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葉事件深度發酵 湯臣倍健等保健品巨頭受波及

2020-12-17 搜狐網

  重點提示

  經有關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核查,目前共有21家保健食品企業捲入此次風波。包括湯臣倍健、無限極、如新湖州分公司在內的10家企業的產品已上市銷售。

  非法銀杏葉提取物事件的深入整頓,再次牽動了業界的神經。

  日前,SFDA(食藥監總局)連發兩文,公布了90家藥企關於銀杏葉產品的自查結果。其中,問題產品批次高達45%,不合格企業近6成。而在食藥監總局同時曝光的21家採購不合格銀杏葉提取物的保健食品企業名單中,湯臣倍健、無限極、如新在內的10家企業赫然在列,被要求「在6月25日前必須完成召回工作」。

  記者注意到,涉及此次銀杏葉風波的上市藥企數量進一步有所增加,目前已達13家。此外,多家藥企在進行召回工作的同時,已準備向上遊供貨商進行索賠。

  「此次銀杏葉風波主要是影響藥企的品牌聲譽和消費者信心。相比較藥品,保健品市場更加混亂,相關的生產、銷售條例和行業監管條例也不如藥品行業完善,因此後期的召回和整頓難度會更大。」卓創資訊醫藥行業分析師趙鎮認為。

  上市藥企接連「中槍」

  據SFDA發布的最新進展,此次的企業自檢報告,有不合格產品的生產企業達55家,其中,全部批次產品均不合格的企業30家,部分批次產品不合格的企業25家。

  據初步統計,目前捲入銀杏葉提取物風波的上市藥企共13家,分別是仟源醫藥、華潤三九、益佰製藥、信邦製藥、江蘇吳中、方盛製藥、雲南白藥、海王生物、康恩貝、漢森製藥、朗生醫藥和湯臣倍健。

  此外,多家涉事藥企亦「來頭不小」。其中,哈藥集團世一堂製藥廠為哈藥集團子公司,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譽衡藥業擬23.8億攬入八成股份的標的公司,此外,榜上有名的海南海力製藥有限公司則是臺城製藥擬4.6億收編100%股權的標的公司。而在今年六月初,唐山市福樂藥業有限公司為了實現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上市這一目標,也開啟了登陸新三板的進程。

  對於此次捲入銀杏葉風波,多家上市藥企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記者道表示,涉事的主要原因是外購代替自提,使得後期產品質量把關環節出現問題。仟源醫藥證券事務代表薛媛媛告訴記者:「公司已經召回涉事的產品,接下來會跟供應商進行索賠。」 康恩貝也表示:「公司將會同有關單位在查清核實相關損失的事實基礎上,與上下遊企業通過協商等方式確定有關損失賠償方案。」

  無獨有偶,海王生物也於近日表示,其控股子公司海王藥業已向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民事起訴狀》,起訴寧波立華製藥有限公司從不具備資質的企業購進部分批次銀杏葉提取物,並以其名義銷售給海王藥業,因此「請求判令寧波立華賠償共計7003.76萬元,此外判令案件訴訟費由寧波立華承擔」。目前這一起訴已獲法院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銀杏葉事件有兩家上市公司可謂無辜「躺槍」。綠葉製藥(02186.HK)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此次自查不合格率為78.1%的蕪湖綠葉製藥有限公司,是與上市公司無關聯的集團子公司,涉事產品與上市公司亦無交集。

  而亞寶藥業(600351.SH)則在23日晚間發布澄清公告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於90家銀杏葉提取物和銀杏葉藥品生產企業自檢情況的通告》(2015年第24號)中未涉及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下屬公司,「通告中提及的天津亞寶藥業科技有限公司也與本公司無任何關係」。

  對此, 天津亞寶藥業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段小姐告訴記者:「公司跟上市公司不是同一家公司,涉事的產品也已經全部召回。」

  風波擴及下遊保健品

  自2013年1月開始至案發之時,從桂林興達藥業有限公司和寧波立華製藥有限公司購進的銀杏葉提取物為8644.32公斤。如今,已封存原料共2208.68公斤,退回原料559.98公斤,銷毀原料785.34公斤,其他5090.32公斤原料已使用。

  據了解,經有關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核查,目前共有21家保健食品企業捲入此次風波。

  而在涉事的企業中,有6家企業購進的違法銀杏葉提取物尚未使用,已全部封存、退回或銷毀,5家企業購買的原料已投入生產,但產品未流入市場。不過,包括湯臣倍健、無限極、如新湖州分公司在內的10家企業的產品已上市銷售。

  記者查詢發現,無限極採購違規銀杏葉提取物數量最多,為2373.94公斤,主要用於生產旗下產品「無限極怡瑞膠囊」,目前已封存924.64公斤。而如新湖州分公司則購進2050公斤,主要用於生產「如新華茂牌銀杏螺旋藻膠囊」,未用於生產的101.68公斤已作封存處理。對此,無限極和如新皆表示,目前已在召回涉事產品,「相關情況日後再公布」。

  相比之下,湯臣倍健購買量較低,所涉130公斤是用於生產「銀杏葉提取物魚油軟膠囊」,未用的100公斤原材料已作封存。湯臣倍健對外表示:「公司採用寧波立華製藥有限公司所產的銀杏葉提取物為原料,僅生產過一批子公司的銀杏葉提取物魚油膠囊3055瓶,該批產品符合國家標準,為確保消費者利益,已對該批產品進行主動召回。」

  「食藥監總局之所以把整頓延伸到保健品,是因為保健品不是必需品,消費者對保健品的信賴主要是來自授課、示範等方式。一旦出現產品問題就會造成消費者直接流失。北京鼎臣諮詢醫藥合伙人史立臣表示。」企業長時間的品牌積累,可能就付諸東流,因而整頓對行業的影響很大。

  「從產品形態、銷售形態、廣告形態來看,目前保健品行業的管理還是比較混亂。」史立臣表示,「國內對保健品企業的管理始終處於弱化階段,產品銷售渠道也不太清晰。更關鍵的問題在於缺乏生產和銷售數據,企業可以象徵性地召回部分產品,然後通過換包裝等方式變相銷售。因此,想要全部召回的難度實則很大,需要相關企業的高度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銀杏相關產業鏈之外,近期SFDA也開始對生化藥品行業整頓。

  就在上周,武漢華龍生物製藥違法生產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被食藥監總局要求召回,並收回其藥品GMP證書。隨後,食藥監總局連發三文,擬加強對整個小牛血去蛋白類產品的行業監管,整頓手法與銀杏葉事件如出一轍。

business.sohu.com true 21世紀經濟報導 http://business.sohu.com/20150625/n415605052.shtml report 2712 重點提示經有關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核查,目前共有21家保健食品企業捲入此次風波。包括湯臣倍健、無限極、如新湖州分公司在內的10家企業的產品已上市銷售。非法銀杏葉

");}

相關焦點

  • 銀杏葉藥源危機持續發酵:涉及近4成藥品企業
    銀杏葉提取物危局  一場起源於銀杏葉提取物的衝擊波,正沿著產業鏈條的各個方向不斷擴散,相關企業被不斷捲入其中,行業中積聚已久的問題集中顯現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辛穎  90家藥品生產企業自檢、203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被排查、超過9家上市企業被涉及,全國26個省市兩萬多家醫院被波及,規模約45億元的銀杏葉製劑市場受到影響。
  • 銀杏葉藥品召回範圍不斷擴大 或致植物提取行業大洗牌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銀杏葉有關的產品體量很大,國家相關部門的調查不應局限在藥品市場,還應包括保健品市場。此次國家大力整頓銀杏葉藥品事件背後,是國家亟須規範的中藥提取物市場。
  • 海外保健品巨頭破產,湯臣倍健躺槍跌停
    文 | 財聯社 兮亞財聯社6月29日訊,國內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今日低開低走,早盤快速回落後跌停。截至收盤報19.81元,全天成交額11億元。受GNC破產拖累,哈藥股份今日盤中一度逼近跌停,最低跌至3元,截至收盤,收跌7.81%報3.07元,總市值約77億元。據悉,哈藥股份持有GNC中國65%的股權。6月22日,哈藥股份公告,GNC一季度營收、毛利潤均出現同比下降,哈藥股份約損失11.65億元。GNC前腳破產,湯臣倍健接著卻要對澳洲項目追加投資。
  • 青島查7大類62種保健品 湯臣倍健竟也"說大話"
    三個月裡,執法人員查扣了400多盒問題保健品,主要涉及減肥瘦身、補鈣、改善睡眠、補充維生素、補腎、潤腸通便和增強免疫力等7大類62種。而其中,它們有一個通病就是「黑戶」,即一個生產批號下居然「掛靠」了多個保健品。同時提醒市民當心「五大陷阱」。  昨天上午,記者在辯偽劣識假冒教育基地看到,地上和桌上堆了像小山一樣的保健品。
  • 濟寧湯臣倍健魚油未受影響 保健品長期盤踞熱銷榜
    湯臣倍健保健品在藥店保健品藥櫃第一層。  濟寧齊魯網5月15日訊(記者 李蕾)近日,湯臣倍健虛假宣傳一事受多方關注。「姚明被告案」成為新「消法」生效後明星涉嫌虛假代言第一案,在網上熱極一時。5月15日,濟寧齊魯網記者走訪濟寧各藥店發現,涉事的湯臣倍健魚油銷售並沒受到影響。保健品長期盤踞藥店重要位置,屬於熱銷產品。  湯臣倍健涉事魚油未受影響    5月15日,濟寧齊魯網記者隨機走訪了多家藥店。經諮詢得知,濟寧市出售湯臣倍健品牌保健藥的藥店並不多。其他品牌的魚油有的被貼上了「店長推薦」圖標,佔據藥店熱銷榜前幾位。
  • 又有247家企業被捲入銀杏葉案
    有了習大大的表態後,預計目前銀杏葉事件會進一步發酵,波及的範圍也會進一步擴大。武漢名實生物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從桂林興達藥業有限公司購進銀杏葉提取物500公斤。該公司無相應藥品批准文號,購進的銀杏葉提取物中400公斤用於生產了235.5萬粒保健食品「名實牌金芯寶膠囊」,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將該企業庫存原料和成品全部查封扣押,企業已停止相關品種的生產和銷售,啟動召回措施。銀杏葉提取物廣泛用於藥品、保健品等行業。
  • 「銀杏葉事件」陰影下的華納大IPO
    受此影響,華納大2015年的淨利潤同比出現逾三成的下滑,公司曾經連續增長的亮眼業績也被無奈中斷,不僅如此,更有業內人士認為公司未來登陸A股市場的估值或將因此而大打折扣。與此同時,有關公司牽涉的銀杏葉事件,在招股書中的表述似乎並不全面,這也讓公司遭到了信披不全面的質疑。
  • 海外保健品巨頭破產 湯臣倍健躺槍跌停
    財聯社6月29日訊,國內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今日低開低走,早盤快速回落後跌停。截至收盤報19.81元,全天成交額11億元。有分析稱,湯臣倍健股價大跌,直接的導火線很可能是GNC申請破產。受GNC破產拖累,哈藥股份今日盤中一度逼近跌停,最低跌至3元,截至收盤,收跌7.81%報3.07元,總市值約77億元。據悉,哈藥股份持有GNC中國65%的股權。6月22日,哈藥股份公告,GNC一季度營收、毛利潤均出現同比下降,哈藥股份約損失11.65億元。
  • 湯臣倍健十年首虧折射行業困境:保健品企業齊盼春天
    對於湯臣倍健來說,過去一年維持營收增長並不容易,背後的保健品行業更是如履薄冰。當行業在多重因素下進入寒冬,洗牌後的行業龍頭離春天還會遠嗎?行業龍頭十年首度虧損行業龍頭上市後第一次虧損,已經足夠吸引眼球。因為海外收購資產LSG業績不達預期,湯臣倍健大幅商譽計提減值15.7億元。
  • 湯臣倍健:利空!17億商譽爆雷、國外巨頭破產,但有9億資金吸籌
    6月24日美國老牌保健品巨頭GNC申請破產保護。6月29日GNC大股東哈藥股份開盤後股價快速下跌,全天在-7%上下波動。然而,還有比哈藥更慘的,那就是湯臣倍健。作為國內保健品行業龍頭,湯臣倍健開盤後5分鐘,股價直接跌停。
  • 六大維度深度剖析湯臣倍健:四大軟肋潛藏風險
    短期內,由於權健等事件的影響,管理有趨嚴可能;但長期看,參考美國等成熟市場慣例,繼續放鬆監管是大勢所趨。值得指出的是,國外保健品若想獲得在中國線下售賣的資質,還需提供由生產國政府機構或法務機構出具的相關資質證明、安全性報告等文件。這種奇葩的要求,導致絕大部分企業難以提供,從而也難以實質上獲得「藍帽子」標誌並在中國藥店銷售。
  • 哈藥與湯臣倍健,保健品不保險
    GNC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前身是一家小型保健品商店Lackzoom,1960年更名為General Nutrition Centers。是一家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專業保健品零售商,也是美國最知名的保健品品牌之一。但是近年來GNC的經營狀況並不好,2016年-2017年公司分別虧損19.86億元和9.73億元。
  • 銀杏葉提取物保健作用在哪?
    自德國科學家1966年發現了銀杏中含有降低膽固醇的藥用成分後,許多科學家相繼在銀杏中發現了藥用成分,臨床使用證明這些成分在預防和治療老年性痴呆、心肌梗塞、血栓、動脈硬化、高血壓、眼病等有顯著的療效,因此銀杏製劑在國際市場上身份驟增,被公認是今天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的首選藥物。銀杏葉製品美國銷售額達20億美元,用銀杏葉提取物製成的保健品在歐洲市場的年銷售額亦在1.9億美元。
  • 銀杏葉提取物片與銀杏葉片一樣嗎_銀杏葉_功效_作用_益處
    銀杏葉提取物片與銀杏葉片一樣嗎_銀杏葉_功效_作用_益處 文章導讀 所謂的銀杏葉提取物,就是把銀杏葉子乾燥之後,提取的一種棕黃色的粉末狀物質,這種物質味道比較苦,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以及通絡的作用。
  • 銀杏葉
    銀杏葉的確是一味中藥材,有一定的降血壓和降血脂的功效。銀杏葉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化濁降脂的作用,藥用價值非常高。  銀杏葉含有黃酮類、銀杏素等200多種化合物。銀杏葉能夠降壓、降血脂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以黃酮為主的有效成分,有助改善心腦血管及周圍血管循環功能。比如大家較熟悉的中成藥銀杏葉片等,都是以銀杏葉為原料生產的。  那麼,用新鮮的銀杏葉泡水是否就可以起到降血脂的作用呢?
  • 鴨腳金黃的銀杏葉有哪些保健作用
    古代從《神農本草經》開始就有銀杏的記載,但是銀杏(白果)、銀杏葉的醫藥保健價值始於宋代,後元代《日用本草》、明代《本草品匯精要》《本草綱目》及清代《本草逢源》等多種本草藥籍均有記述。長期以來對銀杏的利用僅局限在銀杏果,而對銀杏葉利用甚少。二戰期間,日本廣島在遭遇核爆炸事件後,僅有從我國引種的銀杏樹能夠存活,是目前所知唯一可以抵抗核輻射的植物。
  • 湯臣倍健十年首虧3.56億 保健品企業齊盼春天
    對於湯臣倍健來說,過去一年維持營收增長並不容易,背後的保健品行業更是如履薄冰。當行業在多重因素下進入寒冬,洗牌後的行業龍頭離春天還會遠嗎?海外收購業績不達預期計提商譽減值15.7億行業龍頭上市後第一次虧損,已經足夠吸引眼球。
  • 膠原蛋白身份模糊多存暴利 波及多家上市公司
    隨著網絡上越來越多專家、學者和社會媒體對膠原蛋白的 功效和生產商的宣傳提出質疑,敏感的股市也迅速對該事件做出回應,湯臣倍健、貴州百靈、東寶生物、東方海洋、同仁堂、東阿阿膠等上市公司股價紛紛出現劇烈 波動。
  • 保健品龍頭盤中跌停,湯臣倍健你怎麼了?
    今天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開盤沒多久,就直奔跌停,稍微掙扎了兩下,然後就被牢牢地摁在跌停板上,動彈不得。 湯臣倍健作為保健品龍頭,年初也受疫情影響,一季報業績不是很好: 收入14.95億元,同降4.8%,扣非歸母淨利潤5.26億元,同增7.5%
  • 湯臣倍健等陷入螺旋藻鉛超標風波
    螺旋藻遭遇信任危機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湯臣倍健等螺旋藻鉛超標事件會引發對中國保健品行業的信任危機。中山大學營養學教授蔡卓勤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事件會對消費者心理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