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2020-09-03 囍媽育兒

5歲跟父母上《魯豫有約》;

8歲翻譯英文小說;

9歲創作英文詩歌;

10歲創作英文劇本;還給電影當過配音演員,與國際導演同臺自信飆英文。

13歲與小夥伴合作拿了5個國際鋼琴大獎。


今年夏天,黃多多佔據了各大網絡的頭條。

人人都羨慕小小年紀的黃多多就如此優秀、獨立,更有大量的網友說人家有錢,自然比常人擁有更多的優質資源。但是,我想說,這與黃磊夫婦的育兒理念分不開。

教育小孩需要理念嗎?不是管吃飽長大,讀書成年就行了嗎?實在不行,那就照書養,與時俱進。

是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我們作為父母,都會去讀書、學習如何教育孩子。但是,我們有想過需要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嗎?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一本為父母量身定做的參考書,讀了,或許你會有所啟發:只有教方法的與時俱進是不夠的,教育理念才是關鍵與根本。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的作者斑馬,是一個80後媽媽,無條件養育踐行者。她創辦的公眾號「油炸綠番茄」,積極探討現代家庭的教育,吸引了百萬爸爸粉媽媽粉。

在這本書裡,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現實案例去分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通過論述了為人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最終目的,親子關係,何謂優秀等方面,讓我們對教育孩子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們首先得是我們自己,然後才是父母。

反思自我

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是傳承愛情,是傳宗接代,是養兒防老,是繼承產業,還是要ta攀登你攀登不了的高峰......這些理由都給孩子寄予了一個大大的希望,生孩子的意義就像是跟上天說:再給我一次機會吧,我有了自身的經驗和教育,我一定會過得比現在更好。

那麼,你還沒準備好生孩子,也沒準備好做父母。一個人只有從心底真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明白到要夫妻一起為了孩子去努力,去創造更好的環境,願意對自己、對孩子、對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才是做好準備為人父母。此時的你們,是為單純的愛而生孩子,沒有附加條件,沒有感情綁架,在面對孩子,教育孩子的時候,才會真正地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給他無條件的愛與信任。

接納自己

作者斑馬舉證了很多觸目驚心的當下案例來說明原生家庭對人有著摧枯拉朽的作用。

而到了我們這一代人,自以為什麼都懂了,可是,讀懂並沒有幫助我們和解,而是學會把一切的不幸都歸咎於原生家庭,站在原地不肯成長,同時,再把這原生家庭裡的一切無形地轉給孩子。而作者想要告訴當下讀者:看清原生家庭的真面目,下意識地去走一條不同於父輩的路,讓原生家庭變成了滋養自我的土壤,學會如何無條件地去愛自己的孩子。

很多書本教我們如何認清和跳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去創造更美好的人生。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完全撇開原生家庭,是錯誤的,因為你否定了自己的童年,自以為拿到了幸福的鑰匙,殊不知,你正在創造一個新模式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能全盤否認,也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的成功,只有結合自身的家庭情況,吸收新的育兒理念,加以思考和取捨,才是真正適合自己,適合孩子。

我們應該循著來路,把童年裡的雷一枚一枚地挖出來,然後領著孩子,一步一步地走下去。這才是真正地放下了怨恨,不再會在某一時刻、某一瞬間抱著自己痛哭。

只有接受了自己,諒解了父母,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無條件地愛自己的孩子。

做好自己

作者斑馬在文中有一句話我十分讚賞「我希望有一天,大聖可以驕傲地說,我媽超酷,超有型,我要做她那樣的人;而不是說我媽媽特別勤儉,什麼都捨不得吃,都給了我,我將來一定要孝順她。」

大多數父母,自從有了孩子,就覺得自己的人生被綁架了,從而用希望、寄託、回報等情感去要求孩子。

暑假大熱的電視劇《小歡喜》中,母親宋倩背對女兒喬英子兀自哭訴:「為了你,我藏起了多少我想幹成的事,我對你說過嗎?」面對媽媽的譴責,女兒情緒瞬間土崩瓦解......

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犧牲了自己的愛好、事業、夢想。並獨自美若其名「我都是因為愛你」,從而理所當然地認為子女要以聽話、懂事作為回報。一旦孩子出現了叛逆,做出違背父母原則的事情,就覺得被「背叛」與「辜負」了。

連你自己都不愛的人,不要去談愛孩子,因為你的愛,已經變成孩子最沉重的負擔。

黃磊除了參與演出,同時也是這部戲的編劇。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透露,編劇《小歡喜》時融入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每個父母都應該檢討自己,首先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其次才是一名爸爸媽媽。

我是我,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孩子是孩子,我們不要再一味地逼迫孩子去完美。

我們各自獨立,各自綻放。

《我們現在是怎樣做父母》告訴了我們育兒第一位的詞兒不是優秀,而是幸福。孩子不是因為優秀而幸福,但是幸福可以造就優秀。育兒不是去教孩子如何做,而是首先如何去做更好的自己。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父母反思的問題。

同時,書中處處透露出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決定了人一生的走向。在我看來,似乎有點以偏概全,一個人的走向,除了原生家庭,還應該是學校、社會的共同作用。

如果將父母教育孩子比喻成武學修煉,初為人父母的時候,猶如剛學武的時候,亂打一通,沒有招式, 隨著狀況越來越多,發現行不通,開始拜師或者偷師,便有了有了固定的招式,學會見招拆招。然而,還有更高境界的武學宗師,達到了「無招無劍」擺脫了固定招式的束縛,隨意拆擋,信手拈來,力度和角度全憑當下情形,達到了一種和諧的境界。

什麼方法論,教養論都只是一個招式,只要心中有了明確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心中的明燈自然會驅散你的暴躁、戾氣,招式自然融會貫通化作愛的智慧教育。正如作者斑馬所總結的無條件養育:沒有敵意的堅決,不含誘惑的深情。

我們的父輩,喜歡教育孩子不要這樣做而要那樣做,希望孩子變得更好。

而我們這一輩,正確的打開方式是更願意去教自己,因為孩子,我們變得更好。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完—

文丨囍媽,一個妙筆生草的二孩媽媽, 不是專業育兒師,所有文字都是自己在育兒路上學習+實踐得出的心得。如果對你有用,歡迎點讚、留言、轉載和關注我。

今日話題:你是「無條件養育」的踐行者嗎?歡迎分享你的育兒心得。

相關焦點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養育孩子,成長自己
    ,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就告訴我們,在親子關係中改變自己的思維,糾正自己的過錯,要比用自己的想法去書寫孩子的人生更重要。《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是由賽西•高夫、戴維•託馬斯和梅麗莎•切瓦特桑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共同編寫,他們在一家叫做「明日之星」的青少年心理輔導機構工作,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首先,我們要清楚家庭教育的誤區。正如希拉蕊•柯林頓曾對女兒說:「我是第一次做你的媽媽,你也是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孩子為什麼總跟我們對著幹?
    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是,沒錯,孩子屈服於淫威下,這次的作業是完成了,但下次的,下下次的呢?沒有父母壓陣,沒有棍棒,往後人生,真的會風霜有你!為什麼孩子總喜歡跟我們對著幹?《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裡答案。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對孩子的了解,讓我們更有力量
    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是,沒錯,孩子屈服於淫威下,這次的作業是完成了,但下次的,下下次的呢?沒有父母壓陣,沒有棍棒,往後人生,真的會風霜有你!為什麼孩子總喜歡跟我們對著幹?《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裡答案。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有一次睡前女兒跟我說「媽媽,你生氣的樣子就像惡魔」,瞬間淚奔…不說遇見孩子,會遇見更好的自己嗎?可我卻仿佛遇見了惡魔般的自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本書中講到孩子是天使和惡魔的結合體,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又何嘗不是這樣?
  • 遇見孩子,也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姚海燕《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我是第二次讀,這次未讀之前,說實話我真的只對書名有印象,至於內容,完全想不起來了(這真的提示我在高效閱讀方面還需要更多學習)。到現在讀完這本書,我的總的感受是雖然書中很多內容我記不住,但是我已經運用到和孩子的相處和陪伴中,比如接納孩子的情緒、傾聽孩子、鼓勵孩子、不小看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同時有很多觀念更深入我心,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算是這次閱讀最大的收穫吧。比如我們要因為愛去教育孩子,而非害怕,比如放下父母的角色,積極參與孩子的遊戲,收穫快樂和創新….。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用愛教育子女,心靈成長
    相信很多父母會有這樣深刻的感受,看到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心情微妙到不可言說,你會驚奇,養兒育女讓我們發現了前所未有的優點,我們竟然願意為某個人傾盡全力,做到許多超越常人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自己比任何時候都要自私,甚至產生過一些令自己恐懼萬分的念頭。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自己做出改變,才能改變孩子
    兒子揉著自己的手,哭著對我點了點頭,並且在情緒有所緩和的時候,跟我和妹妹都道了歉!然而這件事並沒有結束,因為這件事,我失眠了,懷疑自己是不是缺席了對孩子的教育,以至於他到現在都沒有建立好危險意識,帶著這個疑問,我打開了《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了解孩子,把握分寸!
    關於育兒和親子關係,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似乎每個家庭也都有自己的難題。家長們總是急切地追尋著這個問題的答案:怎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積極向上、全面發展的人?當我們一門心思想要培養子女的時候,是否有認識到自身也需要學習和改變?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上所發生的任何變化都將會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為人父母者,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 海報時評丨一起努力,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海報時評丨一起努力,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2020-12-11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孩子,你為什麼總不願意和我說?只想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裡,分享過一個溝通的案例。「那一桌坐了一對父母,對面是他們十幾歲的兒子,頭髮亂蓬蓬的沒梳過,上身穿了件舊T恤,下身穿著牛仔褲,他的父母呢,卻穿著西服和套裙。現在是禮拜天的上午,所以我的第一直覺是,這家人要上教堂做禮拜,特地選擇了納什維爾這家非常棒的咖啡廳,一家人坐下來好好吃頓早餐。
  • 遇見孩子,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孩子,媽媽和你同成長
    還有就是很多父母怕耽擱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發育等等,所以都會買很多育兒類的書籍,自己一邊學習一邊帶孩子。當媽的英子就買了一本《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對他們夫妻倆影響很大。英子小時候身體體質很弱,經常生病,媽媽很寵帶的很嬌貴,怕英子摔跤所以不讓英子學自行車,因此英子到現在也不會騎自行車。
  • 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自從有了孩子,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句話: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為了孩子,我學會開車。一直以來,我對開車都很恐懼,覺得小小的人,大大的車,實在是難以駕馭,還有什麼檔位、速度、離合,真的是太難了。可是,當我在寒風中帶著孩子等待老公開車來接的時候,我終於下定決心要拿到駕照。
  • 高考,遇見更好的自己
    近日,各個省的高考分數線陸續公布了,焦慮的不只是學生們,還有如何面對孩子的家長們。即便是孩子高考成績很好,但在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會有些遺憾。 我朋友家的孩子,也在焦急的等待中,得知自己的分數和平日分數相比差了50分而鬱鬱寡歡,作為家長似乎還不知如何來勸慰自己的孩子。
  • 遇見孩子,更遇見更好的自己!走出去找到自己的價值
    由小班升為中班後,經過一年的相處,同學們的友誼也增加了,於是增加了串門的機會,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交際能力,也在串門中發現了許多問題,同時也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首先第一次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是小區玩的時候正好遇到了你的同學,同學媽媽邀請去他們家玩會,沒事也就帶去了,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 成就更好的我們,才能遇見更好的你
    我們的一生可能會經歷過許多人,有幫助過你的人,有傷害過你的人,總之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成就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你。我願意我自己遇見你的時候是最優秀的,成就更好的我,才有可能遇見更好的你,在我們人生風華正茂的時候。為此,我將不斷的努力,為了那個始終如一的目標孜孜以求,永不放棄。我要做最好的自己,我要為自己抗爭。在這之前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只有辛勤拼搏努力的汗水可以證明。
  • 小康在哪裡丨雲端上的樂隊少年 :遇見音樂 遇見更好的自己
    課本以外的素質教育,往往能培養孩子的特長、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這一點曾因條件有限,農村地區的孩子很難接觸到。但對於貴州海嘎小學的孩子們來說,快樂來自於走進他們生活的音樂和好老師。海拔2600米的雲端之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從此找到了自信、擁有了夢想、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 小康在哪裡丨雲端上的樂隊少年:遇見音樂 遇見更好的自己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課本以外的素質教育,往往能培養孩子的特長、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這一點曾因條件有限,農村地區的孩子很難接觸到。但對於貴州海嘎小學的孩子們來說,快樂來自於走進他們生活的音樂和好老師。海拔2600米的雲端之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從此找到了自信、擁有了夢想、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 楊志平 | 遇見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基於自己的判斷與信賴,師友們將寶貴的時間、精力與溫熱,傳遞給我們。如此,唯有告訴自己:不可懈怠,且要將善意傳遞。「其實教師這份工作是我在你這個年齡最想做的,是我長大以後最用心做的,也是我現在認為最難做的。
  • 遇見廣外,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廣外這裡是特色教育的閃亮名片這裡是人才培養的優質土壤這裡是助力圓夢的廣闊平臺這裡,是廣外大亞灣外校遇見廣外 遇見,是廣外大亞灣外校遇見廣外遇見「國際教育」以生為本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豐富多元的對外交流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與成長平臺
  • 薛之謙的「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好好努力遇見更好的人
    薛之謙的「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好好努力遇見更好的人從薛之謙的這句"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感覺自己一時間內懂了很多。而我要做的就是,要接受這個變數,要把自己變得足夠好,讓這場遇見變成定數。雖然未來的路很迷茫很無措,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才應該充實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讓父母操心,不讓朋友擔心,這就是應該努力的原因。或許那時候我或許已經考上研究生了,或許博士還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