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導 美媒稱,北京一些幼兒園禁止使用叉子和勺子,堅持要求4歲及以上兒童用筷子吃飯,且只能用筷子。這項嚴苛的要求激怒了一些家長,還引發了有關育兒、教綱甚至在全球化的21世紀保持文化純潔度的辯論。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9月8日援引《北京晨報》報導,本月有多位母親抱怨說,她們的孩子下幼兒園回家後飢腸轆轆,原因是孩子由於不會熟練使用筷子而吃不飽中午飯。
一位姓肖的媽媽說:「我女兒4歲後,幼兒園一直要她用筷子吃飯,但她用不好筷子。」這位媽媽還說,她的女兒變得內向了,當她看到幼兒園小朋友能用筷子吃飯時,她會有壓力,因此變得焦慮不安。她說:「這些天來,我會在她上幼兒園前讓她吃好多飯,這樣她中午在幼兒園就可以少吃點兒,晚上回家後我再給她多吃點兒。」
另一位姓孫的媽媽表示,現在孩子一下幼兒園,他就會讓孩子趕緊吃一頓,以彌補她中午吃得少,而且還會在家裡教孩子用筷子。
報導稱,這項要求來得並不突然。中國教育部頒布的教綱稱,3至4歲兒童應可熟練使用勺子,4至5歲兒童應掌握一定的筷子使用技巧,兒童到6歲則應熟練使用筷子。
北京金蘋果幼兒園一名未具名的管理人員證實,該幼兒園也要求4歲兒童用筷子吃飯。這位管理人員說:「孩子們在這個年齡能夠也應該會使用筷子了。學習使用筷子還有助於培養孩子們的手眼協調能力。」
報導稱,對上述使用餐具規定不滿的家長還在網上遭到了嚴厲批評。一些發表評論的人甚至懷疑使不好筷子的孩子是否配當中國人。
一名批評者在微博上寫道:「用筷子有什麼可擔心的?」還有一名批評者寫道:「你可是中國人啊!如果孩子現在不學著使用筷子,他們長大後會因為不會用筷子吃火鍋而感到沒面子的。」
但一些兒童發育專家表示,幼兒園缺乏靈活性才是令人擔憂的原因所在。
廣州育兒專家王榮輝說:「這項指導原則只是為兒童設定一個大體目標,但它不應成為不尊重兒童個體差別的藉口。」她還說:「兒童手部發育狀況因人而異。我就見過一些4歲兒童的手部發育程度僅相當於2歲兒童的情況。」她表示,給孩子施加過大壓力可能有損他們的心理健康。
報導稱,雖然使用叉子和勺子不太可能讓筷子消亡,但如今隨著中國的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如何保住這種簡單餐具的首要地位這一問題似乎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這一問題去年就出現在一檔名為「爸爸回來了」的育兒真人秀節目中。中國前體操明星李小鵬的3歲女兒遭到觀眾批評,因為她只會用勺子吃飯(女孩兒的媽媽是一名美籍華人,她因在節目中說英語不說普通話而飽受攻擊)。
報導稱,中國政府已採取多項措施,旨在鞏固筷子作為中國重要文化象徵的地位。
在2014年春晚前播放的一則公益電視廣告中,一名看上去約有4歲的小女孩兒在一家人吃晚飯時眼含淚水、努力用筷子吃米飯。她的媽媽鼓勵她繼續努力嘗試,還溫柔地告訴她:「我們是中國人,所以我們都用筷子。」
但王榮輝說,家長們要考慮好他們最看重什麼。她說:「沒有哪種文化傳統的重要性可等同孩子們的健康。孩子們要吃飽飯。」(編譯/王超)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7月20日,一名參加夏令營的小朋友在遊戲中用筷子夾起桌球。(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