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和自我價值#教育#

2020-10-18 若如a左凌b


我們前面提到,兩歲前,孩子的「爬行動物腦」(Reptilian brain)會擔任主導的角色,所以兩歲前的孩子只會管自己想要的,不會考慮後果或其他人的感受,你要做的就是滿足它的任何需求。

(如果對於大腦的作用不清楚,請看(腦神經基礎)認識大腦)

但孩子到了兩歲, 「古哺乳動物腦」(Paleomammalianbrain)就開始醒過來,二歲到十二歲這十年是建立孩子自信和自我價值非常重要的階段,十二歲以後,古哺乳動物大腦就已經定形,到時候要改變的話,就會需要很漫長的時間,或非常痛苦的經歷。

對於古哺乳動物腦的塑形,規矩和自律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還像以前一樣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沒有規矩和自律的話,大腦就學會了:我可以做任何我喜愛的事。

長大了以後,為了達到目的,可能會不擇手段,包括使用暴力、騷擾、犯法等等。這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犯法的年青人,犯法後甚至不察覺自己有錯,這些年青人的背景都不錯,而且父母都是非常溺愛他們。因為在孩子2-12歲這個階段,父母的溺愛讓孩子的大腦認為想要什麼就做什麼。



如果規矩太多的話,則會限制孩子的發展,大腦會認為孩子不可以獨自去做事,任何事都需要別人的批准,認為自己是不值得信任的。長大以後,就很難獨當一面。一旦這概念在大腦形成了以後,就很難再去改變,更不要以為看幾本書,或上幾節課就能改過來。



規矩和自由之間要有一個平衡,孩子可以在固定的框架內自由活動。例如:在公園玩30分鐘,就要回家吃飯。例如:和朋友一起去買零食,但要注意安全,而且一定要兩個人一起,買完了就要立馬回來。規矩和框架要預先談好,一旦定下來了,就不可以輕易去修改。否則,孩子就會無所適從。

孩子犯規矩了做錯了,一定一定要有後果。特別是孩子大腦還在塑形的過程中,他們不會分別例外,當有了第一次,他們就會認為規矩不重要。如果你捨不得懲罰孩子,那你事前就不要用懲罰去嚇他,狼來了的故事大家應該耳熟能詳吧。當孩子做錯事,沒有後果的話,換句話來說,就是一種獎勵。大腦就會認為,犯規會有獎勵,那以後你就不要埋怨孩子說不聽,因為是你親手把這些權力丟掉的。



懲罰是必須的,如果你真的心疼,你可以陪孩子一起承擔後果,而不是免去後果,更不是背後替他去承擔。我有遇到一個案例,孩子在家裡玩球,爸爸預先已經說過不可以在家玩球,很危險。孩子不聽,後來孩子真的把幾個杯子摔破了。遇到這種情況,你們會怎麼樣呢?很多家長是一邊破口大罵,一邊收拾殘局。捨不得罵的,就直接自己默默地收拾好。

這樣孩子會變得自卑,因為他覺得自己沒用,以後遇到問題,就會選擇逃避。讓孩子去承擔,是培養自信的一個方法,也讓孩子更願意去面對錯誤。

以下的家長,就處理得很好:


爸爸:我是不是跟你說過不可以在家玩球?你現在知道了吧?

孩子:我下次會小心。

爸爸:不,這不是小心不小心的問題,家裡就是不應該玩球,因為空間小。如果你想玩,可以去樓下公園,或回學校玩。

孩子一副不開心的樣子。

爸爸:因為你把杯子摔破了,所以你這兩個星期都沒有零用錢,要把杯子買回來。

孩子低著頭,不回應。

爸爸:那你現在把掃把拿過來,我們一起把這裡收拾乾淨吧。

然後爸爸就陪著孩子去承擔後果,記得,是一起去做,不是替孩子去做

在收拾的過程中,爸爸還跟孩子分享自己小時候也有類似的經歷。孩子就會知道,原來爸爸也會犯錯。要讓孩子知道,犯錯不代表個人沒價值,更不會影響爸爸媽媽對他的愛。


告知孩子他們做錯的時候,必須要嚴肅,不可以嬉皮笑臉,否則孩子分不清是在開玩笑,還是真的做錯了。

如果前期規矩和自律建立得好,孩子會在4歲左右就安頓下來,當然,他們還會找機會去挑戰一下底線或原則。但只要父母能做到一視同仁,孩子的自信和自我價值就會慢慢建立起來,十二歲以後就會定型。



(腦神經基礎)認識大腦

(腦神經)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感」越高,孩子越自信
    文 | 草堂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一個人對自己的感知不能只停留在外表,更多的候還要感受到自我價值,能夠感受自我價值的孩子才會更加自信,對自己未來的生活擁有更高的期待。很多家長在面對類似的情況,都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而是認為簡單的小情緒。不要忽視「自我價值感」的重要性,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一、「自我價值感」越高的孩子越自信!自我價值感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感覺。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二)
    我們在和孩子的互動中,偶爾一聲「小屁孩」、「小朋友」,孩子也會說「我不是小屁孩」、「不是小朋友啦!他們為什麼會對這個稱呼既然提出了異議,在他們心裡覺得叫「小屁孩」、「小朋友」是不尊重他們,這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覺醒,那我們就把他們當成「大人」、「朋友」一樣尊重吧,這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和成長。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孩子怎麼會有真正的自信呢?
  • 自我價值感越高,孩子越自信!三招教你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
    文/赫媽育兒隨著社會的發展,育兒理念的逐漸完善和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自我價值感的重要性。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往往會在生活中表現的更加自信,也更有膽量。而這種價值感,通常是在後天進行培養和引導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吧。
  • 如何讓孩子感到「自我價值」?家長做好這3點,讓孩子更自信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許多人在重新審視自己後,才發現自己身上許多問題其實都根源於「自我價值感」低。意識到了「自我價值感」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後,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自我價值感」高的人。
  • 孩子不自信影響他一生,作為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是必修課
    如何藉助安全依念、自我接納,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推薦繪本:《我喜歡自己》、《給媽媽抱抱》 很多人對自信有誤解,通常把社交能力、會表達、膽子大、積極樂觀這些行為聯繫在一起,但心理學家研究數據顯示內向不等於不自信,內向的人極具定力,且非常自信。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一)
    一直以來,心理學領域認為,自信必須兩部分組成,缺一不可,即「表現滿意」和「感覺滿意」。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讓人拋開「表現滿意」而獲得「感覺滿意」,換而言之,沒有獲得現實的成功就不會獲得感覺上的滿意,也就不能獲得自信的基礎。那孩子還小,他們的自信如何從哪裡來,如何培養呢?首先,多表揚。 孩童時代尚未建立完整的自我意識,只能通過他人的評論得出自我的評價,所以作為孩子最親最信任的家長用語言對孩子的鼓勵和肯定尤為重要。
  • 提高孩子自我價值,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這3點值得學習
    文|萱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父母的價值感對孩子的價值感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對此有所重視。之前看了一個短視頻,上課時老師在黑班上寫下「20元錢能做什麼?」
  • 如何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空間(下)
    上節課我們聊到如何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空間,還剩一點沒講完,我們再接著講。1 其實小孩子從生,他就知道要給自己劃一片領域。比如他的東西別人不能碰,其實就是他在給自己建立空間。這種獨立性是充滿自信的,因為他覺得他特別安全,他特別有自信的去做一件事。 那麼還有一種就是因為家長的不負責任,把他扔在那兒了,他戰戰兢兢地去獨立,這種狀態下的他極沒有安全感,這種人他懷疑任何人,他不會信任任何人,他一直到長大都會這樣的。
  • 育兒建議:讓孩子建立起建立良好自我認同感
    文 | 小碧談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本文約1814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使用激將法,總是喜歡拿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認為只有運用這種激將的方式
  • 沒自信的孩子,將失去什麼?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沒有自信,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導致孩子心理出現一些問題。1.自我否定一些沒有自信的孩子會在一件事的開始就選擇放棄努力,因為他們認定自己不會成功,因此放棄努力,隨波逐流。心理學中將這種心理定義為自卑情結。他們自我懷疑,自我否定。
  • 孩子「自我否定」,誰之過?試試這7個方法幫孩子建立自信
    自信是人人都要具備的必要條件,如果不自信就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自我價值、目標以及問題,導致變得愈發自卑、孤僻甚至自我否定。而自信是建立在別人的贊同與認可之下才形成的,只有在「健康」的成長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才會更自信,所以說大部分孩子變得自我否定可能都是家長的原因。
  • 了解「我」是誰,培養自信心,從幫孩子建立自我價值認同開始
    1、引導孩子建立自我價值認同(self-esteem),在兒童教育中非常關鍵。現在的家長都很注重孩子的學習。其實,孩子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最容易缺失的需要就是愛和自尊。多少家長口頭上說愛孩子,關心孩子成績,卻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要。而缺乏自我價值認同,正是造成孩子厭學及很多其他行為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
  • 自信的孩子擁有開掛人生!父母常做這5件事孩子更自信(超實用)
    家人聚餐,親戚家的2個孩子引起我的注意:表哥的女兒:成績一般有點微胖的姑娘,很自信地和長輩們交流,最後還大方地給大家表演了個節目。表姐的兒子:長得白白淨淨,成績也很好,卻很靦腆,長輩和說話就不好意思的躲在媽媽身後。年級相仿的兩個孩子,各方面表現一般的侄女卻比優秀的哥哥更自信。
  • ...家庭教育公益講座】第184期——主題: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
    靈石縣婦聯靈石縣教科局【家庭教育公益講座】第184期——主題: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 2020-12-10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總是低頭自我封閉?不僅是不自信,更是孩子「自我認同感」低
    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自信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不管對於家長還是孩子來說,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自信。孩子經常封閉自己,家長們不要忽略孩子,我們需要讓孩子變得更自信,關鍵就是「自我認同感」。
  • 性格內向的孩子是不自信嗎?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對於何為自信,很多人存在誤區,人們常把它同社交能力強、會表達、膽子大、積極樂觀這些外在表現聯繫到一起,然而有數據顯示,世界上500強CEO一半以上是內向者。所以,內向並不等於不自信,許多內向的人極具定力,且非常自信。 父母不要隨意把孩子的表現定義為不自信或者性格不好,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需要一步步來。
  •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是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是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簡單地說﹐自我價值就是自信﹑自愛﹑自尊。如果一個人總是逃跑,將在競爭中失去機會。在生存與適應的過程中,競爭隨時、隨處可見,如果總是對自己評價不足,總是放棄,將無法生存下去。為此,人類進化出自我提升、保持較高自我價值的需要,讓我們有勇氣去從事各項事務、去競爭,從而為自己獲得機會。
  • 孩子「自我否定」,誰之過?試試這7個方法幫孩子建立自信
    自信是人人都要具備的必要條件,如果不自信就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自我價值、目標以及問題,導致變得愈發自卑、孤僻甚至自我否定。而自信是建立在別人的贊同與認可之下才形成的,只有在「健康」的成長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才會更自信,所以說大部分孩子變得自我否定可能都是家長的原因。
  •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很低,如何做才能提高自我價值感?這幾點是關鍵
    所以,才會導致孩子出現這種行為。一、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通過家庭這個外在因素建立起來的。什麼是自我價值感?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薩提亞對自我價值感的定義是,一個人對他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孩子的價值感是通過家庭這個外在因素建立起來的。
  • 如何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本篇關鍵詞:自信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自信無論在學業、人際交往,還是工作上都非常重要。自信本身就是一種積極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評價上的積極態度。當我們的孩子面臨挑戰時,潛在的失敗似乎潛伏在每一個角落。也許這個時候他的心底會反覆冒出一個聲音——要更加自信!要更加自信!要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