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寶媽,我的孩子已經快兩歲了。自從有了寶寶,我就在家帶孩子。在撫養寶寶這個期間,我一直思考,怎樣讓我的寶寶健康快樂的長大。孩子自從母體的子宮出來之後,寶寶和母體脫離,應該對這個世界很好奇,同時也很恐懼吧!通過了解不同家庭的孩子的情況,我發現一個重要問題,這個階段的寶寶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什麼是安全感?我查一下資料,是這樣定義的: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的精神需求。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者心理的危險或者風險的預感,主要表現確定感和可控感。
寶媽怎樣給寶寶一個安全感呢?我認為寶媽最好從以下方面了解做起:
一了解寶寶的需求;寶媽細心觀察寶寶一舉一動及時情緒變化。有的寶媽說:我的寶寶這麼愛哭呀?
其實,你沒有真正了解寶寶哭鬧的根本原因。寶寶哭鬧有以下幾種情況:1.寶寶餓了?那寶寶到底餓不餓不是以我們想像而定的,你可以用奶瓶試試,看寶寶想吃嗎?2.寶寶鬧困。寶寶想睡覺,需要寶媽給他一個舒服環境或者他喜歡的方式,這樣他才能睡著。3寶寶不舒服。寶媽要觀察他的身體狀況,是否正常。尤其寶寶發熱或者肚子疼是需要寶寶及時查看的,根據情況採取措施。4還有心理需求。有時寶寶就需要媽媽抱抱。細心的寶媽只有用心觀察,就能很快熟悉自己的寶寶哭鬧的問題。當滿足寶寶這些需求,他不會無緣故的哭鬧。
二多陪伴寶寶;有的寶媽為了早點出去工作或者別的原因不能陪伴寶寶,這樣的寶寶就缺乏安全感。我認識一個鄰居,她想給孩子斷奶,自己嘗試斷了幾次也沒成功。最後採用分離法,寶寶讓老人帶老家去了,一個星期,再送回來。她給我說這事時候,感覺很對不起寶寶。她說有一點辦法也不要這樣做,即使斷奶也不能分離。斷奶可以逐漸地減少餵奶次數,或者其它對寶寶傷害不很大的方法。孩子沒有安全感,心靈受到不小的創傷。有寶媽說,我必須出去掙錢。其實你一定讓寶寶了解你出去也會回來的。可以做一個這樣體驗遊戲。寶寶適應分離,知道媽媽還回來的,這樣的概念,他就不怕分離了。讓寶寶熟悉身邊的親人,多接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友好回應他,他也會有安全感的。有時間寶媽多和寶寶說話,抱抱他,微笑的目光注視他,他都能體會到安全感。
三創造一個安全感的環境;
舒適的環境,友好的氣氛,時刻有人關注著他,他就不害怕了。平常讓寶寶聽聽兒歌或者比較好聽的音樂,寶寶也會喜歡的。
綜上所述,寶寶2歲前,寶媽們一定給與寶寶更多的安全感,讓你的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