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哭著不去幼兒園,很多家長會鼓勵孩子說:「幼兒園多好玩呀,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你」,通常這類話不會起作用,孩子反而哭的更兇。
因為明明他覺得幼兒園樣樣都不好,為什麼媽媽就是不理解我。
就像你上了一天班,在公司遇到一件讓你很委屈的事,回來跟老公說,老公只是安慰你;「這沒什麼,很正常」 。往往很多不愉快的對話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如果老公說:「老婆,這是確實是他做的不對,每天這麼多難處理的事情你確實不容易」。你立馬就會覺得被理解,孩子也一樣,當他們受了委屈,最希望父母能夠理解他們,跟他們站在同一位置。
這需要家長能夠無條件的接納孩子。
具體怎麼做呢?你需要給孩子唱一個3部曲。
第一:共鳴篇
媽媽知道上幼兒園很不容易,媽媽不在身邊,什麼都和家裡不一樣。
第二:接納篇
你不習慣吃幼兒園的飯,你不想睡在幼兒園的床上,你不想玩遊戲,不想交朋友,不想說話,只想抱著你的娃娃,只想哭,這都很正常 。
第三:鼓勵篇
你能做到堅持上學,已經很了不起了,媽媽相信有一天,你會愛上幼兒園的。
這番話說完,孩子可能會大哭,那是被理解,被接納之後的釋放,他的內心會得到莫大的安慰。
孩子能感覺到,原來媽媽知道我的處境,原來我的表現很正常,我有信心做的更好。
空洞的鼓勵往往無用,責罵更是雪上加霜。被無條件接納的安全感,才是激發孩子勇氣和信心的關鍵。
一些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無法適應,有沒有吃好、喝好、睡好,有沒有被欺負等等。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我們的狀態很容易傳遞給孩子。
與其焦慮這些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不如教會孩子一些實實在在的生活技能,化焦慮為行動。
比如教會孩子有問題找老師求助;如何交朋友;以及穿衣,睡覺,如廁等基本生存技能。
做到這些孩子可能還是會哭,這個時候我們不用太過擔心,不是你的養育有問題,也不是準備工作沒做好,只是孩子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給孩子信心。當你足夠信任你的孩子可以應付一切,孩子也是能感受到的,他會從你身上汲取力量。
當你經常和孩子說起上幼兒園這件事,孩子放學回來也是沒完沒了問各種問題,說明你對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過度關注了。
而讓孩子最快適應幼兒園的方式就是,讓他覺得,上幼兒園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就像爸爸媽媽每天都要去上班一樣。
當我們過度渲染上幼兒園這件事,可能會導致孩子的緊張情緒,也有可能會讓孩子過度期待,當幾天下來,新鮮期過去,孩子很可能會覺得倦怠,無聊,甚至失望,反而會延長孩子適應幼兒園的時間。
當然當孩子上了一天幼兒園回來,適當提問,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還是很有必要的,比如:
「在幼兒園都玩了什麼遊戲?有沒有認識哪個小朋友?」引導孩子關注開心的事。
「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什麼?」引導孩子關注進步,產生成就感和駕馭感。
「在幼兒園有沒有什麼事情需要媽媽幫忙?」讓孩子明白,遇到任何危險都可以來尋求爸爸媽媽的幫助,避免傷害發生。
千萬不要問:「幼兒園裡老師喜歡你嗎?今天表現好嗎?有人欺負你嗎?在學校吃的習慣嗎?」等等,很抽象,不容易回答,有一些還會讓孩子產生緊張情緒。
總之上幼兒園這件事,在每個孩子心目中都不盡相同,我們的引導、疏導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關鍵是家長要發自內心,去接納孩子的情緒,給他們充分的愛和理解。
我們必須清楚,這是孩子成長必經之路。通過這一次,你一定會發現孩子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