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樣的學生,教授願意帶他做科研

2020-12-15 騰訊網

來源:大學生背景提升

有人說在大學做科研項目很重要嗎?

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小編認為

在大學有一個能寫的上簡歷的科研項目

自然是能在未來找工作和留學中拔得頭籌

然而做科研過程中 帶你的教授也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今天我們就談談

什麼樣的學生 教授更願意帶他做科研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什麼

擁有強烈的興趣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對科研本身有興趣,沒有興趣真的很難在這條道路走下去。所以對於科研人來說,擁有強烈的興趣無疑是可以更好的幫助他們進入狀態。如果沒有興趣的話,建議及時收手,畢竟科研項目越到後期越是考驗一個人內心的平靜和強大

刻的洞察力

很多人還是在科研中只停留在表面,對研究現象進行收集整理和描述,但卻從未深入挖掘現象背後的原因。所以洞察力對於科研人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你需要真正的明白你想在你的項目中收穫什麼樣的成果。如果我們了解但不深入理解的現象越多,越能反映出一種淺層次上的博學。

求真的心態

現代科研體系大多都是通過每個個體的積累來達到科研的進步。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但是求真這種心態確實在科研中非常重要。如果把科研比作成正在蓋的一棟大樓,你的壘的磚質量很好,後人就能依著你的發現繼續壘上去,如果你壘了一堆空心磚上去,那麼後果自然是發生不可逆的事故。

在教授眼裡,

適合做科研的人是什麼樣的?

要有不服輸的性格

不服輸可以理解為一種上進心,也可以理解成為一種追求卓越的境界。這種性格如果體現在學習和科研中,就是一種動力和極致的發揮。別人能做好的事情,自己也一定可以做到。具有這種不服輸性格的學生,做科研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需要耐得住寂寞

科研工作其實是一個漫長而又有點無趣的過程,一個科研人每天可能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熟悉自己項目的研究內容從而推導公式編寫代碼分析數據等等。前期工作可能就會發很多時間,還不一定見到特別明顯的進展和成效。這時候就需要學生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各種各樣的誘惑

邏輯思維能力是否強大

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才能在高堆成山的資料中分門別類的進行管理,事半功倍。才能在獨立選擇做項目科研時有條不紊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與工作,才能在做科研時邏輯思維縝密,把想傳達的東西清晰無誤的表達給大眾。

給所有科研人的建議

實驗技能是每個科研人都必須要有的,但不要把實驗當成全部,多想想你做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多看新文獻,了解領悟動態。最好可以多讀英文文獻,不僅能提高閱讀水平,還能更好的了解國內外科研領域動態。

科研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及時詢問。切不可越積累越多,科研需要的技能很多,如果身邊確實沒有人可以詢問,上網找資料也是可以的。

多練習寫作。寫作是每個科研工作者都必須要具備的技能,你要把自己研究的結論寫成一篇文章給大眾看,那首先你的表達就得好。

怎樣才能更好的做科研

有獨立思考的空間,空間越大創新生產的機率越高。如果一個科研人局限在某個固定的思想裡面,會非常不利於科研成果的出現。

有相對不錯的科研教授來帶學生,有人帶著你戰鬥肯定比單打獨鬥要好的多。而且你可以在與教授的交流中更好的學到相關知識。

需要有良好的環境。有了好的教授,好的思想,如果沒有一個合格的環境去做科研項目,那也是在做無用功。科研人員如果有一個好的環境,才能更加集中精力從事項目。

一定要做好吃苦的準備,科研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是與長期的積累脫不了關係。要有一顆吃苦耐勞的心,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成果。

做科研的人很多

真正做好的人卻不多

不斷努力的調整自己提升自己

你的閃光點說不定會被優秀的教授看到

EN

相關焦點

  • 對於學生來說,什麼樣的教授是好導師?
    對於學生來說,特別是準備考博士或考碩士的學生來說,了解一下什麼樣的教授是好導師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有的時候,報考一個好導師甚至比報考一個好學校更為重要。有的導師好到什麼程度呢?他除了會盡心盡力的指導學生的學業,提高學生的學術素質外,還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甚至動用自己的社會關係幫助學生就業。雖然這樣的教授不多,但是很多學生正是因為投奔了一個好的導師,從此人生走上了另外一條快車道。
  • 名校教授線上科研?你可能拿到一封沒用的推薦信
    現在,拉著國外名校教授來給中國學生線上上課(圈錢)的背景提升項目越來越多了。在市場上,以美國常青藤和英國G5教授作為賣點的各類項目應有盡有,提供類似項目的機構也非常之多。這些「名校教授帶你線上做科研」的項目普遍價格不菲,但參加者們出於對「背景提升」的急切需求,仍然趨之若鶩。
  • 做科研沒人帶,到底有多慘?
    △對於研究生來說,好不容易上岸成功,導師卻只給項目不管帶,自己摸索卻不知如何開始、從何下手……△對於這位學生來說,因為碩士階段「沒人帶",硬生生走出了hard模式。雖然成功拿到證書,對自己的碩士身份依然保持懷疑。所以做科研是否需要人帶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 科學網—大學教授,為什麼一定要做科研
    按照其原初及其後來發展的定義來看,「教授」這一職位的職責包括教學(為本科生、研究生等開設課程)、從事學術研究、承擔行政管理工作。他們應該是國內或國際的知名學者。 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是現代大學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賦予教師的責任與任務。對於這三者的關係,無數學者都做過眾多論述。然而,不能不承認的是,科研是否應該成為大學教師的責任之一,在中國高校不時引起爭議。
  • 教授帶研與博士帶研,你更信任哪一個?為什麼?
    什麼樣的導師是好導師呢?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覺得能夠在一位知名教授的手下當學生,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情,但是這樣的導師一般都很忙,有各種學術邀請和參觀等。而且教授級別的導師由於年齡比較大,他們也不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從指導學生的角度而言,他們可能不會指導的那麼具體,只給你一個宏觀的研究方向來供你自己進行具體的選題和實驗設計和實施,這就比較適合行動力和執行力比較強的學生。
  • 觀點||教授搞科研,青年教師排課多,科研和教學誰重要?
    所以,他晉升教授後,非但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做科研,反而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目標是打造一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另一方面,他也開始從大二學生中遴選部分優秀的學生進實驗室,開展研究性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經常交流。對於教學和科研的關係,他有這樣的體會:第一,教學更重要,但是大多數年輕教師無法體會教學的重要性。
  • 別嘲諷學渣狂掃offer了,差距就在科研經歷:MIT耶魯劍橋教授帶你飛
    哥倫比亞大學傳播學終身教授,就將帶你走進網際網路媒體背後,揭秘百萬粉絲博主引流的真相和秘訣。耶魯大學環境工程終身教授,耶魯實驗室主任的授課,就將帶你聚焦水資源的利用保護與循環再生,帶你破解環境汙染問題,讓你「雲學習「有關我們地球的環保知識,堪稱一場
  • 教授求"胯下之辱",到底想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讓所有在場的150餘名學生驚訝的是,51歲的張能立在結束這一課時,說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走到教室前門,趴在地上,然後說:同學們,請從我身上跨過去吧。(5月13日《武漢晚報》)  不可否認,武漢理工大學這名教授的行為,很大膽、很前衛,也很吸引眼球,學生們對此也一片好評,但筆者卻感到一頭霧水,這名教授到底想幹什麼?
  • 天大教授學術造假,舉報信居然是一篇123頁的論文,不愧為科研人才
    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化工系副教授張裕卿被學生實名舉報學術造假。該學生還是這位教授自己帶的研究生。 這位同學的舉報信和其他人不同,分了整整7個章節,從簡介到最後的結論,一共123頁的內容,還附上了參考文獻。
  • 「做最好的科研合作者」——訪雪梨科技大學教授金大勇
    對於他來說,科研合作一直能帶來好運氣,包括今年1月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論文,也包括去年8月他獲得的澳大利亞科學最高榮譽尤裡卡獎。  雖然自身科研能力也足夠硬,但金大勇一直對他的團隊強調說:「我們可能不是最好的科學家,但要做最好的合作者。」
  • 川師大教授之問:如果沒有了中高考,還有多少學生願意聽課?
    2、「如果不是因為要中考、高考,還會有多少學生願意坐在教室裡,安心聽老師講課?」這是兩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在7月20日的演講中,川師大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李松林教授,提出了這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星程起航訓練營」,學校特地邀請到教育大咖李松林教授,跟老師分享教育教學經驗:《核心素養需要什麼樣的課堂學習》。
  • 哈佛牛津現任終身講席教授帶你做商科金融科研項目!
    京領藤校科研作為全球青少年高端科研服務領先品牌,項目導師以美國哈佛大學現任教授為代表,藤校現任教授為主體,美國前30大學現任教授為基準,共邀請了11位哈佛大學現任教授親自帶領中國青少年完成科研項目。作為哈佛大學終身講席教授,Cohen教授將親自帶領中國青少年完成科研項目!
  • 衛星定位、北鬥技術、珠峰測繪背後都他的科研!這位東大教授我慕了
    碩士期間,他了解到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正在做與衛星定位方向的相關研究,判定這一領域是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需求。於是,他又一次轉換了研究方向,來到東南大學跟隨王慶教授攻讀博士,開始挑戰衛星定位的新領域。
  • 普林斯頓大學負責招生的教授:中國學生是怎樣被一步步淘汰的?
    受訪人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康毅濱,曾獲美國國癌症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他負責該系在中國的招生工作。 康毅濱:我記得有個學生說他以前的專業是電子工程,後來才慢慢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專業是生物。然後不顧絕大多數人的反對轉了系。由於基礎薄弱,所以他讀得比較吃力,但每一學期都會比上一學期進步一些。所以他願意堅持下去。
  • 復旦教授:我有個拼命三郎的博士卻也面臨延畢,做科研得有章法
    加入我的課題組後,他能提出科研點子,也像「拼命三郎」似的做實驗,我就沒有多管他。7個月後,我催他把實驗數據整理成文,他卻支支吾吾地說,之前的實驗結果「都不能用」。我頓時兩眼一黑......我對學生說,讀研時間一晃而過,除去上課、假期和找工作,真正能用於研究的時間非常有限。而要畢業又需要發表若干篇論文,因此,研究生做科研得有章法!
  • 中國留學生在外國教授眼中到底是什麼樣?
    那麼,中國出國求學人員在外國教授眼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呢?網傳有這麼一個事,說是在一個訪談節目中,一個外國大學的知名教授談了對中國留學生的看法,有的因此得出結論,中國留學生比想像的更糟糕!到底是怎麼回事,不妨分析一下。第一,基礎知識比較紮實,都很勤奮努力,但過分依賴書本知識,過分看重老師講的內容。
  • 高中做科研,一口氣拿下9所名校offer!「別人家的孩子」到底強在哪?
    「出國拿offer不難,但要拿到一份好offer越來越難」,「先知先覺」的部分高中生已經通過進行「科研」項目得到了理想offer。 ▽ 跟著TOP30頂尖名校導師做科研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博士論文「被抄襲」後續:調查結果公布 教授會繼續認真做科研
    封面新聞曾對此事進行過持續跟蹤報導,並採訪到當事人的學生、學校等眾多「知情者」。此事是否塵埃落定?留給學術界的反思空間又有多少?在採訪中,記者聯繫到該教授帶的一名學生,她告訴記者,教授正在整理舉報材料。據描述,劉夢潔抄襲的論文不僅是其導師的博士論文選題,還是她2017年提交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劉夢潔的導師是洪源副教授,曾經還來學校找過我導師,希望能夠通過道歉,私下協商。」
  • 復旦教授:我有個「拼命三郎」似的博士生卻也面臨延畢,做科研得有章法
    加入我的課題組後,他能提出科研點子,也像「拼命三郎」似的做實驗,我就沒有多管他。7個月後,我催他把實驗數據整理成文,他卻支支吾吾地說,之前的實驗結果「都不能用」。我頓時兩眼一黑......我對學生說,讀研時間一晃而過,除去上課、假期和找工作,真正能用於研究的時間非常有限。而要畢業又需要發表若干篇論文,因此,研究生做科研得有章法!
  • ARP科研導師專訪 | 哈佛大學教授Luke Miratrix:為什麼統計學讓我...
    我用了七年的時間裡在兩所不同的中學裡教授計算機科學和數學,在這期間我不僅對教育的複雜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對教育到底如何發揮作用以及如何發現它們何時起作用充滿了好奇心。為此,我寫了一本名為「Java, bots, and you」的教科書,這本書用來教授學生的第一門Java編程課程。 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在課堂上,學生們總是願意嘗試解決超過既定學習範圍的問題,用於拓展和發現。 我的一個學生J對此感到非常興奮,以至於他以最快的速度學完了這本書,得到了非常多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