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夢話,小夢傾聽】:全網同名,歡迎關注,期待您的故事。
對於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第一次閱讀的時候,大概是在幾年前大學畢業的時候。那時候對於此書的印象就是,男主人公葉藏的一生,真的是一場悲哀的集合體。
直到「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作為一個梗被人們廣泛使用的時候,才想起,想要重溫一遍整個故事。說實在的,葉藏的一生本不該如此的。
有人說過,太宰治將自己的一生寫在了葉藏的身上,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會對於這個故事更加感動的原因。因為,對於書籍而言,永遠都是第一視角更為震撼人心。
在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中,他曾經受到過太宰治的影響。或者說那種「十全十美的文章和徹頭徹尾的絕望」或許就是對太宰治一生最好的寫照。
作為一個作家,太宰治是成功的。因為,他筆下的人物和故事,真的達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
但是,回顧他的一生,總覺得他不應該活成最後那副模樣,那種悲嘆和遺憾也是真的,尤其是他的離開,著實讓人惋惜。
Part.1
有人說:「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會順便為你打開一扇窗。」或許,很多人看到的那些美好,在太宰治的眼中,會成為一片霧霾和陰雲罷了。
書中說:「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這正是對於葉藏的最好形容。
回顧他的一生,可以說是一片狼藉,他的人生充滿了敏感、多疑、恐懼和種種不好的情緒,對於周圍的一切,他似乎從沒想過拒絕。
舉例來說,就像在談到關於童年時候父親想要送禮物的這件事情的時候,,他曾經這樣表達:
「怎麼樣都行,反正這世上不可能有什麼讓我快樂的東西。同時只要是別人贈與我的東西,無論它多麼不合我的口味,也是不能拒絕的。對討厭的事不能說討厭,而對喜歡的事呢?也是一樣,如同戰戰兢兢的行竊一般」
他從小就是卑微的,無法拒絕,也不能允許自己接受。就是在這種矛盾中成長起來的他,開始想著慢慢放棄自己。
我曾經反覆幾次查看關於他的故事,他的一生為什麼做不到和自己和解?或許是因為那份卑微,那份從小的束縛和長大後的性格。
他或許也曾經想過、試過像一個最普通的人,過完自己最普通的一生。可惜,每一次均已失敗告終。
Part.2
曾經看過一個提問:「我的女兒最近在讀《人間失格》,我應該如何讓她放棄掉這些負能量的書籍?」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想來也是很可笑的。因為,只有當你度過太宰治的作品後,你才能明白,那些藏在所謂的『負能量』後面的,其實是滿滿的『愛』。
太宰治將自己的一生總結在自己的筆下,他想要的並不是自己的讀者向自己學習,而是希望,從這些故事中,人們可以避免經受和他相同的遭遇。
就像曾經讀過某些飽受爭議的作家筆下文字的人,大多活的更加的積極向上。因為,他們是狂熱的粉絲,能讀懂在那些文字背後的故事。
說起來,或許我們可以稱呼太宰治是一個對讀者溫柔,對自己狠毒的人。恰恰是這樣的人,其實往往更容易具備一顆柔軟的心臟。
Part.3
其實,當我們看到書中關於葉藏一生的故事的時候,我們真的做不到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因為,回想起自己的生活,你是不是也總是喜歡較真的?
比如曾經做不到的事情,偏偏逼迫著自己認為可以做到;明明應該拒絕的東西,卻因為礙於面子買了或者收下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等等。
其實,葉藏的人生,是太宰治的人生,更是很多現實中生活著的人們的人生縮影。
我們不能做,但是我們卻不得不這麼做。有的時候,我們與某些事件的關聯就像是兩根鐵絲一般,明明想要推開,最後的結局卻是越纏越緊。
有人說過:「其實爭強好勝不難,難的是如何學會與自己和解。」既然你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上,你就應該學著讓自己快樂一點。
書中說:「不公平是必然存在的,這是擺明著的事實。」但是,我們不能像他一樣默默忍受,而要學著化解。
過去聽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事實,別總想著自己沒啥,多想想自己有啥。」人生啊,多和自己達成和解,幸福就會多上很多。
Part.4
總而言之,如果某天你覺得自己真的不快樂,或許你也可以試著抽出時間讀一下這本《人間失格》:
當然,我不是讓你看當中葉藏一生的悲哀,而是讓你學會在悲哀中,找尋生的樂趣。
因為,這個世界一直是有光的,而那些悲觀的想法,往往都是因為你關閉了那扇窗。
或許,你可以嘗試清除那些灰塵,讓陽光灑下來。這世界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壞,開心點,一起都會慢慢好起來。
以上,祝您晚安,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