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夏縣,夏朝建都於此而得名,古稱安邑,司馬光故裡

2020-12-18 時空大觀

夏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總面積1352平方公裡,總人口37萬,榮獲「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國家優質棉基地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國家蔬菜基地縣」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夏禹建都於此。春秋屬晉。戰國初為魏國都。秦置安邑縣,為河東郡治。兩漢、魏、晉因之。

2、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分安邑縣為南、北安邑縣,十八年北安邑縣改夏縣,治今縣西北禹王城。北周建德七年(578年)移今址。隋屬河東郡。

3、唐武德元年(618年)屬虞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屬絳州,大足元年(701年)改屬陝州,不久復屬絳州,乾元三年(760年)又屬陝州。北宋因之。金貞祐三年(1215年)屬解州。元、明不改。清因之。

4、1914年屬河東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

5、1949年屬運城專區,1951年屬晉南專區。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運城地區。2000年屬運城市。

二、地名來歷

公元前21世紀,夏禹之子啟建都於此而得名。《太平寰宇記》:夏縣「以夏禹所都之地為名」。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載:"啟放棄陽翟,西遷到大夏,建安邑"。

三、風景名勝

1、瑤臺山風景區。位於夏縣縣城2公裡的中條山前沿,孤峰峭拔,蒼翠摩空,一衣帶水,景色宜人。明清時期,這裡廟宇林立,是遊人拜遏遊賞的最佳去處,中秋尤盛。

2、聖母廟。位於夏縣埝掌鎮上馮村,創建於宋,元、明、清屢次修葺。現僅存聖母殿與八卦亭(香亭)。

3、泗交國際滑雪場。佔地面積為6萬平方米,景區配備有大型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滑雪練習區及滑雪道。可同時容納5000人進行滑雪運動。

4、司馬光塋祠。佔地百餘畝,平方曠達,規模宏麗,分四大部分:

塋地:佔地面積約50畝,司馬光本人及其先祖多人均歸葬於此。古冢壘壘,樹木森森,石刻遍布,氣象肅穆雄渾。

祠堂:創建於宋,歷代重修,現存為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26年)規制,迎面是五間「杏花碑」亭,後為祠堂,正殿五間,東西廂房十間。殿內祀溫公四代先祖塑像。

餘慶禪院:為北宋英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創建的司馬溫公祖塋香火院。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敕賜「餘慶禪院」額,五間大殿系宋代原物。

涑水書院:系司馬光為家鄉子弟所建學堂。現內陳列司馬光手跡,《資治通鑑》各種版本,科舉制度展,邵仲節藝術展館等。

5、架桑漂流。景區山川秀麗,風景宜人,泉水清澈,民風淳樸,山貨奇多,是您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6、唐回漂流景區。位於中條山腹地的泗交鎮,是集漂流、水上拓展、松林別墅度假、避暑、體驗農家、休閒、野營、野炊、探險於一體的原生態景區。

相關焦點

  • 鍾秀夏縣有瑤臺 溫公祠奉司馬光
    司馬光世稱涑水先生,是因其原籍為山西夏縣涑水鄉。這裡的風光秀美,山川相間,山水相連,白沙河、紅沙河、涑水河在境內緩緩流過,更有瑤臺山峰景美,巍巍寶塔屹立,名聯「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便是出自這裡。    本報記者 盧亞    忠清粹德    司馬光的遠祖可追溯到西晉皇族安平獻王司馬孚。
  • 運城有一座小縣城,人口36.79萬,夏朝曾在此建都
    文/請叫我玩鬧君 (歡迎個人分享與轉載)要麼心在書裡,要麼身在路上,身體和靈魂總得有一個在路上。運城是山西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山西省的南部,地處陝西、河南與山西三省的交界地帶,地理位置相對來說比較好。運城市在山西省的經濟實力也是比較強勁的。而說到山西省,我們往往想到的就是它的省會城市太原市了,最近十年裡,太原市的城市建設可謂是日新月異,太原人民都看在眼裡。很多人也為太原的進步和改變感到衷心的自豪。
  • 運城:夏朝建都之地 人文薈萃英賢輩出公侯一門
    運城市古稱河東,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接壤,東峙中條山和晉城市毗鄰,西、南與陝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隔黃河相望。全市轄1區2市10縣、146個鄉鎮(辦事處)、3338個行政村。全市總人口495萬,其中鄉村人口351萬,佔71%。全市國土面積1.4萬平方公裡,總耕地877.3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2.15畝。
  • 夏朝的國都:究竟在山西還是河南?
    在我國的歷史年表中,夏朝是我國古代的第一個朝代。因為夏朝距今太過遙遠,那時的歷史記載也不甚清晰,所以經常見網友在夏朝的首都問題上爭的不可開交。尤其是河南、山西的網友,都覺得夏朝首都在他們那裡,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 中國之源,夏朝之都,絲綢之始,溫公之鄉 綠水繞絕壁!黃河在...
    、縣長樊雙全的邀請函夏縣,古稱安邑,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因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享有「華夏第一都」的美譽。商代傑出的父子名相巫鹹、巫賢,春秋忠孝名臣介子推,「書聖」王羲之的啟蒙老師衛夫人,唐代名將薛嵩,北宋名相、史學家司馬光,明代詩人王翰等都是夏縣的歷史名人。革命戰爭年代,夏縣被譽為「河東革命搖籃」,以嘉康傑為代表的1290名革命先烈在此浴血奮戰、為國捐軀。夏縣旅遊資源豐富。
  • 山西運城訪古遊記——從一首詩說一座城
    詠河東 標題,詠河東,運城古稱河東,意為黃河以東,唐代詩人柳宗元,因故鄉於此,又被稱為「柳河東」,運城位於黃河中遊的大轉彎處,黃河自黃土高原上,晉陝大峽谷之後,繞運城,流向由從北向南轉為從西向東,一路奔流入海。
  • 《山西話》丨魏都故地說安邑(節選)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之後,民始安居,為紀其功,夏啟建都於此,命名為安邑。《晉書·地理志》及太康《地道記》記載,「虞舜舊都安邑及鳴條地」;《帝王世紀》及《通典》記載,「安邑為堯舜舊都,後為夏禹都」。最早的安邑城,在夏縣禹王城遺址,戰國時期曾是魏國都城;北魏時期,分設北安邑與南安邑,公元494年,南安邑成為「安邑縣」;直至1958年,安邑縣、解縣、運城鎮合為「運城縣」,不再保留縣級建制。
  • 山西省旅遊地圖,值得收藏
    山西省旅遊地圖山西,別稱「三晉」,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之稱,還是中國戲曲藝術發祥地之一。山西煤炭資源豐富,素稱「煤炭之鄉」。忻州的佛教文化、邊塞古戰文化特色鮮明,擁有佛教聖地五臺山、「九塞尊崇第一關」雁門關、蘆芽山等景點。陽泉市旅遊地圖陽泉古稱「漾泉」,春秋末期,趙簡子在此築城屯兵,作為軍事要塞。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在此設置平定軍。陽泉是我國著名的無煙煤產地,素有「煤鐵之鄉」之稱。
  • 夏朝歷史進程
    夏朝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家天下」的開始,夏朝共14代,17位王,存在約471年(前2070-前1600),被商朝所滅。夏朝實際是三個朝代,前夏,窮朝和後夏。在這四百多年中,中原的經濟,文化,法律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2000多年後的中國文化第一個全盛時期打下了基礎。原始公社制度下,禪讓制實行。
  • 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一共十七位帝王。距今已有4000多年
    第二位:姒啟夏王啟,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帝啟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在位39年。在位期間擊敗了強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在位晚期,發生了武觀之亂,以至政局動蕩。他一生四處徵戰,最終病死,葬於安邑附近。
  • 關公故裡·山西運城所有A級旅遊景區年內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
    是依託華北地區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歷山原始森林、國家九五重點水利工程黃河小浪底和帝舜故裡濃厚的華夏古老文明、悠遠的人類遠祖文化而興建的山西省十大風景區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自然生態旅遊基地、省級休閒度假區和省18個核心景區之一,山西省十佳旅遊度假區。由黃河小浪底庫區遊覽區、歷山舜王坪、歷山皇姑幔、歷山獼猴源組成。
  • 夏朝的建都地竟然在河南的這個城市!
    歡迎來到小人物歷史,小編今天給大家講一講夏朝的建都地:河南的禹州市。大禹治水的故事眾所周知,大禹治水的地方在哪裡呢?就在禹州,那時禹州的名字是夏邑。有人問,禹州在哪兒呢?禹州位於河南省中部,地處伏牛山餘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
  • 夏朝如果存在,它的中心區域在哪裡?
    根據中國古籍記載,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最早有文獻記載的一位夏氏族成員是鯀。《國語·周語》中說鯀作為夏族首領被封在崇(今河南嵩山附近),故稱「崇伯鯀」。
  • 北宋司馬光的基因——O1系,不是司馬懿後人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於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歲。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
  • 山東省一個縣和山西省一個市,字不同讀音相同!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山東省和山西省都屬於歷史文化大省。對於山東這一地名,因為地處太行山以東而得名。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山西這一地名,則是因為地處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其中,山東省下轄的鄆城縣和山西省下轄的運城市,也即「鄆(yùn)城」、「運城」這兩個地名雖然字不同,但是其讀音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