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育兒系列」育兒的十二條前提假設

2020-07-30 不正經心理學

NLP親子研讀計劃 第011篇

香港NLP之父徐志忠神父說:「前提假設是NLP的免疫系統」。無論什麼思想或行為,你用12條前提假設過濾一次,便不會產生多大問題。

  1.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2. 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
  3. 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
  4. 只有由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
  5. 溝通的意義決定於對方的回應
  6. 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7. 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8. 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9. 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10. 在任何一個系統裡,最靈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響大局的部分
  11. 沒有挫敗,只有回應信息
  12. 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NLP育兒系列」育兒的十二條前提假設

根據12條前提假設,可以得出育兒的12條假設。

1、沒有兩個孩子是一樣的。

這意味著,並不存在一種適用於每個孩子的育兒方法。

有些家長喜歡李玫瑾,有些喜歡尹建莉,但其實任何育兒的技巧,都不可能完全貼合你的孩子。有時候家長會發現,不但孩子沒有教好,自己反而變得越來越煩躁,越來越失去信心。

要理解這一條,就是去尊重孩子,懷著好奇與欣賞去發現孩子的不一樣。

2、父母不能控制孩子。

從未見過控制型父母能帶好孩子,詭異的是,很多父母都不覺得自己很控制。

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特別特別害怕蜘蛛。據我觀察,特別特別害怕蜘蛛的孩子都有一個控制型的父母。

控制的後果是無能和低自我價值,以及對父母的憤怒(往往是壓抑的)。

3、道理不重要,孩子能接收到才重要。

孩子特別煩講道理,因為父母一開始講道理,往往意味著自己做錯了事情。

家長的錯覺在於,似乎講一講孩子就能吸收內化這個道理,變得懂事和乖巧,或者能活得更好。實際上,所有的道理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孩子自己體驗出來的。

4、越是體驗豐富的孩子,越能應對世界。

我們用五官體驗自然,我們用互動體驗社會,並在頭腦中構造出這個世界的樣子。

建構主義認為,頭腦裡的體驗越豐富,表象系統越豐富,也就越能準確預測世界。所以,放手讓孩子體驗是最聰明的做法。讓孩子體驗成功,也要體驗失敗,體驗歡笑,也要體驗淚水。

「NLP育兒系列」育兒的十二條前提假設

5、溝通的意義在於建立關係。

家長說溝通,要麼是要教育,要麼忍不住要評價。這正是導致孩子變得不願意再溝通的原因。

溝通是為了讓孩子得到理解,讓他明白這裡永遠有一個支持者。理解將帶來更親和的親子關係,這個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6、重複舊的教養方法,得不到新的結果。

當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時候,家長會把責任推到孩子身上:因為他有問題,只要他改變就可以了。

家庭裡的問題都是互動的,如果孩子總是同樣的反應,那一定是家長反覆採取相同的行為模式。

7、每件事都有三種以上的教養方法。

家長其實都懂兩種方法:懲罰和獎勵。

這兩種方法太古老了,跟巴普洛夫訓狗沒什麼區別。如何做到既不懲罰也不獎勵,且達到更好的效果?一旦開始這樣去思考和嘗試,家長就開始成長了。

8、孩子當下總是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家長不理解孩子的很多行為,明明那些行為是對孩子不利的,他為什麼還是要做?

其實每個人都會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孩子那樣做,一定有那樣做的道理,即在當下,他所能覺知的世界裡,那個行為就是對他最好的。所以,家長應致力於讓孩子能夠看到更多選擇,具備更靈活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責備。

「NLP育兒系列」育兒的十二條前提假設

9、孩子具備成長所需的一切資源。

這一條也許很多家長無法理解,正因此他們才會四處找好的老師給孩子補習。

「補習」意味著,在家長眼裡,孩子是「殘缺」的。一定要說的話,也可以說孩子是「缺」,但他們缺的,是一個自主完成事情的機會。這些機會都被家長剝奪了。

10、靈活的家長最有影響力。

家庭就是一個系統,如果家長足夠靈活,就能對系統產生最大的影響。

靈活就是家長內心的寬度。心寬的家長不焦慮,有一種雲淡風輕的淡定,對事情拿捏得當,自然會獲得影響力。

11、沒有失敗,只有反饋。

育兒是一場長期的修行,每一次事件都是一個機會。

家長不需要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不要因一次兩次沒有達到好效果而感覺挫敗,這只不過是一個反饋,讓你學到經驗,告訴你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12、總是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負面的行為背後總是有一個正面動機,無論是為了活下去,還是為了活的更好。

孩子行為不當的時候,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可以肯定他背後的動機。以此引導孩子,用更加靈活、恰當的行為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相關焦點

  • 「NLP育兒系列」人只能從成功走向成功
    就是設定「不想要」這樣的目標。比如,我希望自己不那麼難過;我想要不緊張;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那麼叛逆。這些都是所謂「不想要」的目標,可以注意到,裡面都有否定詞「不」,而潛意識是無法讀取否定詞的。NLP認為,「不緊張」這樣的語言進入頭腦後,出現的會是「緊張」的畫面。
  • 「NLP育兒系列」老去的心不要教育鮮活的心
    (《永續成長的寶藏圖》)感官敏銳,也就是所謂的「赤子之心」吧!記得在《重塑大腦 重塑人生》裡有提到,當人們的某條神經鏈經過反覆多次的鍛鍊,大腦裡的地圖完善之後,這件事就不太會引起注意了,換言之,我們的感官會對這件事麻木掉。久入芝蘭之室不聞奇香,似乎大部分事情都遵循這樣的道理,一旦熟悉了,就傾向於自動化處理。
  • 「NLP育兒系列」不能在製造問題的層次來解決問題
    NLP親子研讀計劃 第005篇Logical levels,可以翻譯為「理解層次」、「從屬層級」或者「邏輯層次」。生活中還有一些人,他們能力很強,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這種人其實是卡在了信念和價值觀層面,他們在潛意識裡相信「我不可能會成功」。
  • 「NLP育兒系列」父母必學的溝通小技巧
    最後女兒明顯是怒了,發來「你不在這裡,刀子扎在誰身上誰疼!!!」,連用了三個感嘆號表達情緒。我對孩她媽說,我來回吧。後來,我一共只回了三句話,整個事情就結束了。李中瑩老師認為,和諧氣氛是溝通的前提之一,氣氛和諧能使雙方感到安全而無需啟動自己的保護機制。
  • 「NLP育兒系列」快速改變的兩個視角
    他認為,心理學家總是在尋找「原因」,從來沒有對你如何崩潰的過程發生過興趣,也不在乎你如何繼續維持崩潰的狀態。他舉了一個例子。傳統的治療會探求夫妻之間出現問題的緣由,大家可能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探索歷史,進行所謂的「心理考古」。薩提亞沒有這麼做,她要求夫婦回想早期的戀愛時光,當他們開始沈醉溫馨時,她就要求他們彼此對看。她可能會說一些這樣的話:「我要你了解,這個人就是十年前,讓你深深愛戀的人。」
  • 「NLP育兒系列」呼吸模式與心靈狀態
    佛教對呼吸可能更自然一些,「數息法」重點在以呼吸回到當下,而非改變呼吸的形態,但在一些密宗的修行方式裡,也有類似「九節佛風」的法門。《盜火》這本書裡提到過,老美的軍方做了一個頭盔,就是讓人進入這種狀態,有點像「心流」。
  • 「NLP育兒系列」培養孩子「情商」的誤區
    NLP親子研讀計劃 第015篇「情商(EQ)」這個詞最早由丹尼爾·戈爾曼提出。家長往往認為,情商高就是指善於搞好人際關係。可以說,他成了一位「絕對理性」的人。這個人就是被稱為「心理學十大被試之一」的菲尼斯·蓋奇。他的頭骨和那根鐵棍至今仍在博物館裡。沒有情緒的「理性人」後來過的怎麼樣呢?
  • 問吧精選 | 對「喪偶式育兒」說不!父親育兒的N種優勢
    @Mikka:有一期奇葩說裡的辯題設定就是「爸爸陪伴孩子每周低於十二個小時,就被取消爸爸稱呼」雖然這是個假設的議題,但這個現象在現實中其實很普遍,育兒從來都應該是父母雙方共同的責任。@常爸:要解決「喪偶式育兒」問題,必須要父親先改變他們的固有觀念。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參與,任何一方的缺席都是不完整的。和母親相比,父親可能會給予孩子不同的特質,母親通常更加溫柔細膩,而父親會帶來冒險的因子。
  • 育兒也要斷舍離!放下這些堅持,讓育兒不再只有負面情緒
    為人父母這條路,說輕鬆不輕鬆、說甜蜜也很甜蜜,用「酸甜苦辣」形容育兒生活不為過。不論是初為父母,還是育有多子的生活,都讓爸媽有不少心得。當你在育兒這條路上,遇到困擾、挫折、不安時,不妨利用「斷舍離」精神,簡化心境上的煩惱,讓你的育兒之路更順暢。
  • 「NLP育兒系列」只要對方不這樣,那就沒問題了?
    你可能會有很多評價:「他是個有攻擊性的人」,「他一點都不懂得浪漫」,「她真的很挑剔」……你會因此而恐懼、生氣、憤怒,想著想著,你會進入一種無助的心態之中。NLP中的「理解層次」和「多重觀點」可以幫助我們。
  • 育兒APP「伴寶成長」產品的競品分析
    「伴寶成長」是一款以書籍形式記載寶寶成長,分享寶寶成長和交流育兒心得的手機APP。本文為此款產品的競品分析,enjoy~前些時日發了篇『育兒APP「伴寶成長」產品需求文檔(PRD)』很多人對此感興趣,思慮再三後決定將競品分析也放到網上和大家交流分享。看過《育兒APP「伴寶成長」產品需求文檔(PRD)》的朋友清楚這款產品是我辭職在家期間一時興起設計的產品,並未投入實際的開發。
  • 「NLP育兒系列」我們為什麼不快樂
    01需要複習一下「結合」和「抽離」的概念。
  • 「NLP育兒系列」怎樣讓孩子有動力去學習
    01在NLP中,這個叫做「動機策略」。來訪者:「我醒了。我正在淸醒。」諮詢師:是什麼讓你知道你可以這樣說?吿訴你「我醒了」的這個聲音並沒有提醒你去注意某事,所以,在這個聲音之前,一定還有其他事物。來訪者:我想,這是一種感覺吧。諮詢師:什麼樣的感覺?溫暖的?還是壓迫感?來訪者:對,是溫暖的。諮詢師:從暖到冷,或是由冷到暖?
  • 我的極簡育兒經
    他讓兄弟們買來「苯」(一種碳氫化合物,即最簡單的芳烴在常溫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無色透明液體),然後開始他的實驗。先把雙手浸泡在冷水中,然後把手浸泡在苯中,接下來用一隻手碰觸到火上,整個手燃燒起來,兩手擊掌。這樣,兩隻手都燃燒了起來。這是什麼原理呢!因為苯的燃燒很快,手因為之前粘了水,有冷卻的作用,所以,手感覺不到燙。
  • 「NLP育兒系列」怎樣幫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
    這樣帶大的孩子,大概率會是一個「廢柴」。有些父母不肯定孩子的能力,只看到沒有做到的地方。有些考了90分的孩子,也會因為丟失的10分挨罵。有家長說我就不會,我滿意了。那麼,讓我們捫心自問一下,如果孩子考了50分,你會肯定孩子取得的50分嗎?
  • 「蒙特梭利」育兒法適合中國家長嗎,為什麼?
    蒙特梭利有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 正向親子關係—育兒說明書
    有以上煩惱困惑,家庭有以上案例的家長們,一定不能錯過「正向親子關係—育兒說明書(一)」這個專輯, 正向親子關係 育兒說明書(一) 趕快訂閱吧 專業團隊 · 獨家原創 · 精心打造 「正向親子關係—育兒說明書(一)」
  • 「華氏寶貝」育兒路上有個「豬隊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狗男人就是整天逃避育兒責任,能狗著絕不主動,幹活也是推三阻四。而豬隊友恰恰相反,積極參與育兒,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在瞎積極。不配合媽媽工作,添亂倒是一把好手,常常氣得媽媽們暴跳如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年,育兒路上有個「豬隊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總能準時把剛睡著的娃吵醒我家是睡渣寶寶,每次哄娃睡覺簡直感覺身體被掏空。好不容易把娃哄睡了,老公卻總能準時從門外探進個腦袋問:「睡著了嗎?」
  • 「棉花糖·家庭教育」成為智慧父母 你不能錯過的10條高能語錄
    成為「高情商」的智慧父母我們都希望下一代能夠「贏在起跑線上」,而這起跑線恰恰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對於很多父母苦惱的育兒問題,大宋老師總能一語成讖、溫柔而不失堅定,引導他們成為「高情商」的智慧父母。她的每一堂父母課,都是「能量」滿滿、「智慧」多多,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
  • 「棉花糖 專欄」:育兒觀念battle 你需要更加清醒的頭腦
    」正如火如荼地開展2020年度的比拼。而受到很多人喜歡的謝霆鋒,在「導師對戰」時曾多次講出了這樣的話:「我對待我的學員,總是要試著把他們逼到懸崖,只要不掉下去就行!」為何謝老師會說這樣的話?持「逼一把」觀點的父母指出,很多成功人士從小都是被逼著成長,方才成就今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