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孩子,也遇見更好的自己

2020-09-04 春希閱讀

文|姚海燕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我是第二次讀,這次未讀之前,說實話我真的只對書名有印象,至於內容,完全想不起來了(這真的提示我在高效閱讀方面還需要更多學習)。到現在讀完這本書,我的總的感受是雖然書中很多內容我記不住,但是我已經運用到和孩子的相處和陪伴中,比如接納孩子的情緒、傾聽孩子、鼓勵孩子、不小看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同時有很多觀念更深入我心,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算是這次閱讀最大的收穫吧。


比如我們要因為愛去教育孩子,而非害怕,比如放下父母的角色,積極參與孩子的遊戲,收穫快樂和創新….。接下來,我主要從以下幾點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為人父母,學習和成長需片刻不停


俗語說不學習會落後,在育兒這條路上,不學習豈止是落後那麼簡單,我更覺得是成年人對自己孩子的未來不負責任。我們每個人對孩子都有不同的期盼,但希望孩子身心健康,獲得幸福是我們父母最基本也可以說是最難實現的目標。身邊有太多父母子女相處的方式,在我看來真的讓人心驚,我相信這些子女未來的表現也一定會給這些父母很多「意外」。


孩子2歲以前,我很少接觸育兒書籍,偶爾看一些公眾號,真的是憑自己的理解以及遇到問題和三添爸爸溝通的方式來對待孩子。2歲之後,逐漸開始了解翻看一些育兒書籍,很多理念顛覆了自己以前的養育觀念,再回想孩子之前的一些表現,我發現很多時候我真的做得不好,比如因為自己的情緒,把孩子用力地放在茶几上。不學習,我覺得這絲毫沒有問題。後來我為此跟兒子道歉的時候,他什麼都沒說,只是沉默,淚流滿面。



還有好多這樣的瞬間。看書學習,讓我對自己有更多覺察,讓我更自信地看待兒子的成長,更好地處理家庭關係,閱讀讓我收穫了自己更淡定的內心。有了這份淡定和自信,我相信問題都會得到妥善解決。


從「父母角色」的禁錮中解脫出來


為人父母的我們,需要跳脫出「父母」的角色,思考如何做更好的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我們是父母,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為孩子成長中的點滴負責,這個如同一把枷鎖,讓我們擔心害怕孩子的各種行為。


印象中我的媽媽總說一句話,「要不是為了你們姐妹倆,我早和你爸…….」,這樣的話,一直讓我們很有負罪感,母親的不幸福完全是因為我們。如今他們再爭吵的時候,我鼓勵我媽,你實在過不下去就和我爸說清楚算了,我們姐妹已各自成家,無需再為了我們犧牲自己,多少次他們也只是吵吵就過了。


我深刻地剖析,覺得父母這個角色或許有時候也成了一種擋箭牌,成了讓我們看不清自己的擋箭牌,如同我的媽媽,如果她當年遵從內心,無那麼多顧慮,做她自己,我和我妹妹的人生會如何,常常在遐想這個問題。



以前不覺得養育孩子和父母做自己有何關係,讀過多本書,都傳遞了這樣的信念: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活好自己,用自己活好的生命去影響孩子的生命。只要我們營造了利於孩子成長的氛圍,孩子即便犯錯也沒有關係,他自會自我修復,自我成長。所以,做更好的自己,不僅僅是為了取悅自己,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榜樣的力量,成長為他自己。


於我自己,這兩年有了清晰的職業規劃,而且工作表現獲得了領導的認可,也收穫了不少自信,育兒路上也在堅持學習,堅持每天記錄一條看見孩子的鼓勵,我們和兒子的衝突雖有但都能冷靜客觀地看待,所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有了方向,便不覺得漫長。


將育兒理念內化為自己的品質


尊重,信任,鼓勵,傾聽,接納這些詞看似簡單,落實到我們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我們的做法可能千變萬化,但我們取得的效果卻是一樣的。和孩子的挑戰和衝突有大有小,隨時都在上演,我們用這些內化的品質去處理一定會有驚喜。


有一天三添外公滿屋找他的藥,沒找到,來質問三添,是不是他扔到樓下了。外婆也很肯定地說,絕對是我兒扔下去的,因為他以前就扔過外公的眼鏡,扔過外公的衣服。我去問三添,他有沒有扔外公的藥,兒子說沒有,而且我問了兩次,他都堅持說沒有,我說兒子,媽媽相信你,相信你沒有扔外公的藥,並告訴他高空拋物的危險性,關於這點他是懂的。但這在外公外婆看來,是我兒子在狡辯。



過了好幾天,兒子突然拉著我去看鞋柜上邊,我一看原來是外公的藥膏,當時心頭一驚,慶幸自己在之前表達了對兒子的信任,而不是跟隨外公外婆,說我兒狡辯,至於外婆質問的兒子扔眼鏡、扔衣服的事我都要在心中打個問號了。


後來我說,兒子你把藥收好,等外公回家給他一個驚喜吧。這只是關於信任的一件小事。


還有一件小事,兒子晚上快睡覺的時候突然想喝奶,去徵求外婆的意見,外婆好好地跟他說不能喝,但是沒有用,兒子依舊拿著奶跑到客廳。外婆無奈,只有告訴我。我走到客廳,蹲下來,握著他的手,告訴他,兒子媽媽特別理解你現在還想喝奶的感受,我還沒繼續往下說,三添回復我:媽媽我喝水吧。這是看見孩子的一個小例子。我們的觀念不一樣,所學不一樣,在和孩子相處的方式也不一樣。


挑戰和衝突不可怕,時常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見孩子內在的需求和感受,他們只是渴望被我們看見,被看見之後,也許無需我們再說什麼,他們自然會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這種看見孩子的能力,父母如若不學習,如若沒有平和的心態,是真的辦不到的。看見孩子,其實也是在呼籲我們看見我們自己,關照我們自己的需求,這兩者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成為高效能父母,我們唯一需要的,就是堅持學習,成長自己,讓自己有越來越多看見孩子的能力,最後才能好好養育孩子。


*本文圖片來自於「花瓣網」

相關焦點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有一次睡前女兒跟我說「媽媽,你生氣的樣子就像惡魔」,瞬間淚奔…不說遇見孩子,會遇見更好的自己嗎?可我卻仿佛遇見了惡魔般的自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在這樣的互動模式驅使下,父母和孩子都深受其害。其中,對孩子的傷害無疑是最大的。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孩子也不例外,而孩子處理情緒的方式,一般是和父母學習的。在孩子表達自己情緒時,會特別注意父母的表情、肢體動作和言語的等對待自己的方式,從而習得這樣的模式。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養育孩子,成長自己
    ,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就告訴我們,在親子關係中改變自己的思維,糾正自己的過錯,要比用自己的想法去書寫孩子的人生更重要。《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是由賽西•高夫、戴維•託馬斯和梅麗莎•切瓦特桑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共同編寫,他們在一家叫做「明日之星」的青少年心理輔導機構工作,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首先,我們要清楚家庭教育的誤區。正如希拉蕊•柯林頓曾對女兒說:「我是第一次做你的媽媽,你也是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
  • 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自從有了孩子,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句話: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為了孩子,我學會開車。一直以來,我對開車都很恐懼,覺得小小的人,大大的車,實在是難以駕馭,還有什麼檔位、速度、離合,真的是太難了。可是,當我在寒風中帶著孩子等待老公開車來接的時候,我終於下定決心要拿到駕照。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用愛教育子女,心靈成長
    相信很多父母會有這樣深刻的感受,看到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心情微妙到不可言說,你會驚奇,養兒育女讓我們發現了前所未有的優點,我們竟然願意為某個人傾盡全力,做到許多超越常人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自己比任何時候都要自私,甚至產生過一些令自己恐懼萬分的念頭。
  • 遇見廣外,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廣外這裡是特色教育的閃亮名片這裡是人才培養的優質土壤這裡是助力圓夢的廣闊平臺這裡,是廣外大亞灣外校遇見廣外 遇見,是廣外大亞灣外校遇見廣外遇見「國際教育」以生為本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豐富多元的對外交流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與成長平臺
  • 高考,遇見更好的自己
    近日,各個省的高考分數線陸續公布了,焦慮的不只是學生們,還有如何面對孩子的家長們。即便是孩子高考成績很好,但在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會有些遺憾。 我朋友家的孩子,也在焦急的等待中,得知自己的分數和平日分數相比差了50分而鬱鬱寡歡,作為家長似乎還不知如何來勸慰自己的孩子。
  • 遇見深外,遇見更好的自己
    30年砥礪前行懷揣初心,不負使命她是一張特區教育的閃亮名片她是拔尖人才培養的優質土壤她是助力學子圓夢的閃耀深外埋頭拼搏的三年只為遇見更多「更好的」而遇見深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一刻,遇見深外,遇見更好的自己這一程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孩子為什麼總跟我們對著幹?
    是,沒錯,孩子屈服於淫威下,這次的作業是完成了,但下次的,下下次的呢?沒有父母壓陣,沒有棍棒,往後人生,真的會風霜有你!為什麼孩子總喜歡跟我們對著幹?《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裡答案。,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無止境給孩子糾錯,給他們提要求,這其中需要父母不斷調整養育價值觀,最終讓自己與孩子同頻。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對孩子的了解,讓我們更有力量
    是,沒錯,孩子屈服於淫威下,這次的作業是完成了,但下次的,下下次的呢?沒有父母壓陣,沒有棍棒,往後人生,真的會風霜有你!為什麼孩子總喜歡跟我們對著幹?《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裡答案。,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無止境給孩子糾錯,給他們提要求,這其中需要父母不斷調整養育價值觀,最終讓自己與孩子同頻。
  • 努力,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活著,就要努力,只有努力,你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現在的你,不管是什麼樣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後想變成什麼樣子。如果你想好了,那就努力吧,那就去奮鬥吧,總有一天,你會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保持運動,鍛鍊身體,你會收穫一個健康的自己人活著,一定要健健康康,這樣,你才能快樂的生活下去。健康,是我們活著的基礎,有了健康,我們才能更好的去完成其他的事情,沒了健康,一切都是白搭。
  • 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遇見更好的自己
    你遇見詩,我遇見你,由酷我音樂獨家打造的長音頻詩詞欄目《張新成·遇見詩》已經上線三期了,在這期間有不少聽眾朋友來到節目中,與酷我音樂青春陪伴大使張新成一起聽詩、讀詩、遇見詩。在最新一期的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節目中,按照以往慣例,張新成還是朗讀了中外兩首優美詩詞,分別是來自俄國著名作家蒲寧《已不見鳥的蹤影,樹林害了病》和唐代大詩人李商隱《樂遊原》。「No birds in sight.
  • 遇見孩子,更遇見更好的自己!走出去找到自己的價值
    由小班升為中班後,經過一年的相處,同學們的友誼也增加了,於是增加了串門的機會,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交際能力,也在串門中發現了許多問題,同時也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首先第一次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是小區玩的時候正好遇到了你的同學,同學媽媽邀請去他們家玩會,沒事也就帶去了,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自己做出改變,才能改變孩子
    突然想起小時候犯錯,被老師拿戒尺打手掌的事,於是,我決定更加嚴厲地懲罰他,家裡沒有戒尺,我就用我的手掌拍他的手掌,兩個人的手都很疼,我告訴他:「你沒有意識到背後推人的危險,我有很大的責任,媽媽以前沒有和你講過,是我的錯,現在我用我的手打你的手,我也很疼,第一是讓你記得你推人的行為很危險,以後絕對不可以再犯同樣的錯誤,第二是提醒我自己,『養不教,父之過』,我管教你,是希望你成為更好、更有用的人
  • 孩子,你為什麼總不願意和我說?只想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最近讀了一本《遇見孩子,遇見最好的自己》的父母心靈成長必選書,有了深刻的感受。教育孩子,也是要走心的。,遇見更好的自己》,它不斷地述說著一個要領:沒有單方面的成長,也沒有單方面的說教,所有的東西,需要和孩子一起來完成。
  •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只有從心底真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明白到要夫妻一起為了孩子去努力,去創造更好的環境,願意對自己、對孩子、對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才是做好準備為人父母。此時的你們,是為單純的愛而生孩子,沒有附加條件,沒有感情綁架,在面對孩子,教育孩子的時候,才會真正地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給他無條件的愛與信任。
  • 做好規劃,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來找我做好自己的規劃,遇見更好的自己。看到這張圖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願你不會懶癌附體!我記得卡內基曾經說過:「那些不為明天做準備的人永遠不會有未來。」王勝南因為懷了第二個孩子,暈倒了,趕緊去醫院。途中,他向妙妙道歉,說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尊重妙妙的決定。鬧得沸沸揚揚之後,妙妙突然醒悟,決定再次拿起書本參加高考。只要我們做好準備,那麼障礙就不是問題。林妙妙封鎖了現場直播,全心全意備戰高考。他還制定了嚴格的計劃,讓王勝南和林達監督。林大偉覺得女兒太辛苦了,需要努力工作,要和別人結合。王勝南非常支持。
  • 遇見孩子,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孩子,媽媽和你同成長
    還有就是很多父母怕耽擱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發育等等,所以都會買很多育兒類的書籍,自己一邊學習一邊帶孩子。當媽的英子就買了一本《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對他們夫妻倆影響很大。英子小時候身體體質很弱,經常生病,媽媽很寵帶的很嬌貴,怕英子摔跤所以不讓英子學自行車,因此英子到現在也不會騎自行車。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了解孩子,把握分寸!
    關於育兒和親子關係,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似乎每個家庭也都有自己的難題。家長們總是急切地追尋著這個問題的答案:怎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積極向上、全面發展的人?當我們一門心思想要培養子女的時候,是否有認識到自身也需要學習和改變?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上所發生的任何變化都將會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為人父母者,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 薛之謙的「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好好努力遇見更好的人
    薛之謙的「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好好努力遇見更好的人從薛之謙的這句"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感覺自己一時間內懂了很多。而我要做的就是,要接受這個變數,要把自己變得足夠好,讓這場遇見變成定數。雖然未來的路很迷茫很無措,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才應該充實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讓父母操心,不讓朋友擔心,這就是應該努力的原因。或許那時候我或許已經考上研究生了,或許博士還說不定呢?
  • 小康在哪裡丨雲端上的樂隊少年 :遇見音樂 遇見更好的自己
    課本以外的素質教育,往往能培養孩子的特長、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這一點曾因條件有限,農村地區的孩子很難接觸到。但對於貴州海嘎小學的孩子們來說,快樂來自於走進他們生活的音樂和好老師。海拔2600米的雲端之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從此找到了自信、擁有了夢想、遇到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