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親子研讀計劃 第013篇
自我價值,是每一個人建立成功快樂人生的本錢,它包括自信、自愛和自尊。
這三項也是心理素質的基本核心,有了足夠的自信、自愛和自尊,一個人才能發展出其他的心理素質。
培養自信的方程:感覺→嘗試→經驗→能力→(肯定)→自信→自愛→自尊。
01
如果你看到一個喜歡用利器劃割自己的孩子,幾乎可以肯定,這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很低。
那什麼是自我價值感?
簡單的說,就是自己覺得自己是值錢的。
什麼東西會讓你覺得值錢?
當然是那些能夠滿足你的期待和實現你的目的的東西。因此,如果你相信你自己能夠實現自己的目的(自信),你就會覺得自己值錢。反之,如果你認為你自己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目的(自卑),你就會認為自己一文不值。
你不會愛一文不值的東西,一文不值的就是垃圾,沒有人會愛垃圾。因此,沒有自信,就不可能有自愛。
一個沒有自愛的人,是不會尊重自己的(自尊),因此他會隨意輕視自己、踐踏自己,比如自殘,甚至自殺。
可見,有自信才能自愛,有自愛就會自尊,才會產生自我價值感。
02
一個人如何才能有自信?
沒有人是天生自信的。當他嘗試用行動去靠近自己的目標時,會展示出實現目標的能力,如果這份能力得到肯定,他就越來越相信自己,也就越會去嘗試,因此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於是更一步越來越相信自己。
他就這樣越來越自信。
這理應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但很多父母人為阻礙了這個過程。
有些父母忽視、否定孩子的情緒,因而讓孩子與內心的感覺斷開了聯結。情緒是孩子內心動機的代言人,告訴孩子哪些是他想要的,哪些是他不想要的。有些父母,過度強調理性,對孩子的情緒視為不見甚至否定諷刺,孩子沒有了情緒的指引,逐漸搞不清他真正想要的東西,也就不會採取任何行動了。
有些父母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代替孩子去體驗。這些父母喜歡包辦,什麼也不讓孩子做,這不僅是日常生活,還包括成長過程裡的各種決定和選擇。孩子無法體驗過程,自然也無法表現出能力。這樣帶大的孩子,大概率會是一個「廢柴」。
有些父母不肯定孩子的能力,只看到沒有做到的地方。有些考了90分的孩子,也會因為丟失的10分挨罵。有家長說我就不會,我滿意了。那麼,讓我們捫心自問一下,如果孩子考了50分,你會肯定孩子取得的50分嗎?孩子不會在批評和否定中成長的,只會基於已經取得的分數,去獲取更多的分數。90分裡,不能沒有前50分。
03
自我價值感的培養,要把握這三個要點:
第一,務必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提升情商。在孩子表現情緒的時候,與他共情,幫助他為這個情緒命名,比如「我看到你現在很傷心」。
第二,多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完成一些事情。每一種體驗都有好處,不要害怕孩子會失敗,因為在NLP裡,沒有失敗,只有反饋。
第三,在孩子表現出能力的時候,及時肯定。肯定孩子做到的部分,鼓勵孩子的能力層面,而不是身份層面。比如「你剛才很認真,因此這個部分完成的比較好」,而不是「你真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