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個故事上有位母親說孩子現在幼兒大班了,每天早上上學磨磨蹭蹭的,不喜歡去學校,而且老師也多次叫她去談話說孩子在學校不愛發言,而且和同學相處攻擊性很強,這位媽媽為此很苦惱,心想&34;為什麼這麼麻煩這麼不爭氣呢?
其實這是我們很多寶媽都面臨的一個問題,為此非常苦惱,我們去向別的寶媽尋求經驗,但發現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是沒有太大效果的,此時我們就非常著急了,那麼這時我們就要進行深度思考了,幼兒叛逆不聽指令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下面我們從兒童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角度,結合國內外研究來分析一下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幼兒不聽話、哭鬧等這些叛逆現象發生。
1、幼兒自我意識發展帶來的變化
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幼兒在2-3歲時其自我意識就已經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此時他們心中對家長的權威已經不再過分相信甚至嘗試打破家長的權威。
2、幼兒情緒發展不穩定
幼兒此時情緒複雜,自控力差,情緒容易受到無關因素的幹擾,因此孩子情緒不穩定,容易哭鬧
3、觀察學習,幼兒習得了叛逆行為
家長平時有的時候吵架的時候,或者發洩一些壞情緒的時候,如果被孩子發現,孩子就會通過觀察和模仿家長的行為也習得這種叛逆行為,因為這個階段內孩子學習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觀察來獲取外界信息的,他們此時對家長的壞的行為沒有判斷力或統一習得。
以上就是根據專業角度,孩子早期出現這些叛逆心理的根源,找到了原因我們就要解決問題,那麼我們家長該怎樣使得孩子變得&34;,性格開朗,不再叛逆高高興興去上學呢?
同樣根據教育心理學學者的專業研究,家長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從根源上&34;孩子的叛逆心理,使得孩子按照正確的發展方向茁壯成長。
1、父母轉變教育觀念,避免做&34;,多一些&34;。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是以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孩子的,因此和孩子必然會產生矛盾,而且導致矛盾升級,此時我們就要思考自己是不是權威型的家長,我們要順應孩子的發展趨勢,與孩子多一些溝通和交流,更多地成為一位&34;這樣家長轉變了,孩子自然也會轉變。
2、通過&34;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3-6歲幼兒精力旺盛,他們每天身體的各項機能非常活躍,此時我們家長可以利用這一點,和幼兒一起開展一些&34;或&34;等高體力的運動,這樣不僅可以在運動中提升孩子情緒的穩定性,而且可以增加親子關係,進而緩和幼兒的叛逆心理,通過運動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3、對幼兒進行適當的&34;。
現在我們家長都把孩子保護得很好,結果一去學校,孩子接觸的同學多了,孩子需要和老師同學社交,此時可能因為沒有達到令孩子滿意的效果,孩子就出現了一些攻擊性行為,也就是說孩子的&34;能力和&34;能力都比較差,這也是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就哭鬧的原因,因此我們家長可以對孩子定期開展一些抗挫教育,這對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