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8日電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士對其進行探索。美國《僑報》近日發表文章稱,有一個剛滿23歲的美國男孩艾傑西,他的夢想不是做語言翻譯,而是希望成為中國文化的翻譯。
文章摘編如下:
「我每天起床就覺得,今天幹的事,如果我不幹,沒有人會幹。」說此豪言壯語的人是一個剛滿23歲的美國男孩艾傑西。他說,他的夢想不是語言翻譯,而是中國文化翻譯。
2年多前,還在布拉迪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主修東亞研究的艾傑西揣著富布萊特(Fulbright)獎學金遠赴中國。而獲得這筆獎學金的理由是他要研究中國幽默。
當北京城華燈初上時,一些酒吧舞臺上的麥克風后面也頻繁更換著主人。有人上臺唱歌,也有人上臺講笑話。說是笑話,其實是西方的Stand-up Comedy,被中文翻譯統稱為脫口秀。
在這些人中,艾傑西就是其中一員。但他卻是這個圈子中為數不多的用中文說脫口秀的「老外」。他的笑話中多是在中國生活的觀察。「剛來中國時誤解了中國,我以為中國人都很暴力,好像看什麼就打什麼,說話要打電話,出門要打車。」
像這樣的段子,加上現場的即興表演,艾傑西努力將其變為逗現場觀眾一笑的法寶。他的微信朋友圈中發布的動態也充斥著他的各種演出信息:「今晚在北京脫口秀俱樂部給大山開場」,「和黃西說脫口秀」,「明天我和丁廣泉師父說相聲」等等。
「中國很有意思,對於喜劇來說,中國有一個廣闊的空間,以前對喜劇有壓制,現在開始開放。觀眾都喜歡笑,所以無論對於外國人還是中國人都是好的表演機會。」艾傑西如此解釋著他為何在完成富布賴特獎學金的研究後,再次回到中國的原因。
在北京,老外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艾傑西最感興趣的是能讓中國人看到,除了留學、翻譯、教育諮詢等工作以外,老外還能在跨文化交流上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他每天感受著中國的變化,和「有意思」的人交流,似乎到處都有著待發掘的「笑料」。難怪這讓他有「如果不做這個段子,其他外國人肯定不會做」的感覺。「在美國很難找到這種感覺」,艾傑西說。
如今,沒有了獎學金的支持,艾傑西的生活完全依靠表演支持。這讓他不得不在保證內容質量和商業演出之間遊走。自稱為「個體戶」的他,不僅自編、自導、自演,還在與搜狐、優酷等視頻公司談合作,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在網上讓更多觀眾看到。
同時, 他也必須要根據觀眾的接受程度對內容的底線更有把控。「我來到中國之前對中國有誤解,在這裡生活了以後,發現並不是這樣的。」
他還是多少有些擔心怕一部分中國人覺得老外在「多管閒事」,不能寬容。「我現在最需要提高和觀眾交流的能力。」他很認真地思考著自己未來發展的路。「我在中國不會有穩定的收入、醫療保險等。但作為年輕人,父母健康,也沒有妻子和孩子,這種不穩定自己還能承受。當然也有很多煩惱。不過,可以靠戲劇表演工作,心裡已經很踏實。」
艾傑西喜歡中國茶道,家裡擺著不同種類的茶具,空閒時總會去位於北京馬連道的茶城轉悠,和那裡的老闆們也混得爛熟。北京、四川、青海、雲南、廣西、臺灣,他說他在中國去過的地方比在美國都多。
只要中國將來還給他發放籤證,艾傑西說他就沒想離開。(柳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