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寶寶上幼兒園後要儘早進行心理訓練

2020-12-12 新東方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兒童心理>幼兒心理>正文

幼兒心理:寶寶上幼兒園後要儘早進行心理訓練

2012-03-27 17:20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

  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並不是均衡地發展,有些方面發展超前,有些方面卻落後,尤其是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和中學之後,和別的同學、相比,在某些方面出現了落後現象,家長要注意及早找心理專家分析診斷和矯治,以免由現在的心理問題發展成為將來的心理障礙。

  在幼兒園階段,有些孩子聰明、大膽、活躍,但是上課坐不住,容易興奮,不聽老師指揮,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經常自己亂跑,中午不好好睡覺,不能和小朋友合作,經常招惹別人,這樣的孩子就需要在平衡能力、注意力和自控能力方面加強訓練。例如做一些爬山、滑梯、平衡木、鞦韆、旋轉方面的遊戲。但是不要做蹦床,越彈跳越容易進攻別人。

  有些孩子上課坐得住,和小朋友也玩得來,但是動作磨蹭,反應慢,敏感、膽小、心重,這樣的孩子就需要加強本體感、動作協調性的訓練。例如拍球、跳繩、遊泳、拋接球等手眼協調性的訓練。

  有的孩子上課很好,學東西也快,和小朋友合作沒問題,但是脾氣急躁,膽小、怕黑、粘人、愛哭,忍耐力差,不能接受失敗、挫折和痛苦,比較任性。這樣的孩子需要加強觸覺、情緒穩定性和心理耐受力的訓練。例如遊泳、玩水、玩沙子、爬山、膚觸訓練、鑽彩虹桶、羊角球、大攏球等訓練。

  有的孩子語言發育遲緩,說話晚,咬字不清,口吃,表達不清,自言自語,不會與人溝通等等,這些需要進行大腦與聽覺、口腔肌肉、聲帶、思維中樞的協調訓練,協調性差的孩子要注意語言發育問題、尿床、動作慢、自覺性差等問題。例如讓孩子大聲哭、啃硬東西、用奶嘴喝水、拍球、滑梯、跳繩等活動。

  有的孩子在家裡表現很好,但是在幼兒園認生、膽小、緊張,不願意離開家長,不愛說話,不和小朋友玩,當然也無法跟老師學習了。這樣的孩子需要進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訓練,還需要加強協調性的訓練,因為協調性訓練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例如蹦床、跳繩、羊角球、滑梯等訓練。

  其他一些特殊問題也需要通過訓練解決,例如自閉症、智力發育遲緩、多動症、抽動症等,因為孩子的許多行為問題不能通過藥物來解決。

  家長在得意自己孩子優點的時候,特別關注一下不足的方面,早一點加強訓練早一點讓孩子全面綜合地發展。

(責任編輯:盧孝林)

新東方網小學官方微信:新東方小學 (微信號:xdf_xx

最新小學熱點資訊、小升初資訊、各年級學習輔導、家長知識堂,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貝德幼兒心理輔導
    或者,--TA常打人,怎麼講道理也沒用--TA常躁動,很難安靜下來--TA總是生病,三天兩頭進醫院老師也多次告訴你說TA注意力不集中,在幼兒園坐不住?還有不明原因的尿床、粘人.得過芬蘭HunDrED 教育機構及臺灣溫世仁基金會教育創新大獎提名的貝德幼兒全人教育輔導中心的幼兒心理輔導師要展開為您解難除惑的服務了!!!
  •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沙盤教學)--心理沙盤遊戲方法+步驟
    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兒童來說,必須要使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幼兒的身心健康水平。而心理沙盤遊戲則是一種以榮格心理學原理作為基礎,由多拉·卡爾夫所發展創立出的運用象徵性的遊戲形式來進行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近幾年的研究已表明,心理沙盤遊戲不僅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兒童心理治療方法,同時也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本文就將著重沙盤遊戲在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一番論述。
  •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園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強化:注重幼兒園精神環境建設,創設適宜幼兒發展的物質環境,重視家庭和幼兒園同步教育,增強幼兒心理強度,注重個體差異,根據幼兒氣質特點因材施教。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妨礙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心理發展速度最快、最易穩固的階段。這時期的心理健康與否,與其長大後能否適應社會、抵抗挫折有密切關係。
  • 巧識別早解決幼兒心理問題
    目前,幼兒教師質量參差不齊,在專業素質上,幼師普遍對幼兒心理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認識與正確的引導方法,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幼兒心理問題的症狀。2 幼兒心理問題如何識別由於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其童年經歷、挫折、創傷若沒有得到解決,對其成人後的人格及心理健康都會產生影響。因而,在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刻不容緩|三明市實驗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宣傳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誌是:動作發展正常、認知發展正常、情緒積極向上、人際關係融洽、性格特徵良好、沒有嚴重的心理衛生問題。幼兒心理健康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同時又是不了解的事情。,雖然有個別兒童的自卑心理隨著年齡增長可以逐漸減輕或消失,但是如果不加調控,對孩子的危害很大,因此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髮育,及早發現孩子自卑的苗頭,及早調整孩子心理,為寶寶建立自信。
  • 上幼兒園前「心理建設」很重要,讓寶寶理解這三點,化解入園焦慮
    朋友的兒子三歲半了,眼看九月份要去上幼兒園。朋友很擔心,怕本來敏感的孩子,遭遇入園焦慮。她對我說:「每年聽著樓下幼兒園孩子開學的哭聲,就發愁樂樂入園時怎麼辦!也不知道能提前做點什麼心理建設。」眼看還有兩個月就又要有新的一批小朋友進入幼兒園,開始新的生活了。
  • 關注幼兒心理 泉州市刺桐幼兒園開家庭教育講座
    早報訊 3月28日上午,泉州市刺桐幼兒園中三班邀請泉州一中「福建省黃髮森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員張芸芸老師,為家長開展了題為《我與幼兒共成長》的家庭教育講座。張老師通過生動的實例,以眼下中班幼兒家長關心的問題入手,從「有邊界的愛」「培養規則意識」「共情是正確教育的第一位」和「遊戲是幼兒最好的學習」四個方面,與家長們進行分享、交流。「做學習型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講座最後,張老師以此同家長們共勉。
  • 育兒心理:關於「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成人及幼兒心理解析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自己不感興趣也不好玩的知識,從內心來講是非常被動而抗拒的。這種心理狀態之下,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以上我們分析的是幼兒的心理層面。大人其實也想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沒有壓力的童年,但來自外界的壓力經常會讓他們不得不焦慮,擔心將來上小學孩子能不能跟的上。現在正規的幼兒園都是不教授小學內容的,所以家長也是各種想辦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最常見的兩種方式就是: 1、 送去教授知識的幼兒園,哪怕規模小不正規。
  • 寶寶若有這4個行為時,暗示著智力發育遲緩,父母要儘早糾正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往往會特別關注孩子的表現。因為通過寶寶的一些表現能夠看出孩子以後的發展。而寶寶以下四個表現,通常都代表著其智力發育可能相對於同齡孩子來說相對緩慢,家長一定要早點發現。原因在於平常上課的時候老師發現明明總是一個人發呆,在做集體活動的時候,也不見明明和同學進行互動,或是和老師互動。課後幼兒園老師與來接明明的家長進行了聊天,並且把情況告訴了家長,家長這才重視起來。
  • "便便駕到"——談談幼兒肛欲期的心理需求和探索需求
    肛欲期時,如果家長對寶寶大小便的訓練太嚴厲,或者經常責罵、笑話寶寶,寶寶就會感覺緊張,心理壓力大,會擾亂寶寶控制大小便的自然節律,寶寶把大小便解在褲子裡的次數就越多,拖延的時間就越長。寶寶每次憋尿的時候,都很緊張的樣子,臉發紅,夾緊腿,說想尿尿。家長帶寶寶上衛生間後,他又尿不出來,轉眼又尿在褲子裡了。肛欲期時,有的寶寶會出現憋大便的現象。寶寶憋大便的時候,總是蹲在家長不能看見的角落,滿頭大汗、一動不動地呆著。這時家長如果走過去,叫寶寶上衛生間,寶寶會拒絕家長靠近。可是過一會兒,寶寶就把大便解在褲子上。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寶寶在反覆體驗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學習如何控制大小便。
  • 藍天幼兒園牟秀冬:警惕疫情下的緊張情緒,守護幼兒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學前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關係到幼兒是否成才。疫情導致幼兒園不能正常開學,在緊張的社會氣氛下,幼兒的心理也受到較大的衝擊。空軍特色醫學中心、藍天幼兒園骨幹教師及學前教育專家牟秀冬在TWP騰訊智慧育兒分論壇——幼兒園專場,針對幼兒在疫情期間可能現的出心理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指導:
  • 藍天幼兒園開展幼兒心理健康輔導教育系列活動
    為積極響應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特殊的時光,不一樣的陪伴」主題活動,5月26日,藍天幼兒園開展了幼兒心理健康輔導教育家園共育系列活動。一是制定幼兒應急心理幹預工作方案,成立疫情防控期間幼兒心理健康輔導領導小組,部署安排幼兒心理健康輔導工作;二是組織全體教師觀看 「開學季,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教育片;三是利用多種通訊渠道進行線上家長會,線上家訪,全面了解幼兒思想狀態和心理狀況;四是開通園長信箱和教師愛心連線,傾聽家長的困惑,切實解決疫情防控期間家長的問題。
  • 致幼師|後疫情時代,做好幼兒心理建設的4個錦囊妙計
    特殊時期,成人尚且需要心理支持,幼兒更加需要心理撫慰。尤其是疫情後復園,幼兒的心理上肯定會有很大的起伏與波動。如何確保幼兒的心理健康,幫助幼兒做好心理防護,緩解並疏導其因疫情引發的不良情緒呢?策略三:做好情緒疏導 疫情期間,幼兒積累了很多的壓力和不良情緒,復學入園後幼師要幫助幼兒做好情緒疏導,教會他們學會調整情緒,以積極心態來面對幼兒園生活。1.
  • 愛貝課堂 | 線上直播——幼兒感覺統合訓練
    神奇的兩歲寶寶成長到2歲左右的時候,會出現叛逆,會表達,會獨立,會任性……這時候的寶寶會帶給爸爸媽媽很多驚喜,也會非常令人頭疼。了解2歲左右寶寶的心理特點,掌握成長規律,才能讓叛逆的兩歲,變成神奇的兩歲。本期的「育」見成長——愛貝課堂線上直播課活動,邀請到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幼兒園的資深早教老師,為大家詳細講解兩歲寶寶的心理特點,並教授父母,如何在家中與寶寶進行感覺統合訓練。本周日(8月30日)下午14點,我們相約騰訊會議直播間,一起應對神奇的兩歲。
  • 疫情期間幼兒及家長心理疏導之初探
    ◎ 王文俊 韓 青2020年寒假這一特殊時期,大家一直「宅」在家中,心情難免會有些焦慮,面對疫情,除了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上微妙的變化一樣要重視。長時間的宅在家裡,小朋友們也感受到了不一樣,外面有病毒、出門必須帶口罩、不能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不能上幼兒園……在這個漫長的假期裡,孩子可能會因為生活常規、外在環境的變化出現一些跟平時不一樣的行為表現,部分孩子可能出現作息不規律、害怕、焦慮、煩躁不安、精神倦怠、無人陪伴等現象。作為家長,也面臨著因要復工復產,導致幼兒無人看管的現象。那我們應該如何的幫助孩子及家長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防護呢?
  •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逃避苦惱攻擊性強,幼兒"叛逆"心理如何"引導"
    其實這是我們很多寶媽都面臨的一個問題,為此非常苦惱,我們去向別的寶媽尋求經驗,但發現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是沒有太大效果的,此時我們就非常著急了,那麼這時我們就要進行深度思考了,幼兒叛逆不聽指令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青島幼小銜接幼兒拼音培訓加盟,如何給孩子的入學心理減壓
    為什麼要進行幼小銜接? 1、幫助幼兒對學習充滿熱愛 幼兒園以遊戲為主,注重以遊戲方式學習,而小學以學習為主,大多數需要課本按部就班的學習知識。到了小學,要掌握拼音、書寫、算數知識,蕞重要的一步就是識字量!幼小銜接的重要性體現在能夠幫助幼兒進行知識的銜接,對於上小學會是很輕鬆!
  • 幼兒學前教育與父母心理的重要性
    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前教育還有父母心理的重要性!在幼兒學前,我們應該完善他的性格。重點有體,智能,社交,人格,語言,音樂還有感官發育。所以我們應該抓住學前兒童的黃金時期,進行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
  • 寶寶上幼兒園,這5個必備技能要學會,入園後能少「遭罪」
    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商議好在分離前進行特定的行為。比如抱抱、親親小臉蛋、說拜拜、揮手手;也可以給寶寶隨身攜帶一個他非常熟悉的小物件,比如小背包、小手帕、小玩具,讓孩子有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但在這樣的告別儀式過後,爸爸媽媽要果斷轉身離開,不要讓寶寶誤以為他的哭鬧可以使事情發生變化。
  • 如何有效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他們剛剛適應生理的斷乳期,又要離開父母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從一切依賴親人到獨立處理一些事情,這讓幼兒失去了安全感,我們稱之為幼兒心理上的「斷乳期」。因此幼兒在短時期內很難適應新的環境,常常會出現情緒不安、哭鬧、拒絕與人交往、甚至拒食等過激行為,心理學上稱為「分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