來,以完成你為救國救民而犧牲的二舅舅的遺志」……8月16日,由南京市紀委、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市婦聯、新華網江蘇頻道共同舉辦的「好家風,伴我行」傳統家訓文化體驗活動走進雨花臺烈士陵園,來自南京市共青團路小學的近百名學生瞻仰學習了雨花英烈的革命事跡,聆聽了一堂特殊的紅色家風課。
  • 守護駝峰航線的援華飛虎隊,到底什麼來路,為什麼叫它飛虎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日軍從緬甸進攻,意圖從西南方向攻入我國境內,兵鋒直指重慶的國民政府。並且切斷我國對外的路上生命線——滇緬公路。為了避免我國接受物資援助的道路被徹底堵死。國民政府正式跟美國建立了一條跨越世界屋脊的空中生命線——駝峰航線。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這本書。
  • 廣西潿洲島失聯女孩家人疑其被騙走:曾問「嫁到廣西是何體驗」
    繼22歲的四川女教師龍其樂在廣西潿洲島失聯後,9月14日,另一名19歲江西萍鄉女孩在同一島嶼失聯的消息再次引發網友關注。 9月14日晚,南都記者從何紅宇的家人處獲悉,今年剛高考完的何紅宇在8月24日獨自前往潿洲島後於次日失聯,留下一封「遺書」稱欲輕生。
  • 102歲抗日英雄姚毅夫逝世,曾資助大涼山兩名孤兒圓大學夢
    102歲抗日英雄姚毅夫逝世》6月28日深夜,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英雄、公安楷模、原徐州地區公安處副處長姚毅夫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6月22日21時逝世,享年102歲。姚毅夫原名丁寨琴,1919年3月5日出生於江蘇靖江。到解放區參加黨的工作以後,為保護家屬,改名姚毅夫。
  • 陳維齡靠梁修身指導 人妻奶澎腰瘦
    大嫂團陳維齡,最近接下塑身衣代言,擠34C奶性感入鏡,吸金百萬元,她說:「廣告由梁修身導演親自操刀,讓我緊張又開心,他還裝嚴肅說:「今天我們拍三部曲,就是胸部、腰部跟臀部」,逗樂大家。
  • 十首抗日詩詞,重溫英雄的愛國情懷
    處處豐碑,英雄回首,無悔人生短亦長。春風裡,看寧兒代代,正沐陽光。趙一曼,四川人宜賓人,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鬥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吉鴻昌,抗日英雄,愛國將領。1933年5月26日與馮玉祥、方振武、佟麟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與日作戰。1933年11月,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
  • 驢友黑竹溝失聯17天出現 家人曾花費20萬尋找
    5月6日,27歲的無錫男子鄒銘(化名)獨自進入黑竹溝後,當晚失聯。其家人和景區花費近30萬元搜救費用,但依舊沒有發現有效的線索。5月23日深夜時分,鄒銘突然現身。這17天他是怎麼過的?怎麼一點都不像在荒野飽受折磨的人?鄒銘和家人的迴避,引發了更多網友猜測。
  • 「日本兵」演員一天「死」八次 抗日劇陷怪圈(圖)
    《抗日奇俠》被稱為抗日「武俠劇」26歲的「橫漂」史中鵬最近突然成了網絡紅人,原因是他因為扮演日本兵,一天竟然在不同劇組「死」了8次。2012年,他總共參與演出了30多部抗戰戲,演了200多次日本兵。表面上看,作為群眾演員的這位很受傷,不過背後折射出了一個現象,在缺乏新穎劇本和題材的時候,千篇一律的抗日劇紛紛上馬,為的只是一個爭奪眼球的過程。為啥愛拍抗日題材?知名編劇高滿堂最近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去橫店一看,四五十個劇組都在打鬼子。」
  • 宋逸民陪老婆陳維齡上婦產科 許嘉凌和老公陳海毅懷2胎(圖)
    宋逸民與陳維齡在醫院婦產科被網友目擊第一代大嫂團、宋逸民老婆、38歲的陳維齡在馬偕醫院婦產科被網友目擊疑似產檢、似乎喜懷第二胎,育有1子的她,相隔10年再懷孕,格外小心低調。陳維齡與46歲的宋逸民結婚12年育有1兒,陳維齡被爆上婦產科疑似產檢,相隔10年再度懷孕,大兒子剛升上國一,與第二胎相差10歲,不過她因曾流產,這次十分小心謹慎。陳維齡與宋逸民昨電話皆關機、未獲得回應,經紀人則表示:「陳維齡工作一切正常,沒聽過懷孕的事情。」
  • 陳維齡盼可以懷胎十年 細數老公宋逸民的六點體貼之處
    基督徒藝人宋逸民為懷孕妻子穿鞋(圖:陳維齡新浪微博) 人說懷胎十月不容易,如今身懷二胎的38歲基督徒女藝人陳維齡近日卻在微博說她突然有一個願望——(圖:陳維齡新浪微博)體貼二:幫穿鞋9月5日,陳維齡在新浪微博分享丈夫宋逸民幫肚子越來越大的自己每天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