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教會孩子「自我認同」,孩子更自信

2020-12-20 草堂媽咪

文 | 草堂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播出的網劇《傳聞中的陳芊芊》裡,女主的二姐陳楚楚是一個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女子,她有謀略,懂禮儀,武藝高強,幾乎身邊所有的人都篤定,她會成為接班人。

可是唯獨她自己,總是在母親一次次的責備裡丟失自己,不敢相信自己是否會被母親認可,不敢確定自己對於母親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女兒。

自幼謹言慎行,積極進取的她,最終掉進了自我懷疑裡,難以自拔。

許多孩子在幼年的時候就因為各種原因對自己的接受程度很低,簡言之就是對自我的「認同感」極度缺乏,與其說是沒有自信,倒不如說是他們比較沒有自我,總是在尋求他人的認可,卻總是覺得不夠,內心安全感極低。

孩子總是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存在的多餘性傷害,是「認同感」喪失帶來的惡果。

一、「自我認同感」對孩子的成長意義

所謂「認同感」指的是一個人對於自身的接受程度、認可程度,它由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兩個部分組成。有的孩子就是太過於在意外部評價,進而決定了其自我評價,才使得性格裡負面的成分佔據領導地位,影響孩子人格成長。

認同感的這些意義,家長看到了嗎?

1、自信心

就像舉世無雙的陳楚楚一樣,身邊的人都把她看作是最為有能力的人,大家閨秀,名門之後,她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

這源於她對自身的不認同,才讓自信心流失,沒有對自我的認可可言。所以,自我認同感影響最直接的就是一個人的自信心。

2、價值感

有自我認同感的孩子會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有意義,都能對別人產生幫助,他們會更加積極的解決問題,應對問題,這是一個人價值感的體現,帶來的是對事情的積極態度。

反觀那些沒有自我認同感的人,他們總是在自己幫了別人後還思考自己添錯了嗎?二者的差異不言而喻。

二、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1、適當鼓勵孩子

家長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恃寵而驕,憑藉自己的誇獎而飄飄然,脫離了自己培養孩子的初定目標,讓孩子變得有些驕傲自滿。可是家長們知道嗎?你的鼓勵才是孩子成長的最佳養料,驕傲與否在誇讚的形式而不是誇讚本身的對錯正誤。

所以,在提高認同感的這個過程裡,家長的肯定與鼓勵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由於家長們不開口誇孩子,他才會變得患得患失,總是玻璃心,以別人的想法和思維為中心,沒有自我。恰當的誇獎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家長們該謹記。

2、給予孩子信任

自我認同感裡,不僅有誇獎,還應該有信任。因為很多父母在這些方面是比較茫然的,他們會一味的相信誇獎作用,選擇不說或者一直說,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裡,心理又極為敏感,有些虛無的誇獎他們能夠非常直接的分辨,這樣的鼓勵也就沒有了意義。

因而,信任感的建立與培養非常重要,只有在彼此接受並認同的環境裡,孩子才能更好的接受家長的誇獎、建議等,否則很容易產生負面影響,比如孩子叛逆或者不相信父母說的話等,這都是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3、提升孩子的存在感

存在感和一個人的價值感是息息相關的,這是因為孩子只有在存在感強烈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獲得積極信息並進行處理,否則他們接受的始終是一些不好的反饋.

比如今天犯了多少錯,今天因為自己爸爸媽媽又不開心了多少。而不是自己今天進步了沒有?幫助了別人嗎?完成小目標了嗎?

這就告訴家長們,要注重孩子存在感的提升,像讓孩子做家務、收拾房間、收衣服的時候幫忙拿東西等,都可以幫助孩子提升存在感,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是需要自己的,而且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並且有用的。

這樣一來,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也就能夠不斷堆積,慢慢的培養起來,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了。

孩子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是因為「自我認同感」喪失了,教會孩子「自我認同」,孩子更自信,家長們知道了嗎?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草堂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會成功?教會孩子"自我認同",讓娃變得自信
    很多孩子,對於自己的能力認知都不足,尤其是在幼年時期,他們會因為各種原因,去推搪很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其實,就是覺得自己不會成功。總得來說,就是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太缺乏了,才會導致他們這麼地沒有自信。孩子總是會說&34;,其實就是自我認同感在作祟。
  • 孩子經常自暴自棄咋辦?教孩子學會「自我認同」,才能變得更自信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孩子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拒絕再次嘗試,結果媽媽大怒,弄得孩子越來越膽怯。為什麼孩子總覺得自己做不到呢?是孩子自身的原因,還是父母的原因呢?這很可能是孩子缺乏「自我認同」的表現。
  • 孩子自卑不敢嘗試,因為孩子自我認同感低,家長這樣做孩子更自信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些父母因為孩子做錯了一點小事,就對孩子進行嚴格批評,長時間下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低,會使他們的自信心下降,非常不利於今後的學習生活發展。如果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感太低,會對他的性格產生負面的影響,從而使他成為一個自卑消極的人,對於孩子來說,長時間下來他會越來越沒有自信,成為一個唯唯諾諾沉默寡言的人。
  • 總是低頭不自信?是孩子缺乏「自我認同感」,原因家長難辭其責
    正文字數:167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孩子的自我認同,一旦讓孩子心裡產生了自卑,孩子就會出現不自信、膽怯、畏縮等狀況。這種情形下,孩子的生活可能會充滿矛盾,也很難有所作為。
  • 教會"自我認同"感,讓孩子有自信
    不是所有的寒門父母,都能做到鍾芳蓉的父母那樣,懂得知識的重要性,懂得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認同和支持的環境。今天要聊的是,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很多人成年後,沒有自我認同,缺乏自信,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源於幼年時期父母的影響。缺乏「自我認同」會讓一個人活在頹喪和挫敗中,會讓一個人做出錯誤的選擇,陷入有害的人際關係,沒有辦法施展出他的全部潛在才能。
  • 為什麼我一定要你教會孩子自我認同?因為這項能力影響孩子的一生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對於自己的能力認知都不足,尤其是在幼年時期,他們會因為各種原因,去推搪很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其實,就是覺得自己不會成功。總得來說,就是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太缺乏了,才會導致他們這麼地沒有自信。孩子總是會說&34;,其實就是自我認同感在作祟。
  • 孩子的自我認同度培養
    其實上面的,不管是極端的事件也好,還是我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些對人生沒有那麼理想的掌控能力的這些情況也好,其實都是缺乏自信,缺乏客觀的自我評價,不能夠很好的自我調整,也就是說缺少自我認同的一種表現。缺乏自我認同,不光是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另外一種表現形式是會盲目的樂觀和自信,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或多或少這些都是會給我們的幸福指數和事業發展有一些影響的。
  • 孩子總是低頭自我封閉?不僅是不自信,更是孩子「自我認同感」低
    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自信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不管對於家長還是孩子來說,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自信。孩子經常封閉自己,家長們不要忽略孩子,我們需要讓孩子變得更自信,關鍵就是「自我認同感」。
  • 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家長要做好這3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如今大多數的父母都知道,鼓勵孩子所帶來的正面積極的效果,經常被父母認同和鼓勵的孩子,自我認同感很強,外在的表現就會很自信勇敢,相反,如果經常被父母訓斥和打擊的孩子,自我認同感就比較弱,現在表現出來就會顯得自卑、敏感、多疑。
  • 提升孩子的自我認同感,激發他的自信潛能
    那些缺乏自我認同感的孩子每做一個動作,甚至每說一句話,都要看旁人的眼神,唯恐自己哪裡做不好,他不能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有好的表現,需要從旁人尤其是父母或老師那裡獲得肯定或者認同,這樣他才感到心安。可即便如此,有些對自己認同感嚴重不足的孩子,總是需要反覆進行心理建設以給自己打氣,才可能去表現,而且其表現也多半並不能令自己滿意。而一旦發現自己沒有表現好,這種對自己的不認同感恐怕會更深。
  • 缺失自我認同的孩子,到底有多難?
    就連心理學家都說:當孩子缺少自我認同感,就沒有了內在的動力,對自我要求也會降低,失去把握人生的方向。確實,父母一次次的否定會讓孩子越來越看不上自己,失去對自己的認同,更會沒有勇氣奮發向前,甚至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
  • 孩子總是低頭不自信?請給孩子足夠的愛,提升孩子自我認同感
    不自信的孩子在遇到事情和困難的時候,往往選擇後退,而不是勇敢上前,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應付眼前的一切。 讓孩子畏懼社交 不自信的孩子特別自卑,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沒有勇氣去嘗試社交,害怕自己在別人面前露怯。
  • 這種讚美,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一個長期遭到否定、批評、指責的孩子,若是突然間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讚美,內心通常不會感到開心、喜悅,而是惶恐、緊張,甚至會感覺不知所措!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如果要肯定一個長期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一定要有足夠的事實根據。因為他對自己的觀感,長期以來都是負向的,認為自己不夠好、一無是處,甚至沒資格得到肯定。即使他仍渴望自己的好能被看見。
  •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都有這三個特點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簡單而言,就是你對自我的認可程度,決定了你的自信程度。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是缺乏自我認同感。
  • 孩子總覺得別人不如自己?兒童心理理論:調整娃的認知偏差是關鍵
    過多的自信造就了孩子的自負,而這種孩子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存在,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展開的,容不下他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這樣的孩子極其危險,因為他們很少能交到知心的朋友,也很少有人能容忍他們自負的行為。因此這對孩子的成長可謂是大大的不利。那麼身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自我認知?
  • 馨香智慧:孩子不接納自己,自暴自棄?蔣長英教2招「自我認同」
    馨香智慧:孩子不接納自己,自暴自棄?蔣長英教2招「自我認同」蔣長英:《聰慧父母》家庭教育導師;心理撫養倡導者;曾幫助500餘個家庭走出困境,擅長家庭教育、情感、育兒等。因為ta缺乏自我認同感!這背後有幾大原因:父母的期望過高、周圍的負面評價太多、認知偏差。缺乏自我認同感,孩子會更沒自信,做什麼都覺得能力不足,也不敢再嘗試,會越來越膽怯!
  • 教會孩子做自我介紹,是孩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這裡要提示大家的是,雖然幼兒園階段的自我介紹相對簡單,但建議家長不要直接給孩子模板,而是要用提問、引導的方式教會孩子自己思考和表達。這樣的成功日記不僅能夠鍛鍊孩子寫作能力、表達能力,更能在無形之中提升孩子成就感,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孩子自信得到了提升,自然也會更願意站到臺上介紹自己。
  • 捷哥說:得不到父母讚許的孩子,無法產生自我認同感
    每個孩子都在期待被父母、被大人真正的「看見」,只有擁有大人的認同,他們才能認同自己。1、前段時間刷微博時,看過一個令人心酸的新聞。南京一個13歲的男孩天天,因為成績不理想被父母責罵,而爸爸又總拿自己和別的孩子相比,於是,男孩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被民警找到時,天天訴說自己的「傷心事」,「爸爸覺得我這不行那不行,還經常拿我和別人家孩子比,他不喜歡我,我就走了。」
  • 育兒建議:讓孩子建立起建立良好自我認同感
    但是這種激將法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都是沒有自我認同感的。蘇蘇(化名)就是在媽媽的激將法長大的孩子,雖然他現在事業有成,但是他卻總認為自己在公司中是最不受喜歡,也是最無用的那一個,總覺得在公司裡面,領導對自己的印象非常的不好。所以蘇蘇一直都是在緊張和焦慮的情況下去工作的,而在這種情緒下去工作的結果當然是總是出錯。
  • 比起想方設法讓孩子聽話,你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自我認同感的建立
    小雅覺得並不是為自己讀書,沒有方向和目標,每天的作業拖到凌晨12點才完成,早上又起不來。比如,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對於自己的長相、皮膚、胖瘦、穿什麼樣的衣服好看,特別敏感。會因為自己膚色不好、臉上的青春痘而煩惱、焦慮、不自信;男生則會對自己的身高、體型、肌肉等十分留意,特別在意自我外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