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浙江杭州餘杭區街道辦2018年招錄新公務員全是清北研究生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清北是我國的最知名學府,研究生學歷(不論是碩士研究生還是博士研究生)已經到了頂尖學歷,到了這樣的層次不應該搞科研、當科學家嗎?於是乎,有人認為這是大材小用。難道真是大材小用嗎?未必!
從上面的公示表格我們可以發現,街道辦事處的錄取情況如下:運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新聞傳播學碩士;喬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軟體工程碩士;臨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中國哲學碩士;東湖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法律碩士;南苑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中泰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法律碩士;五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生物學博士。
清一色的清北生,最低學歷碩士研究生,還有兩名博士研究生;專業高大上,與我們平時了解的基層公務員「雜七雜八」的工作內容幾乎沒有任何關聯。他們是不是從事科研工作更合適?是的,他們可以從事科研工作,成為人人羨慕的科學家,但這條路並不好走,相信這些報考人員都心知肚明。
如果想從事科研工作,如果起點高一點的話(在985層次的大學或研究所工作),博士應該是最低學歷(當然,有的研究所要求碩士學歷),讀完博士後以後,有機會進入知名大學任教,評上職稱以後就要「千方百計拿帽子」: 35歲之前入「優青」和「青長」、45歲之前入「傑青」和「長江」、50多歲做院士。但這些「帽子」哪有那麼容易拿到!於是,很多科研工作者在38/40歲和45歲兩個年齡段因為沒有拿到「帽子」就「立地成佛」了。所以,即使是清北的高學歷人才,想在科研這條路上順風順水,也並不是我們平常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清北的碩博生之所以樂意從事餘杭區街道辦的工作,我個人認為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豐厚的物質條件、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餘杭區給高材生提供的優厚待遇不僅可以讓他們衣食豐足,還可以讓他們充分施展拳腳,充分實現個人的價值。
餘杭區是阿里巴巴的創始地,2019年被評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7名,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高達2824億元,已經超過我國很多地級城市,全區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44家,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良好的環境以及發達的經濟成為眾多清華、北大碩博畢業生願意來此就業的重要因素。餘杭區為這些高材生共設定了三種類型的優厚待遇。
第一,招聘為事業編制人員的,表現優秀且符合《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規定資格條件的,博士研究生學歷的,聘為招聘單位中層正職,期間按事業副處級標準享受績效工資待遇;碩士研究生學歷的,聘為招聘單位中層副職,期間按中層正職標準享受績效工資待遇。除此之外,無論是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均可可擇優提拔為黨政機關副處級領導幹部,並按規定程序進行公務員登記。
第二,招聘為政府部門高級僱員、國企高級職員,實行聘用制管理,首次聘期為3年(試用期1年)。按規定購買「五險一金」,其中博士研究生參照區直屬國有企業中層正職執行,年薪總額38萬左右;碩士研究生參照區直屬國有企業中層副職執行,年薪總額35萬左右。此外,還可申請連續3年每年1萬元的從業補貼。可以說,工資待遇與其他職業相比並不算低,甚至還有一些優勢,這也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徑。
第三,普惠待遇。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在首次聘用三年中共可分別領取8萬、6萬的生活安家補貼;三年內,根據需要可申請無償使用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自行租賃房屋的可分別申請領取1600元/月、800元/月的租賃補貼;對選擇購房的無房戶可分別申請領取一次20萬、10萬的購房補助,有房戶可分別申請領取一次10萬、5萬的購房補助。此外,還給予醫療、健康體檢、相關人才療休養、子女入學等方面的便利和優先保障。
相比餘杭區「全方位」的優厚條件,有些地區或企業的條件就很難吸引大量的清北優秀人才。那樣的地區或單位,只注重優厚物質條件的給予,不能真正地尊重人才;即使吸收到少量清北的高材生,也很難留住這些高尖人才。王健林開除年薪80萬博士的案例就是最好的明證。
王健林在央視的一檔節目中。談及用人標準時,說了一句「我的公司從來不要沒有眼力勁的人!」據他說,那個博士生很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基層員工一步步升職到了王健林辦公室的助理。但在一次應酬中,他沒有給客戶倒酒,王健林認為他沒有「眼力勁」,就將他開除了。相信王健林如此用人,即使他不把這名博士開除,那位博士也會遲早「辭職」吧!
也許還有人說,那些清北高材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豈不是浪費了嗎?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但他們在清北研學的過程,收穫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個人全方位的素質;這種素質具備了,就成了「王者」;王者無域,一通百通!再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清北高材生當街道辦的公務員也大有可為,根本不存在「大材小用」的問題!
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