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總面積1352平方公裡,總人口37萬,榮獲「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國家優質棉基地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國家蔬菜基地縣」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夏禹建都於此。春秋屬晉。戰國初為魏國都。秦置安邑縣,為河東郡治。兩漢、魏、晉因之。
2、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分安邑縣為南、北安邑縣,十八年北安邑縣改夏縣,治今縣西北禹王城。北周建德七年(578年)移今址。隋屬河東郡。
3、唐武德元年(618年)屬虞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屬絳州,大足元年(701年)改屬陝州,不久復屬絳州,乾元三年(760年)又屬陝州。北宋因之。金貞祐三年(1215年)屬解州。元、明不改。清因之。
4、1914年屬河東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
5、1949年屬運城專區,1951年屬晉南專區。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運城地區。2000年屬運城市。
二、地名來歷
公元前21世紀,夏禹之子啟建都於此而得名。《太平寰宇記》:夏縣「以夏禹所都之地為名」。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載:"啟放棄陽翟,西遷到大夏,建安邑"。
三、風景名勝
1、瑤臺山風景區。位於夏縣縣城2公裡的中條山前沿,孤峰峭拔,蒼翠摩空,一衣帶水,景色宜人。明清時期,這裡廟宇林立,是遊人拜遏遊賞的最佳去處,中秋尤盛。
2、聖母廟。位於夏縣埝掌鎮上馮村,創建於宋,元、明、清屢次修葺。現僅存聖母殿與八卦亭(香亭)。
3、泗交國際滑雪場。佔地面積為6萬平方米,景區配備有大型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滑雪練習區及滑雪道。可同時容納5000人進行滑雪運動。
4、司馬光塋祠。佔地百餘畝,平方曠達,規模宏麗,分四大部分:
塋地:佔地面積約50畝,司馬光本人及其先祖多人均歸葬於此。古冢壘壘,樹木森森,石刻遍布,氣象肅穆雄渾。
祠堂:創建於宋,歷代重修,現存為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26年)規制,迎面是五間「杏花碑」亭,後為祠堂,正殿五間,東西廂房十間。殿內祀溫公四代先祖塑像。
餘慶禪院:為北宋英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創建的司馬溫公祖塋香火院。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敕賜「餘慶禪院」額,五間大殿系宋代原物。
涑水書院:系司馬光為家鄉子弟所建學堂。現內陳列司馬光手跡,《資治通鑑》各種版本,科舉制度展,邵仲節藝術展館等。
5、架桑漂流。景區山川秀麗,風景宜人,泉水清澈,民風淳樸,山貨奇多,是您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6、唐回漂流景區。位於中條山腹地的泗交鎮,是集漂流、水上拓展、松林別墅度假、避暑、體驗農家、休閒、野營、野炊、探險於一體的原生態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