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蘇高郵的李生丰神俊逸,溫文儒雅,罕有人能比得上,年已二十,尚未婚娶。他暗自立志,倘非如西施這樣的美女,絕不考慮結束單身。有知其想法的人,紛紛勸說:「世間未必真有如意佳人,你何必要遲遲苦等像毛嬙、西施這樣的美人才肯成親?恐怕尚未娶妻,鬢髮就已斑白,大好青春豈不白白虛擲?」李生笑而不語,始終不屑與姿色平庸的女子配對。這般歷經數年,毫無所獲,但他仍堅持如故。一日清明節,他出門掃墓,祭完回家,路遇亡僕李忠。李忠原本在他幼年時不幸身故,所以李生大致還有印象。
恍惚中他忘記李忠已死,招手呼道:「你是奉夫人之命前來接我的嗎?家中也沒啥事,何故太過匆忙?」當時李父早逝,李母尚在,所以李生如是說。李忠拱手道:「老主人慾見公子,並非主母。」李生非常驚愕,因父命難違,只得隨他前往。兩人來到一座巨宅前,門牆高大,房屋延綿,李生正欲入內,李忠制止道:「老爺對公子很生氣,不免要敲打責備。這裡無人能勸,若得新姨代為說情,或能讓老爺平息雷霆之怒。容我先求新姨,然後公子再進。」李生茫然不知所措,懵問道:「新姨是誰?」李忠答道:「是老爺新娶的小妾。」
李忠許久才出:「新姨已經允諾,有事必替公子說情。」說完引李生進門。李生心知父親發怒,內心十分忐忑不安,徘徊向前。院內房屋宏大壯麗,絕似公侯世家。有座大堂,匾額題寫「鶴棲」二字,堂內寂靜無人,卻美輪美奐,富麗堂皇。不大一會,李父走出,身旁只有兩三個小丫鬟隨從,他的衣冠服飾和生前並無不同,對李生呼道:「你過來!作為李家之後,不以子嗣延續為念,卻滿心只求尋覓美女,這是何道理?」說完就坐,盛氣相凌,李生伏地屏息,不敢仰視。李父正要讓李忠行杖,李生頓首辯解道:「兒子不肖,確實有負父恩。然念及婚姻乃人生大事,如果得非所願而強行結合在一起,實在是好比附骨之疽,痛苦一輩子。」
「望父親寬恕兒子的罪過,讓我實現心願,父親的恩德則如天地般深廣,兒子感激不盡!」說完,磕得額頭冒血。李父益發憤怒,更急躁地呼喊李忠敲打。屏風後忽然轉出一位盛妝含笑的美婦人,婉勸道:「適聞公子之論,也是年輕人常有的想法,您切莫過於苛責。如果公子尚無合適的對象,我家有些頗為不錯的侄女,願代為牽線,如此你父子倆的心願不都能實現嗎?」李父怒氣未消,李忠又從旁慫恿,李父這才說道:「你想怎麼辦就怎麼辦,有這樣的兒子,我始終不快。」說完拂衣而去。李忠引李生以庶母之禮拜謁美婦人,婦人讓他安坐,並吩咐丫鬟:「速喚諸位妮子前來,請公子自擇,如果喜歡,我一力做主。」
丫鬟去後不久,突然香風輕拂,自庭側襲來,有十餘位佳人,或穿輕薄鮫綃,或披翠綠大氅,淡妝豔服,紛紛拾階而上。她們年紀都只有十六七歲,個個容貌美豔非凡,神情端莊,向婦人撿衽行禮。婦人指明姓名,讓李生挑選。李生早已看得眼花繚亂,茫然不知所從。他來到一位獨著薄霧紗衣、年紀尤小的垂髮少女面前,少女風姿綽約,容光照人。婦人回顧李生:「她叫綠綺,是我的侄女,公子認為怎樣?」李生細細熟視,綠綺含羞舉袂,神態更令人愛憐,李生當即再三點頭稱好。婦人目視李忠大笑:「公子的眼光果然不差!」遂揮退諸女,只留綠綺陪坐,對她說道:「現在你就是我家的新媳婦了,要好好主持家務,莫給父母蒙羞!」
綠綺既羞又愧,好像無以自容,又數次側眼瞟視李生,眉目間情意非常殷切。婦人說完就進入內室告知李父,不大一會又走出:「痴老頭怒猶未息呢!」即命李忠安排成親事宜,又取出一箱新衣,讓兩人更衣打扮。她布置周密,事事謹慎,與親母並無區別(無異慈烏),李生內心萬分感激。傍晚時分,堂中燃起巨燭,李父這才現身接受李生與綠綺的參拜,並對兒子沒好氣道:「這都是你後母好管閒事,老爹頗不耐煩為你做媒!」二人很快交拜成禮,被送入堂後一間華美洞房。屋內用品豐美,擺設奢華,均是庶母所贈。李生催促綠綺就枕,代為解衣,「鶯雛燕乳,不禁啼紅」。完事之後,李生始問她的身世和族裡。
綠綺答道:「我與姑姑皆姓胡,父母遠在四川。我們姐妹有賴姑姑撫養長大,所以婚嫁大事全憑安排,不必事先稟報父母。」天亮將起,早有小婢來窗前相喚。兩人梳洗完畢,綠綺盤起長發,梳成髮髻,攜手李生拜見公婆。李父正與婦人並坐,見兒子前來,便諄諄囑道:「你已成家,應該趕快回去,以免你母親在家著急(倚閭斷腸)。」李生不忍分別,長跪涕泣。李父笑道:「傻兒子,這裡豈是你的久居之地?」李生方才醒悟。李父取兩錠重銀相付:「拿去奉養母親,善待妻子。給多了恐怕對你沒有好處。」婦人也叮囑綠綺,讓她善待婆婆,不要像待在自己身邊時那樣撒嬌懶惰,並另贈她一匣簪珥,數十套華服,讓兩人趕早回家。
李生和綠綺泣不成聲,李父和婦人亦神色悽然。不久,李忠進來勸解:「車馬已經備好,請公子夫婦動身!」李父臉色大變,喝叱道:「小畜生,只知戀父,竟不顧念母親?」李生迫不得已,泣拜辭行。婦人親送門外,早有僕人等侯。綠綺坐輛油壁小車,李生騎匹小黑馬,夫婦行過大約半裡路,回首顧視,還能瞧見宅第,婦人與李忠仍倚門遙望,仿佛還在揮手目送,再走遠就看不見了。回家後,李母果然苦苦思候,兩人登堂拜見,李母大驚,急詢兒子究竟去了何處。李生詳敘經過,李母聽聞,恍然大悟:「對了!新媳婦的姑姑就是那個狐狸精。你父親中年時曾在書房讀書,晚上總有美女相伴,問她姓氏,俯首不答。」
「與她談論古今詩文,卻滔滔不絕。兩人情意繾綣,漸有私心,女子推辭說:『使君自有妻子,我不忍自己成雙作對,而讓別人形單影隻。若定要朝夕歡好,請等十二年以後。』從此再也不來。你父臨死時,忽然對我說:『那人前來迎接,我死而無憾。』我追問是誰,他答道:『十年前燈下共話之人。』說完咽氣。彼時你尚年幼,我也沒告知你。如今據你所言推斷,是她無疑。」李生又談起婦人的關照,李母正色道:「她把我兒當自己的兒子看待,我照樣將她的侄女視作自己的侄女,也算報答她對你的恩情。」待綠綺如同己出,綠綺也溫婉賢惠,很得婆婆歡心。好友聽說李生突然成親,無不暗中嘲笑:「果然飢不擇食了。」
李生獲悉,微微冷笑,隨後張筵設宴,遍召諸友,讓綠綺盛妝出見。滿座高朋,個個目瞪口呆,都稱讚綠綺是神仙般的人物。如此一來,大家背後的流言蜚語自然煙消雲散。第二年,綠綺誕下一子,面相非比尋常。一日,李生郊行。半途又遇李忠,李忠行禮拜見:「老爺聽說公子生了兒子,不勝欣慰。新姨也讓我傳語公子:『這孩子聰慧過人,將來必能光大榮耀李家門楣,公子宜善視撫養。」說完很快消失,李生為此詫嘆良久。現在這孩子年僅八歲,就已通讀《毛詩》、《左傳》,客人登門拜訪,他也能侃侃交談,說話極有分寸。人們期望頗大,猜測他日後必為棟梁之材(他年之偉器也)。
作者文末留言:父母對子女的關懷和操勞真是無窮無盡啊。李父死後還顧念兒子的婚娶之事,更何況活著的時候!李父有狐妾,李生有狐妻,李家與狐狸精也算是世代結為秦晉之好。如果不是賢惠聰明的狐妾,李父則無法達成兒子結束單身的夙願,兒子也娶不到如西施般美貌的妻子,結果只會淪為朋友的笑柄。
------------------
此案譯自《螢窗異草》中【綠綺】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