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幾天後開始哭了,這正常嗎?家長慌神孩子也委屈

2020-08-30 凌晨媽媽育兒

文|全文共2155字,閱讀時間3.5分鐘

孩子長大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家長便開始頭疼,不光是挑幼兒園要「貨比三家」,更擔心自家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而忐忑不安。但前幾天我家鄰居小謝喜笑顏開地和我誇讚道:「我家寶貝妞妞前幾天去幼兒園報導特別乖,都沒有哭,我還擔心好久,怕她不願意去和我哭得撕心裂肺,我看得心疼。」

然而剛過一周,小謝便和鄰居們討論,她家妞妞也不知道怎麼了,第一周表現很好,這星期突然開始哭鬧,拉拽著她不願意去幼兒園了,她嘀咕著怕孩子在幼兒園受了欺負。

其實像妞妞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很多小朋友都是去了幼兒園一段時間開始哭鬧。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必過於擔心,但也不可放置不管。家長們要經常和幼兒園老師溝通交流,做好小朋友的心理工作。

孩子上幼兒園幾天後開始哭了,家長慌神孩子也委屈

剛開始還好好的,怎麼到了幼兒園幾天後,就開始哭了呢?跟身邊媽媽分析,結合我自己所學的育兒理論,我得出了下面三個結論:

第一,孩子感覺沒意思了。一開始孩子對幼兒園表示出極大的興趣,但是後來待了幾天覺得沒意思,便開始哭鬧不願意去了。

第二,孩子剛回過神兒來。孩子最初處於比較懵的狀態,沒有明白過來,後面才發現自己要離開爸爸媽媽一整天在幼兒園待著,便開始鬧脾氣了。

第三,孩子受委屈了。孩子比較懂事,同意去幼兒園,可能的確在幼兒園受了委屈,才會這樣。

但無論哪種原因,家長一定要和幼兒園搞清楚,同孩子好好商量,及時處理,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去上幼兒園。

家長該如何做,緩解孩子的情緒?

1.尋找新的興趣

孩子對幼兒園一開始是有興趣的,可是時間久了,就覺得沒有意思了,家長和老師要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依賴感和安全感。幼兒園可以通過舉辦一些活動,來豐富孩子們的生活,讓孩子們認為去上幼兒園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討論幼兒園的趣事,讓孩子也潛移默化地發現,自己每天過得十分有意思,從而更願意每天去幼兒園。

2. 不要妖魔化幼兒園和老師

我們能經常聽到一些親戚朋友這樣教育孩子:

「你再不好好吃飯我就要告訴你們幼兒園老師了,讓老師管管你!」

「你不聽話一直看電視我就要告訴你們幼兒園老師,老師只喜歡聽話的孩子!」

「你這麼不愛乾淨,幼兒園的同學會嫌棄你,不和你玩耍的!」

「……」

諸如此類,用來教育孩子的話比比皆是。

不管這個方法是否達到效果,但「幼兒園」、「老師」這樣的詞彙給孩子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我們要明白,老師和孩子是朋友,老師不是家長用來威脅孩子的藉口,老師是在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助力劑,他們並非敵對的關係。

家長這樣的言行,是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推給了老師,同時也讓老師處於了一個孤立無援的境地。我們作為家長的應該和老師積極配合,為了孩子共同努力。

同事小張的女兒嘉怡就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在幼兒園受老師歡迎,平時自己也盼著能去幼兒園和小朋友玩耍,整個疫情期間在家待了幾個月,後面一個月嘉怡每天問小張什麼時候可以開學能見到李老師和小夥伴。

同事和我說有一次她去接孩子,李老師和她說今天她們班做手工,圍著很多小朋友,李老師自己蹲在桌子旁剪紙,嘉怡便很乖巧地塞了一個板凳到李老師屁股後面,還說:「老師可以坐凳凳,不然一會兒腿會麻。」

李老師當時就覺得孩子真懂事,特別欣慰。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單純美好的,我們只要稍加引導,孩子和老師,小夥伴便可和諧相處。

3. 給孩子帶熟悉的東西到幼兒園

有些小孩在睡覺時候喜歡抱著玩偶或其他自己心愛的東西,這樣才可以睡得安穩,因為他們更有安全感。

同樣的道理,孩子去幼兒園哭鬧也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給孩子帶一些熟悉的東西到幼兒園,可以讓他們有一定的情感寄託,慢慢對幼兒園也就熟悉了起來,心情不好便可以把玩自己心愛的東西,自然而然就不會再哭鬧了。

在幼兒園可以幹什麼?

很多孩子是因為對未知感到恐懼,所以不清楚去幼兒園可以幹什麼,就更會哭鬧不願意去幼兒園,家長可以提前和孩子溝通好,讓孩子明白在幼兒園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有很多有趣的課堂,有可愛的小夥伴,有豐富的活動等。幼兒園也要從多方面吸引孩子。

1. 從老師出發

真心對待工作,認真呵護幼兒。園內的老師都是經過專業的培訓,他們懂得如何與小朋友相處,所以只要家長和老師溝通好,和小朋友商量好,小朋友只要慢慢習慣,就會對老師產生很強的依賴感。會認為老師是自己親近的人,自然而然也就願意每天去幼兒園了。

2. 從園內活動出發

好奇心在小朋友的精神世界裡是特別強烈的需求,因此他們很容易被新鮮的事情吸引。所以幼兒園經常性地舉辦各種活動,不但豐富了小朋友的課餘生活,更是鍛鍊小朋友的各種能力。比如趣味運動會,環保模特大賽等,既鍛鍊團結協作的能力,又很容易讓小朋友對幼兒園生活充滿期待。

3. 從課堂出發

寓教於樂,寓學於趣。去幼兒園是為了獲取知識,但不同於過去的填鴨式教育,現在的幼兒園各種玩中帶學的教育方式深受小朋友喜愛。在充滿樂趣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是一種享受,更是一個好的觀念態度養成的開始,讓孩子從一開始就不會把學習看作是任務。

凌晨媽媽來叨叨:

面對突然的分離和分開的不適,孩子哭鬧是很正常的,家長應該要多鼓勵孩子,並且相信孩子,這是他們成長的必經過程,也是家長必須做到的。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很艱難地邁出,但走著走著就會發現沿途風景是多麼絢麗。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孩子哭著不上幼兒園,你需要會唱這3部曲
    1、當孩子哭著不去幼兒園,千萬不要只是鼓勵當孩子哭著不去幼兒園,很多家長會鼓勵孩子說:「幼兒園多好玩呀,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你」,通常這類話不會起作用,孩子反而哭的更兇。因為明明他覺得幼兒園樣樣都不好,為什麼媽媽就是不理解我。
  • 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讓學會這幾件事,孩子少受委屈
    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讓學會這幾件事,孩子少受委屈孩子進入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就是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孩子們在進入幼兒園的前2、3年中,都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的。而對於突然要進入幼兒園孩子來說,要讓他們在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老師、小朋友相處,甚至吃飯、睡覺、便便等,這種變化對於寶寶們來說是非常巨大的,他們會面臨很多的挑戰,需要去適應新的變化。
  • 孩子上幼兒園後出現這幾種表現,說明他「受了委屈」,家長要留心
    當自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後,爸爸媽媽們就將孩子送去幼兒園,進行基礎的學習和教育。但近年來幼兒園虐童事件頻出,於是不少的家長,就很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受了委屈而不吱聲,從而忽略了孩子。原來每次在幼兒園上廁所的時候,老師嫌棄給孩子擦屁股,每次都是邊擦邊說:「你們這幫小兔崽子,故意的是不是,每次都把屎尿帶到這來讓我管!」嬌嬌的兒子曾經在幼兒園舉手想去廁所,結果老師直接就對嬌嬌兒子大喊到「憋著!」,更過分的是,老師有時還會讓孩子們進行「憋尿比賽」!
  • 剛入園不哭,幾天後才哭的慢熱型寶寶,更需要得到家長的關注
    早上送女兒上幼兒園,走到門口,一個小班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家長無奈地念叨著「上個星期還不哭呢,怎麼別人都不哭了,他又哭上了。」其實,這種剛入園時不哭,過幾天才哭的現象並不是個例,跟剛入園就哭一樣,也屬正常。
  • 幼兒園開學,父母擔心孩子受委屈!回家這3種表現,得去找老師了
    但他們和高高興興的大孩子不同,每個孩子上學放學時都哭得很傷心。哭得父母都覺得心疼,以外孩子在幼兒園受了天大的委屈。與孩子談心,幼兒園的監控,與老師們溝通,都是了解情況的方法。但現在的家長工作忙,兩三歲的孩子就送去幼兒園了,他們的表達能力還不夠,這方法沒用。幼兒園的監控更不是實時開放,與老師的溝通也不是每天都有機會。
  • 幼兒園老師透露:初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
    眼下又到了入學季,相比較那些比較大的孩子,初上幼兒園的孩子最是讓家長不放心,畢竟第一次離開家,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有焦慮的情緒。各個幼兒園的門口每天早上也成了「災難現場」,孩子們哭得撕心裂肺,老師們從家長手裡幾乎都是「搶」孩子,讓人看了有些哭笑不得。
  • 幼兒園老師透露:初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
    眼下又到了入學季,相比較那些比較大的孩子,初上幼兒園的孩子最是讓家長不放心,畢竟第一次離開家,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有焦慮的情緒。各個幼兒園的門口每天早上也成了「災難現場」,孩子們哭得撕心裂肺,老師們從家長手裡幾乎都是「搶」孩子,讓人看了有些哭笑不得。
  • 孩子上幼兒園前,父母教會孩子這幾件事,才能讓娃少受很多委屈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這本來是個很高興的事情,這說明孩子已經長大了,步入學校這個小社會,但是,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卻很擔心,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睡不好 、受欺負等等,畢竟進入陌生的環境,孩子需要時間才能融入集體。
  • 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要知道幼兒園的「潛規則」,以免孩子受委屈
    幼兒園時期,是孩子步入社會環境的第一步。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自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們的所有注意力就都在孩子身上,會為了孩子的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然而,孩子畢竟是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可能一直在家長身邊,還是會有那麼一刻要離開家長的庇護,和外界接觸的。
  • 孩子上幼兒園總是哭,3個原因家長要知道,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
    這段視頻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有趣的地方,只是很簡單地記錄了媽媽每天去幼兒園接女兒,女兒每一次都是哭著從幼兒園出來的。媽媽似乎覺得女兒每天這樣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也有不少網友說「這像極了我每天上學的樣子」之類的話。
  • 送寶寶上幼兒園總哭鬧,為啥家長一離開後孩子就不哭了?
    送寶寶上幼兒園總哭鬧,為啥家長一離開後孩子就不哭了?(想回家的目的)2.家庭成員對孩子入園的態度不一致會影響孩子入園情緒的參考值。講一個真實的例子,之前我帶的一個中班。有一個孩子,每當他爸爸早上送她,孩狀態是正常入園狀態。但若是媽媽送來,她肯定要開展一翻哭鬧才肯入園。
  • 孩子初上幼兒園有這3種表現時,表明孩子適應得不錯,家長該高興
    我家孩子9月7號開學,已經上大班,本以為上半年在家瘋玩了那麼久,再上幼兒園有些困難,沒想到十分順利,已經第三天,每天都高高興興地進校園,我挺欣慰。不過看到小班的小朋友,哭得那叫一個慘烈,有些孩子還沒到幼兒園大門就嚷嚷著不去幼兒園,自己往回跑,讓許多家長頭疼不已。
  • 孩子不肯上幼兒園,試試這幾招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孩子上幼兒園的事情。朵朵上小託班已經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了。前3天表現的都特別好,開開心心的去,開開心心的回來。到了第4天,就有一點開始排斥了,和我說不想去幼兒園。但我哄哄她也就送進去了。但到了第5天,情況更糟糕,在幼兒園門口哭著不讓我走,被老師抱了進去。今天送她,更是從出門就開始哭。
  • 孩子哭著不上幼兒園,是真不喜歡嗎?幼師:三個原因,家長別瞎想
    由於很多幼兒園沒有實時監控,家長看不到孩子在園的情況,只能根據孩子入園的狀態猜測孩子一天的表現。對於早上哭著不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的心是懸著放不下的,不捨得和孩子分開,一整天可能都會心神不定茶不思飯不想。清晨面對孩子的哭喊:「我不要上幼兒園!我不要上幼兒園!」媽媽們聽著忍不住眼淚,疼愛得內心在滴血一般。
  • 孩子哭著不上幼兒園,是真不喜歡嗎?幼師:三個原因,家長別瞎想
    可能很早就不哭了每天開開心心的入離園,也可能入園時哭一會兒很快就能恢復平靜。由於很多幼兒園沒有實時監控,家長看不到孩子在園的情況,只能根據孩子入園的狀態猜測孩子一天的表現。對於早上哭著不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的心是懸著放不下的,不捨得和孩子分開,一整天可能都會心神不定茶不思飯不想。
  • 幼兒園也有「潛規則」,想要孩子不受委屈,家長要知道這幾點
    你以為孩子上學以後,就會輕鬆很多嗎?其實為人父母后,根本就少不了擔憂。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就開始操心,娃會不會被同學排擠啊?她去學校會不會哭啊?老師會不會不喜歡他啊?甚至有很多家長想給老師送禮,希望這樣老師能對孩子好一點。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自尊心太強?家長引導不及時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然而,對於自尊心太強的孩子,又是讓家長特別擔心的,家裡有個「玻璃心」的孩子,家長說話、做事都得小心翼翼。李女士的女兒今年四歲了,上幼兒園中班。今天去幼兒園接女兒放學的時候,女兒告訴李女士說她今天哭了。可當李女士問女兒為什麼哭的時候,女兒又不說,女兒以前也經常這樣,所以李女士也沒繼續追問。
  • 寶寶在幼兒園受委屈了,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可以這樣做
    歡迎關注樹屋的時光,樹屋的時光可以幫助你了解與孩子的溝通以及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的實際問題。本文篇約1000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寶寶到年紀上幼兒園了,但是因為長期在家裡生活,語言表達能力還不那麼強,因此在上了幼兒園可能在各方面會有一些不適應。
  •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說出這句話時,家長應該做3件事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當孩子到了該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是一臉的不情願,在幼兒園門口上演「骨肉分離」的悲情大戲,但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狠心,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哭也會跟著一起哭,因為家長也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問題。
  • 幼兒園第一天:孩子需要面對分離焦慮?家長更需要
    我的孩子最喜歡幼兒園了,肯定不哭。結果一進幼兒園,要分別的那一刻,孩子們的哭鬧瞬間破壞家長的心理防線。家長一天都會胡思亂想:孩子會不會被別人打?會不會吃不上飯?會不會......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接孩子時又是一陣委屈的哭泣,要把家長的心哭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