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整惡學官的故事

2021-02-13 子夜小棧

清朝時期有一個比較有名的詩人,這個詩人名為鄭板橋,大家肯定是聽過這個名字的吧,鄭板橋不僅詩句寫的好,他的畫照樣非常的好,尤其畫竹子畫的特別的好,他是揚州八怪之一,才華自不必多說的,而且鄭板橋為官時的政績也非常的好,等於就是一個全才,當時很多的老百姓是都很敬重他的。

在鄭板橋還沒有當官的時候,那時他才考中秀才,當時就發生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非常的有意思,故事是這樣的,清朝時期考上秀才之後還得繼續上府學讀書學習,鄭板橋當時也一樣他考上秀才之後就離開家鄉到揚州去上府學了,這個故事就發生在他上府學的時候,我們今天就講一講這個故事。

當時府學裡有一個學官特別的勢利,這個學官姓柳,大家都叫他柳學官,他就知道巴結那些有錢人家的子弟,對於一些沒錢的窮秀才他是看都不帶多看一眼的,就知道在窮秀才面前作威作福擺架子,鄭板橋看這個柳學官自然是很不爽了,就想整一下這個柳學官了,以此來為各位窮秀才們出一口惡氣,很快鄭板橋就想到一個好辦法了,當時這個柳學官因為非常的勢力所以非常的羨慕那些有錢人家的子弟們騎馬,覺得騎馬太威風了,看著就非常的有面子,所以他也想騎馬。

只是這個柳學官畢竟只是一個學官而已,收入又不高,肯定是買不起馬的,買不起馬但是買得起驢啊,所以這個柳學官當時就買了一頭驢,每天上班他都騎著驢,那神情仿佛就如同在騎高頭大馬一般,在窮秀才們的面前是傲的不行,每次還讓窮秀才們來餵驢吃草料,而且還得打掃驢的糞便,窮秀才們只能聽他的話,畢竟他是學官,不聽的話柳學官肯定是會找他們麻煩的,大家就這樣一直被欺負著。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在一個早上,窮秀才們就在府學的門口等這個柳學官,柳學官當時騎著他的驢是大搖大擺的來到窮秀才的面前了,這個時候鄭板橋突然就來到柳學官的面前朝柳學官作揖,而且口中還喊道:老爺早,這話一喊完柳學官聽著自然是非常的開興的,就打算回話,但是還沒等到他回話,此時他騎的驢就有動作了,驢當時就直接就翹起屁股直接就將柳學官從背上甩下來了,將柳學官重重地甩到了地上,摔的他是疼得直喊娘,他爬起來就拿著鞭子抽他的驢,各位秀才們看到柳學官那副模樣是笑的不行,當然肯定是不會明裡笑的。

次日就是端午節了,當時柳學官就叫秀才們去看划龍舟,他會在看龍舟的時候現場作一首詩,說完這些之後柳學官就騎著他驢走了,此時鄭板橋就對其他秀才說他還要整一下這個柳學官,讓他作不了詩,秀才們聽到鄭板橋的話之後肯定就不怎麼相信啊,鄭板橋當時就說等到時候大家就會相信了,說完之後鄭板橋就和秀才們往江邊走去了,此時柳學官也騎著他的驢出發了,當柳學官騎著驢經過一座小橋的時候,這時不知鄭板橋從哪裡出來了,他又對著柳學官作揖,還是喊的那句老爺早,結果不用說大家也應該是知道了的,驢又將柳學官從背上甩下去了,當時柳學官就摔到小河裡了,那樣子是要多狼狽就有多狼狽,其他秀才看到柳學官掉到小河裡自然是趕緊去將他扶到岸上來了,上岸之後柳學官看著鄭板橋就說自己受不了鄭板橋一拜,鄭板橋肯定是文曲星轉世,鄭板橋聽完也沒多說什麼。

事後秀才們實在是好奇的不行,等到柳學官灰溜溜的走之後他們就圍著鄭板橋問鄭板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此時鄭板橋也沒有藏著掖著,就笑著對秀才們說出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鄭板橋在餵驢的時候,他故意先在驢的面前作一個揖,再說一句老爺早,說完之後馬上就跑到驢的後面狠踢驢的屁股,驢一疼直接就會用後腿往後踢,這一踢坐在上面的人不就被甩下來了嗎,鄭板橋就反覆著訓練這頭驢,所以這頭驢後來只要聽到這句話,就會以為有人要踢它的屁股了,因此自然就會反擊,這樣不就出現大家看到的一幕了嗎,大家聽完鄭板橋的話之後是佩服不已,這麼好的辦法都能想出來實在是不簡單。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的書法風格,不是誰想學就能學的,都省省吧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能書善畫,書法風格獨特,善畫竹石圖,並且是一位有名的清官,在中國歷史上有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有很多,可謂是婦孺皆知。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即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雜入楷、行、草而獨創一格的「板橋體」。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鄭板橋(1693—1766年),原名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清代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作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以其詩、書、畫「三絕」而蜚聲於世。觀其治學,不苟同俗,不泥古法,為文作畫能自樹其幟,自成一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人民情懷。鄭板橋的這種治學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興化民間故事:鄭板橋要路費
    興化民間文學故事系列│鄭板橋要路費興化市鄭板橋 範仲淹紀念館鄭板橋有一次在杭州西湖遊玩時把身邊帶的錢用了個精光,正好有人帶信,要他立即回家。他一摸,身無分文,不免著急起來,忽然聽見一片鼓樂聲、歡笑聲,抬頭一看,見西湖邊有一隻彩船,船上是杭州知府帶著歌妓舞女在遊湖嬉笑,歌舞作樂。
  • 鄭板橋的判詞
    行書判詞十一開之一 清 鄭板橋   「揚州八怪」中,金農年紀最大,板橋名氣最大。金農是悶騷,板橋是明騷。金農一生布衣,而板橋卻是個有故事的人。   鄭板橋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這爺仨一個個躺下去,鄭板橋卻一步步爬上來。   只可惜,雖然當了進士,卻不走官運,年過半百,才到山東做了小縣令。鄭板橋一生窮困,他的父親是餓死的,兒子也是餓死的。   即使當了縣令,也還是窮。可在那個時候,當個清官,就這待遇。   鄭板橋是個倔脾氣,孤傲、清高。
  • 鄭板橋為官為文皆不怪
    《鄭板橋年譜編釋》 聞世震著 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揚州八怪」中鄭板橋(1693-1765)詩書畫三項全能,水平甚高,名氣最大。其書法繪畫極富創新精神,令當時以至現在的欣賞者耳目一新;而他為官為文其實並不怪,頗能得儒家精華之真傳,是個正兒八經的老前輩。板橋雖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卻一點不迂腐,例如他拋棄官職跑到揚州來賣畫,靠專業技能、智慧財產權過日子,這一點相當超前,因此也就很容易為二百多年後的現代人所理解。
  • 同時代的鄭板橋與吳敬梓為何不相往來?
    乾隆四年(1739),鄭燮作《送都轉運盧公》詩四首贈之,奉呈雅雨山人盧老先生老憲臺,兼求教誨,板橋自稱後學鄭燮。其時板橋四十七歲,盧見曾也不過年方五十,板橋稱雅雨為老先生、老憲臺,而自稱為後學,可見鄭對盧敬之耳。此年十一月五日,板橋還手書了李葂所作之《題雅雨夫子借書圖》中的一首詩「旋假旋歸刻未閒……」,此時盧見曾已是戴罪之身,前途未卜,而板橋依然如此,非盧公之知交摯友不能也。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人稱板橋先生,揚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這一輩子只畫蘭、竹、石這三樣東西,他曾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歷史上的鄭板橋是個幽默風趣、脾氣古怪的人,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鄭板橋的故事。
  • 「堅」「清」「情」——由三首詩窺探鄭板橋的為官之德
    近日,偶讀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三首詩歌,品其文字,如沐春風;思其志趣,魅力無窮。詩歌雖然簡短,卻無不折射出他高尚的官德。於是,結合鄭板橋的生平及為官經歷,仔細品味體悟他所秉承的行為規範和處事準則,從中窺探他的「三字」為官之德:立場、信念、意志之「堅」,為官、為事、為人之「清」,愛民、憂民、惠民之「情」。
  • 冒險私自開倉放糧,救全縣百姓,原來你是這樣的鄭板橋
    今天要講一個鄭板橋短暫為官、私自開倉放糧的故事。興化城自然文風昌盛,在古城中心的十字街口,有一座明代建造的四牌樓。它飛簷拱頂,古樸莊重。四牌樓的四面和拱頂內壁,掛滿了大大小小的47塊匾額,以此來紀念歷代興化籍的名人。沒事的時候,老城人都喜歡到這裡走走看看。
  • 鄭板橋巧計避禍(民間故事)
    鄭板橋立刻趕往驛館,剛進驛館,見一人正往劉一流手裡塞包裹,而他嚴詞拒絕,將那人推出了門。劉一流告訴鄭板橋,這人是董貴的兄弟,妄圖重金行賄,買董貴無罪。劉一流凜然道:「瞎了他的狗眼,本巡按豈是貪贓枉法之輩。」鄭板橋聽這話不禁肅然起敬。聽了鄭板橋的稟報,劉一流說王文華固然要抓,但重點還是要突破董貴。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他,就是清朝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如果沒有在讀書時學過鄭板橋的詩,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板橋就是他的名或字,也不會知道鄭夑是誰。其實鄭燮就是鄭板橋,鄭板橋就是鄭燮,燮是他的名,而板橋是他的號。在當時的文壇,鄭板橋的畫別具一格,雖畫的是死物,卻打破了以往畫作徒具觀賞之美的特點,仿佛所畫之物具備人的精神與品格。鄭板橋更是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不過學畫可以師法自然,鄭板橋學字時卻也是得像大多數人一樣先從模仿名家開始。
  • 國慶節手抄報資料:一塵不染的鄭板橋
    我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塵不染的鄭板橋」。  乾隆元年,鄭板橋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去應試,中了進士,擔任濰縣縣令。 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迴避」和「肅靜」牌子,不許鳴鑼開道。有時還穿著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有一次夜裡出去,聽到有間茅草屋裡傳出陣陣讀書聲。一看原來是一個叫韓夢周的貧困青年在苦讀。鄭板橋就拿出自己的銀子資助他,後來韓夢周參加科舉考試中了進士。
  • 清代畫家 鄭板橋
    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
  • 鄭板橋告訴你答案!
    但你想靠教書養活自己,好歹也得考個秀才什麼的,至少在鄉裡鄉間有點說服力,鄉裡的有錢人家也放心將孩子交給你,若是一點功名都沒有的,你想教也沒人來找你學不是嘛。所以呀,到那個時候該下地種田還得種。對了,還有一種職業叫做師爺,專門給官老爺出謀劃策的,據說這個職業也很滋潤,但是多半被紹興的讀書人給包了,別的地方的人想插足可謂難上加難。
  • 鄭板橋的「六分半書」
    > 鄭板橋(1693-1765),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清代江蘇興化縣人。他兩任「七品官」,為官十餘載至乾隆十八年(1753),辭官南歸,與李鱓、黃慎、汪士慎、李方膺等人鬻畫揚州為生,期間他們相識相處或短或少,但詩文酬唱,書畫交遊,惺惺相惜,互為益友,被後世稱為「揚州八怪」或「揚州畫派」。乾隆三十年(1765)鄭板橋病逝,享年73歲。 鄭板橋詩、書、畫創作以真氣、真意、真趣而獨步文壇,彪炳藝林,尤以書法獨樹一幟形成獨具特色的「板橋體」,「六分半書」甲天下。
  • 鄭板橋的糊塗人生
    還有一句是評價板橋先生的名句「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當時,鄭板橋在範縣後被調配到濰縣,當然濰縣及其貧窮,但是再窮的地方也有富人,這些豪紳惡霸,將糧食囤積起來,並且高價出售,使得百姓無米可吃。而鄭板橋來了以後開始進行打壓,調動濰縣的經濟,使富商們把米平價出售。
  • 蔡暄民:清朝官書家中的叛逆者——鄭板橋
    就是在如此明白的皇權制度下,鄭板橋竟然另闢蹊徑,獨創碑隸相融,不楷不行的板橋體。如果他一輩子立志不仕,倒可以理解,而他是康熙朝的秀才,雍正朝的舉人,乾隆朝的進士。三朝試場均沒錯過。這在大清朝的官場中確是另類,因此,他最終必然走辭官歸隱之路。
  • 鄭板橋是怎麼對於社會的各種黑暗、腐朽的現象進行無情的批判?
    鄭板橋的憤世駭俗的言行我們在前面己經涉及到。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詩人,對於社會的種種醜陋的、黑暗的、腐朽的現象進行無情的揭露抨擊和嘲諷。他想學榮陽鄭生一樣棄試,愛上妓女,流連花巷,行乞街頭,用這樣一種封建禮法所不容的行為來表示自己的激憤反抗。下片開始寫自己窮苦潦倒的生活,自己努力非常,卻還是衣「單」、身「瘦」、巷「破」、燈「孤」,這是為什麼聯繫自己的身世和親眼目睹社會上的種種不公,作者情不自禁地呼出「難道大公,還箱恨口,不許長籲一兩聲」作者終於將鬱積在心中的不平投向這個不平的社會。
  • 鄭板橋:一枝清瘦竹 葉葉總關情
    勿說縣官無用,地方全靠此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頭緒繁多,決訟斷闢,勸農賑貧,討猾除奸,興養立教。凡貢士、讀法、養老、祀神,靡所不綜。1742年春,穿了49年百姓衣的鄭板橋也戴上烏紗帽,赴任範縣知縣。四年後,又調任濰縣知縣。
  • 居官十年的鄭板橋,用親身言行闡釋了「難得糊塗」的為人處世之道
    若想探究這四個字背後隱藏的意圖和思想,怕是要從鄭板橋的人生經歷來分析。鄭板橋同情百姓疾苦,採用宏觀調控的方式,逼著地主惡霸們將糧食以平價銷售給百姓。這必然侵犯了惡勢力的利益,他們開始向鄭板橋獻媚,企圖相互勾結、同流合汙,但是鄭板橋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