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低頭自我封閉?不僅是不自信,更是孩子「自我認同感」低

2020-12-20 珠兒媽媽日記

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自信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不管對於家長還是孩子來說,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自信。孩子經常封閉自己,家長們不要忽略孩子,我們需要讓孩子變得更自信,關鍵就是「自我認同感」。

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的腿腳不利索,平時他總是低著頭,不敢和別人說話,每次看到我們在竊竊私語他總是認為在議論他。

老師點他起來回答問題他總是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平時就是一個默默無聞極度不自信,直到現在我再遇到他,已經變了一個人,每天都活得非常開心,身邊也多了很多朋友,再聊起當年的事,他說道:「其實當時年紀小,不懂得接納自己,我現在已經不一樣,全然接受全新的自己了,而且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對孩子這樣說」

朋友的釋懷讓我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中「自我認同感」的意義非常重大,在幫助孩子前進的路上這是有利的助推器。

一、「自我認同感」對孩子的成長意義

自我認同感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接納自己,能夠站在理智的角度上熱愛生活,而不是每天抱怨。及時自己有缺點也能夠欣然接受並改正,朝著遠大的目標前進,最後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認同,有以下三方面的意義。

1、變得更自信

孩子們在自我認同感提升的過程中就是孩子們在面對現實,勇於接受自己的過程,所以即使孩子身上有缺陷或者不如別人的地方。

孩子們也會改變自己,認同自己的優勢,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更加自信。

2、勇於挑戰

自我認同感強的孩子會變得更加愛冒險,他們會變得更加勇敢,朝著更好的方向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變得更加樂於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情。

3、學會自我調節

當面對外界質疑的時候,孩子們能夠第一時間站出來,能夠把自己的情緒保持在一種平衡狀態。

自我認同感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和快樂,我們需要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變得更加成熟,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二、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1、信任是基礎

想要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信任孩子,如果家長不斷地懷疑孩子,對孩子經常說一些負面性的話語,如果家長的負面評價一多,就會導致孩子不自信,其實孩子的思想很簡單,他們眼中父母傳達的消極信息就會開始自我否定,就會認為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

平時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能夠做到,信任才是彼此之間的基礎,當孩子能夠得到家長信任的時候,自然就會變得更自信,同時也會增強自我認同感。

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在這其中建立一定的信任感 ,讓孩子對家長也同樣信任,只有彼此信任的基礎上才會變得更加自我認同。

2、多鼓勵孩子

大家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鼓勵和信任應該要同時進行。當孩子接受到父母的訊號,就會改變自己對自己的態度,所以多鼓勵孩子能夠增強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在孩子遇到挫折之後就會變得更加勇敢迎難而上。

但是家長的鼓勵不要過於誇張,一定要合時宜,不要嗎,每次都給孩子誇獎,會讓孩子變得更加高傲,表揚信性語言出現就能夠引導孩子去強化自身的認同感,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自信。

3、尋找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簡單來說就是他們都有屬於自己擅長的事情,我們不應該去要求孩子按照所有人的標準進行,而是需要做自己,把自己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有的孩子擅長數學,我們可以讓孩子在數學方面變得更優秀,當孩子在其他方面遇到挫折和問題時,不要讓孩子氣餒,讓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努力。

所以我們需要找到孩子的優點更要直視孩子的缺點,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孩子要共同努力,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結合實際的情況下,正面看到孩子不同的方面。

家長們一定要引導孩子去建立自我認同感,一步一步慢慢建立不要著急,找準方向,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珠兒媽媽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總是低頭不自信?是孩子缺乏「自我認同感」,原因家長難辭其責
    正文字數:167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孩子的自我認同,一旦讓孩子心裡產生了自卑,孩子就會出現不自信、膽怯、畏縮等狀況。這種情形下,孩子的生活可能會充滿矛盾,也很難有所作為。
  • 孩子總是低頭不自信?請給孩子足夠的愛,提升孩子自我認同感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 不自信是孩子的性格缺陷,會阻礙孩子成長的。 小科在體育場上跳高課,同學們一個個踴躍地跳過橫杆,可小科卻總是徘徊不前,沒跑到橫杆面前就急剎車止步了。
  • 提升孩子的自我認同感,激發他的自信潛能
    那些缺乏自我認同感的孩子每做一個動作,甚至每說一句話,都要看旁人的眼神,唯恐自己哪裡做不好,他不能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有好的表現,需要從旁人尤其是父母或老師那裡獲得肯定或者認同,這樣他才感到心安。可即便如此,有些對自己認同感嚴重不足的孩子,總是需要反覆進行心理建設以給自己打氣,才可能去表現,而且其表現也多半並不能令自己滿意。而一旦發現自己沒有表現好,這種對自己的不認同感恐怕會更深。
  • 教會"自我認同"感,讓孩子有自信
    鍾芳蓉的父母都是受教育程度很低的農民,從她8個月起,就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她的學業方面,幾乎幫不上什麼忙。但他們深知常年在外打工帶給孩子的諸多的遺憾和陪伴的缺失,所以在盡為人父母所能的同時,一邊不斷給孩子鼓勵和支持,一邊也在給孩子創建一個堅強有力的後盾,為她創造學習的條件,讓她勇敢去追夢,從容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會成功?教會孩子"自我認同",讓娃變得自信
    很多孩子,對於自己的能力認知都不足,尤其是在幼年時期,他們會因為各種原因,去推搪很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其實,就是覺得自己不會成功。總得來說,就是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太缺乏了,才會導致他們這麼地沒有自信。孩子總是會說&34;,其實就是自我認同感在作祟。
  • 孩子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教會孩子「自我認同」,孩子更自信
    許多孩子在幼年的時候就因為各種原因對自己的接受程度很低,簡言之就是對自我的「認同感」極度缺乏,與其說是沒有自信,倒不如說是他們比較沒有自我,總是在尋求他人的認可,卻總是覺得不夠,內心安全感極低。孩子總是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存在的多餘性傷害,是「認同感」喪失帶來的惡果。
  • 孩子自卑不敢嘗試,因為孩子自我認同感低,家長這樣做孩子更自信
    每一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所以在教育子女的時候會格外嚴格,這就會使有些父母經常使用過於嚴格,甚至有些不恰當的教育方法來對待孩子。最終不僅不能使孩子成才,反而會讓孩子失去自我認同感。所以歡歡在生活當中不敢嘗試,生怕自己做錯了就會受到父母的責罵,知道了真相的老師們也不由連連嘆息,這個孩子真是被耽誤了。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對他們有什麼意義呢?
  • 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家長要做好這3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如今大多數的父母都知道,鼓勵孩子所帶來的正面積極的效果,經常被父母認同和鼓勵的孩子,自我認同感很強,外在的表現就會很自信勇敢,相反,如果經常被父母訓斥和打擊的孩子,自我認同感就比較弱,現在表現出來就會顯得自卑、敏感、多疑。
  • 孩子經常自暴自棄咋辦?教孩子學會「自我認同」,才能變得更自信
    缺乏自我認同的孩子自卑、容易放棄努力,這會影響到日後的學習與工作,因此培養孩子的自我認同感極其重要。孩子缺乏「自我認同」,不只是孩子自身的原因,還與他人評價、父母期望、認知偏差有關,對孩子來說,擁有「自我認同」會有什麼不一樣,有哪些好處呢?
  • 馨香智慧:孩子不接納自己,自暴自棄?蔣長英教2招「自我認同」
    馨香智慧:孩子不接納自己,自暴自棄?蔣長英教2招「自我認同」蔣長英:《聰慧父母》家庭教育導師;心理撫養倡導者;曾幫助500餘個家庭走出困境,擅長家庭教育、情感、育兒等。為什麼有些小孩開朗活潑、天真浪漫,但有的小孩內向自卑,不敢與人交往,不接納自己,甚至自我封閉,自我攻擊?
  • 育兒建議:讓孩子建立起建立良好自我認同感
    但是這種激將法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都是沒有自我認同感的。蘇蘇(化名)就是在媽媽的激將法長大的孩子,雖然他現在事業有成,但是他卻總認為自己在公司中是最不受喜歡,也是最無用的那一個,總覺得在公司裡面,領導對自己的印象非常的不好。所以蘇蘇一直都是在緊張和焦慮的情況下去工作的,而在這種情緒下去工作的結果當然是總是出錯。
  • 自我價值感越高,孩子越自信!三招教你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
    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和女兒談心,想要知道她為什麼不敢報名參加。在媽媽的陪伴和鼓勵下,小雪吐露了心聲:「我覺得自己成績不好,人緣也一般,報名了也不會選上。」小雪的表現,明顯是缺乏對於自我價值的認同,覺得自己不符合老師的要求,所以沒有參與的勇氣。自我價值感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決定了孩子是否自信、自立,家長不能忽視這個教育角度,讓孩子陷入不自信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 青春期的「自我認同」很重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影響孩子一生
    故事中的青春期孩子性格命運各不相同,最終呈現的狀態自然引起了觀眾的熱議。李子維是劇中的男主角,他是一個陽光男孩,有著開朗樂觀的性格,非常敢於表達自己。女主角黃雨萱更是非常優秀,不僅是一個好女兒,好姐姐,在社會上同樣是敢打敢拼,所以才能收穫自己的事業和幸福。
  • 缺失自我認同的孩子,到底有多難?
    就連心理學家都說:當孩子缺少自我認同感,就沒有了內在的動力,對自我要求也會降低,失去把握人生的方向。確實,父母一次次的否定會讓孩子越來越看不上自己,失去對自己的認同,更會沒有勇氣奮發向前,甚至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
  • 《非常父子檔》:自我認同是孩子成長的主題,家長的認同是關鍵
    對自我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肯定自己的作為。不容易被外界輿論影響。自我認同包括兩部分:自我了解和自我實現。電影中的小男孩顧泰豐屬於自我了解階段,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自己是怎樣來的,他知道新生命是需要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共同創造,他不僅有媽媽,還有爸爸。
  • 捷哥說:得不到父母讚許的孩子,無法產生自我認同感
    3、其實,不止是這位男孩遭受父母的不認可,有很多父母習慣否定孩子,讓孩子失去了信心,活在無法認同自我的痛苦中。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擁有他人的賞識。別看孩子年紀小,不會表達,但他們的內心是很敏感的。每個孩子都在期待被父母、被大人真正的「看見」,只有擁有大人的認同,他們才能認同自己。
  • 解析《過春天》:面對低自尊小孩,要如何幫他們找到「自我認同」
    我們應該怎麼評論這個16歲的少女,我想,"低自尊"這個詞一定可以含括。 就是因為低自尊,她總是低頭走路;因為低自尊,她不敢說出自己的家庭情況;因為低自尊,她會在遊艇聚會上假裝融入,再因為逞強跳水而險些喪命…… 什麼是"低自尊"?
  • 孩子做事總缺乏信心?家長巧用「歸因理論」,助娃找到自我認同感
    甚至是自己想上洗手間的時候,也因為不敢跟老師說,硬生生的憋著,最後導致了孩子尿褲子的情況。老師認為孩子的不自信程度有些嚴重,可能是因為自我認同感的缺失,會影響孩子許多方面的發展,所以就趁著孩子年紀還小,向閨蜜提出來,希望閨蜜能夠注意到這一點,並且建議閨蜜可以用"歸因理論"法,對孩子的行為做出一些改善。
  • 為什麼我一定要你教會孩子自我認同?因為這項能力影響孩子的一生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對於自己的能力認知都不足,尤其是在幼年時期,他們會因為各種原因,去推搪很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其實,就是覺得自己不會成功。總得來說,就是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太缺乏了,才會導致他們這麼地沒有自信。孩子總是會說&34;,其實就是自我認同感在作祟。
  • 孩子的自我認同度培養
    01自我介紹我在教育行業從業超過16年,除了幼兒園之外,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年級我都教過,並且研究過,這些工作經歷給了我非常豐富多的教育的素材。當然,更重要的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的11歲,小的5歲,他們這個年齡正是三觀形成的時期,和安全感、自我認同感建立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