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是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
從熱量帶的角度來劃分,荒漠自然帶又可以分為「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亞洲西亞的阿拉伯半島地區、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南美洲西部的阿卡塔馬沙漠地區、北美洲的西南部地區是熱帶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區。其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荒漠帶,其總面積達到了906萬平方千米,幾乎和我國的面積相當,那麼撒哈拉沙漠是不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
-
中國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附中國荒漠化土地分布圖)
作為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化擴展趨勢得到了有效控制劉東生說,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1.04萬平方公裡,轉變為目前每年縮減2424平方公裡;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3436平方公裡,轉變為每年縮減
-
荒漠化土地佔國土面積近三分之一
荒漠化是導致沙漠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關於荒漠化你了解多少?據《經濟日報》報導,荒漠化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環境問題,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荒漠化的危害不容小覷,《光明日報》介紹,荒漠化地區風沙危害嚴重、自然災害頻發、土地生產力較差。此外,流沙埋壓農田、牧場、村莊,損毀鐵路、公路、水利設施等現象屢見不鮮。
-
澳大利亞建國300年,國土面積巨大,為何人口卻只有2500萬
據說澳大利亞自己就佔了大洋洲總面積的85.7%,是不是很神奇?所以,稱呼澳大利亞為大國家,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人家實至名歸。這是不是太難以想像了?那麼大一片土地,就這麼點人,會不會太孤單呀?嗯,如果真將澳大利亞人按國土面積平均開來住的話,他們真會瘋掉的。這很容易理解,每平方千米只有三個人,四個不到的樣子,這要串個門,聊個天的,還不得打車去才行呀?
-
沙漠面積最多的四個國家,中國上榜,第一名意料之外
一般來說,土地的的類型大致分為以下幾大類:耕地、林地、牧地、沼澤、沙漠、戈壁等。當然了,還有一些更加細分的土地類型就不一一舉例了。我們都知道,耕地對於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是最重要的。一般來說,耕地面積越多的國家,基本上都是人口大國,比如美國、印度、中國等。相反,沙漠是所有土地類型中創造價值最低的土地,唯一的用途可能就是搞點蘑菇蛋實驗之類的,除此之外,也無法給人類帶來什麼價值了。沙漠面積越多的國家或者地區,人口就越少,人口數量一少,經濟發展水平自然就落後了。
-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課時優秀教案模板,老師備課優選
>裸露的地面極易遭受風沙侵蝕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養分進一步流失繼續發展土地生產力長期喪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觀,即發生土地退化2.荒漠化⑴概念:指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溼潤地區的這種土地退化
-
高考地理知識點: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內容、原則、重點及綜合治理措施。 【知識點】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溼潤地區的土地退化,是氣候變異等自然因素與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的產物,實質是一種土地退化。
-
澳大利亞國土面積巨大,經濟也很發達,可為什麼人口那麼少?
澳大利亞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領土面積達768.2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六位。但其人口只有2500萬,每平方公裡人口密度僅為3人左右,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是英國主要的移民地之一。在1846—1932年間,英國向海外移民高達1800多萬人。而在澳大利亞,從1788年到1830年,英國將562萬犯人流放到澳大利亞。這些新來的移民佔據了澳大利亞沿海肥沃的土地,並將土著居民驅趕到貧瘠地區,使得主澳大利亞人口發生了根本性的大變革。
-
凍融荒漠化潛藏生態危機
「根據野外調查,由於氣候變暖,導致青藏高原凍融荒漠化的面積呈現增加趨勢,程度也有所增強。如果青藏高原氣溫持續升高的話,凍融荒漠化還會繼續增加。」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沙漠與沙漠化研究室主任薛嫻說。薛嫻及其團隊長期從事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在薛嫻看來,凍融荒漠化是指由於凍融過程加劇導致的土地退化。
-
高中地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介紹荒漠化的防治
(1)基本條件——氣候乾旱 西北地區是全球相同緯度降水量少、乾旱程度嚴重的地帶。多雨年有利於抑制風沙活動,少雨年則加速荒漠化進程。 2.人為因素——決定性因素 人為原因大大加劇了荒漠化的發展,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一方面來自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
中國荒漠化治理獲國際大獎 德媒:全球環境保護引領者
參考消息網8月23日報導 德媒稱,世界未來委員會本周頒發了「未來政策獎」,衣索比亞、巴西、中國、澳大利亞、約旦、和尼日均因在保護環境,防止土壤荒漠化方面作出貢獻而獲得獎項。其中衣索比亞的提格雷州獲得金獎,中國巴西並列獲得銀獎。
-
荒漠化的幾種類型——青海篇
由於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土壤鹽漬化等造成的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都稱為荒漠化。 下面,以青海省為例,看看幾種不同的荒漠化類型。 青海省荒漠化土地分布在四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內,外圍區域為溼潤區,不屬於荒漠化土地。
-
攜手防沙止漠 共護綠水青山——專訪國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長...
通過不懈努力,我國已遏制了荒漠化、石漠化擴展態勢。據監測,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裡和1980平方公裡,植被平均蓋度增加0.7個百分點;石漠化土地淨減少193.2萬公頃,年均減少38.6萬公頃,石漠化地區植被綜合蓋度達61.4%;年均沙塵天氣次數減少20.3%。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得到有效治理。
-
荒漠化、石漠化、紅漠化、鹽漬化……這些地理名詞你分得清嗎?
荒漠化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廣義的荒漠化是指由於乾旱少雨、植被破壞、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土壤鹽漬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的現象。 而狹義的荒漠化就是指沙漠化,由此可見,廣義的荒漠化包括了沙漠化、石漠化、紅漠化、鹽漬化等土壤喪失生產力的情況。 沙漠化
-
甘肅武威「壓沙造林史」:從寸草不生到荒漠綠意濃
(資料圖) 李亞龍 攝 中新網蘭州8月29日電 (艾慶龍)8月29日,甘肅省武威市委書記柳鵬在蘭州介紹該地「壓沙造林史」時說,武威實施綠地倍增行動,不懈壓沙造林,人工造林已面積達478.3萬畝,封山沙育林草248.6萬畝,荒漠化程度由重度向中度和輕度減緩,沙進人退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
-
描繪綠色發展底色——激活內蒙古荒漠化治理中的氣象智慧
不單是阿拉善生態發生了明顯改變,整個內蒙古的荒漠生態情況都有了質的改善。在這改變的過程中,內蒙古氣象部門亦緊跟步伐,積極踐行「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荒漠生態建設貢獻氣象智慧。發揮科技優勢 能力實現新跨越荒漠生態治理,需要植樹種草。
-
內蒙古:激活荒漠化治理中的氣象智慧-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不單是阿拉善生態發生了明顯改變,整個內蒙古的荒漠生態情況都有了質的改善。在這改變的過程中,內蒙古氣象部門亦緊跟步伐,積極踐行「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荒漠生態建設貢獻氣象智慧。 發揮科技優勢 能力實現新跨越 荒漠生態治理,需要植樹種草。
-
防治土地荒漠化 貝店攜手中國綠化基金會打造希望森林
防治土地荒漠化 貝店攜手中國綠化基金會打造希望森林 2019-04該活動將在24小時內募集6萬棵沙棘樹,並於未來8個月內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的煤礦復墾區種下這6萬棵沙棘樹,為當地近百萬平米土地帶來良性生態循環,防止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症」,而中國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最能直觀感受到土地荒漠化的或許就是經歷一次沙塵暴天氣了。2017年5月,北京地區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
-
UNCCD線上徵集2020年荒漠化與乾旱日主題和口號
原標題:選中者有獎:UNCCD線上徵集2020年荒漠化與乾旱日主題和口號【譯者按】針對全球範圍內日趨擴大的荒漠化、水土流失以及土地劣化退化等問題,聯合國大會宣布將
-
專家稱我國乾旱區面積佔國土面積1/3
草原沙地,如內蒙的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和科爾沁沙地,是草地因長期遭受風蝕退化而形成的流動沙丘和沙地,將成為沙塵暴的新源地,中國科學院張新時院士在周五舉辦的中德合作北方框架項目氣候變化與荒漠化專家諮詢會上表示。他說過度放牧是導致90%的草原退化成沙塵暴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