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朋
孩子剛入園,每天哭著說不去了,不想去了,這對家長來講,是一件很揪心的事情,許多家長也很無助,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而今天我的分享,主要是想幫助家長們理解孩子的哭。
強調一下,做這個分享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不哭,而是緩解家長的焦慮,幫助家長理解孩子為什麼會哭,從而做到容納孩子的情緒。
我家孩子入園有一周多了,幾乎也是每天哭,我會認真觀察他入園後的狀態,不斷的回應他的各種擔心和傷心。
從他身上我總結了孩子哭鬧的5大原因,看看這5大原因,你家孩子身上有沒有?
孩子入園哭鬧的5大原因:
孩子剛上幼兒園,這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轉折,也是繼出生、斷奶之後的又一次分離。面對分離,人本能的反應就是不舍,不接受。但他又不能左右這件事,所以孩子是很傷心的,他不想離開爸爸媽媽,可是又沒辦法。
理智上他知道自己要上幼兒園,但內心層面上他又不想和養育者分開,所以他哭,是表達他的傷心和不舍之情。
因為分離而傷心的表達句式是:我不想離開爸爸媽媽,我不想和你們分開。
孩子入園,他的養育環境和養育方式也因此發生變化,他要從家裡走向學校,從小群體走向大群體。我的孩子會說:媽媽,我在學校不開心,我很緊張,我太緊張了,上學是個陌生的感覺。我覺得他的表達非常的精準,上學對他來講就是進入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當中,他需要慢慢去適應這個陌生的環境。
實際上,當人進入陌生環境的時候,就是會緊張和害怕的,他會因此有很多擔憂,比如,這個環境是安全的嗎?老師會喜歡我嗎?同學會不會和我玩?
我的孩子會告訴我說,媽媽我很害怕,我問他害怕什麼,他說害怕老師會把他抱走,他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這就是他對新環境的害怕,他覺得幼兒園是不那麼安全的。
在孩子和新環境還沒有完全融入時,緊張、害怕都會出現。這些他無法消化的情感,他也會通過哭來表達給養育者,需要養育者來承載和照顧。
分離對孩子來講是件可怕的事情,尤其對低齡兒童來講,因為他不清楚和養育者分離是短暫的發生,還是養育者走了就再也不會回來。
他們會想,是不是養育者要拋棄了他,所以才將他放到幼兒園裡。他們無法掌控養育者像從前一樣在自己身邊,對他保持著高濃度的關注和照顧。這次分離,對他們來講也是一種心理層面的失控。
對於一些孩子來講,看不見養育者,就如同他們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一樣可怕。因為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建立起恆常性的概念。
而這種擔心和害怕也是巨大的心理壓力,孩子需要從養育者那裡得到確認說自己不會被拋棄,他才會感覺到安全一些。他不停的哭,對於養育者來講既是求助,也是考驗。
我的孩子會告訴我說,媽媽,我很害怕,我問他害怕什麼,他說害怕爸爸媽媽離開鄭州。這就是害怕養育者會拋棄自己的一種表達。
孩子除了會擔心養育者會拋棄自己,同時還會擔心自己的位置會被其他孩子搶奪,也就是喪失養育者的愛。
比如,我的孩子會對爸爸說,在他上幼兒園的時候,會有個神秘的小朋友來到我們的家庭裡,玩他心愛的玩具。
這是孩子的幻想,也是他最真實的擔心。他真正擔心的也許並不是那個神秘的小朋友玩玩具,而是有人奪走了父母的關注和愛。
孩子入園了,養育者會牽掛、擔心孩子在學校過得好不好。同樣的,孩子也會對養育者充滿了擔心,他不知道養育者離開了自己該如何生活,甚至會擔心自己不在時養育者之間會發生衝突和矛盾。
比如我的孩子會說,我上學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啊?
我會說爸爸媽媽會去上班,放學了還會去接他,但孩子似乎還有很多的擔心,這個時候我就意識到他是不是擔心爸爸媽媽會吵架,我向他核對時,他點點頭哭了。
我和老公就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之間會相互照顧的。
同時,他可能也會擔心,養育者們關係太好,他就被排除在外了。
甚至有可能因為他的離開,父母感覺到孤單,再造一個孩子也非常有可能。(這個部分是很隱形的)。
總之因為入園,孩子內心會產生很多複雜的情感,這些他無法理解和消化的情感,都會通過哭來表達。
好了,以上我列舉了孩子入園哭鬧的5大原因,那麼我們如何對孩子的哭鬧進行回應,以及幫助孩子融入新環境呢?
我羅列了5點供大家做參考:
孩子哭,這是一種情感表達,這個情感表達背後,有著豐富的內容。有時候他甚至也不是太清楚自己為什麼哭,作為家長,我們要提供一個空間,讓孩子可以安放自己的不安與傷心。
比如,孩子會哭著說,我不想上幼兒園了,這時,你不需要去否定他,或者給他講一個道理。這樣做,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的情感表達。
你可以好奇,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原因是什麼?他可能會說,也可能不會說。如果他說了,那是很好的,他能夠表達出來,就不需要再獨自承受了。
如果他沒說,家長就需要幫助他來表達,體會他的擔心和恐懼,向他核對是不是你想的那樣。
這個部分是需要反覆去談論的,因為孩子每一天哭,原因都可能不一樣。
但如果你願意傾聽孩子的聲音,帶著好奇去走進他,就會幫助他了解自己更多,你們可以一起去面對,去談論如何來照顧他的情緒。
剛進到一個新環境,孩子不適應很正常,同樣,他會哭也很正常。每當他哭的時候,都是很需要安撫的。這個時候,養育者可以用擁抱來安撫他。
不是讓他停止哭泣,你可以就只是靜靜的抱著他,這樣他會從你這裡獲得更多的安全和支持。
擁抱,對於安撫情緒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孩子剛入園,內心會有很多的對於自己的、環境的以及養育者的擔心。養育者需要幫助孩子移除這些擔心。
比如孩子會擔心父母拋棄自己,那麼父母可以怎麼回應呢?
我們不僅需要在語言層面向孩子承諾不會拋棄他,還需要在行為層面關照孩子的這一擔心,在送他上學時,你承諾會看他進到幼兒園之後再走,你可以承諾孩子會在學校門口準時接他放學。你還可以不斷的向他確認他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同時,在行為層面上來做到你所承諾和表達的內容。
我會不斷的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我們會提前在幼兒園門口等他放學,不斷的告訴他,他是我們最愛的孩子,我們是不會離開他的,以緩解他的擔心。
孩子進入幼兒園,實際上,是發生了這樣的一個動作: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幼兒園裡有老師來迎接孩子,這是一個完整的承接,也是三方的合作。
要完成好這個合作,家長需要配合好學校的工作,如果遇到困難,家長還可以求助老師。
比如,在開學第4天的時候,我的孩子死活都不願意去幼兒園了,最後提出條件說我要陪他一起進到班裡,他才會去。我和孩子之間達成了一個這樣的共識,但到了學校才發現,家長是不能進到班裡的。
我就告訴老師,孩子現在有很大的情緒,不願意上學。這時老師接過孩子,把她抱在懷裡,先和孩子進行連接,慢慢熟絡之後,他就可以進入幼兒園了。
在每一個生命發生轉折的時候,我們的內心都會升起很多的情緒,這些情緒是需要被容納的,被容納的既包括了自己的情緒,也包括了孩子的情緒。
我們會說,孩子離不開養育者,其實有時候,養育者也離不開孩子。孩子需要養育者,養育者也需要被孩子需要。
孩子入園後,他會把需要從養育者身上撤回一部分,再把他投放到老師、同學身上,這是孩子和養育者之間同時要適應的內容。
孩子入園後,家長也會有很多的焦慮出現,但家長首先需要容納和消化自己的情緒,因為只有你容納和消化了自己的情緒,你才有可能去容納孩子的。
假如你都沒有辦法容納自己的情緒,那麼很有可能你會把焦慮傳遞給孩子,讓他用不哭來照顧你的需要。
所以,在孩子剛入園的時候,我建議家長們不要給自己安排太多的工作內容,你要留出充分的空間,一方面是為了容納自己,另一方面是為了容納孩子。
同時,家長們也儘量不要在這個階段彼此起衝突,因為這樣太搶孩子的戲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要信任老師,以及我們的孩子。孩子哭了,老師不會不管不顧,他會想辦法幫助孩子融入新環境。同時,孩子也會幫助自己融入到群體之中,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會遇到困難,但慢慢的會好起來了。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後,孩子會體驗到一個種新的感覺:幼兒園裡是安全的,有溫暖的老師,也會有可愛的同學。他不僅沒有因為上學而失去養育者,同時也沒有失去養育者對他的愛。
孩子哭著說不上幼兒園,不是他真的不想去了,他只是需要一個溫柔的過渡。
作者:小朋,二級心理諮詢師,用簡單的文字,書寫普通人的心靈世界。願你好好生活,好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