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媽育兒
隨著社會的發展,育兒理念的逐漸完善和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自我價值感的重要性。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往往會在生活中表現的更加自信,也更有膽量。而這種價值感,通常是在後天進行培養和引導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吧。
隨著全國各地城市疫情響應等級的下調,幼兒園也逐漸開始恢復了正常教學。劉女士家的女兒小雪前不久剛剛參加了開學典禮,不過卻發生了一件小事,讓母女之間不太愉快。
原來在開學的班會上,老師提出新學期想增加設立一位副班長,幫助老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希望小朋友們自己主動報名參加選拔。
劉女士想著這是一件好事,可以鍛鍊孩子的能力,於是暗暗鼓勵女兒舉手報名。不料小雪卻扭捏了起來,仿佛一隻鵪鶉一樣低下了頭,怎麼也不肯主動參與。
看著別的小朋友自信大方的樣子,劉女士不禁有些羨慕和失落。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和女兒談心,想要知道她為什麼不敢報名參加。在媽媽的陪伴和鼓勵下,小雪吐露了心聲:「我覺得自己成績不好,人緣也一般,報名了也不會選上。」
小雪的表現,明顯是缺乏對於自我價值的認同,覺得自己不符合老師的要求,所以沒有參與的勇氣。自我價值感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決定了孩子是否自信、自立,家長不能忽視這個教育角度,讓孩子陷入不自信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1、了解、接納自我。
自我價值感可以讓孩子明確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成長中了解、接納自我的一切表現。方便孩子揚長避短,努力改進不足,積極展示自己的長處,為成長提供清晰的方向。
2、勇於面對挑戰。
自我價值感決定了孩子能不能勇敢的面對挑戰,清楚的自我認定,讓孩子更有底氣去嘗試和探索。面對挑戰的時候,孩子會比別人更具有勇氣,從內心深處不懼怕失敗。心中知曉自己能夠承擔失敗帶來的失落,不會讓負面情緒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
3、融洽的社交關係。
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更願意和他人進行良性的社交互動,喜歡和人交往、合作。因為自我價值帶來的滿足,可以讓孩子心理更加強大,在與人相處時不卑不亢,受到別人的認可和喜愛。融洽的社交是孩子融入集體生活的利器,也是孩子成長中必須面對的挑戰。
自我價值感通常是在後天進行培養的,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和示範。關注幼兒的情緒,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是父母不可忽視的責任。
1、多鼓勵、多讚美。
家長的鼓勵和讚美,如同植物生長的養分,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好。鼓勵比批評更深入人心,讚美比打罵更能讓孩子銘記。對於心智不成熟的幼兒來說,家長的肯定是提升自我價值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不要恐嚇威脅。
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會出現一些不如人意的小問題,這些無可避免。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威脅和恐嚇孩子,比如:「再這樣媽媽不喜歡你了」。恐嚇會加重孩子的不安,讓孩子降低自我認同,變得惶恐和敏感。
3、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家長的陪伴,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也是其他教育方式無法取代的。在家長的陪伴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普遍具有極強的自我價值感,這是父母的愛為孩子帶來的幸福底色。家長應該多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0-6歲是幼兒塑造性格、培養習慣的黃金時期,家長應該在此時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陪同孩子有限的童年時光,讓孩子在肯定和讚美中培養出強大的自我價值感。
任何教育方式都需要掌握尺度的恰當與否,不能矯枉過正。家長需要平穩自己的教育態度,注意以下三點:
1、盲目表揚。
讚美和鼓勵孩子,並不意味著盲目的表揚。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對孩子進行了無處不在的誇大讚美。幼兒雖然年紀小,但是感知力十分敏銳,家長的盲目和誇張,會讓孩子覺得虛偽、不可信任。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自我懷疑,家長應該注意避免。
2、過度幹預。
許多家長出於疼愛孩子的內心訴求,對孩子進行了過度保護,什麼事情都要幫孩子安排妥當,幹預孩子的意願和選擇。這種方式讓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責任感,自然也就無法獲得自我價值的提升。
3、有條件的愛。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包容和愛,但是有些家長總是喜歡把愛加上條件。要求孩子必須完成目標或者取得成績,才會和孩子進行親密的親子互動。如果孩子表現不好,家長就會出現冷淡、失望、甚至是憤怒的負面情緒。這種行為極其容易造就孩子的不安全感,家長務必要注意反省自我,不要出現這種情況。
家長的態度往往會給孩子造成極大影響,許多微小尋常的事情,如果作用到孩子身上,帶來的可能就是巨大的壓力和改變。孩子的教育沒有小事,家長需要謹言慎行,掌握好教育的尺度。
董進宇教授在育兒講座中提到:「家長無條件的愛和接納,能夠消除孩子與生俱來的恐懼感,找到自我價值。」
由此可見,家長應該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反省自己的態度和言行。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納,鼓勵、讚美、承認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提升自我價值。
您的孩子自我價值感強嗎?您又是如何孩子的自我價值呢?歡迎各位家長分享自己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