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招錄新公務員全是清北研究生,是大材小用嗎?真不是!

2020-12-22 教育很好玩

最近,關於浙江杭州餘杭區街道辦2018年招錄新公務員全是清北研究生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清北是我國的最知名學府,研究生學歷(不論是碩士研究生還是博士研究生)已經到了頂尖學歷,到了這樣的層次不應該搞科研、當科學家嗎?於是乎,有人認為這是大材小用。難道真是大材小用嗎?未必!

從上面的公示表格我們可以發現,街道辦事處的錄取情況如下:運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新聞傳播學碩士;喬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軟體工程碩士;臨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中國哲學碩士;東湖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法律碩士;南苑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中泰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法律碩士;五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生物學博士。

清一色的清北生,最低學歷碩士研究生,還有兩名博士研究生;專業高大上,與我們平時了解的基層公務員「雜七雜八」的工作內容幾乎沒有任何關聯。他們是不是從事科研工作更合適?是的,他們可以從事科研工作,成為人人羨慕的科學家,但這條路並不好走,相信這些報考人員都心知肚明。

如果想從事科研工作,如果起點高一點的話(在985層次的大學或研究所工作),博士應該是最低學歷(當然,有的研究所要求碩士學歷),讀完博士後以後,有機會進入知名大學任教,評上職稱以後就要「千方百計拿帽子」: 35歲之前入「優青」和「青長」、45歲之前入「傑青」和「長江」、50多歲做院士。但這些「帽子」哪有那麼容易拿到!於是,很多科研工作者在38/40歲和45歲兩個年齡段因為沒有拿到「帽子」就「立地成佛」了。所以,即使是清北的高學歷人才,想在科研這條路上順風順水,也並不是我們平常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清北的碩博生之所以樂意從事餘杭區街道辦的工作,我個人認為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豐厚的物質條件、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餘杭區給高材生提供的優厚待遇不僅可以讓他們衣食豐足,還可以讓他們充分施展拳腳,充分實現個人的價值。

餘杭區是阿里巴巴的創始地,2019年被評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7名,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高達2824億元,已經超過我國很多地級城市,全區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44家,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良好的環境以及發達的經濟成為眾多清華、北大碩博畢業生願意來此就業的重要因素。餘杭區為這些高材生共設定了三種類型的優厚待遇。

第一,招聘為事業編制人員的,表現優秀且符合《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規定資格條件的,博士研究生學歷的,聘為招聘單位中層正職,期間按事業副處級標準享受績效工資待遇;碩士研究生學歷的,聘為招聘單位中層副職,期間按中層正職標準享受績效工資待遇。除此之外,無論是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均可可擇優提拔為黨政機關副處級領導幹部,並按規定程序進行公務員登記。

第二,招聘為政府部門高級僱員、國企高級職員,實行聘用制管理,首次聘期為3年(試用期1年)。按規定購買「五險一金」,其中博士研究生參照區直屬國有企業中層正職執行,年薪總額38萬左右;碩士研究生參照區直屬國有企業中層副職執行,年薪總額35萬左右。此外,還可申請連續3年每年1萬元的從業補貼。可以說,工資待遇與其他職業相比並不算低,甚至還有一些優勢,這也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徑。

第三,普惠待遇。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在首次聘用三年中共可分別領取8萬、6萬的生活安家補貼;三年內,根據需要可申請無償使用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自行租賃房屋的可分別申請領取1600元/月、800元/月的租賃補貼;對選擇購房的無房戶可分別申請領取一次20萬、10萬的購房補助,有房戶可分別申請領取一次10萬、5萬的購房補助。此外,還給予醫療、健康體檢、相關人才療休養、子女入學等方面的便利和優先保障。

相比餘杭區「全方位」的優厚條件,有些地區或企業的條件就很難吸引大量的清北優秀人才。那樣的地區或單位,只注重優厚物質條件的給予,不能真正地尊重人才;即使吸收到少量清北的高材生,也很難留住這些高尖人才。王健林開除年薪80萬博士的案例就是最好的明證。

王健林在央視的一檔節目中。談及用人標準時,說了一句「我的公司從來不要沒有眼力勁的人!」據他說,那個博士生很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基層員工一步步升職到了王健林辦公室的助理。但在一次應酬中,他沒有給客戶倒酒,王健林認為他沒有「眼力勁」,就將他開除了。相信王健林如此用人,即使他不把這名博士開除,那位博士也會遲早「辭職」吧!

餘杭區未來科技城

也許還有人說,那些清北高材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豈不是浪費了嗎?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但他們在清北研學的過程,收穫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個人全方位的素質;這種素質具備了,就成了「王者」;王者無域,一通百通!再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清北高材生當街道辦的公務員也大有可為,根本不存在「大材小用」的問題!

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街道辦招清北畢業生是否大材小用?
    餘杭區還對薪酬待遇「明碼標價」,博士研究生年薪38萬元左右,碩士研究生年薪35萬元左右,還可分別領取8萬元、6萬元的生活安家補貼,未來也可申請20萬元、10萬元的購房補助。體制內相對穩定的工作,再加上堪比大企業的收入待遇,這樣的條件難怪會讓不少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動心。
  • 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北畢業生是否大材小用?官方:系發展需要
    圖據餘杭發布在許多人眼中,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是「天之驕子」中的「驕子」,如果他們選擇到街道辦工作,那算是大材小用嗎?需要別人指手劃腳嗎?■一些人的思維方式好奇特,一方面罵基層素質不行,一方面又覺得高材生去基層委屈。無語了。■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去街道辦工作不是浪費人才,恰恰相反,這是充分利用人才。但也有人認為,清北畢業生不一定能全身心投入街道辦工作,另外,名校的博士碩士應該做些貢獻更大的事:■跳板而已,過個兩三年就正科、副處了。
  • 清華、北大碩博高材生進街道辦大材小用?學者認為並不是壞事
    有聲音認為,這些「天之驕子」加入公務員隊伍,會提高公務員的整體素質,有助於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也有聲音認為,擁有碩士博士學歷的畢業生,選擇去一個街道辦事處是否大材小用,尤其是理科專業的高材生,「生物學博士去街道辦事處,這不僅是浪費,而且專業也不合適」。
  • 清華、北大研究生去街道辦工作;高考,就業,學霸大學生大材小用
    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是「天之驕子,他們選擇到街道辦工作,是大材小用嗎?一些網友認為,學霸轉身做主播,中學招聘中清北畢業生齊聚扎堆,反映著人們對於「名校」和「擇業」之間關係的全新認知。■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去街道辦工作不是浪費人才,恰恰相反,這是充分利用人才。■雙向選擇、互相成全,城市有發展潛力,雙方都非常樂意,這有什麼不好?需要別人指手劃腳嗎?
  • 哈佛博士任街道辦副主任,清北畢業生應聘街道辦職位
    另一條是,眾多清北畢業生應聘餘杭街道辦職位。難道這不是大材小用嗎?事實上,名校生因就業問題上熱搜的並不止這兩次,近些年來,各大城市一些中學招聘的教師名單中,便有很多是來自清北這些名校的應屆畢業生。而不是去一些基層的崗位就業,比如街道辦這樣的工作,普通本科生就能勝任,甚至是大專生就已經足夠,至於像清北、C9這樣的名校生就不應浪費在這些崗位上。然而,對於這種名校生,去應聘基層崗位,小微認為:這並不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而是屬於一種合適的個人選擇而已。
  • 清北畢業生爭考街道辦,有何不可
    最近,不少人對網上公布的一則消息熱議不斷,談論的焦點是浙江餘杭區招考街道辦的公務員,最後錄用的是清一色的清北畢業生。因為太集中了,所以引起了不少質疑。剛看題目的時候,以為又是在議論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嚴峻的事情,「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連「皇帝女」都嫁進平頭百姓家了,心裡很不是滋味。
  • 「街道辦」招聘,清北生搶破頭!名校學霸應聘是大材小用嗎?
    其中,杭州餘杭街道辦招聘8人,清一色全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碩博高材生。圖片來源自網絡作為天之驕子,清北畢業生們一致選擇去街道工作是大材小用嗎有人認為名校畢業生去街道辦是浪費人才,有人覺得這樣的招聘結果從側面反映了當今社會的就業壓力大,職場競爭激烈。但不論外界如何評斷,無法忽略的一個事實是,清北畢業生選擇街道任職,實際上是「互選雙贏」。
  • 清北碩博入職杭州街道辦 高層次人才基層任職是否大材小用?
    他們在這裡感到了什麼,改變了什麼,會覺得「大材小用」嗎?1基層來了高才生90後安徽小夥楊晨是北京大學環境地理學博士,放棄了數個經濟大省的選調生機會,選擇到杭州市餘杭區工作。「來到餘杭區最大的感受是,不斷接觸新業態和新理念,督促我們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的知識儲備保持升級。此外,政府部門年輕人多、有活力,整體收入不低、有保障,我們能夠享受到地方發展的紅利,幸福感也比較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博士、未來科技城管委會辦公室綜合科科長陳祥斌說。
  • 清北學生扎堆兒街道辦,意欲何為?冰哥:雄鷹戀雞槽,終究可惜
    近日,一則教育求職類新聞刷了屏,8名清北學生一齊被某沿海發達省份下轄街道辦入職錄用。看到新聞,網友們是震驚的,也是疑惑的。如此優秀人才,扎堆兒跑到街道辦,是否有些大材小用呢?畢竟,在廣大吃瓜群眾眼裡,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高學府,除了北京市的學子相對容易點,其他省份能去清北的,那都是一省的驕傲,堪稱天之驕子也不為過。
  • 街辦招8人全是清北碩博!高材生去基層是大材小用嗎?
    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學歷均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8個崗位還是街道辦事處的:運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新聞傳播學碩士、喬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軟體工程碩士、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  因此,不少網友質疑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街道工作
  • 「清北碩士」到街道辦,一樣大有可為
    有人認為,清北的碩士生去做基層工作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8月23日,澎湃新聞)基層工作,在很多人眼裡或許並不是一些有多大技術含量、需要多大本領的工作,哪裡需要高學歷?這些人看到清北碩士去街道辦的新聞時,第一反應就認為大材小用。
  • 縱橫談|跳出大材小用看「清北碩博」下街道
    (據人民網8月23日報導)在不少人看來,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是「天之驕子」中的「驕子」,頂著這樣一張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到基層的街道辦工作,無異於「牛鼎烹雞」「明珠彈雀」,有點大材小用了。更何況,他們之中不乏地球物理、材料學、軟體工程、生物學等專業的碩士博士,到街道辦從事「初級」工作,不但專業不對口,虛擲了個人多年所學,於社會而言,更是一種教育投入的浪費。種種質疑,反映出不少人對基層一線工作認識的偏頗。事實上,街道辦的工作看似普通,卻並不平凡。
  • 青雲優學丨街道辦招聘要求清北碩博學歷,本科生不再吃香
    清北碩士畢業進了街道辦,你覺得可惜嗎?不少網友看完後喊話爸媽:「不是我不想考公務員,是我不配啊!」對於網友「清北畢業生進街道辦是否大材小用」的質疑言論,相關負責人解釋餘杭區經濟發展需要更多優秀人才支持,除了工作專業性外,報考人員也非常看中杭州的潛力。餘杭區這幾年飛速發展,2020年上半年GDP排名杭州市第一,擁有幾百家高新技術企業,阿里巴巴總部便設在這裡,這些清北碩博畢業生們實際上大有可為。
  • 清北碩博爭街道辦崗位,面試錄取比例達27:1,網友:大材小用
    近日,杭州市餘杭區一張長長的招聘公示名單流傳開來,圖片顯示的是2018年該區公務員聘用的情況,從這份名單裡不難發現:全是北大、清華的博士和碩士畢業生,無一例外。但仍有網友看到關鍵詞「聘任制」,聘任制可與一般公務員不同,聘任制最初的要求都挺高的,比如有非常的豐富的管理經驗或者工作年限,現在開始降低標準,面向應屆畢業生,對畢業生來說自是極好的。從錄用後的待遇來看,其待遇福利還是非常可觀的,相比一般企業給出的平均薪資高出很多,而且還解決住房問題和提供就業補貼,可以說這些條件還是非常誘人的。
  • 清華畢業去杭州街道辦工作,是大材小用嗎?
    杭州餘杭區招公務員,包括8個街道辦崗位,錄取48人全為清華北大畢業,46個碩士和2個博士。我大概研究了一下名單,裡面有些是冷門專業的,但也有大把計算機、金融熱門專業畢業生,去企業相信也會有不低的薪酬。清北畢業當公務員並非新聞,但這次有個特殊情況,餘杭區對清北畢業生提供特殊待遇:博研參照事業副處級薪酬水平,碩研參照事業正科級薪酬水平,政府中級僱員(合同制公務員)年薪博研約38萬,碩研約35萬。並且工作3年後有很大機率直接提拔為副處和正科職位。此外還有安家費、購房補貼、租房補貼等...
  • 清北碩博生爭搶街道辦崗位,隱藏啥信號
    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發布的2020屆畢業生擬聘名單中,有19人畢業自清華、北大,其中有13人為清北本碩連讀,另外1人為北師大本碩連讀,20人均為碩士以上學歷。不僅如此,從簡歷看,即使在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他們都堪稱佼佼者。
  • 去街道辦工作 清北碩博「低就」了嗎
    引起輿論熱議的是,名單中有8人被招錄進了餘杭區的各個街道辦事處,崗位為綜合管理,其中不乏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等。許多人感嘆「大材小用」,質問「不知道這些專業的碩博生在街道辦這樣的基層能找到什麼適合自己的崗位」,還有人直截了當:「不就是衝著50萬元的年薪去的嗎?」
  • 清華學霸回鄉當保安,北清碩博去街道辦,哪裡才是人生起跑線?
    毫不誇張地說,能考入清華大學的,是萬裡挑一的尖子生,出類拔萃的真學霸北清碩博扎堆街道辦2020年,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新冠疫情,一個是街道辦。為啥是街道辦?你要好好讀書考生清華北大,將來才能到街道辦上班,像你媽這樣只考生人大的,街道辦都去不了。不過,雖然街道辦崗位很熱門,還是有人並沒有去街道辦報導。比如,北京大學生物學博士邵麗娃,並沒有按時去街道辦上班。
  • 清華學霸回鄉當保安,北清碩博去街道辦,哪裡才是人生起跑線?
    毫不誇張地說,能進入清華大學的考生,是萬裡挑一的尖子生,出類拔萃的真學霸。1991年,湖南考生張曉勇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經過縣裡的宣傳,張曉勇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有關部門還專程上門拜訪了他的父母,並發放了一筆獎學金。那一年,張曉勇17歲。
  • 杭州街道辦真牛,招8人全是清北碩博生!網友:中國科技如何騰飛
    更為關鍵的是,他們的崗位也十分「平平無奇」,都是綜合管理崗,難道現在街道辦事處的門檻都如此之高了嗎?二、清北碩博生進入街道辦工作是否大材小有?有記者為了這件事特意去了一趟餘杭區,從負責公務員招聘的部門了解了一些真實情況,原來網上所傳的這份名單並不是今年,而是2018年的招聘名單了。而且相關部門的人也坦言:這些學生大多數都是看中了本區的發展前景,也覺得餘杭區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區,在這裡工作未來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