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飲食過程中方法合理,注意飲食的健康,這是維持消化系統功能正常的重要措施。很多人在飲食過程中方法不合理,攝入一些不衛生、不健康的食物,可能就會引發食物中毒,從而引發腹痛、身體發熱、嘔吐等情況,帶來的負面影響顯著。那麼,食物中毒是怎麼一回事呢?
食物中毒,主要是攝入一些變質、本身含有毒素的食物而引發中毒表現。其中,大部分的食物中毒都屬於細菌性食物中毒,在炎熱的夏季最為常見。食物不新鮮、變質等,攝入之後都有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因此,需要注重飲食衛生,防止食物中毒帶來負面影響。
日常有哪些食物容易導致人體中毒?
1、變質食物
有部分食物比較容易引發食物中毒,應該遠離,特別是黴變的食物,導致食物中毒的概率會比較高。很多人沒有注重飲食健康,食物長時間儲存,卻沒有採取合理的保存措施,一不小心就可能食入已經變質的食物。殊不知,這些變質的食物產生的有害物質,比如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攝入之後都可能會引發食物中毒。因此,食物一旦變質應該扔掉,以免再次攝入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2、長時間泡發的木耳
長時間泡發的幹木耳很有可能會出現中毒的情況。平時購買到的幹木耳,需要通過泡發的方式才能夠繼續烹飪,很多人在泡發乾木耳的時候時間過長,甚至放在冰箱到了隔天才進食,會比較容易產生有害物質:乙硝酸菌,攝入過多不僅會引發食物中毒,甚至有死亡的危險。因此,平時應該把握好幹木耳的泡發時間,以免變質,一般泡發的時間不要超過四個小時。
3、未煮熟的豆漿
平時在煮豆漿的時候應該完全煮沸。豆漿沒有完全煮沸的情況下,裡面的皂素含量多,如果沒有及時分解掉,飲用過多沒煮熟的豆漿也可能會產生中毒表現,這也是許多人食用豆漿後噁心、嘔吐的原因。因此,平時煮豆漿方法需合理,豆漿煮沸之後應該轉小火慢煮五分鐘,這樣才能夠保證豆漿完全煮熟。
4、沒焯水的四季豆
四季豆是很多人喜歡吃的蔬菜,雖然四季豆也含有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但是四季豆在烹飪之前應該焯水一遍。如果直接烹飪四季豆,在沒有完全煮熟的情況下,容易出現毒素堆積的情況,裡面的凝集素對人的身體有較大的影響,很有可能會引發食物中毒表現。因此,平日飲食四季豆,應該注意烹飪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