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佟麟閣之子 「家庭成分」曾三度變更

2020-12-14 騰訊網

[摘要]佟兵:1966年左右,我給周總理寫信,訴說心中不平,雖然很快得到了回復,但政策遲遲沒有落實。1968年7月1日,母親在邊家塢村的茅草屋裡病逝。

原載2013年11月01日《新華每日電訊》9版

題注:佟麟閣(1892~1937),中國國民黨愛國將領。原名凌閣,字捷三,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曾任馮玉祥部師長兼隴南鎮守使。1931年起任國民黨第二十九軍教導團團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察哈爾省政府代主席兼抗日同盟軍第一軍軍長、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七七事變爆發時,在北平南苑率部抗擊日本侵略軍,7月28日遭敵伏擊殉國。1979年8月被正式追認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佟兵,系佟麟閣之子。

1937年7月7日,周六,隆隆炮聲從郊外傳來,日軍的戰鬥機群不斷掠過城市。佟兵記得,往常每個周六中午,父親都會回來與家人共進午餐。如果父親不能回來,母親就帶著佟兵去看望父親。

這次,佟麟閣沒有回來,卻也不讓妻子和兒子去南苑。苦等了21天後,家人等來的卻是佟麟閣殉國的消息。

壯烈殉國

佟兵說,父親原名凌閣,殉國後發文誤作「麟閣」,此後就沿用了下來。佟麟閣少年就讀於舅父胡光門下。9歲那年,舅父胡光為他找來八極拳師林舜唐傳授武藝。早年入伍於馮玉祥麾下,馮玉祥在《模範軍人問答》中這樣評價佟麟閣:「能克己,能耐苦,從來不說謊話。別人都稱他為正人君子。平素敬愛長官,愛護部下,除了愛讀書,沒有任何嗜好。」

佟麟閣的抗日軌跡從第二十九軍開始。第二十九軍是一支備受冷遇的軍隊,全軍只有野炮十餘門,重機槍不過百挺,步槍多為土製。「喜峰口一戰第二十九軍將士堅守了7天7夜,打退日軍數次強攻,斃敵3000多人,但那支由五百精兵組成的大刀隊,雖然砍殺了大量日寇,最後只有20人生還。」

七七事變爆發後,佟麟閣以軍部名義向全軍官兵發出命令,凡是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一步。

隨後,戰爭的描述幾乎是千篇一律的:1937年7月28日,日軍調集數以萬計的軍隊在飛機和坦克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北平城外的南苑,佟麟閣所在的第二十九軍司令部遭受40餘架敵機輪番轟炸,並有敵軍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日軍依仗武器裝備的優勢,將第二十九軍切成數段,分割包圍。中國軍隊處於各自孤軍作戰的境地。

部隊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佟麟閣與第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堅守陣地,指揮第二十九軍拼死抗擊。後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佟麟閣被機槍射中腿部。部下勸其退下,他不肯,說「個人安危事小,抗敵事大」,仍率部激戰。後頭部再受重傷,失血殉國。

躲藏的生活

佟兵聽說,父親殉國後,部隊就打光了,是他的老部下,中國紅十字會、冀察政委會外交委員會秘書歐秋夫,率十餘人開中國紅十字會的救護車,尋找了一夜。7月29日黎明,在村民的幫助下用排子車將佟麟閣遺體由時村小路運到南頂大道,再由汽車運回北平城裡。

「我母親一看,當時就暈過去了。一家子失去頂梁柱了,家裡突然發生這樣的變化,精神上哪受得了。7月底那天多熱,28號犧牲的,29號把他拉回來已經面目全非。當時去救護的人一看,也是號啕痛哭。遺體拉回來以後,放在東四十條我們那個花園,有幾間房。買來冰塊,大冰塊擱到床底下,一看傷口都長蛆了,家裡拿水給洗乾淨給穿衣服,最後把我父親裝殮在給我爺爺買的那棺材裡了。裝殮起來,大家說這怎麼辦。日本人就要進城了,遺體叫日本人發現不得了啊」。

當晚22時左右,佟兵跟著母親和家人,提著箱子和包裹,扶著父親的靈柩離開了東四十條40號。第二天,北平淪陷,佟麟閣的靈柩無法安葬。佟兵說,母親再三考慮,決定暫放雍和宮以東的柏林寺,因為篤信佛祖的祖父母常去那裡燒香,寺裡的老方丈仰慕佟麟閣,冒著風險把他的靈柩埋入柏林寺東跨院的地下,砌了一個花池。老方丈保守寄柩的秘密一直到抗戰結束。為掩人耳目,佟麟閣的靈位寫著「先府君胡先生之靈位」,「胡」是佟麟閣母親的姓。

從那天起,12歲的佟兵把原來的名字佟榮芳改為胡榮芳,一家人開始了輾轉的生活。佟麟閣的父母並不知道兒子陣亡的消息。佟兵說:「母親一直瞞著他們。開始幾年,祖父和祖母還經常問:『我兒子去哪兒了,什麼時候回來?』母親總瞞著說:『去後方打仗了。』實在逼急了,母親就拿出一封假信,念給他們聽,說是丈夫寫的平安家信。」仗打完了,兒子還沒有回家,祖母又問,佟兵的母親說:「他在南方!他在南方!」佟麟閣殉國之事,兩位老人至死未知。

安置好父親的遺體,母親帶著一家人躲進了美國教會開辦的匯文小學(現北京丁香胡同小學),「校長尚文錦掩護了全家」。

次年7月28日,佟麟閣殉國忌日。「那天清晨,母親買好酒和點心,和我們合計好分頭出門的時間、路線,來到了柏林寺。與散居城內的老部下在寺內東跨院會合,對著一個水池焚香燒紙,磕頭祭拜父親亡靈。母親為了一家人,也想盡辦法謀生。」佟兵回憶說:「在火藥局三條一個3米寬、十幾米長的小院裡,母親買來機器,把買來的白線織成襪子拿到街上賣,再買回來配給的棒子麵,維持著20多人的口糧。」

在這8年間,佟家搬了若干次家,住過史家胡同、火藥局胡同、皇城根胡同……佟兵回憶說,那段時間家裡日子過得很苦,但在親戚、朋友、同學、共產黨員等的幫助下,他們熬到了抗戰勝利。

1946年,為紀念佟麟閣、趙登禹殉國9周年,舉行了移靈、追悼大會等公祭活動。李宗仁、馮玉祥等66人聯袂行文,向海內人士徵文。1946年7月28日,國民政府為佟麟閣、趙登禹舉行國葬,由李宗仁主祭,從北新橋柏林寺到香山蘭澗溝,沿途設了6處公祭點,民眾自發擺設供桌、祭品。「抗戰勝利後,我們才第一次能扶著父親的靈柩痛哭一場」。

從抗日英雄到「反動軍閥」

1950年,佟兵考入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一年後考入北京醫學院藥學院。5年後佟兵大學畢業,分配到北京第二人民醫院,成為一名藥劑師。「醫院每年評兩個先進,其中一個肯定有我。」平靜的日子總是很短暫,「文革」來了,佟麟閣成了「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反動軍閥」。佟兵的家庭成分也變更了三次,從「地主」到「國民黨舊軍人」,「文革」中又演變為「國民黨反動軍閥」。

「因為我的出身不好,每逢國慶、元旦等重大節日,上頭對我們這些『國民党家屬』不放心,我和一部分人被派到南苑勞動。當時我想,父親為挽救民族危亡犧牲在這兒,他的兒子又是為什麼會被送到這裡勞動?」佟兵的兩個兒子,在學校申請入團,因為祖父是佟麟閣,不被批准。佟兵的妻子在銀行工作也受到衝擊,被迫去了一家電視機廠工作。

「母親和長子佟榮萱被遣返回原籍河北高陽縣邊家塢村當農民」。「1966年左右,我給周總理寫信,訴說心中不平,雖然很快得到了回復,但政策遲遲沒有落實。1968年7月1日,母親在邊家塢村的茅草屋裡病逝」。

在「破四舊」活動中,「佟麟閣路」被更名為「四新路」。「紅衛兵上門抄家,父親留下來的遺物、照片、文件等都被抄走,最讓我們痛心的,是父親遺物被抄走。那些遺物,母親都視若生命。父親的墳墓也差點遭到破壞」。因為父親,佟家的生活跌入谷底。

「1976年鄧小平復出後,我又重新開始奔走。三姐夫熊先煜的弟弟熊先覺是史良的秘書。通過他,我找到史良。史良很同情我家的遭遇,她讓我寫一份材料,說肯定會幫助我送到小平那裡。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逐步給我家落實了政策」。

自1952年毛澤東親自籤發的烈士證作廢后,直到1979年8月1日,「因戰因公犧牲人員家屬光榮證書」才補發到佟家。「1979年8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給鄧小平寫信,經鄧小平批示後,北京市委正式追認我父親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並在香山重新修葺佟麟閣墓地,豎立起漢白玉石碑。1980年7月28日,我們才被重新允許給爸爸掃墓。1992年墓地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佟麟閣路,1948年命名後,於1966年更名,又於1984年10月恢復,成為歷史的見證。

跌宕沉浮身後事,都與將軍無關了。他停留在當年手書的王昌齡詩句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佟兵/口述,周海濱/整理)

相關焦點

  • 【英雄烈士譜】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提起自己學校的名字,說起英雄佟麟閣的故事,孩子們的眼神中透著滿滿的自豪。  佟麟閣,1892年出生於河北省高陽縣一個農民家庭,早年投身馮玉祥部隊,因英勇善戰、善於用兵,先後升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1933年,佟麟閣參加長城抗戰,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他與馮玉祥等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聯盟軍,先後收復康保、寶昌、沽源、多倫等失地,重創日軍。後退居北平香山。
  • 佟麟閣之子憶父抗戰往事:尋回屍骨 畢生難忘
    中新網8月19日電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時任國民革命軍29軍副軍長佟麟閣積極指揮將士報國殺敵。日前,已經90歲高齡的佟麟閣將軍之子佟兵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表示「抗戰精神應當永遠激勵中華民族前進。」  回想起父親當年抗擊日寇的經歷,九旬老人佟兵記憶猶新。盧溝橋事變後,29軍個別將領在戰與和之間徘徊不定。
  • 十首抗日詩詞,重溫英雄的愛國情懷
    吉鴻昌,抗日英雄,愛國將領。1933年5月26日與馮玉祥、方振武、佟麟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與日作戰。1933年11月,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佟麟閣,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937年7月28日,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擊,進犯南苑,時任第29軍副軍長的佟麟閣與日軍從拂曉戰至中午,壯烈殉國。是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殉國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 【國家公祭日】十首抗日詩詞,重溫英雄的愛國情懷
    吉鴻昌,抗日英雄,愛國將領。1933年5月26日與馮玉祥、方振武、佟麟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與日作戰。1933年11月,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2014年9月,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 北青:佟麟閣將軍墓前冷清(組圖)
    攝影/田雨峰佟閣將軍墓前冷清麟  昨日清明節記者探訪趙登禹及佟麟閣兩位抗日將領墓地———  本報記者報導 北京有街道是以趙登禹、佟麟閣兩位抗日將領的名字命名的,但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他們的生平,甚至不知曉他們死後埋葬在哪裡。
  • 抗戰中犧牲的首位高級將領佟麟閣 文革被抄家遺物毀壞殆盡
    本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佟麟閣將軍的兒子佟兵老先生,來給大家講一講他父親的傳奇人生。解說:70多年前這首歌曾傳唱大江南北,它最早的名字叫做《大刀進行曲獻給29軍大刀隊》,29軍就是佟麟閣所帶領的部隊。大刀隊砍殺鬼子的一段故事,就是著名的喜峰口之戰,此一戰被日本人稱為喪盡「皇軍名譽」是「60年來未有之侮辱」。
  • 國共雙方公認的二十二名國軍抗日名將(中)
    1945年1月時任新一軍軍長參與滇西戰役獲青天白日勳章,後曾獲美國二戰銀質自由勳章,有「東方隆美爾」之譽,被打敗的日軍尊稱為戰神,不過沒有收錄在大陸官方紀念網站,故排名靠後。8.聲震崑崙關的抗日將軍----杜聿明,1904-1981,陝西,抗戰時為國軍陸軍中將,美國總統的抗戰銀質自由勳章,抗戰時曾任國民黨六大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42年底擔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 戰鬥在寧城的抗日英雄高橋
    1944年3月29日,中共承平寧聯合縣工委委員、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東軍分區三區隊隊長高橋,率部在寧城縣老西溝與日偽軍作戰壯烈犧牲。雖然高橋壯烈犧牲已經70多年了,但是他和戰友們的英雄事跡並沒有被人們所淡忘,反而被廣泛傳頌和敬仰。一高橋,本名高明海,又名蘇然、徐文良,1913年出生於遼寧省遼陽縣。
  • 習近平講抗戰故事:英雄母親將丈夫孩子送上前線
    貝家花園碉樓正門上,懸掛著其好友李石曾手書的石匾「濟世之醫」。  貝家花園還曾是中國共產黨京西地下情報聯絡站的一個重要網點。貝家花園與平西抗日根據地相接,日本兵不敢輕易對法國人進行搜查,因此貝大夫受朋友的委託,承擔起秘密運送平西根據地所需藥品的任務。貝熙業在城內和西山的兩處宅第成為平西與北平城的秘密交通聯絡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貝熙業所做的這些事情都不為人所知。
  • 他是蒙古人民的英雄,被視作「大汗」,是內蒙古的「紅色之子」
    他是蒙古人民的英雄,被蒙古人民視作"大汗",是內蒙古的"紅色之子",戎馬一生,所向披靡。1923年,還在讀書的烏蘭夫就參與了革命活動。1925年,烏蘭夫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之後,烏蘭夫以蒙古族學生代表的身份,前往張家口參加會議。隨後,烏蘭夫被組織選派前去莫斯科學習深造。1928年,烏蘭夫畢業,留在莫斯科擔任翻譯工作。
  • 抗日美女特工,綁架日本首相之子,卻刺殺大漢奸失敗被殺
    導讀:鄭蘋如,一個大家所不熟悉的名字,她是抗戰時期的美女特工,19歲就加入了中統進行情報搜集工作,她曾綁架日本首相之子,汪精衛投遞叛國後她第一個得到情報,但是卻在行刺大漢奸丁默邨的行動中失敗被殺
  • 梁曉聲最有爭議的小說:抗日「英雄」還是卑躬屈膝的「懦者」?
    01、嚴肅紅色主題 + 主角性格懦弱小人物反差中國的抗日戰爭小說,早期多半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原型,把浴血奮戰、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故事,留給後人精神傳承。純虛構的抗戰小說也以農民形象為底色,在抗日過程中的思想感化,反抗意識崛起為主線,與日軍展開一系列明裡暗裡的鬥爭。
  • 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三部曲之三
    原標題: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三部曲之三   蘆洲李家:將軍雖去 大樹不凋——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三部曲之三   新華網臺北10月24日電(記者韓淼、陳鍵興)在臺灣新北市蘆洲區的高樓大廈中,有一片格局方正、石牆磚柱的中式古厝,這裡是臺灣抗日將領李友邦家族的故居。
  • 英雄的事業不朽,和平的光芒永在
    重溫佟麟閣將軍在「七七」盧溝橋事變時的慷慨陳詞,仍然振聾發聵、壯懷激烈。從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到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情懷。  戰爭硝煙早已逝去,悲壯歷史卻有著史詩般的迴響。  時序進入秋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各項活動漸入高潮。
  • 抗日英雄陳維齡百次飛越駝峰 曾與家人失聯8年
    導讀:陳維齡畢業於南京金陵中學,戎馬生涯中,參與過鄂西會戰,在「駝峰」航線飛過約100架次,是一位抗日英雄飛行員。「父親一輩子都有抗戰的愛國情結。去世前,那麼虛弱,不太能動時,仍想的是能駕機和日軍同歸於盡。可惜他無能為力,流下眼淚,非常難過。」陳安琳感慨地說。
  • 88歲郝邦立講述郝湖平民抗日義勇事件及郝三園等義士英雄事跡
    9月18日,在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舉行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暨「郝湖抗日義勇碑」揭碑儀式上,88歲老人郝邦立講述郝湖平民抗日義勇事件及郝三園等義士英雄事跡。那天是本村村民郝四虎結婚娶媳子大喜之日的頭一天(本村風俗:男子結婚娶媳婦要喝兩天的喜酒,婚禮的頭天就得設席宴請賓客),同時也是全村族人同喜相聚的喜慶之時。鬼子進村時,村裡事先一點信息都沒有,前來喝喜酒的賓客和執喜人員大都還沒走,一聽說鬼子來了,在場的人全都慌了手腳,不知所措。
  • 她是抗日遊擊之母,曾毀家紓難幫助抗日,卻在解放前夕當了土匪
    ▲趙洪文國舊照01這位晚節不保的抗日英雄就是趙洪文國,她是滿族人,趙是夫家的姓。趙洪文國本是一名家庭主婦,但「九一八事變」打破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這一年的趙洪文國五十多歲了,但生長於白雲黑水之間的她卻是一個愛國之人,為抗日她甚至變賣家產。在她的言傳身教之下,她的兒子們紛紛參加抗日戰爭,並親自和二兒子趙連俊組建了一支抗日「別動隊」。
  • 蒙山人民對日本侵略的反抗——抗日英雄記
    我國當斯事普發之時,本持尊重邦交態度,提出國聯請求公判,而彼非特置之腦後,反視公約如虛文,跋扈人前,更進獸兵於事實。風雲緊急,將入腹心,視國聯克己無功,求多福還宜自奮。我政府愛整戈矛,集吾師旅,以三十省芸芸之眾,未必不堪一戰以圖存,若能徹底堅持,當尚可操最後之勝利。惟是政府,義當前敵,勞苦何辭。然而後盾需人,國民是賴,用申衷告,願共勉旃。
  • 《約會大作戰》網友:時崎狂三是一個抗日英雄,我們應該敬仰
    《約會大作戰》中的時崎狂三是我們最熱愛最喜愛的動漫角色之一,今天小編看到狂三殺了幾萬小日本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三三算不算一個抗日英雄了?這樣說下來,狂三還真是一個真真正正的抗日英豪啊,為我們屠戮了一群小鬼子,是屬於我們陣營的,這樣說下來,我們敬仰狂三也是應該的!那麼,在動漫中還有誰是抗日英豪了?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犬夜叉吧,這小夥子也是殺了無數的小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