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駕到"——談談幼兒肛欲期的心理需求和探索需求

2020-09-20 搖籃兔直播互動早教

今天的文章,來和大家聊些「有色有味」、但需要家長有恰當引導以不損害寶寶發展的話題------「便便駕到」。我們分「肛欲期的表現、家長正確支持肛欲期寶寶的原則、能幫助到此發展階段幼兒心理需求的活動遊戲」三個部分來說明

一,寶寶肛欲期的表現

什麼是肛欲期

肛欲期通常發生在2-3歲的寶寶中。是寶寶在學會自己脫褲子大小便後,反覆出現的憋大便或小便,並將大便或小便解在褲子裡的現象,有的寶寶還會出現尿頻、研究大小便或大小便節律發生變化的現象。在過度良好的前提下,肛欲期一般存在半年左右。並非每個寶寶都有非常明顯的肛欲期表現。在肛欲期,寶寶會感受到肛門和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和放鬆帶來的性快感。肛欲期時,如果家長對寶寶大小便的訓練太嚴厲,或者經常責罵、笑話寶寶,寶寶就會感覺緊張,心理壓力大,會擾亂寶寶控制大小便的自然節律,寶寶把大小便解在褲子裡的次數就越多,拖延的時間就越長。

肛欲期寶寶的表現

寶寶原來已經學會了自己脫褲子上衛生間。有的寶寶在肛欲期是出現憋小便的現象。寶寶每次憋尿的時候,都很緊張的樣子,臉發紅,夾緊腿,說想尿尿。家長帶寶寶上衛生間後,他又尿不出來,轉眼又尿在褲子裡了。肛欲期時,有的寶寶會出現憋大便的現象。寶寶憋大便的時候,總是蹲在家長不能看見的角落,滿頭大汗、一動不動地呆著。這時家長如果走過去,叫寶寶上衛生間,寶寶會拒絕家長靠近。可是過一會兒,寶寶就把大便解在褲子上。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寶寶在反覆體驗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學習如何控制大小便。所以,當寶寶出現尿頻的現象時,如果排除了疾病的因素,可以歸為是肛欲期的表現。寶寶本來已經學會自己解大小便的本領,為什麼又會倒退,出現尿溼褲子、將大便解在褲子裡、尿頻的現象呢。家長這時一般都會非常生氣,認為是寶寶不聽話、貪玩,故意不願意上廁所引起的,甚至責罵寶寶。但是家長的教育和責罵,會讓寶寶更緊張,更加頻繁地尿溼褲子、把大便解在褲子裡。

二,需要您這樣做,才不負面強化,進而又延長了寶寶肛欲期,又讓寶寶備受壓力

平靜且不動聲色地將寶寶的褲子換下,不打亂寶寶正在進行的活動。

家長要明白,肛欲期是寶寶的性發展的一個階段,是寶寶練習自主掌控肛門和尿道括約肌的階段,要從內心接納和尊重寶寶的發展。當孩子出現肛欲期的表現時,家長最明智的做法是平和地告訴寶寶這不是什麼問題,給寶寶換上乾淨的褲子就可以了。

寶寶肛欲期,出現尿溼褲子、解大便在褲子上,或者尿頻的現象時,家長不要責備、恥笑寶寶,不要將寶寶尿溼褲子作為家人的談資,也不要說「記得下次去衛生間」之類的話。因為,寶寶已經知道大小便要去衛生間,現在他是在練習自己控制的時候。家長的責備,或者只是提醒,都會加重寶寶的心理壓力,讓寶寶更加緊張,使結束肛欲期的時間延長。

不要打斷寶寶正在進行的憋尿或者憋大便,不要打攪寶寶對排洩物的研究。

家長發現寶寶正在有意識地憋大便、憋尿的時候,不要隨意打斷這一過程。因為,這時寶寶正在體驗糞便摩擦直腸肛門黏膜帶來的快感,還有對糞便的排出與控制。當寶寶對自己的排洩物進行研究的時候,家長不要訓斥寶寶不講衛生,而是溫和地告訴寶寶,不要將大小便到處塗抹,大小便裡面有細菌,如果不洗乾淨手上的大小便,就會得病。不過,家長要記得協助寶寶把手洗乾淨。

家長要與其他照料者積極溝通,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3歲的孩子,正值幼兒園時期,如果寶寶在幼兒園尿溼褲子或將大便解在褲子裡,就可能會受到老師的責罰和羞辱。家長要和老師進行溝通,在老師的配合下,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個階段。老師要理解寶寶「肛欲期」的現象,允許寶寶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地上洗手間,如果寶寶弄髒褲子了,平靜地給他換上乾淨的褲子即可。

三,搖籃兔針對肛欲期寶寶興趣,打造「便便駕到」系列課程活動

在搖籃兔課堂上,我們因為了解幼兒肛欲期對身體掌控的學習需求、對如廁物品的探索需求,進而打造了一系列活動,來正面讓家長們了解肛欲期的重要性,也讓幼兒可以大方的探索這些活動和物品,進而帶來掌控感和被尊重的感覺。掌控感、被尊重,都是幼兒安全感中的重要細分變量,是福澤寶寶一生的積極早期經驗。

便便操------體智課

「小便小便,噓噓噓」-----用輕一點兒甩手的方式表達

「大便大便,咚咚咚」-----用大力跺腳的方式表達

衛生紙藝術------藝術課

在將衛生紙浸潤後,造型成火烈鳥的身體形態和羽毛紋路,再用稀釋後的紅色顏料來著色,觀察火烈鳥的特徵。

照顧布偶穿拉拉褲------生活能力課

除了給布偶穿脫拉拉褲之外,還會用溼紙巾來模仿給布偶擦屁股做清潔,讓家長和幼兒都明白,擦乾淨就好了,大便很正常。

怎麼樣,搖籃兔帶給您的啟發,是不是很驚喜呢?只有支持幼兒順利和安心地度過必然出現的肛欲期,寶寶的性心理發展和人格發展才會得到好的呵護。作為養育者,我們務必掌握支持寶寶肛欲期心理需求的方法論哦。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肛欲期」?寶寶通過排洩來獲得滿足,很喜歡研究「便便」
    有些寶媽遇到過這樣的一個現象,寶寶經常尿褲子或者拉褲子,還對自己的便便特別感興趣,這是為什麼呢?這說明寶寶進入了「肛欲期」。我對她說,寶寶已經進入「肛欲期」了,這些表現是很正常的,千萬不能打罵寶寶,不然會嚇到寶寶,導致寶寶產生心理陰影。
  • 寶寶這幾個異常行為,說明到了肛欲期,家長不要大驚小怪
    有的時候,小寶在一個小時裡要上多次的廁所,有時候還會憋便便,到了排便便的時間,小寶也會憋著。我通過表妹的講述才知道:小寶這是進入了肛欲期了。肛欲期是每個小寶寶們都會經歷的一個特殊的時期,當然小寶寶們不僅不會經歷肛欲期,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寶寶還會經歷其他的特殊時期。
  • 孩子有3個「怪癖」,說明進入了肛欲期,家長再生氣也要忍為上策
    我告訴她,你家孩子這個現象,分明就是進入了「肛欲期」,你千萬別打罵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就不好了。什麼是肛欲期?肛欲期並不是寶寶生病了,而是幼兒發育的正常階段,就寶寶的口欲期用嘴「探索世界」一樣,肛欲期也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除了心理因素外,這和寶寶的發育也有一定的關係,2歲左右的寶寶,括約肌已經基本發育完成,這讓他們對排洩物的控制力增強。
  • 「肛欲期」的孩子怪癖太多,處理不當會留下陰影,家長要會應對
    結果可好,這孩子變本加厲起來,到處拉便便,弄得家裡滿屋子都是臭味,有一次還拉廚房裡去了。事實上,她家孩子的這種行為,很可能是因為「肛欲期」到來了。本來會上廁所,突然又拉在褲子裡,是想要感受這種憋便便的快感。家長慢慢引導才是正理,粗暴管教並沒用,還會起到反效果。
  • 準是肛欲期到了,家長學會3招,幫他順利度過
    其中第二階段 「肛欲期」,是父母訓練幼兒自主、規律排便的最佳時期。王媽媽最近很是上火,她兒子明明已經三歲多了,早就學會了自己上廁所。但是最近幼兒園的老師卻多次反映明明把便便拉在褲子上,讓父母多訓練一下。
  • 寶寶「肛欲期」,很多表現被認為是「壞習慣」,其實是新的進步期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髮育是一步一步來的,從一開始出生的自帶的「新生兒的反射」,到後來口欲期等等一直在進步。寶寶在發育過程中一些行為容易被家長誤會,那些看起來像壞毛病的行為,只不是寶寶進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
  • 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是進入了肛欲期,父母要做到「3不1關愛」
    不僅不用嬰兒馬桶,還會把便便拉在一個角落裡,自己蹲在便便左看看右看看。我要是過去了,她就把便便護起來,好像我會搶一樣。也正是這個行為,讓我意識到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我第一時間翻閱了家裡的育兒書,發現大寶這個年齡和行為,正是書中描述的「肛欲期」。孩子進入肛欲期會有哪些表現?
  • 抓住肛欲期正確訓練孩子如廁,對孩子人格形成有深遠的積極影響
    肛欲期發生的時間20世紀初,精神分析理論的創立者和理論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了兒童心理(性)發展的五個不同階段: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潛伏期和生殖期。每一個階段都標誌著嬰兒期主要衝動來源的改變。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發育階段從0歲到6歲不等。潛伏期從7歲到12歲左右。
  • 很可能是進入了肛欲期
    你可能錯怪了孩子,因為這種現象多是因為孩子進入了肛欲期!什麼是肛欲期?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說這個問題:孩子進入肛欲期的典型表現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孩子在身體發育過程中需要經歷口欲期、肛欲期等幾個階段。當進入第二個階段肛欲期時,孩子就會通過憋住大小便的方式獲得高度快感。
  • 寶寶的「肛欲期」怪癖,媽媽再難也需忍,錯誤處置,可能傷及內心
    其實,拉褲子並不一定是小傢伙們的惡作劇,很有可能是寶寶到了「肛欲期」的特有表現。醫生表示,在孩子處於肛欲期的時候,頻繁地拉褲子是很正常的表現,家長的過激處理方式並沒有起到引導作用,反而激發了孩子的心理問題,孩子不敢在校上廁所,追根究底,其實是媽媽在孩子肛欲期的錯誤處置,導致了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
  • 寶寶總是憋尿不願如廁,寶媽先別急,了解「肛欲期」很重要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孩子的「肛欲期」不僅僅是一種生理現象,同時也是一種心理現象的反射。那麼,孩子在經歷「肛欲期」時有哪些表現呢?1、出現排便倒退就跟萱萱一樣,有些寶寶已經學會尿尿排便要喊媽媽了,但是等到了「肛欲期」,又會拒絕喊媽媽。
  • 什麼是寶寶肛欲期?當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家長需要正確對待
    在肛欲期的寶寶,會受到肛門或尿道括約肌收縮和放鬆帶來的體驗,從憋尿、憋大便中獲得快感。孩子的肛欲期會在1——3歲時出現。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一般在經歷2個月左右就會結束。每個小寶寶都會有肛欲期,但並不是所有的小寶寶,會有明顯的表現。
  • 孩子到了肛欲期,會有這些表現,家長不要慌,應該這樣做
    當小慄子媽媽跟好朋友訴苦的時候,聽自己的朋友說自己的孩子也一樣有這樣的階段,這是肛欲期孩子的正常表現,覺得自己誤會了孩子,還比較自責自己的育兒知識太薄弱了……孩子到了肛欲期會有哪些個表現憋大便,在褲子裡大便進入肛欲期後
  • 寶寶「肛欲期」,家長如臨大敵?這樣做可更好的幫助寶寶度過
    寶寶的肛欲期一般會延續兩個月左右。在這兩個月中,很可能會出現很多讓家長暴跳如雷的場面,為寶寶洗褲子、收拾寶寶的便便等會頻繁的出現在每一天。怎麼幫助寶寶平穩度過肛欲期?1、 接納和尊重肛欲期是寶寶的心理、生理發展的必經階段,接納和尊重可以幫助寶寶順利的度過。
  • 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是進入了肛欲期,父母要做到「3不1關愛」
    「肛欲期」。孩子進入肛欲期會有哪些表現?1、性格固執、敏感進入肛欲期的孩子,因為對排洩物的不了解,會認為便便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不願意把便便排出來。如果把便便排出來會失去安全感,所以有些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不願意在幼兒園上廁所,一定要把便便拉到家裡。
  • 寶寶在肛欲期,寶媽的做法會影響孩子未來,注意觀察孩子這些表現
    「肛欲期」的概念這個詞是由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100多年前創造的,根據他的心理學理論,將人類性心理分為5個階段:口欲期(0-1歲)肛欲期(1-3歲)、>性蕾期(3-6歲)潛伏期(6-12歲)生殖期(12-20歲)他認為,肛欲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1歲之前,孩子的排洩不受自己控制,他們對其也沒有太多的概念,可當孩子發育到某個階段時,就能從自己的排洩行為中得到快感。
  • 2歲孩子一周不排便以為生病,醫生卻說很健康,原來肛欲期到了
    2歲孩子一周不排便,可能是到了肛欲期過去那段難熬的日子,也沒真正弄明白二寶是怎麼回事。在《善解童貞》中也講到和二寶一樣的案例,一個2歲的孩子忽然喜歡憋大便,想排便時,就會腳尖著地,翹著屁屁到處轉悠,就是不拉。有時便出來一點,又被他憋回去。書中解釋說,孩子憋便出現的情況,說明肛欲期到了。
  • 寶寶的「肛欲期」來臨,家長需要這樣做
    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是很正常的,這說明他到了「肛欲期」。一、什麼是肛欲期?人的一生一共要經歷五個時期,其中肛欲期主要發生在一到三歲的小寶寶身上,肛欲期代表孩子正在完成從嬰兒到幼兒的轉變。這就很容易解釋為什麼有的孩子喜歡憋尿了,這都是因為他們正處於「肛欲期」。肛欲期的表現不是很明顯,我們家長需要時刻關注孩子在排洩方面的表現。二、肛欲期的孩子主要有這些表現:1.
  • 寶寶進入「肛欲期」有以下表現,別著急責怪,正確處理對寶寶更好
    後來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才發現,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孩子剛好處於「肛欲期」,出現不正常的行為只是孩子在這階段的特徵罷了。寶寶「肛欲期」的表現肛欲期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他認為一到三歲的寶寶處於肛欲期,是人格發展的五個階段之一。
  • 2歲寶寶不願拉粑粑,這是「肛欲期」到了,三招正確應對
    其實寶寶不願意拉粑粑的行為,可能只是肛欲期的表現。一、寶寶出現這三個表現,說明「肛欲期」到了在某檔綜藝節目中,易烊千璽承擔著照顧小女孩哈琳的重任。作為孩子的好哥哥,易烊千璽在節目中表現得十分成熟,很會哄孩子的他深得小傢伙的歡心。不過因為哈琳的年齡比較小,在節目的錄製過程中居然尿褲子了,隨後還拉在了褲子裡。