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這樣聊天,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

2020-11-04 遇見更美好的你

「我們用一輩子等父母道歉,

而父母用一輩子等我們說謝謝,

最終,我們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

我非常不希望它發生在我們的讀者身上。

想要孩子以後不恨你,那麼你就得讓孩子做自己。

想要孩子做自己,那麼你就得會溝通,學會傾聽,尊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願意和你說話,讓你去了解他。

我見過很多父母,吃虧就吃虧在一張嘴上,總控制不住自己說狠話。

導致孩子表面裡討好,背後陽奉陰違。

這還是次要的,有些話我們看來無足輕重,但卻會對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為人父母,記住一點,你說的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

好好說話,是親子關係的融合劑,也是教育之根本。

孩子變「壞」

是從父母變成「差評師」開始的

「白眼狼、廢物、豬腦子、丟人」

「你蠢得跟頭豬一樣、你還不如三歲小孩懂事」

「你不行、你不懂、什麼都不會」

「你怎麼不去死?考成這樣還有臉回來?你能比我聰明?」

「早知道你這麼沒用,一生下來我就捏死你」

……

這些話你們說過嗎,我是聽過不少的。

我真的建議,父母把這些話爛到肚子裡,一輩子也不要說。

特別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理所當然地說這些話的父母。

殊不知,孩子的自卑膽小沒有安全感……都藏在你平時說的話裡。

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張令人心驚肉跳的圖:

國外的一位父親看到孩子沉迷電腦遊戲,整日無所事事,便氣憤地拿來一把手槍,放在兒子面前,說道:有種你就別活了!

誰知就在這個父親轉身的一瞬間,兒子真的扣動了扳機,等父親回過神來,兒子早已癱倒在地上,沒了生命體徵。

據調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

被不停羞辱、否定、諷刺、挖苦、蔑視的孩子,內心都有一個血窟窿,盛放著破敗不堪的靈魂,脅迫他們用偏激的方式發洩創傷和屈辱。

而且語言暴力就像一根頑固的刺,一旦扎進去,就很難再拔出來,造成的傷害無法逆轉。

遇事時父母這樣說

孩子才會更優秀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很多人,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一開始錯了無可厚非。

但要知道,成功家長的另一面,是通過不斷學習和提高的成果。

比如陶虹。

一開始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於是她馬上劈頭蓋臉地訓斥她。

長此以往,後果會是怎樣呢?

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遇事時,會下意識地去推卸責任,因為承擔責任有可能會被罰,同時,母子關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但陶虹看到孩子的恐懼之後,就馬上反思自己說的話,下意識改正。

如今,她家裡的書架上,擺滿了她讀過的育兒書。

面對各種育兒問題時,也更加得心應手。

前不久,徐崢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女兒和王俊凱同臺搭戲也引起了不少關注。

女兒之前一直是非常喜歡王俊凱的,是他的粉絲,這次合作,算是圓了女兒的追星夢。

可是網友卻憤憤不平了,覺得她長得不夠漂亮,是靠爹娘上位的,根本不配追王俊凱。

在這件事情上,我媽之前的處理方法,簡單粗暴,告訴我:人醜就要多讀書。

相信大多數父母也會覺得,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可陶虹的做法堪稱典範。

其實,陶虹女兒遇到這種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之前就有被同學嘲笑的經歷,回家後嚎啕大哭。

陶虹首先是安慰女兒,理解她的感受。

等女兒情緒好轉了,也沒有急著下評判,而是轉頭問女兒,「你覺得你長得醜嗎?」

女兒喊道:「我不醜!」

陶虹繼續問道:「那你覺得你長得漂亮嗎?」

女兒點點頭,「我長得漂亮!」

接著,陶虹說了一段話,改變了女兒的看法:

「那我很誠實地告訴你,你長得不醜,也不漂亮。

但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特別棒的事情,就是你長得獨一無二,誰都沒辦法複製你。」

看到這裡,我想起心理學家羅傑斯在和別人建立深度關係時,常常用到的三步,把它拿來用在親子關係上也是非常合適的,比如陶虹的例子。

01 真誠

這個就不用我多說了吧,看起來簡單,其實現實中心口不一的父母非常多,至於善意的謊言,也要視情況而定。

陶虹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就做到了這一點,讓孩子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把心態擺正。

02 共情

共情,即深深地理解與接納。

如果父母都做到這一點,我估計也不會出現多差的親子關係了。

陶虹在談論孩子被說醜的問題上,也做到了共情,允許孩子哭,釋放自己的情緒。

接下來我再給大家舉一個更加具體的案例,幫助大家更好的和孩子共情。

小外甥出去玩,買了幾條小金魚

結果因為給金魚餵太多食物,一條金魚死掉了,小外甥嚎啕大哭。

爸爸走過來說了一句:誰讓你餵這麼多,不是早說過了嗎?這樣魚會死的!

聽到爸爸的話,小外甥哭得更傷心了。

來看看媽媽是怎麼做的呢?

她把兒子抱在懷裡,對孩子爸說:「你不要說他了,這麼漂亮的魚死了多令人難過,我們允許他傷心一會。」

於是沒有多長的時間,他慢慢地止住了哭聲。

只要讓小外甥感覺到自己的情緒狀態是被允許被接受的,他就慢慢地開始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了。

在這個例子裡,爸爸的反應是共情的反面,叫做評判。

這個評判的意思是說你現在的情緒根本就不應該存在,因為一開始我就告訴你,你做錯了事情,現在你自食其果了吧。

小外甥聽到這樣的話,他會覺得自己被指責了。

儘管爸爸要告訴小外甥的那個道理是很正確的。

可是在那樣的情境裡,小外甥根本聽不進那去,他只會覺得自己被爸爸推到了對立面。

還記得媽媽是怎麼說的嗎?

她先是說:「這麼漂亮的魚死了」,這是在描述什麼?描述小外甥當時的處境。

然後是第二句話,他說多令人難過,就是在描述孩子當下的感受。

最後他說讓他好好傷心一會兒,就是在接納孩子的感受。

這就是我要講的共情式的溝通,分成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叫做描述處境

第二個步驟叫做描述感受。

第三個步驟,確認感受。

完成這三步之後,你可能會發現,孩子哭得就沒那麼厲害了。

不是因為你在攔著他不讓他哭,而是因為他感覺到自己的情況被看到了,被陪伴了,得到了你的支持。

03 無條件積極關注

長得不夠好看,作為星二代,未來被嘲笑這樣的事,是層出不窮的。

陶虹沒有嫌棄自己的孩子長得一般,而是幫助孩子看到積極的因素,認識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無人替代的,有別樣的生命力。

未來路上,再多這樣的垃圾語言,孩子也會用這些話擋回去,根本傷不到她。

之前還看到一個案例,一位父親把無條件積極關注發揮到了極致。

無論孩子做什麼,他都能從中發現積極因素。

比如,孩子沒考好,在家發脾氣,那他會先對孩子的負面情緒進行共情。

共情後,會對孩子說,你這麼生氣,是因為太想考好了,那我們就研究一下,以後可以怎樣學得更好。

每次孩子遇到的事情,他首先是尋找什麼讓他挫敗,而挫敗感背後的積極動力又是什麼,然後去想怎麼改變和解決。

他的這個做法,對孩子的人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現在的心態非常積極,遇到再大的挫敗,也能從中找到積極因素,勇往直前。

今年有點特殊,疫情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但不管怎麼樣,別在孩子面前自怨自艾,而是找到問題中積極的因素,給孩子積極的人生觀點和處事風格。

這些都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

你對孩子說的話

其實是一種寶貴資源

有一本書,叫《父母的語言》,之前也推薦過給大家。

裡面有兩組案例。

案例中的小孩,我們暫且叫果果和冰冰吧。

他們出生的時候聽力都不太行,幾個月後都植入了人工耳蝸,終於可以聽見別人說話了。

幾年後,醫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兩位耳蝸植入患者,在手術成功後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康復結果。

果果性格活潑開朗,就讀於一所公立學校,閱讀水平達到了正常的三年級水平;

同樣上三年級的冰冰,卻不得不在殘疾學校裡學習,只會比劃簡單的手語和說一點點話,閱讀能力僅達到幼兒園水平。

於是醫生到兩個家庭中去觀察,發現果果獲得聽力後,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每天就在不斷地和他說話,他每天獲得大量來自外部的信息。

而冰冰獲得聽力以後,沒有人刻意地和她多講話,而是放在一邊。

1995年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雷斯利花了兩年半的時間,跟蹤調查42個家庭,記錄父母和孩子間的對話。

發現經常用積極、正面、肯定的詞彙的家庭和經常對孩子辱罵否定,常用不許不給,不能夠等語言的家庭有明顯差別。

這個差別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商、學習能力、和成功的能力。

在書中,作者提供了三種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01 共情關注

我們的溝通要和孩子處於同一個語境中,孩子關注什麼,我們就關注什麼。

比如孩子在玩拼圖,我們就說拼圖,可以和孩子聊聊拼圖上的圖案,怎樣拼好它;當孩子在穿鞋時,我們可以談論鞋子上一共有多少個孔,怎麼綁鞋帶更好看等。

幫助孩子解釋他的感受,引導他描述自己的處境,才更便於孩子快速學習。

02 充分交流

所謂充分交流,即讓孩子多說,講述正在發生什麼,孩子就會把實物和家長所描述的東西聯繫起來,從而更好地掌握各種詞彙。

小技巧:

① 和孩子之間要充分交流,注意少用代詞(ta、這個、那個),會讓孩子學得更多。

例如:

我喜歡這個,你喜歡嗎?(錯誤表達)

我喜歡這個西紅柿,你喜歡嗎?(正確表達)

② 和孩子交流,可以多練習脫離語境的方式,來豐富和孩子的談話,可多用「假設」和「構想」,不要僅僅局限在跟讀復讀的階段。

例如:

假如一會兒跑來一隻小狗,你要怎麼辦呢?

③ 和孩子交流,多嘗試連貫表達。然而、但是等轉折詞也可以多用,這就是語言的拓展。

例如:

孩子想抱抱,父母可以說:你是不是累了,讓媽媽來抱抱吧。

03 輪流談話。

輪流談話,其實就是和孩子聊天。

話題最好是開方式的,而不是一些簡單的孩子可以用「對或不對」「好或不好」來回答的問題。

比如孩子第一天去幼兒園回來,你可以問問孩子第一次去上課的感受,今天學到了什麼,交到了什麼朋友等等。

引導孩子回憶、歸納、思考,慢慢地形成獨立思考和總結的習慣。

書中有豐富的案例,感興趣的父母,推薦去看看!

希望每個家長都意識到,你說的話,對孩子來說是資源,是財富。

怎麼說,讓孩子變得更好,更聰明,更自信,才是父母一生所該追求的。

最後,把在收藏夾裡待了很久的一個故事,和大家分享:

我大概五六歲的時候,問我已經過世的母親:「我的寶物,是這個彩色的彈珠,媽媽你呢?」

她回我說:「我的寶物啊,是你呀!」

那之後已經過了二十幾年,在這途中無論被人背叛、傷害幾次,挫折到想乾脆放棄自我算了的時候,

我都會想:「怎麼能死啊,我可是媽媽的寶物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父母一句良言,就足以讓孩子受益終身。

所謂好的家庭教育,其實就是好好說話!

相關焦點

  • 多少孩子活在父母的差評中,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
    太多父母,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可對孩子表達出來的卻是傷害。 心理學家胡慎之曾在微博上做過一個調研:你為什麼內心深處永遠無法原諒父母? 最終,他對調研結果進行了統計。發現很多孩子無法原諒父母,是因為經常遭到父母情感上的虐待。他們不是羞辱孩子就是批評孩子,而這樣的比例居然佔到67.1%。 上海市教委也曾做過一項調查,他們調查了2500名上海的中小學生。
  • 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丨語言暴力中長大的孩子,自卑膽怯腦受損
    你考了第一名,他們一臉嫌棄,翻著白眼,說:別太得意。你對著鏡子精心打扮,他們會潑冷水:別打扮了,人醜怎麼打扮都沒有用!在中國上一代的教育環境下,有太多的父母奉行這般「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打壓式教育,故意漠視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卻將孩子的短處時不時拎出來談論一番。
  • 山東女高中生開學兩天墜亡,寫過「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曾有人聽到女性在宿舍樓痛哭
    ,我孩子不是愛惹事的人,她是不是被誰欺負了?在11月11日,丁宜君的母親鮑某某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自己的女兒乖巧聽話又懂事,而並不愛惹事。:「我們不是真離婚,是假離婚,我們一直生活在一起,和和睦睦的,離婚是因為孩子父親跟別人打架,說離了婚以後,你帶著兩個孩子,什麼都是我來承擔。」
  • 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孩子到底犯了什麼錯?
    倘若家中注滿健康的愛的花粉,她就吮吸著它用愛的字樣構建著自己的聽覺嗅覺知覺,漸漸地釀成心中小小的蜜餞。孩子選擇來到我們身邊,讓我們體會到做父母的快樂,重新認識世間的真善美,也讓我們擁有被信任、被依靠、被崇拜的感覺,然而,有時候我們是怎樣對待他們的呢?
  • 真正愛你的男人,才會在微信聊天時,對你用這些「愛稱」
    最近有個姑娘問我了我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愛你的男人在跟你微信聊天的時候,應該怎麼稱呼你呢?我認真的想了想,其實在微信聊天時,只有真正愛你的男人,才會對你用這些愛稱,你知道嗎?他會叫你寶寶我曾經聽過一個男生跟我說過這樣的話:一個男人,可以稱呼任何一個人為寶貝,可是只有對他最愛的女人,他才會稱之為寶寶。因為對一個男人來說,沒有什麼樣的愛可以像他愛自己的寶寶一樣強烈,他稱呼你為寶寶,就意味著他對你就會像對他的孩子一樣,關心你,照顧你,而且這會是他一輩子的決定。
  • 層次低的男人,才會這樣跟你聊天,難怪人緣越來越差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一個高層次的男人,在聊天的時候也會讓你感到身心愉悅,不管你說什麼話題,他都會在不動聲色中照顧你的感受。可和層次低的男人聊天,卻會讓你倍感煎熬,迫不及待想要結束話題。你覺得和他聊天是一種煎熬,迫不及待想要結束話題。
  • 對你沒有興趣的男人,才會在微信聊天時,對你有這樣的表現
    對你沒有興趣的男人,才會在微信聊天時,對你有這樣的表現:提別的女孩子其實,都說一些男孩子是直男,是因為他對你沒有任何意思,所以他才肆無忌憚,什麼話都跟你說。如果你是他喜歡的女孩子,你會發現他真的一點兒也不直男,最起碼不會一直直男。
  • 聊天這樣結尾的人,一定很愛你
    當一個人追你的時候,他每天都會道早安晚安,沒話題聊的時候,他會一直找話題聊天,生怕你不回消息,但是有些男生在經歷了這個階段之後,把女孩追到手了,就失去了之前的熱情與耐心。真正長久的愛一個人,是不會一下子就失去耐心的,我愛你,是因為我被你所吸引,而且不僅僅是因為你的外表,我愛你,我愛的就是你的全部,所以我不會對你忽冷忽熱讓你沒有安全感。
  • 「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滿嘴髒話還詛咒,媽媽卻最好不制止?
    "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滿嘴髒話還詛咒,媽媽卻最好不制止?孩子長大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插曲,孩子也會出現一些小毛病,學會一些不良習慣。比如孩子長著一張天真無邪的臉,卻整天喜歡滿嘴髒話,甚至越喊孩子別說髒話,孩子說得越起勁,這樣的熊孩子讓很多父母非常頭疼。
  • 女人若是這樣和你聊天,就趁早放手吧,她已經不愛你了
    對於男人來說,當然是渴望找到一個崇拜自己,對自己付出真心的女人,其實透過女人和你聊天的態度和反應,就能看出她是否真的愛你,若是一個女人這樣和你聊天,說明她的心中根本沒有你,還是趁早遠離吧。對你沒有半點耐心,經常不耐煩深愛著你的女人,對你是極度包容的,無論你說什麼,她都會耐心地傾聽,並且認真回應你,相當的耐心,你們總是能夠愉快地聊天,和她聊天,你總是感覺被重視被尊重。
  • "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滿嘴髒話還詛咒,媽媽卻最好不制止?
    &34;孩子滿嘴髒話還詛咒,媽媽卻最好不制止?孩子長大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插曲,孩子也會出現一些小毛病,學會一些不良習慣。比如孩子長著一張天真無邪的臉,卻整天喜歡滿嘴髒話,甚至越喊孩子別說髒話,孩子說的越起勁,這樣的熊孩子讓很多父母非常頭疼。
  •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才會越來越好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很有可能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人是你和誰在一起。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無所事事的人在一起,聊的都是生活瑣事,婆媳矛盾,聊天的目的也就是打發時間而已。更多的時候是散發一些負能量。
  • 男人不愛你才會這樣和你聊天
    王豔雖然嘴上在吐槽,但內心卻滿是開心,因為她知道那是一個人心裡在乎她才會這樣。可是直到現在呢?聊天時不會斷斷續續試想一下,當你突然遇到某件很開心的事,第一反應肯定是告訴喜歡的人,但是當你滿腔歡喜的跟他聊天時,卻發現他要麼回得很慢,要麼回的斷斷續續的,那好好的心情必定會受到影響,愛你的人是不會這樣和你聊天的,文字也能傳達情緒,當熱情遇到冷漠的回應,內心的歡喜也會瞬間蕩然無存。
  • 孩子被家長「語言暴力」時會有多疼?你滿嘴是愛,卻滿目猙獰
    導讀:孩子被家長「語言暴力」時會有多疼?你滿嘴是愛,卻滿目猙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被家長「語言暴力」時會有多疼?你滿嘴是愛,卻滿目猙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樣鼓勵孩子,你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和水。各位家長,用這樣的內動力語言經常鼓勵孩子,你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比如當孩子完成了一場表演,你可以把「你演得很成功!」換成「我看到你不但不緊張,而且講臺詞時聲音洪亮,眼睛也跟觀眾有交流,這就是成功!你是不是也感覺非常自豪呢?」
  • 媽媽不是女強人,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會讓孩子愛你
    每天都待在家中,為孩子的每一個需要,付出一切去準備。她本來也是一個高材生,當生下孩子之後放棄了工作,老公讓她在家帶孩子,每天除了做家務之後還要每天照顧孩子,面對於家庭生活的瑣事,她的脾氣是越來越暴躁了,然而如今她又得到了什麼呢?慢慢的隨著孩子長大,孩子的嫌棄和厭惡和丈夫的不理解,導致她心態快崩潰了。
  • 孩子自我價值感過低?家長最傷人的行為,是告訴孩子優秀才會被愛
    文 | 小允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發現,在二胎的家庭裡,我們總是容易進行對比,往往更優秀的孩子會更受我們的喜歡和寵愛,可是,難道只有「棒」的孩子才需要被愛、值得被愛嗎?
  • 這樣和你聊天的男人,說明他真的很愛很愛你
    說話是一種藝術,因為在你和一個人交談的時候,你能夠清楚地了解他此時此刻對你的態度,以及你對他而言的重要程度。運用在愛情中,也是同樣如此,很多人都說愛一個人就要直白地表達出來,就要直截了當的告訴對方,可是這樣反而會嚇跑對方,有時候在愛情中委婉一點,隱約一點,反而更能夠讓對方珍惜你的心意。也導致了很多人在愛一個人的時候,不會直白的表白。
  • 家長每天都說這九句話 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看看以下九句話,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每天堅持下來,孩子會一天比一天更優秀哦~我相信你這一句簡單的「我相信你」,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你今天玩(學)得怎麼樣?在回家的路上,或者睡前時間裡,可以像朋友聊天一樣,問問孩子今天過得怎麼樣,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聆聽他們的聲音,這樣可以增進親子情感,同時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何樂不為呢?
  • 女人想你了,才會在聊天時這樣「撒嬌」
    都說:「女人心,海底針」,男人總愛抱怨女人的心思難猜,讓他們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其實,這是因為男人還不夠了解女人,其實她們在愛情面前也很純真。當女人喜歡上一個男人的時候,她見到他時那種欣喜的心情,是難以掩飾的。她們在想念一個人時,總是忍不住和他聯繫,當收到他的信息,才會欣慰,聽到他的聲音,便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