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允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發現,在二胎的家庭裡,我們總是容易進行對比,往往更優秀的孩子會更受我們的喜歡和寵愛,可是,難道只有「棒」的孩子才需要被愛、值得被愛嗎?
寶媽小劉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二寶剛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就發現,二寶對於文字的學習比大寶上心,學得更快,於是她就會在二寶的學習問題上多下功夫,也更有耐心,對于大寶,她總是會覺得他不如弟弟,既然有一個學習好,那麼哥哥就這樣算了。她並沒有看到平常是哥哥帶著弟弟一塊兒學習的。
並不是優秀的孩子才值得家長的疼愛,這樣會傷害孩子以及他內心的自我價值感。
一、家長的愛與呵護,影響孩子價值感的高低
一個人的自我認知經常形成於生活於特定的環境裡,例如孩子突破了某一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麼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他的心理和自我認知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但是更多的自我認知,是出現在平常的生活裡,與孩子的父母、家長有關。
因為我們會看到,當自己誇讚了孩子,他可能會開心很久。
想想是不是自己無意間的細緻誇獎就讓孩子樂了一天?
這就是家長態度對於孩子自我價值感、認同感的影響,父母的評價會成為孩子自我認知形成的重要因素,決定其是否能夠正確面對外界的言論,正確面對自己。
二、「價值感」低的孩子更自卑
不少孩子在別人面前是自信的,可是在家長的面前是自卑的,因為他知道自己做的遠遠不夠父母期待的那樣,就像《少年的你》中,囂張慣了的魏來,反而成為了媽媽面前乖巧的女兒,舉手投足都在討媽媽的歡心。
家長的愛與呵護,影響孩子的價值感,家長的認同會放大孩子的自我認同,而父母的否定會放大孩子內心對自我的否定,「價值感」低的孩子終究是自卑的。
三、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價值感」
1、少拿孩子進行對比
就拿二胎家庭的情況來說,站在家長的角度上看,相比於以前只需要一門心思在一個孩子身上,現在有了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寶寶,更需要寶媽寶爸們花費心思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
然而,我們總會有側重點,對兩個人進行對比等。又比如自己家的孩子和鄰居家的孩子,甚至是孩子的同學,都會成為家長對比的對象。
要知道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別人的優秀之處孩子花上一輩子的時間都有可能無法實現,可是自家孩子身上的天賦,也是別人無法獲得的能力。家長們想要提升孩子的價值感,不要總是把孩子拿來和別人比較很重要。
2、不吝嗇讚美的語言
生活瑣碎,在每一天重複的日子裡,我們除了要注意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會影響孩子的認同感,也應該思考,怎樣的行為會幫助孩子提升認同感,讓他變得更加自信,而不是依附在媽媽和爸爸的要求中生活。
既然時間都是零碎的,那麼父母也沒必要像開會一樣,專門告訴孩子,哪兒做得好,哪兒做得不好,在他幫家長提東西的時候認同孩子的勤勞和體貼;在他幫忙整理自己的房間時,為他的自覺點讚……類似
的行為都可以給家長們一次表揚孩子的機會,關鍵是我們不要吝嗇讚美的語言,你知道嗎?
3、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一個人自信的來源基本上是出自於生活的,而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家長之外能夠接觸的人,大多數都是自己的同學和朋友。
人際關係來往能力本身,就是一項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的能力,而在和小夥伴來往的時候接觸到的讚美、認可也會讓孩子變得陽光、積極,覺得自己有價值。
所以家長們不要總是把孩子關在房間裡,世界那麼大,他應該去看看。近到自己的鄰居,遠到朋友的孩子、親戚的孩子,都可以鼓勵自家的小朋友去結交這些夥伴,通過交友變得更有存在感、價值感。
孩子自我價值感過低影響其自信心,家長最傷人的行為,是告訴孩子優秀才會被愛,對此,父母應該做出改變。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小允兒爸爸,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