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對孩子的了解,讓我們更有力量

2020-08-28 頑女當媽

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

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很多時候,父母都會苦惱,明明自己用心良苦對孩子好,為什麼卻總適得其反?

比如孩子喜歡磨蹭,我們會不自覺著急,跟在屁股後面不停催。結果孩子幹活速度隨海浪線起伏,催就前進,不催就倒退,累壞了爸媽,縱養了孩子。

又比如孩子寫作業喜歡邊寫邊玩,我們就會拿著戒尺在旁邊坐鎮,孩子稍微動一動,我們就開始「單打」,孩子撒尿喝水渾身癢我們就開始「雙打」,總之棍棒之下必有慫孩兒。

結果呢,打罵一時爽,一直打罵就會直奔火葬場。

是,沒錯,孩子屈服於淫威下,這次的作業是完成了,但下次的,下下次的呢?

沒有父母壓陣,沒有棍棒,往後人生,真的會風霜有你!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跟我們對著幹?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裡答案。

養孩子的目的:我們到底是在愛孩子,還是怕孩子?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對父母送剛上學的兒子去學校。

母親一進宿舍門,便馬不停蹄給兒子鋪好床單、整理衣櫃、打開水、做衛生……

臨走時還滿含淚水,依依不捨,嘴裡不停念叨:「要按時吃飯,別玩遊戲到太晚,打開水時注意別燙著……」

相反父親則極其冷淡,全程沒幫孩子幹過一件活兒,反倒讓孩子帶著自己在新學校四處溜達,臨走時拍拍兒子的肩膀,言簡意賅:「以後……凡事要靠自己!

初聽起來,媽媽的話語裡全是媽媽對孩子的愛,而爸爸的話裡全是冷漠。

實則不然,這位母親和大多數普通父母一樣,裹挾著母愛,遞送出去的卻全是不信任、擔心和害怕

而恰恰是冷靜的爸爸,雖也有一千一萬個不放心,卻將那份不放心藏得妥妥的,兒子收到的全是堅定、勇敢、冷靜和穩重。

上大學的男生,一米八的個子,會不懂那些粗淺易懂的生活道理?

所以父母的話,哪個更讓他受用,哪個更讓他覺得聒噪,一目了然!

或許有人說,養孩子不得注意那些細節?不得保證他們的安全?不讓他們吃飽穿暖,難道要他們顛沛流離不成?那還是父母嗎?

這些問題,又對,又不對!

要知道我們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改善和保護孩子,目的是引導他們自食其力。這才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而不是萬事包辦。

一個自身造血功能完備的人,永遠比等待輸血的人活得暢快!

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我們在管教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才應該是愛和耐心,而不是憤怒或擔心。

誠然,無情的教育(放任自流)勢必會招來孩子逆反,無度的教育(溺愛)又會導致孩子不懂章法。

那究竟怎樣做才能不偏不倚、始終如一的正確養孩子呢?

養孩子的方法:方向不對,哪裡都是逆風!

在回答這一系列希拉瑣碎的問題前,請先回答以下問題:你為什麼要生小孩?

有人會說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人會說是為了延續感情,也有人會說是意外……更或者有人壓根不明白為什麼,反正到了一定年紀就瓜熟蒂落、自然而然。

只是在生命降臨的那天,想必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欣喜、彷徨、焦慮、幸福等等情緒交織而來,既讓人感覺甜蜜,又讓人覺得奇妙,難以言清的神奇!原來我的腹部真的是黃金聖地,竟能孕育生命!

後來親自帶孩子,母乳餵養、哄娃睡覺、陪娃觀世界等都是我的事,瑣碎得不能再瑣碎。

我也一度想過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生小孩?問這個問題時,帶著些負氣和埋怨的成分!

是覺得現在手機不好玩嗎?是新上映的影視片不好看嗎?是外面五光十色的生活沒有誘惑力嗎?

想了很久,終於在孩子日漸成長中找到答案。

與其說是我們在養育孩子,不如說是孩子在滋養我們。

養兒育女讓我們看到了生命誕生的奇蹟,那樣熱氣騰騰、生機勃勃、滿懷希望;

養兒育女同樣讓我們身上的優缺點都暴露無遺,我們可能表現得至善至美,也可能搖身一變,化作兇神惡煞,這是修煉父母心性的好時機;

養兒育女應該能從中享受到撫育的快樂,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無止境給孩子糾錯,給他們提要求,這其中需要父母不斷調整養育價值觀,最終讓自己與孩子同頻。

當今社會,人們往往將工作和機遇置於情感之上,認為快比慢好,多比少好,成績比參與感更重要。人和人之間連相處都變得匆忙,享受天倫之樂仿佛更是一種奢侈。

我也曾陷入是應該升還是生的糾結中,然而當我放下那些思想包袱,專心專意陪孩子時,發現人生變得奇妙且有趣。

養育孩子讓我發現了更好的自己,更多未知的自己以及更多不可能的自己。

以前我從未想過我能獨自帶好一個孩子,更沒想過不僅能獨自帶孩子還能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揚光大,心情安定,不再起伏不定,連人生都變得遼闊。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們該如何養育孩子?

借用紀伯倫的一首詩來回答,就是: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是的,你沒看錯,如何養育一個人格健全、心智正常、健康勇敢的孩子,妙方不在那些反反覆覆的叮囑裡,而在父母們自身的改變裡。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調試的過程,你擁有怎樣的心態和行為,大概率就會養出同款孩兒。

假如孩子寫作業喜歡磨蹭,爸媽不是棍棒伺候,不是手機玩得賊溜,而是安靜的看書,無論孩子寫作業多久,爸媽都能堅持讀書多久,孩子自然會感受到陪伴的力量,亦能捕捉到寫作業的快樂!

養孩子的樂趣:靜候花期,也無風雨也無晴!

作家唐納德·米勒曾在《走一千年、行萬裡路》一書中說過:「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其實是在創作故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活得精彩,但事實上,假如所做出的的選擇不能助我們寫出一則精彩的故事,那我們的生活也會喪失意義……」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孩子天生「開花」早,而有的孩子連「破土」都要掙紮好些天,我們要學會觀察、呵護和等待。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不同於以往教育孩子的書籍,這本書更重在教育父母,尤其是對父母心靈上的教育。

「我們在某件事上栽了跟頭,如今孩子也面臨同樣的事兒。是應該等孩子犯錯了再去糾正,還是傾囊相授各種技能,以避免他們走彎路?」

「想讓孩子成功,可現在各種信息充斥眼球,培訓機構魚龍混雜,做父母要如何才能分清什麼是真成功,什麼是假成功?」

這些問題統統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最後再說一句,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若干座裡程碑,提示他們在某個時刻能完成什麼任務。如果時間到了,某個裡程碑還沒出現,做父母的就得想想,該如何拉孩子一把,幫助他們繼續成長。

為人父母,我也是第一次,讓我們一起學習成為更好的家長,更棒的自己!

相關焦點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有一位媽媽給我留言:每次看著女兒寫作業磨磨蹭蹭,錯誤百出,我就窩火,每次都忍不住吼她一頓,但吼完之後真的後悔。有一次睡前女兒跟我說「媽媽,你生氣的樣子就像惡魔」,瞬間淚奔…不說遇見孩子,會遇見更好的自己嗎?可我卻仿佛遇見了惡魔般的自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遇見孩子,也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姚海燕《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我是第二次讀,這次未讀之前,說實話我真的只對書名有印象,至於內容,完全想不起來了(這真的提示我在高效閱讀方面還需要更多學習)。我們每個人對孩子都有不同的期盼,但希望孩子身心健康,獲得幸福是我們父母最基本也可以說是最難實現的目標。身邊有太多父母子女相處的方式,在我看來真的讓人心驚,我相信這些子女未來的表現也一定會給這些父母很多「意外」。孩子2歲以前,我很少接觸育兒書籍,偶爾看一些公眾號,真的是憑自己的理解以及遇到問題和三添爸爸溝通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孩子為什麼總跟我們對著幹?
    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是,沒錯,孩子屈服於淫威下,這次的作業是完成了,但下次的,下下次的呢?沒有父母壓陣,沒有棍棒,往後人生,真的會風霜有你!為什麼孩子總喜歡跟我們對著幹?《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裡答案。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了解孩子,把握分寸!
    關於育兒和親子關係,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似乎每個家庭也都有自己的難題。家長們總是急切地追尋著這個問題的答案:怎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積極向上、全面發展的人?當我們一門心思想要培養子女的時候,是否有認識到自身也需要學習和改變?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上所發生的任何變化都將會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為人父母者,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這本書裡,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現實案例去分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通過論述了為人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最終目的,親子關係,何謂優秀等方面,讓我們對教育孩子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們首先得是我們自己,然後才是父母。反思自我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養育孩子,成長自己
    ,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就告訴我們,在親子關係中改變自己的思維,糾正自己的過錯,要比用自己的想法去書寫孩子的人生更重要。《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是由賽西•高夫、戴維•託馬斯和梅麗莎•切瓦特桑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共同編寫,他們在一家叫做「明日之星」的青少年心理輔導機構工作,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首先,我們要清楚家庭教育的誤區。正如希拉蕊•柯林頓曾對女兒說:「我是第一次做你的媽媽,你也是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
  • 遇見孩子,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孩子,媽媽和你同成長
    ,目的就是讓自己的後代一代更比一代強。還有就是很多父母怕耽擱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發育等等,所以都會買很多育兒類的書籍,自己一邊學習一邊帶孩子。當媽的英子就買了一本《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對他們夫妻倆影響很大。英子小時候身體體質很弱,經常生病,媽媽很寵帶的很嬌貴,怕英子摔跤所以不讓英子學自行車,因此英子到現在也不會騎自行車。
  • 遇見孩子,更遇見更好的自己!走出去找到自己的價值
    由小班升為中班後,經過一年的相處,同學們的友誼也增加了,於是增加了串門的機會,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交際能力,也在串門中發現了許多問題,同時也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首先第一次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是小區玩的時候正好遇到了你的同學,同學媽媽邀請去他們家玩會,沒事也就帶去了,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用愛教育子女,心靈成長
    相信很多父母會有這樣深刻的感受,看到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心情微妙到不可言說,你會驚奇,養兒育女讓我們發現了前所未有的優點,我們竟然願意為某個人傾盡全力,做到許多超越常人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自己比任何時候都要自私,甚至產生過一些令自己恐懼萬分的念頭。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自己做出改變,才能改變孩子
    兒子揉著自己的手,哭著對我點了點頭,並且在情緒有所緩和的時候,跟我和妹妹都道了歉!然而這件事並沒有結束,因為這件事,我失眠了,懷疑自己是不是缺席了對孩子的教育,以至於他到現在都沒有建立好危險意識,帶著這個疑問,我打開了《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 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自從有了孩子,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句話: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為了孩子,我學會開車。一直以來,我對開車都很恐懼,覺得小小的人,大大的車,實在是難以駕馭,還有什麼檔位、速度、離合,真的是太難了。可是,當我在寒風中帶著孩子等待老公開車來接的時候,我終於下定決心要拿到駕照。
  • 孩子,你為什麼總不願意和我說?只想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最近讀了一本《遇見孩子,遇見最好的自己》的父母心靈成長必選書,有了深刻的感受。教育孩子,也是要走心的。,遇見更好的自己》,它不斷地述說著一個要領:沒有單方面的成長,也沒有單方面的說教,所有的東西,需要和孩子一起來完成。
  • 遇見廣外,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廣外這裡是特色教育的閃亮名片這裡是人才培養的優質土壤這裡是助力圓夢的廣闊平臺這裡,是廣外大亞灣外校遇見廣外 遇見「品牌名校」引進廣外外校科學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的辦學理念依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時間的考驗中沉澱尋求自身發展與突破凝聚成硬核力量
  • 高考,遇見更好的自己
    近日,各個省的高考分數線陸續公布了,焦慮的不只是學生們,還有如何面對孩子的家長們。即便是孩子高考成績很好,但在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會有些遺憾。 我朋友家的孩子,也在焦急的等待中,得知自己的分數和平日分數相比差了50分而鬱鬱寡歡,作為家長似乎還不知如何來勸慰自己的孩子。
  • 遇見深外,遇見更好的自己
    30年砥礪前行懷揣初心,不負使命她是一張特區教育的閃亮名片她是拔尖人才培養的優質土壤她是助力學子圓夢的閃耀深外埋頭拼搏的三年只為遇見更多「更好的」而遇見深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一刻,遇見深外,遇見更好的自己這一程
  • 努力,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活著,就要努力,只有努力,你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現在的你,不管是什麼樣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後想變成什麼樣子。如果你想好了,那就努力吧,那就去奮鬥吧,總有一天,你會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保持運動,鍛鍊身體,你會收穫一個健康的自己人活著,一定要健健康康,這樣,你才能快樂的生活下去。健康,是我們活著的基礎,有了健康,我們才能更好的去完成其他的事情,沒了健康,一切都是白搭。
  • 讀書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們約定每天一篇經典短文,一周一篇讀書心得,一月一本名著。我們一起讀書、一起寫作、一起評論,一年又一年,就這麼走過了十七年。一屆一屆的學生在經典中領悟人生,學習思辨,汲取前行的力量。 有人說,閱讀也是一種流浪,一種對心情自我的放逐,一種對人世風塵的解釋,讀到哪兒你的心情就會跟隨到哪兒。我和我的學生在經典閱讀中就這樣不斷成長著。
  • 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遇見更好的自己
    你遇見詩,我遇見你,由酷我音樂獨家打造的長音頻詩詞欄目《張新成·遇見詩》已經上線三期了,在這期間有不少聽眾朋友來到節目中,與酷我音樂青春陪伴大使張新成一起聽詩、讀詩、遇見詩。在最新一期的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節目中,按照以往慣例,張新成還是朗讀了中外兩首優美詩詞,分別是來自俄國著名作家蒲寧《已不見鳥的蹤影,樹林害了病》和唐代大詩人李商隱《樂遊原》。「No birds in sight.
  • 楊志平 | 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因為一個有責任感的老師最在乎的不是教出了多少優秀學生,而是還有多少沒被自己教好的學生……不知你的打算是什麼,我都希望你三思而後行,不管是什麼樣的決定,都要有男子漢應有的擔當。」「其實每個父母都是實習生,面對自己的孩子,他們更多是無奈和不知所措。我兒子讀八年級時,我也曾迷茫過。
  • 成就更好的我們,才能遇見更好的你
    我們的一生可能會經歷過許多人,有幫助過你的人,有傷害過你的人,總之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成就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你。我願意我自己遇見你的時候是最優秀的,成就更好的我,才有可能遇見更好的你,在我們人生風華正茂的時候。為此,我將不斷的努力,為了那個始終如一的目標孜孜以求,永不放棄。我要做最好的自己,我要為自己抗爭。在這之前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只有辛勤拼搏努力的汗水可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