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擊各類惡意規避退市行為,證監會六大重點確保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2020-12-20 騰訊網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11月10日,證監會召開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動員部署會,對證監會系統紮實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進行深入動員、全面部署。

會議部署六大重點工作

全面啟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

把好「入口關」,為市場引入源頭活水

暢通「出口關」,抓好退市制度改革落地實施

依法查處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

持續壓降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

落實「零容忍」要求,從嚴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六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會議要求,要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為上市公司監管的重要目標,全面落實《意見》各項要求,細化任務分工,抓緊制定完善一批制度規則,推進解決一批重點問題,處置化解一批公司風險,確保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既見聲勢、更見實效」。

重點1:全面啟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

會議提出,以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為抓手,不斷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轉變監管理念,堅持信息披露監管與公司治理監管「雙輪驅動」。全面啟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督促公司自查、整改,完善公司治理規則體系,強化公司治理底線要求,健全公司治理長效機制。結合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提高質量。

據了解,證監會將把強化公司治理作為當前和今後一項重要工作,包括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規則、強化上市公司治理底線要求、倡導上市公司治理最佳實踐和加強公司治理狀況信息披露等。

重點2:把好「入口關」 為市場引入源頭活水

會議提出,把好「入口關」,為市場引入源頭活水。深刻理解註冊制改革的初心和使命,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滬深交易所要關口前移,堅守板塊定位,在上市推廣、審核等各環節,承擔起監管責任。會機關要加快職能轉變,重點做好規則制定、統籌協調、審核監督、發行監管等工作。派出機構要發揮屬地優勢,嚴格監管要求,做好輔導驗收和現場檢查。

據了解,證監會將按照發展股權融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增加優質投資標的、服務實體經濟的整體要求,科學合理保持新股常態化發行,重視市場投融資兩端的平衡建設,明確市場預期,加快構建良好市場生態,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重點3:堅決打擊各類惡意規避退市行為

會議提出,暢通「出口關」,抓好退市制度改革落地實施。貫徹落實關於退市制度改革的部署和《意見》要求,嚴格退市監管,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交易所要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各派出機構與地方政府加強協作,堅決打擊各類惡意規避退市行為,嚴肅處置通過煽動纏訪鬧訪等方式對抗監管的行為。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充分調動相關方面和地方積極性,重點推動重整一批、重組一批、主動退一批,促進存量上市公司風險有序出清。

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接近監管人士處獲悉,證監會和交易所正抓緊根據中央深改委和國務院的部署,吸收借鑑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退市改革經驗,總結退市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抓緊完善退市規則,加速推進配套制度落地。

重點4:依法查處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

會議提出,堅持分類處置,依法查處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按照《意見》提出的「分類處置」原則,對上市公司給時間,督促真整改。各派出機構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共同推進轄區上市公司限期整改工作。限期未完成整改或新發生佔用擔保的,依法嚴厲查處。

重點5:持續壓降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

會議提出,堅持久久為功,持續壓降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股票質押風險化解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後續處置仍具有艱巨性、長期性、複雜性和反覆性。繼續堅持控增量、化存量的原則,協調推動場內外市場一致性監管,打好質押風險化解攻堅戰的「下半場」。

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主任李明日前表示,證監會將對已形成的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問題,督促責任方限期清償化解,保護上市公司利益;對於限期未整改或者新發生的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行為將嚴厲查處,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姑息。

重點6:從嚴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會議提出,落實「零容忍」要求,從嚴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金融委要求,圍繞健全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嚴厲查處大案要案、健全民事賠償制度等任務,加強與相關部委的溝通協調,細化工作舉措,抓緊落實落地。

業內人士預期,證監會全方位、立體式追責的努力將有助於形成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相互銜接、互相支持的立體、有機體系,對造假者形成有效震懾,顯著改善市場的生態,保障我國資本市場沿著法治誠信的道路行穩致遠。

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合力

會議強調,要貫徹《意見》要求,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中不斷增強合力。進一步強化與相關部委、地方政府等的協同配合,增強工作主動性、實效性和預期性,紮實推動《意見》各項安排落地見效。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趙錫軍分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個多方面的系統工程。建議監管部門持續完善市場機制,優化市場環境,穩定市場預期,同時進一步推動強化「共建、共治、共享」的聯動協同,爭取各部委、各級政府出臺針對性支持政策,助力上市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並推動上市公司引領產業升級和產業集群,形成上下遊企業再上市的良性循環。

編輯:亞文輝

相關焦點

  • 國務院:嚴格退市監管 嚴厲打擊惡意規避退市行為
    經李克強總理籤批,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按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堅持存量與增量並重、治標與治本結合,發揮各方合力,強化持續監管,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和發展環境,使上市公司運作規範性明顯提升,信息披露質量不斷改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整體質量顯著提高
  • 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姜小勇:證監會將從五方面入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馬婧妤)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姜小勇今日在上海證券報社主辦的「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近年來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目前註冊制框架初步建立,交易、再融資、退市、投資者保護等關鍵環節改革有序推進,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取得積極成效,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
  • 政經譚 | 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重點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前瞻應對不良資產反彈,精準防控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壓實各方責任,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化解風險。堅決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四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金融機構體系。健全金融機構治理,嚴格規範股東股權管理。加快推動理財、信託轉型發展,培育壯大機構投資者。完善債券市場法制,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 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姜小勇: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確定...
    」,抓好退市制度改革落地實施 □ 堅持分類處置,依法查處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  □ 落實「零容忍」要求,從嚴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記者 馬婧妤 ○編輯 孫放   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姜小勇昨日表示,證監會將重點開展五方面工作,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包括:不斷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為市場引入源頭活水;暢通「出口關」,抓好退市制度改革落地實施
  • 簡論怎樣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2019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進行重大修訂,為上市公司發展提供了更堅實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明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17點具體意見;2020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若干意見》,對資本市場改革作出了重要制度安排
  • 上交所: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加快退市節奏
    10月9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將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監管力度。11月2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再次明確強調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安排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
  • 上交所:因欺詐發行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公司 不得申請重新上市
    10月9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將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監管力度。11月2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再次明確強調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安排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
  • 上交所:擬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將退市整理期期限縮短為15...
    上市交易的證券,有證券交易所規定的終止上市情形的,由證券交易所按照業務規則終止其上市交易。10月9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將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監管力度。11月2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再次明確強調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安排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
  • 退市新規15大要點:市值不得低於3億、這些公司危險了!但...
    13、嚴厲打擊惡意規避退市行為以往退市實踐中,上市公司在連續兩年虧損或淨資產為負值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在下一個會計年度通過各種「財技」打擦邊球,實現「報表式」盈利。即使年審會計師事務所因前述情況對公司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公司股票也能規避退市,這種情況為市場所詬病。
  • A股退市新規近了: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3億元退市
    上市交易的證券,有證券交易所規定的終止上市情形的,由證券交易所按照業務規則終止其上市交易。10月9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將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監管力度。11月2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再次明確強調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安排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
  • 年內十餘家企業「告別」A股 超半數系面值退市
    「面值退市」標準發揮作用今年以來截至11月11日,已有17家上市公司強制退市,包括神霧退、樂視退、暴風退、退市保千等;另有超40家上市公司發布退市風險警示公告。5月28日公司披露,深交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至此,東灃B退成為國內股票市場上首隻面值退市的純B股。一個月後,退市大化B加入該「行列」,成第二家純B股面值退市公司。從年內各企業終止上市原因看,包括退市銳電、樂視退、神霧退、退市銀鴿等11家企業屬於「面值退市」,均觸及「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這一標準在2020年發揮了更顯著的作用。」
  • 浙江證監局公司監管處處長婁麗忠:進一步實施鳳凰行動計劃 多舉措...
    為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今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下稱「國務院14號文」);11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精神,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和浙江省證監局也聯合發布《關於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第五次退市改革逐步落地:「四劑良方」除「沉痾」
    2019年以來,證監會一手加強退市監管,退市公司家數創近年新高;一手抓制度改革,在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中同步試點退市制度改革,取得了各界廣泛認可。今年下半年,證監會總結梳理科創板、創業板退市改革經驗,制定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提請中央深改委審議。 第五次退市制度改革與註冊制改革相銜接,開出的「良方」將突破藩籬,有效解決上述退市難問題。
  • 證監會宣布三件大事!關乎IPO、退市規則等…...
    12月1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滬深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相關規則,並於近期公布並徵求意見;證監會從即日起開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推動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近期部分企業IPO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
  • 上海證券交易所就退市制度修訂答記者問
    10月9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將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監管力度。11月2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再次明確強調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安排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
  • 證監會出臺新規規範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行為 完善減持制度
    原標題:中國證監會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有關股東減持股份行為 完善上市公司股份減持制度 摘要 【中國證監會出臺新規】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有關股東減持股份行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減持制度
  • 退市新規超預期!取消暫停上市、恢復上市!
    以往,不管證監會、交易所如何強調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如何教育、引導投資者培養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如何改革完善退市制度,只要上市公司退市後有「恢復上市」這條後路,不少投資者就敢於在上市公司退市前以很低的價格大量買進,美其名為「風險投資」。以往的眾多案例也證明,這種賭退市後恢復上市的策略,是相當成功的。
  • 證監會通報16宗案件:利用多帳戶惡意拉抬次新股
    4月14日消息,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發布四項內容,一是持股行權試點將擴展至全國範圍,二是證監會組織開展律師事務所從事IPO證券法律業務專項檢查,三是通報專項行動第二批案件,堅決打擊炒作次新股等惡性操縱,四是證監會對5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
  • 金融委3個月4次聚焦資本市場,祭出A股打假組合拳,證監會...
    這是三個多月來,金融委第四次聚焦資本市場的造假行為,顯示了高層對資本市場的關切。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對記者表示,從嚴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強化退市,是對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的進一步完善,傳遞出了積極的政策信號,只有形成了「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資本市場環境,才能確保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上交所發布退市新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
    12月14日,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風險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的徵求意見稿(以下合稱退市新規),對外公開徵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