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幼兒園開學季,我是又一次見證了送孩子上幼兒園有多麼困難。每年的幼兒園門口總是一堆孩子哭著吵著不想跟媽媽分開,還有的家長也因捨不得一直落淚,搞得幼兒園老師很是無奈。我是和朋友一起送她家的孩子進幼兒園。
在來的路上,她家孩子聽到去上幼兒園,雖然有一點點捨不得但也沒有哭鬧。我想著是在家的餓時候已經哭鬧了一場,因此到了幼兒園門口,有些擔心這個孩子會被其他小朋友影響情緒。但是,我朋友跟老師交代了孩子的基本情況後,孩子很欣然的地跟著老師進去了,一點都沒哭鬧。
還對著我朋友說:「媽媽,放學可別忘來接我。」
我和老師都很驚訝地看著這個孩子,畢竟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不鬧脾氣的孩子,實在是太少了。我朋友把孩子交給老師後,就非常放心的走了。我很好奇地問她「你家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怎麼這麼聽話?」
她說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我這個朋友也做過幾年的幼兒園老師,她說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孩子,身上基本都有這些特徵。
一、對父母高度信任
都知道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是因為失去了安全感,更有的孩子會認為這是家長不要自己了。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對父母不信任而導致失去的安全感。作為父母都會向孩子許諾,但真正實現承諾的次數卻很少,時間久了孩子就減少了對父母的信任。
相反,那些言出必行的父母,在給予孩子承諾後會得到高度的信任,這種高度信任也能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
二、對幼兒園有一定的了解
大多數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對幼兒園的了解僅限於有老師和小朋友,具體幹什麼的卻不知道。我朋友在孩子上幼兒園前的三個月,就開始給孩子做功課。比如在幼兒園會學到什麼、有多少小朋友、老師會做什麼、幼兒園有什麼設施、幾點上學放學,都有對孩子說。
偶爾還會帶去附近的幼兒園看一看,因此孩子對幼兒園已經比較熟悉。
三、不對父母過於依賴
3歲左右的孩子心理上對父母依然處於依賴階段,上幼兒園意味著要與父母長時間的分離,且大多數孩子都沒有獨立完成一件事的經歷。在進入幼兒園這種事事需要自己完成的環境就會膽怯。而對父母依賴少的孩子,在面對自己獨自一人的情況更從容,也很少會產生分離焦慮。
1、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2歲時,就可以自己獨立吃飯、上廁所、穿衣服、整理玩具等等。等到上幼兒園基本可以照顧自己,不會因為自理能力不足而受委屈。
2、鼓勵孩子勇於表達
老師在幼兒園不能時刻看著每一個孩子,對於孩子的需求很有可能忽視。因此,讓孩子學會表達很關鍵。能清晰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能讓老師迅速注意到自己,更快解決問題。
3、多對孩子提起幼兒園
大多孩子從父母那了解的幼兒園都比較少。如果家長總是向孩子提起,到幼兒園可能受欺負,孩子還有可能對幼兒園產生排斥心理。因此,入園前要讓孩子對幼兒園有足夠的了解。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幼兒園看看,也可以通過繪本故事讓孩子深入了解。
我是敏敏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