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54歲的於女士(化名)水腫了8年的左上肢終於好。
    8年前,於女士因患乳腺癌接受了手術治療,手術過後雖然癌症好了,但是沒過多久,乳腺癌手術導致她患上了繼發性上肢淋巴水腫,水腫的左手臂比自己的右手臂粗了5釐米,疼痛難忍、行動不便,給於女士的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8年來,她跑了多家醫院都沒能根治這一病痛。
    今年9月,經過多方打聽,於女士得知在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的醫療團隊的攻堅下,攻克了治療繼發性上肢淋巴水腫的有效方法,抱著一試的心態,於女士來到廣西接受治療。
    
    醫生為上肢淋巴水腫患者檢查。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供圖
    據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蔣奕介紹,乳腺癌手術導致的繼發性上肢淋巴水腫是不可完全避免的術後併發症,發生淋巴水腫的乳腺癌患者在術後深受其害,患者伴有上肢疼痛,肢體變形,功能障礙,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好,還會導致反覆感染。國內僅有屈指可數的少數中心可以治療,而華南片區沒有能攻克這一難題的醫療團隊。
    今年9月,在該院科主任楊華偉搭建的顯微外科平臺基礎上,由蔣奕牽頭,唐瑋和廖曉明等醫師協同的醫療科研團隊克服種種困難,終於發現,運用吲哚菁綠(一種醫用染料藥)與高清實時顯像螢光腔鏡,並結合反向淋巴示蹤技術,能很好的通過手術治癒患者上肢淋巴水腫,又能避免再次醫源性下肢淋巴水腫的發生。
    據了解,乳腺癌在手術治療或放療時會破壞淋巴管,從而阻斷了上肢淋巴液的回流,造成上肢水腫。對於輕度水腫患者,醫生常常使用物理療法,對於中重度患者才通過手術治療,即從患者身體的腹股溝等處摘取帶淋巴結的皮瓣移植到上肢,從而達到治療上肢的水腫的目的。
    相關的治療難點就在於如何精確的摘取患者腹股溝的淺層淋巴結。
    
    醫生為淋巴水腫患者做手術。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供圖
    蔣奕進一步解釋道:「人體腹股溝淋巴結分為淺層和深層,以前,醫生在手術中難以分辨,如果手術時把該部位的深層淋巴結也摘取掉,移植到上肢,就會造成患者上肢水腫好了,但是下肢因為淋巴結被破壞而造成下肢水腫。」
    為了能讓醫生在手術時清晰的分辨出淺層和深層淋巴結,並且只摘取淺層淋巴結移植到患者上肢,保留完好的深層淋巴結,避免引發患者下肢水腫。該院醫療科研團隊,查閱大量的醫學資料,並經過縝密的反覆醫學實驗發現,吲哚菁綠注射到人體腹股溝處時,能很好的分辨出淺層的淋巴結,醫生在手術中利用高清實時顯像螢光腔鏡,就能清晰看到這淺層淋巴結及淋巴管,並且在手術時只摘取淺層淋巴結,而不傷害到深層淋巴結。
    「最近我們在國內的醫學論壇上給全國的同行講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家都覺得非常驚訝和高興。目前我們已經成功的治療了2個患者,他們上肢水腫得到極大緩解,下肢也沒有因為摘取淺層淋巴結而造成水腫。」蔣奕表示,這項技術為華南片區上肢淋巴水腫患者打開了康復之路,避免了過往手術完後「上肢消腫後下肢腫」的二次傷害。同時該項技術對下肢淋巴水腫患者也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希望更多有同樣遭遇的人不在求治無門。」蔣奕表示,淋巴水腫治療難度大,需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對中重度淋巴水腫,手術治療更優,物理治療則需持之以恆,在以後淋巴水腫的治療中,將採用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相結合,讓患者早日減輕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